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致趣百川MarTech轉型洞察報告

2020-12-12 DOIT

隨著COVID-19新冠病毒全球的蔓延,消費需求低靡、營銷預算削減、轉化率驟減,全球乃至各個國家內部都將出現新一輪的洗牌。經濟大蕭條和失業潮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變革?

當恐慌停擺期結束之後,便會迎來疫後消化期。2020新冠元年會開啟怎樣的新時代?

決定企業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而這場疫情就帶來了一個雙重轉折點。一方面,它將加速一些企業的倒閉。另一方面,它將給很多行業帶來洗牌、重生的機會。

在這個特殊時期,全球經濟形勢出現的新變化,讓眾多的企業走向不得不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十字路口。

目前有70%的公司正在進行數位化轉型,但絕大多數並不能成功轉型,會有相當大一部分企業直接就死掉了。本次報告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疫情之下,用戶行為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企業目前處於怎樣的被動地位環境中?

COVID-19之後,哪些營銷思維需要進行轉型?

為什麼說大部分人理解的數位化轉型都是錯的?如何正確部署數位化轉型體系?

一、用戶的變化:找到新的用戶行為模式,重新融入用戶習慣場景

很多品牌都在討論疫情之後怎麼獲客戶、促增長。核心就在於能不能找到疫情帶來的深度改變,能不能融入到用戶生活軌跡的關鍵場景。COVID-19爆發所引發的行為變化是廣泛的,並且改變了客戶的行為模式。

1. 用戶需求降低,客戶延遲支出

由於對未來生活狀態和收入狀況的不確定性,無論是B2B還是B2C,用戶的各種支出都將達到一個理性的頂點。能不買的絕對不買,必須買的會考量性價比。

Econsultancy對營銷人員的獨家調查顯示,約86%的受訪者表示客戶將延遲主要的支出決定。

59%的受訪者預計客戶需求將下降20%以上,而26%的受訪者預計需求將下降16%至20%。

客戶需求降低的情況在廣告市場亦有直接體現。eMarketer預計疫情將導致全球廣告支出縮減203億美元。

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預測中,eMarketer預計今年中國的媒體廣告總支出將增長10.5%,達到1211.3億美元。現在增長率降至8.4%,總額為1136.7億美元。這是自2011年開始跟蹤中國廣告支出以來的最低增速。

2. 消費場景遷移線上,客戶不願面對面會議

疫情之下,消費者生活場景發生重構,由原本線上線下多元結合的生活場景遷移為線上單一場景。

CTR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79.9%消費者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信息。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1月23日開始,全網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節節攀升,從原來的50億小時,一路飆漲到61.1億小時。

Econsultancy的調查中,87%的營銷商表示,客戶不願安排面對面的會議。CTR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消費者轉變為線上購物,超市線上應用下單、垂直類電商平臺、社區微信點單在疫情期領銜線上渠道使用增長,減少使用的均為線下渠道。

自從冠狀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在線銷售量同比增長了52%,在線購物者數量增長了8.8%。甚至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也計劃在美國再僱用100,000名員工,並在美國,英國和歐洲增加工人的工資,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在線訂單。

3. 用戶的改變並非短期,具有長期不可逆性

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用戶的改變不會僅僅是短期的。一個人呆在家裡,每天都用線上方式工作、生活、交流,等他21天後可以出門去逛商場的時候,很多人依然會選擇線上的方式,因為習慣了。

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是難上加難。

習慣了蘋果手機的人,很難去更換安卓的手機,因為作業系統不習慣;習慣了可口可樂味道的人,很難去嘗試百事可樂,因為口味不習慣。

所以,用戶對於線上辦公、線上購物、線上交流、線上合作的習慣,即便疫情結束後,也很難消失。

二、企業面對的危機:大規模倒閉裁員,營銷預算縮減

過去這三個月,中國倒閉了三十萬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國企業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倒閉、歇業、裁員景象。

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營銷也不能倖免。Marketing Week和Econsultancy的一項調查顯示,COVID-19在2020年上半年對營銷活動產生了嚴重影響。

1. 企業縮減營銷預算,追求短期效果

經濟體系遭到破壞,經濟環境低迷,「馬太效應 」凸顯,大多數企業都會感到恐慌,縮減在市場營銷方面的投入,開始追求短期的效果。70%以上的大中小企業均表示主要預算會被削減。

對於很多大型B2B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其中55%的大型B2B公司表示,整體營銷預算會減少4%-25%。

而大多公司考慮哪些方面需要進行削減預算時,市場部可能會是第一個被想到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企業在困難時期只需要現金。無法帶來實際效果卻還要花費大量現金的部分都需要進行捨棄。

