現代中國藝術家以一支整體力量展現於世界面前

2020-12-21 李劍華地球美術視線

現代中國藝術家以一支整體力量展現世界面前

——18位現代中國藝術家個人信息入選百年歷史《美術年鑑》工具書

海外藝術家 李劍華

今天收到日本《美術年鑑》社發給我社(地球村美術雑志社東京本社)的快遞。本年度、由我社同日本美術年鑑社申請、十餘位活躍於世界美術前沿、優秀的現代中國藝術家個人資訊入選《美術年鑑》工具書(2021年版)。

《美術年鑑》創刊於1929年2月,目前是日本國內、世界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集合收藏、作品價格、拍賣與評估、藝術資格評定體系專門美術工具書籍。

百年《美術年鑑》工具書籍發行廣泛,流通進入世界各國重要的文史館、美術館及博物館、藝術機構、世界知名大學圖書館、各國圖書館等專業體系。

《美術年鑑》對入編藝術家個人資訊審核嚴格,一旦收入工具書對確立建構藝術家在海內外展覽、收藏與拍賣具有重要的學術性。針對收藏、拍賣、美術作品市場的流通等具有極高的評定價值。

18位藝術家信息的整體入編(入選),成為該書籍自創刊90餘年以來的首例。因此,現代中國藝術家不再是單兵獨戰,而是以一支整體隊伍,整體力量充分展現在世界面前。

對於一位畫家而言,將畢生創作的好作品掛進世界重要的美術館、博物館、文史館展覽、收藏,最終尋到適合「它」安放的最佳地方,這是創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價值。

由此引發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藝術家需要重視個人文獻的積累。前不久,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了法國、活躍於20世紀的一位讓人記憶的藝術大家,巴爾蒂斯的作品大展。巴爾蒂斯的夫人節子,可為展覽會立下了汗馬功勞。她和巴爾蒂斯藝術基金費盡周折,搜羅到藝術家生前不同時期的不少文獻,真為展覽增添了豐富的看點和內容。特別是對收藏家、研究者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藝術家真正的價值體現於他的作品被世人認知、展出或收藏」。多久以來我向周圍熟悉的藝術家朋友們,一直在傳遞著這方面的信息和觀念。

下圖:

圖:百年歷史《美術年鑑》工具書寫真。
圖:入選《美術年鑑》的18位藝術家。
圖:《美術年鑑》(2021年版)。
圖:《美術年鑑》(2021年版)。
圖:百年歷史《美術年鑑》工具書寫真。
圖:百年歷史《美術年鑑》工具書寫真。
圖:百年歷史《美術年鑑》工具書寫真。
圖:《美術年鑑》(2021年版)。

