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24日,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本事公曆很平常的一個日子。然而,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可是一個大日子,所謂的除夕、平安夜,相當於中國大年初一的前一天,現在的名稱也基本上叫做除夕。
可能是由於商業圈的發揮,傳統的過年反而沒有了像聖誕節、除夕夜這樣的外國節日來的熱鬧一些。中國人向來好客,也虛偽地喜歡熱鬧,於是這些個洋節日火遍大江南北。這也無可厚非,一方面發展了經濟、刺激了消費,團結了友人,大家皆大歡喜。然而,這個節日該跟誰一起過,倒成了一個難題:不能自由選擇。尤其是一些漂泊在外地的上班族。
一些公司的領導、部門的領導在這樣的節日裡要搞一些團建,可是害苦了那些拖家帶口的人。這些人本想與家人一起過,無奈領導們要團建,於是乎不敢不參加。被領導和同事扣上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帽子,可不是什麼好事。不說職業生涯斷送吧,起碼給大家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於是乎也就強顏歡笑吧,心裡的苦給誰說呢?
那麼,主題就來了:帽子文化。發明帽子本身是個好事,禦寒保暖、遮風擋雨,保護人們的腦殼不受風吹雨打。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平常的好物件,卻成了很多中國人的緊箍咒。對於長輩、領導、上級得多說好聽的,戴高帽子;對於晚輩、下級也得扣一個帽子,後生可畏、懂事等等,以便以後他們有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用。即便是犯罪分子,進行遊街啥的,也得戴高帽子,帽子不高不足以顯示其卑劣和下賤。解放初期鬥地主、80年代的嚴打等等,戴這種帽子的人可不少。
於是乎,帽子由一種實物演化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緊箍咒。而很多人也喜歡這種緊箍咒,而有些人雖然不喜歡,但是也不得不戴這個緊箍咒,因為那是領導上級給的。一旦喜歡上戴帽子,或者被誰扣上一頂帽子,那你就有麻煩了,說不定哪一天你就這頂帽子裡隱藏的緊箍咒一緊,你就頭昏眼花了。
比如說今天的日子,公司要搞團建、領導要搞活動,你敢不參加?你敢請假?不管你真有事還是假有事,多數會被扣上一頂不團結的帽子,這個帽子一旦戴上,職業生涯大受影響,除非你有特殊的本事。領導不敢開罪你,但是你在領導心裡留下一個不好的形象,那是少不了的。對於一些開明一點的、不喜歡強人所難的、也不喜歡戴高帽子的領導,可能還無所謂,但是你如果遇到一個老頑固,那你就得十分的當心了。
這不僅僅是帽子的問題了,還是面子問題。因為你沒有給足領導面子,領導佔用你的下班時間,讓大家娛樂一下,是對你的照顧,你居然敢不參加,豈不是把領導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領導心裡是啥滋味?肯定想:這傢伙有問題。
領導嘛,戴著官帽,當然也喜歡高帽子,這是關乎自己面子的問題,你不給我面子,那豈不是你不服從管理。看似一個小問題,在領導心裡那就是大問題,上綱上線雖然不是明帳,但是領導心裡是記著的。為了生存生活的你我那是沒得辦法的,強顏歡笑吧,為了房貸、為了車貸、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為了老公少累點。
想到這裡,時間也不早了,戴上帽子去接「團建」的老婆吧。跑出空調房,本來看著帽子討厭,冷冷的北風一吹,毫不猶豫地戴上了帽子——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