沒有預算的支撐,各種營銷活動基本也處於停滯或推後的狀態。根據《營銷周刊》及Econsultancy對英國品牌營銷人員的獨家調查顯示,在疫情期間,55%的人暫停了產品或服務的上線發布,並推遲了之前計劃的活動。

2. 轉化率驟減,線下企業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

除了視頻、醫療、媒體行業以外,其他行業的轉化率都發生了巨大下降。

3月底的廣告轉化下降了90%,美國零售商的店內訪問量急劇下降。

過度依賴線下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會更加艱難。很多傳統B2B企業一直想做數位化轉型,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總是以「我們這個行業很特殊」為藉口。

而那種純線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脆弱的,外界環境稍微一變化,就處於被動地位。

3. B2B選擇了數位化轉型,但大多沒效果

面對轉化率的驟減,大多企業都選擇了將數位化轉型作為解決方案。

因為封鎖,人們被迫呆在家裡,使得遠程營銷成為了必然。

B2B賣家的反應速度驚人:大約90%的賣家通過視頻會議或電話進行工作。在技術、媒體和電信領域,這一趨勢幾乎達到100%。

由於禁止線下聚集聚會,這個春季的活動行業大受打擊。

疫情加快了數位化轉型的進程。數位化轉型似乎已經成為了當前的商業流行語。

但是,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成功轉型,會有相當大一部分企業直接就死掉了。許多公司只是將預算轉移到了數字活動或數字內容上。

73%的受訪者表示數位化的方式在獲客和轉化方面的效果較差或一般。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研究,在2018年用於數位化轉型的1.3萬億美元中,估計約有9000億美元在計劃無法實現目標時被浪費了。

三、企業的新轉機:重新定義數位化商業模式

疫情過後,憑藉人類的自愈能力,一切都會回歸正軌;但是這個「正軌」,顯然已經不是過去的軌道。

什麼是今天的企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這件事正在被重新定義。

當年的SARS危機成就了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這次疫情也會出現一些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創新——管理與商業增長上的創新,即企業必須做數位化的轉型。

「數位化轉型」,常常被 B2B 營銷人歸入「重要而不緊急」的象限中。

2020 年年初線下觸點停擺,成為 B2B 營銷人直面數位化嘗試的最有力推手。

儘管大多數公司都了解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但許多公司不知道如何建立數位化體系。

數位化不是追熱點,不是有了兩微一抖,做了幾場直播,開了個小程序就叫數位化。僅僅依靠跟風和熱點營銷,是根本無法建立數位化競爭力的。

數位化是一個全方位的能力體系,是一個從企業價值傳遞到消費者體驗,再到供應鏈整合和即刻響應和交互的能力。

數位化轉型——

對內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將很多員工管理、溝通的方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將企業和供應鏈的連結也通過數位化進行對接。

對外是一種渠道模式的創新,讓B2B企業的獲客轉化渠道不再局限於線下展會,賦予了更多可能。

1. COVID-19帶來的兩大營銷思維轉型

網際網路行業是以1998年為起點,當時四大門戶網站成立,網際網路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隨後孕育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這屬於大流量的時代,流量主導一切。

但如今,流量越來越貴,流量主導一切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需要開始進入「深挖用戶」和「服務實體」的階段。

這裡面涉及的思維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就是:流量思維和數據思維。

1)流量思維升級:從「公域流量」到「私域留量」

2018年,阿里巴巴較去年同比增長51%。為什麼巨頭的成長速度還能維持那麼快?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提出一個觀點——由於數據黑洞。

阿里巴巴等公司每年都大量吞咽著各種各樣的數據,不斷擴張商業邊界,而每次擴張都會帶來更多的數據。

這些數據進到阿里巴巴體系以後,會被清理整合成數據生態,隨著獲得的數據越來越多,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不斷實現一種螺旋式的正向反應,因此發展特別快。

數位化時代,數據是核心資本。未來,誰可以數據資產化,誰就可以找到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

這些用戶數據對於阿里這類平臺來說就是它們自己的「私域流量」,但對於大多數用騰訊、阿里平臺的企業來說,這些流量只是這些平臺的用戶,而非企業的用戶。

媒介平臺的分散,導致用戶流量也分散在各個平臺。而且從長時間來看,單一渠道的投放ROI不可能一直維繫在較高水平,一旦競爭加劇、投放ROI走低,企業運營便將承受極大風險。