相關焦點

  • 屠海鳴:「疫情大考」展現中國力量
    「疫情大考」展現中國力量——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嚴峻考驗。對於這次「疫情大考」中的「中國答卷」,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紛紛點讚。「疫情面前,我國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交出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答卷,展現中國的力量。」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說。
  • 一支畫筆,一支鋼筆,為藝術家們畫像
    「藝術家熱愛的應該是自己心中的藝術,而不是藝術中的自己」  記者:《藝術家們》是一部講述藝術家群體在時代大潮中探索自己精神世界和人生道路的故事。您認為,藝術家與時代是怎樣的關係?  馮驥才:一直以來,我都想用「兩支筆」來寫一部小說,一支是鋼筆,一支是畫筆。
  • 巨型機械仿生裝置藝術家肖迪:完美融洽中國文化與現代科技力量
    ,肖迪一直展現著無與倫比的設計天賦。  從0到1的突破  工程師和藝術家的結合讓肖迪擁有既嚴苛又靈活的創新思維,入行近20年一直秉持堅持創新的原則做藝術創意設計。肖迪一直對「中國出不了好設計」這種偏見耿耿於懷,「很多人天然的認為『中國製造』質量不好,我就拿自己的作品說事兒——中國人做的質量比外國的還好。
  • 西方繪畫展現東方意境之美—當代藝術家艾克
    近期看到多家媒體發表藝術家艾克新作發布會後,我們進一步採訪了這位陽光本份的藝術家。據了解,藝術家艾克七歲開始跟著前輩大師學習油畫,十七歲時參加中國油畫雙年展,二十歲時《童年記憶、人面獸心、圓明園》等油畫作品多國展出。
  • 現代藝術家王灬作品印象
    現代藝術家王灬作品印象·李劍華(海外旅日藝術家 )王灬,原名:王旻,一位善於思考、活躍於中國美術前沿的現代藝術家。他及其作品走進日本觀眾視線、走進我的視野正是從2018年1月,於百年歷史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當代中國小幅油畫展」開始的。
  • 2019年度盤點 | 藝術家篇:全球一體化下的藝術世界,中國藝術家身居...
    儘管作為藝術生態圈的核心,藝術家的創作卻又往往是非常個人化和趨向獨立的存在。然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圍繞藝術家建立起來的整個藝術世界運轉機制,將藝術家層層裹挾,而這個機制又隨著更強大的社會齒輪在不斷改變。所以無論何時,當我們談論藝術家,其實是在談論整個藝術世界,及其運轉機制投映在藝術家身上的問題。
  • 【2020網絡媒體行】重慶:在羅中立美術館感受—「中國力量」的薰陶
    本次的主題-「中國力量」是由四川美術學院創作的,整個展覽圍繞這個主題展現了中國力量的一些紀念性的東西,通過不同的表現技法,延展整個作品的藝術氛圍。最漂亮的當屬羅中立美術館外的馬賽克牆面,非常適合拍照!往裡面走可以發現有一個收租院,是一個群雕鑄銅作品及文獻館。裡面豐富的中國現代大型泥塑群像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文化歷史,藝術創作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
  • 中國動畫向世界展現出文化新想像
    何香凝美術館館長蔡顯良接受收藏周刊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動畫藝術已經開始慢慢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向世界展現出中國文化的新想像。」■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中國的動畫前輩們也曾創造出那個時代的輝煌收藏周刊:回顧動畫的發展,我們可以梳理一條怎樣的脈絡?
  • 藝術家玩具的設計力量要從中國內部找尋
    藝術家玩具因搪膠工藝的成熟而自日本發源,在香港獲得商業化成功,順利在歐美流行,近些年進入中國大陸。不同於強烈地依附於動漫、遊戲、影視等既有主題衍生的周邊產品。藝術家玩具誕生之初,就以藝術家為主導而呈現出的強設計感為標誌,因而也被稱為設計師玩具或潮玩。
  • 福布斯生活|90後藝術家劉沁敏:打造屬於世界的中國新創造力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提及年輕一代中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家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90年的劉沁敏一定榜上有名。她曾是第一位登上美國舊金山周報封面的中國藝術家,也是PERFORMA藝術盛典中的中國年輕理事。突然間,世界上大大小小媒體都出現了我的名字,大到路透社、英國衛報,小到很多獨立媒體。那一段時間,我的ins突然之間漲了6位數的粉絲。這個世界也突然認識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家,一個中國藝術家,她叫劉沁敏。」她說,「很開心自己做的作品可以不用解釋,沒有障礙的觸達到全世界的觀眾。」
  • 朵拉·瑪爾和多蘿西婭·蘭格,女性藝術家給世界帶來的社會力量
    朵拉·瑪爾(Dora MARR)是一位意志堅定的藝術家和知識份子,她也有著被許多人認可的一生,拿到了許多作品的委託,在許多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與20世紀30年代的先鋒派藝術家一起展出作品
  • 作家馮驥才與畫家馮驥才相遇長篇《藝術家們》
    本報訊 近日,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藝術家們》是馮驥才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融入了作家對繪畫、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獨特體悟與思索,用鋼筆和畫筆「兩支筆」描繪出激蕩動人的藝術人生。
  • 世界知名漫畫藝術家南京駐地計劃第二期正式啟動
    11月1日晚18:00,漫畫中國·創意之城——世界知名漫畫藝術家南京駐地計劃第二期在南京老門東城牆下正式啟動。這是漫畫中國系列活動繼今年5月南京首站之後第二次來到南京,「創意名城美麗古都」南京將再一次用漫畫語言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
  • 專注打造卓越品質 伊利牛奶金典向世界展現中國"有機力量"
    專注打造卓越品質 伊利牛奶金典向世界展現中國"有機力量" 2020-07-06 11:37:12 來源:榕城網> 編輯: 作為一款早已躋身"百億單品"行列的產品,伊利牛奶金典正在世界舞臺上不斷閃耀著光芒。
  • 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舉辦
    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舉辦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高凱)1月5日上午,第四屆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邵大箴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研究》主編,中國文聯第十屆榮譽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出版有《現代派美術淺議》《傳統美術與現代派》《歐洲繪畫簡史》《西方現代美術思潮》《霧裡看花——當代中國美術問題》等經典著作。
  • 「共振的力量」西方當代女性藝術家三聯展在深圳開幕
    9月18日,「共振的力量」西方當代女性藝術家三聯展在深圳開幕。這是巴塞爾藝術展「慢動作繪畫」藝術家Miriam Cabessa (以色利),瑞士藝術家 Claudia Limacher,威尼斯雙年展特邀藝術家Annalu三位女性藝術家第一次以聯展的形式,在招商銀行深圳分行私人銀行雲端藝術空間聚集,從女性的角度,以藝術的思維探索創作的可能。
  • 「地評線」大洋網評:聆聽中國故事 感受中國力量
    以廣州為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沒有大數據,社會發展將是無米之炊。」「只有相互信任取代猜疑,開放才能發揮實際作用。」「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毫無疑問區域內的、多邊的合作是必須的。」「國際社會需要加強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領域。」……連日頭腦風暴,碩果纍纍。在這個以了解中國、理解中國為主旨的重要思想交流平臺上,觀點在碰撞,共識在凝聚,力量在匯集。
  • 聽大藝術家細述《中國美》,Discovery讓世界看見中國美學魅力
    6月23日起,紀錄片《中國美》在優酷獨家播出,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固定於每周二0:00與中國觀眾見面。未來,該節目將在Discovery全球電視網絡播出,覆蓋全球超過30多個國家的觀眾。14位在世界藝術舞臺上享有盛譽的中國藝術家齊聚片中,將中國美學齊奉於全球觀眾的眼前。
  • 中國藝術展現新時代勃勃生機
    《2019中國藝術發展報告》發布    中國藝術展現新時代勃勃生機  6月30日,由中國文聯組織編寫的《2019中國藝術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藝術發展呈現出觀念加強、創作提質、產業增穩的基本面貌。中國藝術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勇氣和多樣探索的藝術精神,回應這個偉大的時代對文藝的要求,有效地發揮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實現精神引領的作用,展現出新時代藝術的勃勃生機。
  • 馮驥才長篇小說《藝術家們》:凝聚五十年藝術人生感悟的澎湃之作
    繪畫、音樂等藝術家是國內文學作品中較少聚焦的群體,而集文學、繪畫等多種才能、多重身份於一身的馮驥才,有著書寫這個群體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藝術家們》塑造了國內作品中少有的藝術家形象,也第一次全面呈現了他們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作品中的種種生活情境、創作困境、情感經歷、商海博弈等,都是首次呈現於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