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糟粕:帽子文化!

2020-12-25 老郜看社會

今天是12月24日,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本事公曆很平常的一個日子。然而,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可是一個大日子,所謂的除夕、平安夜,相當於中國大年初一的前一天,現在的名稱也基本上叫做除夕。

可能是由於商業圈的發揮,傳統的過年反而沒有了像聖誕節、除夕夜這樣的外國節日來的熱鬧一些。中國人向來好客,也虛偽地喜歡熱鬧,於是這些個洋節日火遍大江南北。這也無可厚非,一方面發展了經濟、刺激了消費,團結了友人,大家皆大歡喜。然而,這個節日該跟誰一起過,倒成了一個難題:不能自由選擇。尤其是一些漂泊在外地的上班族。

一些公司的領導、部門的領導在這樣的節日裡要搞一些團建,可是害苦了那些拖家帶口的人。這些人本想與家人一起過,無奈領導們要團建,於是乎不敢不參加。被領導和同事扣上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帽子,可不是什麼好事。不說職業生涯斷送吧,起碼給大家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於是乎也就強顏歡笑吧,心裡的苦給誰說呢?

那麼,主題就來了:帽子文化。發明帽子本身是個好事,禦寒保暖、遮風擋雨,保護人們的腦殼不受風吹雨打。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平常的好物件,卻成了很多中國人的緊箍咒。對於長輩、領導、上級得多說好聽的,戴高帽子;對於晚輩、下級也得扣一個帽子,後生可畏、懂事等等,以便以後他們有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用。即便是犯罪分子,進行遊街啥的,也得戴高帽子,帽子不高不足以顯示其卑劣和下賤。解放初期鬥地主、80年代的嚴打等等,戴這種帽子的人可不少。

於是乎,帽子由一種實物演化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緊箍咒。而很多人也喜歡這種緊箍咒,而有些人雖然不喜歡,但是也不得不戴這個緊箍咒,因為那是領導上級給的。一旦喜歡上戴帽子,或者被誰扣上一頂帽子,那你就有麻煩了,說不定哪一天你就這頂帽子裡隱藏的緊箍咒一緊,你就頭昏眼花了。

比如說今天的日子,公司要搞團建、領導要搞活動,你敢不參加?你敢請假?不管你真有事還是假有事,多數會被扣上一頂不團結的帽子,這個帽子一旦戴上,職業生涯大受影響,除非你有特殊的本事。領導不敢開罪你,但是你在領導心裡留下一個不好的形象,那是少不了的。對於一些開明一點的、不喜歡強人所難的、也不喜歡戴高帽子的領導,可能還無所謂,但是你如果遇到一個老頑固,那你就得十分的當心了。

這不僅僅是帽子的問題了,還是面子問題。因為你沒有給足領導面子,領導佔用你的下班時間,讓大家娛樂一下,是對你的照顧,你居然敢不參加,豈不是把領導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領導心裡是啥滋味?肯定想:這傢伙有問題。

領導嘛,戴著官帽,當然也喜歡高帽子,這是關乎自己面子的問題,你不給我面子,那豈不是你不服從管理。看似一個小問題,在領導心裡那就是大問題,上綱上線雖然不是明帳,但是領導心裡是記著的。為了生存生活的你我那是沒得辦法的,強顏歡笑吧,為了房貸、為了車貸、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為了老公少累點。