在被COVID-19改變的營銷轉型時代,企業需要制定跨平臺運營策略。將流量和用戶數據匯聚在自己的池子中,多點曝光、跨平臺生存方能構建營銷增長體系。

2)數據思維升級:一切可量化,打破營銷預算玄學

數位化轉型的目的,是希望減少人為的幹預,讓管理者在做決策時更多地靠數據來驅動,而不是拍腦袋或依靠經驗來判斷通過觀察來驅動。

過去,企業做出各種決策總是依靠經驗來進行判斷,不少人認為營銷是「玄學」。

這也是很多B2B企業不注重市場營銷的客觀原因:企業不是不想做營銷,但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模型體系,無法證明營銷費用是否被浪費,是否帶來了最終的效果。

但是,如果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再加上算法來判斷,就能利用技術讓營銷變得更加可測量。通過可量化的數據,企業的效益、客戶滿意度與客戶體驗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並且降低成本和風險。

2. 數位化轉型從內部出發:自上而下的變革,數位化賦能員工

數位化轉型的首要目標之一是打破內部孤島,創造無縫的內部體驗。當公司內部運作良好時,它將極大地影響外部客戶體驗。

首先,要讓高管和領導者加入數位化轉型隊伍中。成功的數位化轉型始於領導者,他們帶領員工實現願景。每位高管和領導者都必須在倡導數位化變革,並將數位化轉型與公司更大的長期目標結合起來。

自上而下的力量有多大?致趣百川的客戶金蝶,內部CEO、高管內訓都使用致趣百川營銷自動化的直播系統,員工和經銷商只有註冊以後才能報名參加。這一活動直接調動了上萬員工及經銷商報名,進入數位化營銷系統,所有員工報名參與信息會由HR進行記錄並考核,員工參與率極高。

其次,個體崛起的力量非常強大。在數字時代,員工不再是員工了,員工可能就是企業,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員工在數位化轉型中的作用。

金蝶集團將員工引入營銷自動化系統後,通過致趣百川SCRM營銷自動化系統,讓員工生成自己的溯源海報進行傳播,每個員工邀請到了多少人報名、帶來了多少關注和註冊在後臺都可以看到。

3. 數位化轉型的增長體系:從流量到轉化

1)用戶數位化:「單純寫內容」到「設置留資觸點」

以前B2B的內容就主要是自己的官網、依靠媒體的PR稿、產品文,但是這些內容如果沒有嵌入留資觸點,內容的閱讀量再高意義也不大。

企業不僅需要將內容的重心從「企業想說什麼」轉移到「用戶想看什麼」,還需要在內容中設置留資觸點(即CTA,Call to Action),在提供高價值內容的同時,引導用戶註冊,實現用戶數位化。

2)渠道數位化:「線下展會」到「線上全觸點」

活動通常會消耗B2B營銷預算的50%到60%。Marketing Charts對200多家B2B營銷人員的調查顯示,工業營銷人員對於受影響最嚴重的線下展會渠道,不會再進一步投入預算。

以前很多經銷商、線下門店可能都不想上線,沒有線上的意識,但這次疫情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原來那些不願意的經銷商都主動轉移到線上。疫情倒逼企業需要開發新的渠道來代替之前的現場活動和會議,並找到方法可以處理那些需要面對面的業務。

通過致趣百川提供的營銷自動化平臺,企業可以直接線上完成進行邀約、客戶銷售拜訪、籤到審核等各個環節,所有過程都數據化和可視化。

客戶可以通過微信、手機、官網等多種渠道進行籤到,不同渠道帶來的數據會統一匯總到後臺。

同時,企業可以在各種物料上設置CTA(比如下載的二維碼),引導用戶留資。

而企業在後臺就可以清楚看到活動帶來的產出,包括人數和相關信息資料,從而針對性優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線索流轉數位化:「直接扔線索給銷售」到「建立清晰的線索帳戶」

市場部獲取的大量線索,以前不篩選就直接扔給銷售部,線索接受率低。但通過數位化系統的搭建,所有的線索都會在致趣百川營銷自動化系統中完成打分和流轉,精準判斷線索質量,只轉出高質量的線索給銷售。

而且,和以前人工處理不同,現在市場部可以直接通過微信把商機推送給銷售,銷售點開模板消息就可以直接做回訪,可以拿到快速的銷售反饋。而且市場部也與終端的用戶建立了連接,中間把銷售這個環節也放了進來,解決了營銷協同問題,市場部幫銷售轉化客戶,降低了銷售的工作複雜度。

