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女媧補天造人開始,黃帝御龍升天、商湯出自玄鳥、秦末劉邦在芒碭山起義,殺了條白蛇,廣而告之「赤帝子殺了白帝子」……如此種種迷信的『神跡』不勝枚舉,就連東漢末年在漢中和中原一帶布道的太平道人張角率領信徒造反也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在他這句口號的引領下,黃巾軍攻城掠地,直接威脅到東漢朝廷的統治。
為什麼這些人起義造反,都要搞個迷信的名堂?
說到底封建王朝時代野心家們如此種種作為都是為了獲得迷信的民眾們的支持。但是,相比起商湯出自玄鳥後裔和劉邦是赤帝子這樣清楚直白的『迷信』手段,張角的口號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在現代人看來很多人是不明白的。
事實上,張角是太平道的創始人,自稱「太平道人」,是道教的一支,其行事有著教派的烙印,想要理解其口號自然要從道教開始說起。
五方上帝對應五行四時和土地,與朝代更替相關
自先秦時代起,道教就有了嚴格的一套世界衍化理論,如兩儀、四象、五行,同時還誕生了一個嚴格的神仙分級,那就是將五方、五行對應到自身的三清四御五老的神仙體系中,五方、五行就對應著「五老」。所謂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著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結合四時和土地,也就有了所謂「五老」,也即東南西北中五方的青帝、赤帝、白帝、黑帝與黃帝,他們是分別執掌一方、一行和春夏秋冬及土地的天神。
農耕社會的古人依賴於農作物的收穫得以生存,自然對掌管春夏秋冬和土地的青、赤、白、黑、黃五方上帝非常尊崇,認為既然凡間一切事物均由五帝掌控,執掌和統治天下的人當然就是五帝之子,這既符合劉邦斬白蛇起義締造漢朝的王朝『起源』,也符合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之說,皇帝稱之為『天子』出處就在這裡。
所以,古人理所當然的認為王朝更替本質上就是五帝之子對執掌人間的權力變更。
在道家的「五德終始」也即五行的相生相剋的理論中,朝代禪位對應五行相生,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此舉象徵著名正言順。而非禪讓的王朝更替,如起義、造反等建立的新王朝則對應著五行相剋,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意味著取而代之。
黃帝屬土德,夏啟取締公天下建立私天下,創立夏朝,因為木克土,所以夏朝屬木德;商湯滅掉夏桀,建立商朝,因為金克木,所以商屬金德;周武王伐紂代商,因為火克金,所以周屬火德;秦王掃六合,結束東周統治,因為水克火,所以秦屬水德,那麼漢朝呢?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張角的口號到底什麼意思?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邊患頻生,內憂外患之際,本就信奉五行的道家一脈的太平道人張角發動黃巾起義要代漢自立,自然以五德相剋為自己正名,為自己冠上順應天意的大義。
為此我們還要先來了解一下漢朝的德屬——劉邦斬白蛇起義時號稱是赤帝之子,他建立漢朝後是以火德自居。但是很快,漢朝大學者張蒼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秦國國祚短暫而無道,而且是春秋戰國眾多諸侯國之一,是周朝的一部分,不能視之為新的王朝,所以應由大漢承繼水德代周。
到了漢武帝時期,學識淵博的史官司馬遷等人又認為漢朝繼承的是秦制而非周制,不論疆域還是封建制度、行政官僚制度等等(事實也是如此),是為代秦,土克水,所以漢朝應該是土德。
由此可知,漢朝的德屬先後有火德、水德、土德三個說法,有漢一朝也沒整出個結果。
再看張角的口號,他說「蒼天已死」,所謂「蒼」在古語中指的是暗青色,正如水的顏色,所以「蒼天」、意味著水德,而「黃」對當時中原地區的人來說指的是黃土的顏色,即土德。
按照五德相剋的說法,張角想要取代漢朝建立新的王朝,漢朝是水德,那以土克水,自己當然就是黃帝子,代表的是土德,合情合理,甚至給了信徒們很大的信心。只是德屬之說終歸是欺騙民眾的虛無縹緲的學說,以土德自居的張角黃巾軍結局卻是被東漢朝廷派兵鎮壓、剿滅,最終兩敗俱傷,殘存的東漢朝廷也很快陷入十八路諸侯爭霸的亂世,最終曹魏代漢,而西晉通吃三家成為最後贏家。
所以綜上而言,張角提出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其實是認可大學者張蒼劃定的「水德」漢朝氣數已盡,黃巾軍要以「土德」取而代之,為此他們人人都在頭上綁上黃色布巾,因此得名。從結果上看,張角企圖以造反推翻腐朽的東漢王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也成功了一半,嚴重動搖了東漢王朝的民心與統治力,只是黃巾軍終歸被滅,後來歷經三國亂世歸於西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