想到這裡,時間也不早了,戴上帽子去接「團建」的老婆吧。跑出空調房,本來看著帽子討厭,冷冷的北風一吹,毫不猶豫地戴上了帽子——出發··· ···

相關焦點

  • 還有多少中國文化成了別人的傳統?
    我有一位朋友愛德華,他是一名英國的記者,今年是一整年都在中國,他不止一次的和我說,他真的很喜歡中國,他真的很幸運能夠在疫情開始之前就來到中國採訪,現在他不但不用擔心疫情,還能感受中國的文化。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這一年,中國,這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基本實現了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這不僅對中國,對於世界範圍內減少貧困人口,都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貢獻,中國的精準脫貧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鑑經驗。「國學」這個詞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講不太嚴謹。準確的說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在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必須有所甄別,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 通中國文化之義 曉東西文明之道
    以貫通文史哲和中西比較的全新視角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獨特價值 《中國文化通義》是一本關於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發展的書。這本書是李中華教授關於中國文化的最新著作。 李中華系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副院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道家與道教。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不是憑空產生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在繼承和發展中華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產生的,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而來,是凝聚了中國人民智慧成果的結晶。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不是憑空產生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在繼承和發展中華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產生的,是立足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而來,是凝聚了中國人民智慧成果的結晶。
  • 《琅琊榜》《將夜》……他們這樣傳承中國文化
    那些優秀網絡作家善於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將中華文化的精髓融於精彩的故事中,以藝術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綿長的中華文化成為網絡小說的精神富礦,造就了網絡小說的中華特色。網絡小說是以主角為故事中心的。這些主角往往具有傳統文化的人格,熱愛自由、自立自強、勇往直前、積極有為,表現出儒家擔當意識和家國意識。
  • 英語帝國主義與中國教育產業化下的中國文化
    英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的「英語語言兜售者們卻把它稱之為『現代、文明、超前、進步』,認為似乎是引領中國早早可以邁進現代化。」荒謬之極難以描述!殊不知他們做了英語帝國主義的幫兇!為利用自身政治制度,文化張力,經濟增長,投資結構和技術革新等方面優勢,當然還有其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的新型帝國主義的「殖民」擴張在作鼓動宣傳,在開一個文化價值推廣大會。
  • 盤點英國、俄羅斯、美國及印度的帽子文化
    (皇帝的帽子。)二,英國、俄羅斯、美國及印度有趣的帽子文化。1,在英國帽子是權力象徵。(英國帽子達人:在英女王登基的前50年裡,她差不多帶過5000頂帽子,她的每套衣服都有搭配合理的帽子,每天不重樣每天都時尚。)
  • 狼性文化真是職場糟粕嗎?
    (社會工作一年,僅僅個人觀念)我剛剛步入社會,進入大學時候,我覺得狼性文化這是一個很高端,很高級的名詞,但是在腳踏出大學的那一刻,我卻慌了。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狼性文化所崇尚的企業究竟指的是哪一個企業。到底是996的阿里巴巴,還是長期保持007的華為?
  • 如果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依賴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
    如果有一天,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依賴的一定是我們的文化,而不是其他。我認為,最終能救中國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是第一創造力,是第一生產力。——馬未都01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為什麼要推廣優秀傳統文化?要回答這一問題,首要的是要弄清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問題。
  •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
    琴島青島,一個學琴的地方,山東文化中心的帽子,何以讓濟南戴了?一種觀點認為,其實青島的教育和人文算是短板中的短板,文化沙漠喊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改善,教育水平更不用說,高中錄取率多少年全省倒數,自然無顏自詡山東文化中心……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所以,不是所有過去存在的文化都可以稱為「傳統文化」,我們今天講的「傳統文化」,應該是過去的主流文化,它長期存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同,並且發揮主要作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國家如此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呢?其根本原因是,傳統文化在今天遇到了傳承的危機。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不止日本,其實西方國家的許多妖怪,在中國傳統典籍中都能找到蹤影,比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其實早就在中國的《山海經》《史記》《臨海異物志》等典籍中有所記載。二、妖怪文化產於中國卻盛於日本,《中國妖怪故事》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
  • 中國最遺憾的文化:四分五裂後有的發展旅遊成功,有的逐漸消失
    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徽州文化的影響力在今天的中國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古時的徽州是一府六縣,包括了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但是到了現代,徽州就被四分五裂了,這六個縣分別被分給了安徽和江西這兩個省,雖然如此,但是徽州文化強大的影響力依舊在兀自發著光。
  • 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革命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文化沉澱,記錄了中國革命悲壯的奮鬥歷程,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史詩般的宏偉篇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傳承革命文化,必須注入時代元素,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文化評析】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中國主流電視媒體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於本土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爭取國際話語權,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範式,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近年來,國內原創電視文化類節目熱度上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國家寶藏》《衣尚中國》等「現象級」原創電視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屏幕上,這正是文化自覺的表現。這些節目充分調動舞臺藝術元素,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中國文化,彰顯了中國氣派。在全球化語境下,文化傳播的全球化仍然要面對諸多文化審美困境。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繼續談談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下裝,我國很多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裙的類型可分為連衣裙、長裙、中裙、短裙。戴幘是為了將鬢髮包裹起來不使下垂,如同冠類似帽子的一種頭衣。用一塊巾帕或兩塊布簡單搭在頭上的稱為頭帕,再用辮子、布帶固定頭帕。我國少數民族的帽子樣式極為豐富,分為有簷帽與無簷帽,其造型以平頂、無頂、尖頂形式為主。
  • 文化中國·中國文化進萬家優秀傳統文化高峰論壇(走進文昌)
    各有關單位和經濟文化界人士:為總結文化抗疫經驗,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展示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文化事業所取得的成績,加速文化事業的「解凍」,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廣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模範先鋒人物。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觀察也日益發展,向著廣度和深度展開。這種以自然為美的服飾追求,始終貫穿於中國古代服飾美學效果的各個方面。
  • 《夢在海這邊》:「光榮與夢想」背後的文化傳播|荔枝娛評
    文/子知 (作者子知,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專欄作者;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從早期留學生遭到外國「成功人士」的偏見,到外國人意識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從實質上看,這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經典途徑再現。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路徑大致有兩條,一個是官方路徑,一個是民間路徑,二者各有特點,也互有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