4)線索孵化數位化:「單一觸點」到「多觸點個性化」

對於較低質量的線索來說,需要不斷跟進並將線索向漏鬥深處孵化。以前線索孵化都是通過銷售拜訪或者電子郵件等方式,推送給客戶一些關於產品或服務的信息,但是現在可以通過致趣百川營銷自動化這類數位化系統,根據用戶的喜好去針對性的推送。

比如用戶之前購買過A產品,那就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個性化推送相關內容,既不會打擾到用戶,又能為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

四、Why Now:現在是數位化進場的好時機

數位化轉型不能等待,需要儘早動手,有些領域一旦數位化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正如《大數據》的作者塗子沛說的:「未來只有一種企業,那就是數位化企業。」

我們已經錯失很多,不要再在數位化的時代掉隊。

關於致趣百川

致趣百川是一家Martech(營銷技術)公司,聚焦於B2B及B2C高客單價行業的SCRM與營銷自動化軟體產品,旨在幫助企業搭建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營銷技術基礎設施,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獲客、轉化、增長。

從2016年10月成立以來,已經服務了包括微軟、騰訊、金蝶、浪潮、聯想、施耐德、ABB、拜耳、輝瑞、美敦力拜耳、沃爾瑪等200多家知名客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2020致趣百川MarTech轉型洞察報告

