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蔓延,醫用呼吸機短缺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呼吸機生產國,獲得大批來自各國的訂單。
不過,即便中國工廠開足馬力,也難以滿足海外呼吸機的需求。一些知名廠家的訂單早已排到六七月份,原材料的短缺以及物流不暢也影響了呼吸機的產能。
呼吸機缺口日益嚴重,各國開始鼓勵企業轉型生產呼吸機。
訂單已排到6月份
3月30日,中國證券報記者電話諮詢邁瑞醫療售前服務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公司已接到歐洲各國政府統一採購呼吸機、監護儀的訂單,公司不再接收其他地區的呼吸機和監護儀訂單,6月份之後才能恢復接收訂單。
「大廠接的主要是政府訂單,接不過來的會排到一些小的工廠,現在幾乎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是每周七天、24小時三班倒運轉。」江蘇一位醫療經銷商表示。
來源:誼安醫療提供
誼安醫療介紹稱,目前滿足了國內需求後,公司最近生產線主要生產來自海外的呼吸機訂單,已經陸續接到了義大利、英國、德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呼吸機緊急採購項目。
一位經銷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高端的呼吸機政府採購價格大約21萬元/臺。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詢天眼查顯示,目前國內在業、經營範圍包括呼吸機的公司,共計50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誼安醫療、邁瑞醫療、魚躍醫療等。而工信部最新數據現實,國內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約佔全球產能五分之一。
「醫療器械出口一定要符合當地的資質,比如美國要求FDA,歐洲要求CE,符合標準的廠家並不多。目前海外疫情嚴重,還要符合要求,供給量肯定遠遠不夠。」一家醫療器械經銷商人士表示。
魚躍醫療也佐證上述觀點,稱「呼吸機產品FDA認證所需程序較多,耗時長。」
來源:互動易
近期,歐美等疫情嚴重地區發布了防控物資監管的臨時或緊急措施,放寬準入要求。如歐盟成員國官方或授權機構採購的防護產品可以沒有CE標誌,但是只能給醫護人員使用,不能在當地市場上銷售。
在3月30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指出,3月19日以來,我國企業在最近短短10天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已經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達到了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
核心部件短缺制約產能
中國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呼吸機,但即便如此,也遠遠不能滿足海外的需求。同時,中國呼吸機廠家也面臨關鍵元器件的短缺等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呼吸機行業產業鏈由上至下可依次分為上遊原材料和軟體晶片供應商、中遊本體製造企業以及下遊流通和應用場景。其中,上遊呼吸機組成部件包括壓縮機、風機、傳感器、電路板、過濾器和閥門等。軟體、晶片則是呼吸機大數據處理的關鍵所在。
在國內戰「疫」期間,因為適逢春節假期,很多工廠均處於停工狀態,因此「上遊供應脫節」也讓國內呼吸機生產廠家感到頭疼不已,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呼吸機上下遊配套企業未開工、核心部件進口緩慢、物流運輸受阻等問題。」
「有一些配件要國外進口,受疫情影響,航班不確定,交貨期不定。原材料的供應十分緊張,所有的呼吸機廠家都在搶這些原配件。」一家醫療器械經銷商表示。
另一家醫療器械廠家也表示,目前生產速度有限的原因在於缺少零部件。有部分零部件需要從日本進口,現在航班少,物流不暢。零件供應不上,呼吸機就難以組裝。
魚躍醫療3月27日在互動易上表示,全球因疫情而產生的呼吸機需求爆發式增長是短期情況,現階段公司呼吸機產品產量提升主要受制於上遊原材料廠商的供貨能力。
「誼安醫療已經累計生產交付國際市場近千臺呼吸機,還有幾千臺呼吸機正在緊急排產。」誼安醫療負責人表示,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供應短缺且不穩定。
一位業內人士則擔心,國外元器件或晶片相關廠家停產,會波及到中國呼吸機行業的產能。
工信部也注意到這一「瓶頸」問題,已經組織多地工信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很快實現其上遊853家全國配套商中794家復工復產,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零部件短缺、物流運輸不暢等問題。
A股涉及呼吸機的上市公司也表現搶眼。
邁瑞醫療已是創業板市值「一哥」,截至3月30日收盤,市值高達3145億元,股價從1月21日以來上漲30%。而魚躍醫療從1月21日到3月30日,漲幅則接近80%。
中鼎股份因獲得20萬套美國通用呼吸機相關產品訂單,股價收穫兩連板。
航天長峰最近7個交易日上漲70%,但公司26日公告稱,公司研製的重症呼吸機Athena 8500目前處於產品註冊階段,尚沒有取得中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目前尚未量產,在國內沒有形成實際銷售。
國外鼓勵企業轉型生產呼吸機
海外疫情蔓延,醫療物資緊缺,海外各國紛紛動員企業轉型呼吸機生產,車企成為了轉型主力軍。
日前,美國聯邦根據重新啟動的《國防生產法》,強行要求通用和福特這兩大美國汽車製造業巨頭跨界生產呼吸機。美國聯邦強調,通用汽車承諾很快會生產4萬臺急需的呼吸機。
3月19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表示,「如果美國醫療設備短缺,特斯拉也將生產呼吸機。」
英國政府在3月16日也向車企發起呼籲,希望能轉產呼吸機,得到勞斯萊斯、捷豹路虎、賓利、邁凱倫等英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響應。
但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將呼吸機的成熟圖紙給到汽車製造商,後續的精細化組裝與測試再調節,都是難以在較短時間實現的,更不用說量產。
「呼吸機作為高端醫療器械,涉及材料、機械、電子、醫學、生物工程等多學科的產品。」這位業內人士認為,一臺無創呼吸機每天至少要運行20個小時,這對硬體的穩定性和耐用性有極高要求。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