相關焦點

  • 2020數位化轉型都做了什麼?致趣百川與四位B2B科技大牛復盤營銷實戰
    2020年可謂是全員大考的一年,線下營銷受阻,B2B企業被迫加速線上數位化轉型升級。但是,在沒有太多用戶積累和沉澱就倉促轉型的情況下,線上營銷無疑是摸著石頭過河。  無法獲取潛在用戶、90%的線索流失、數位化轉型高成本卻低效能等一系列問題讓多數B2B企業營銷受挫。
  • 致趣百川與B2B科技大咖復盤數字營銷實戰
    2020年可謂是全員大考的一年,線下營銷受阻,B2B企業被迫加速線上數位化轉型升級。但是,在沒有太多用戶積累和沉澱就倉促轉型的情況下,線上營銷無疑是摸著石頭過河。
  • 致趣百川舉辦線下活動,與三大科技B2B企業大牛聊用戶轉化策略
    9月24日,致趣百川聯合微軟中國、石基信息、B.P商業夥伴共同帶來的線下活動【金九銀十成交季:科技 B2B 企業如何加速轉化?】給出了「增長的秘訣」。微軟中國企業商業應用合作夥伴經理劉卓,石基信息市場部總經理何雯,B.P商業夥伴創始人兼總裁國秀娟,致趣百川創始人兼CEO何潤一同出席活動,分享有關數位化與To B營銷的話題。
  • Mob研究院:2020程式設計師人群洞察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20程式設計師人群洞察報告】即可一、2020年,我國程式設計師人數將突破250萬一、就業單位接近100萬家,市場供不應求在國家的扶持下,包含雲計算、大數據在內的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程式設計師就業市場供不應求二、程式設計師人才向「大廠」靠攏規模為1000人以上的企業中,程式設計師佔比由2017年Q1的28.9%增長至2020
  • 易車研究院Z世代洞察汽車報告:」保溫杯」還是王道
    日前,易車旗下智庫易車研究院發布了《2021版Z世代洞察汽車報告》,重點研究了Z世代人群在汽車消費者上的新變化和新趨勢,這種變化促進車企和汽車經銷商必須與時俱進,同時也會促進中國車市轉型升級。不過報告也表達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Z世代很重要,但保溫杯不容忽視。因為目前和未來很長時間,中國車市消費的中間力量依然是中年人——Y世代。
  • 易車研究院Z世代洞察汽車報告:Y世代才是戰略重點
    日前,易車旗下智庫易車研究院發布了《2021版Z世代洞察汽車報告》,重點研究了Z世代人群在汽車消費者上的新變化和新趨勢,這種變化促進車企和汽車經銷商必須與時俱進,同時也會促進中國車市轉型升級。不過報告也表達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Z世代很重要,但保溫杯不容忽視。
  • 《IT決策者洞察:POL使能企業園區網絡轉型》白皮書發布 ——IDC...
    在HUAWEI CONNECT 2020期間, IDC與華為深度解讀《IT決策者洞察:POL使能企業園區網絡轉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數位化轉型加速和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迫使IT決策者以全新的戰略思維來規劃未來的園區網絡,基於無源光區域網(POL)的全光園區方案相比傳統方案在帶寬、運維管理、功耗和總成本方面優勢突出,未來五年將加速在各行各業中普及,成為企業業務創新的堅實底座
  • 貓眼專業版——數據洞察報告解讀2020中國電影暑期檔
    貓眼聯合微博電影於今日發布《2020年暑期檔數據洞察報告》,剖析行業,解讀趨勢,用數據記錄這個註定不平凡的暑期檔。首周票房1.13億,第6周票房17.36億,短短6周的跨越式增長。中外新老影片共同推動,69部新片上映。28部重映影片票房過百萬,經典之作熱力不減。
  • QuestMobile2020萌寵經濟洞察報告
    QuestMobile2020萌寵經濟洞察報告 2020-12-16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回顧】2020年中國數字新商業發展洞察報告
    數字商業化 | 洞察報告全文字數:5589字 精讀時間:15分鐘核心摘要:疫情之下線下場所被迫關閉,在線業務成為實體零售企業的救命稻草。前端銷售環節以及支撐銷售所需的營銷和運營貼近終端消費者,其商業模式變革走在最前列,新零售、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熱點頻出,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也表現得更為積極,因而本報告會將重點聚焦在數位化商業的前端,即圍繞銷售、營銷和運營的數位化。
  • QuestMobile發布2020萌寵經濟洞察報告,小象優品等電商寵物用品...
    本周,QuestMobile發布《2020萌寵經濟洞察報告》,截止2020年10月,國內萌寵群體規模已經超過5.3億,短視頻+直播的助力萌寵內容魅力加倍釋放,收穫大批萌寵用戶線上雲吸寵,加速萌寵經濟產業鏈逐步成熟。據分期電商小象優品大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寵物用品銷量持續走高,超過三成用戶在一年內購買過寵物相關的產品。
  • 2020年90後人群洞察報告:90後收入嚴重兩極分化!
    近日QuestMobile發布《2020年中90後人群洞察報告》。報告顯示網絡原住民90後達3.62億,已超80後,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新的主流人群。從全網用戶年代分布來看,00後佔比12.5%,90後佔比31.4%,80後佔比31.1%,70後佔比21.4%。
  • 華揚聯眾、華揚時尚發布《時尚2020,潮Z看!Z世代時尚消費洞察報告》
    核心提示:作為首份全方位分析Z世代在時尚消費領域的洞察報告,數據囊括新浪微博大數據、時尚品牌數據、大樣本量線上定量調查、素人定性訪問及KOL深度訪談五大渠道,為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客觀、多元的依據。
  • 數位化轉型與實踐第三彈 數據中臺,從數據中洞察業務
    (原標題:數位化轉型與實踐第三彈 數據中臺,從數據中洞察業務)
  • 億歐智庫2020年度分析師發布會——科技服務 專注挖掘數位化轉型...
    【導語】億歐智庫2020年度分析師發布會科技專場上,億歐分析師和行業大咖們就「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展開討論,現場氣氛十分熱烈。2020年12月28日,「億歐智庫2020年度分析師發布會-億歐科技專場」在京順利舉辦,會議主題為「數位化轉型:科技賦能 供給創造需求」。
  • 德勤發布《技術趨勢2020報告》中文版
    德勤日前發布《2020技術趨勢報告》中文版,這是德勤第十一年發布技術趨勢年度報告。這份報告將持續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未來18到24個月的技術洞察,基於德勤專家、全球頂尖企業、學術界和行業領袖以及領先的初創企業、風險投資人和技術供應商的洞察,探討了推動轉型變革的宏觀力量,指出了五個可能在短期內引發顛覆性變革的關鍵新興趨勢,並分享了前沿企業的一線經驗,對未來的技術趨勢進行了展望。
  • 《澳大利亞基準報告2020》新鮮出爐–多維度洞察還原一個真實的...
    今天我們為大家解讀澳貿委(Austrade)於近日發布的《澳大利亞基準報告2020》對澳大利亞經濟環境、重點行業及區域發展等不同維度進行了梳理,從不同的視角為您呈現一個更加全面完整的澳大利亞(報告所有數據截至2020年6月)。
  • 2020消費品牌增長洞察報告
    希望這份報告能為你帶去一些思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報告看點  1、疫情中品牌價值不減,這三類品牌具備抵禦「黑天鵝」的免疫力。  2、尋找增長型客群和差異化定位是品牌商的「頭等大事」。現在,更多的老品牌與時俱進,向年輕化轉型,進入「品牌逆齡期」。  飛鶴奶粉2016年, 「54歲」的飛鶴奶粉將品牌重新定位於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2019年,飛鶴登頂中國奶粉第一品牌,營收達137億,同比2018年增長32%。
  • 洞察報告:《英雄聯盟》大數據之插眼報告
    原標題:洞察報告:《英雄聯盟》大數據之插眼報告   各位置選擇什麼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