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之金臺觀

2021-01-11 騰訊網

張三丰,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是元末明初集道家、武學、醫術等於一身的傳奇人物;很多人認為他是遼寧懿州人,也有人認為他是寶雞本地人。相傳張三丰還自稱是張天師的後人,他身材高大魁梧,雙目又黑又圓,還長了一雙很大的招風耳,滿嘴的鬍鬚很長而且堅硬如戟,道風仙骨,氣宇不凡,令見過他的人都十分敬畏。

元朝末年,張三丰遊歷定居寶雞金臺觀。據傳,某日三豐在三孔練功洞習武之時,見南面雞峰山偉俊挺拔,三座高峰直插雲霄,秀麗蒼潤,十分可人。即便給自己名號『三峰』,後來人們便稱他為「三峰居士」。此間,結廬構殿,吟詩作賦,揮毫寫詩,練功種地,修行傳道,行醫救生,廣布善事,深得方圓百姓的愛戴。也因此金臺觀得以有名。

在道書中,將神仙居住的清靈之地稱作「金臺」、「銀臺」或「玉臺」,把從事道教活動的地方稱作「宮」、「觀」、「洞」等。寶雞金臺觀作為道教三觀之首,在宋朝末年開始創建,而形成規模則是在元末明初,是一處既具有黃土高原氣息,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窯洞式道觀古建築群。公元1433年和1550年分別重修,後屢有修建。分中院和東、西偏院三部分。觀內主要道教古蹟與建築有山門、玉皇閣、呂祖殿、聖母殿、張爺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聖母洞、三豐洞、藥王洞、朝陽洞等,多依山就勢而建。玉皇閣為二層樓閣,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梁,四周圍廊,底層外簷鬥拱為三踩出單昂,二層外簷施三彩如意鬥拱,出昂瘦削尖曲。整體結構採用通柱做法,二層施腰簷平座。三豐洞為黃土窯洞式的寢祠,採用發劵起箍的做法,洞內有供臺﹑塑像等,洞前建有木結構半歇山頂披簷。今天的金臺觀道文化景區,仿古建築由山門、鐘樓、鼓樓、前殿、東西配殿、金臺書院、觀星臺、眾神像組成。

張三丰根據內丹的需要創造了太極拳,同時又遵循道教太極軌跡,踏罡步鬥,畫弧轉圈運行,因此取名『太極拳』。拳法思想上主張「性命雙修」,練養結合。這也是武當內家拳的母拳。張三丰在指導弟子修煉時還傳下了《道要秘訣歌》《打坐歌》《太極拳論》《練太極拳須聚氣斂神論》《龍虎還丹指迷歌》等不下數十種修煉太極拳的經典要論,是為後世傳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習資料。

「修真何處覓層城,觀氣金臺接太清;鳩杖尚留九節在,霞衣猶見五株輕。」

相關焦點

  • 寶雞金臺觀與張三丰太極拳史話
    關鍵詞:寶雞金臺觀 張三丰 太極拳一、寶雞金臺觀是張三丰祖師第一道場據史料記裁,一代高道張三丰在金臺觀修道五六十年,此地是高道張三丰「第一道場」。地處寶雞市區北坡的金臺觀,是全國僅此一處主奉張三丰的祖廟。金臺觀始建於宋朝末年,在元末明初形成規模,是一處既具有黃土高原氣息,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窯洞式道觀古建築群。《寶雞縣誌》有這麼一段話:「飛閣玲瓏,朱欄璀璨,每旭日東升,夕陽晚照,則光流天際,彩徹雲衢,古今豔稱赤城流霞,金閣在望,而天台不得專美。」這讚譽之詞,形容的是位於寶雞市區北坡陵塬山腰上的金臺觀。
  • 有關北京白雲觀的片段故事道教興衰簡說(5)真有道士張三丰這個人嗎?
    在明代先後有數位道士擔任禮部尚書之職。明代的國家祀典也大多採用道教禮儀,嘉靖最喜歡搞齋醮科儀,尤喜其中的給天神上奏章。這奏章當然要很講究,是寫在一種青藤紙上的,並有專門的雅稱「青詞」。嚴嵩受寵的原因之一,不僅是書法高手,而且是青詞高手。這樣的藝術品與道家思想結合,博得皇上喜愛,自有其緣故。
  • 是時候認識一下太極之源寶雞金臺
    700多年前一代宗師張三丰在寶雞金臺太極源景區修真悟道創立太極拳民間曾有「寶雞有個金臺觀,離天只有三尺三」的說法這句話雖有誇張,卻也道出金臺觀所處地理位置的確很高這裡是張三丰第一道場中國傳統文化重要陣地太極之源
  • 七月二十六|張三丰祖師聖誕,演金科流傳萬世,證金丹度盡後學
    居寶雞金臺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丰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 他是張三丰平生勁敵,差點要了張三丰老命,卻跟張三丰系出同源
    話說張三丰過百歲大壽,少林三空率領正派武林同道上山,名為祝壽,實為逼問謝遜和屠龍刀下落,武當六俠決定組成真武七截陣迎戰。武當山供奉真武大帝,張三丰見到真武神像座前的龜蛇二將,心想長蛇靈動,烏龜凝重,遂從蛇山蜿蜒之勢、龜山莊穩之形中間,悟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極為得意的武功,名為「真武七截陣」。
  • 歷史上的張三丰:活了兩個世紀,野史中的張三丰:400歲起步
    而到了1280年,也就是張三丰33歲正值壯年之時,他選擇了歸隱山野,靜心參道。在以後的歲月裡,張三丰習得眾家拳腳之所長,對抗元朝鐵騎、山匪賊寇,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武當派、太極拳、內家拳派的始祖。雖然張三丰生於南宋年間,但隨後的幾個朝代的帝王,對張三丰依舊推崇有加,後四代的君王都曾派人尋訪名山勝川去尋找張三丰的蹤跡,只為請教他的長生不老之術。元代惠宗、明成祖、英宗、世宗、熹宗都曾經敕封過這位擁有長生不老之術「神仙」。最離譜的是,在一些野史中有這樣的記錄,清代雍正曾召見過張三丰。
  • 明朝十六個皇帝都苦尋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丰,1427出生,到死時不知活了多少歲,有人說活了2百多歲,有的說300歲,有的認為是4百多歲,更有甚者說張三丰已化羽升仙,說的一個比一個傳神。確實張三丰己成為了傳說,但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他出生於遼東懿州,是武當派的創始人,他自創了太極拳。
  • 錢小豪巔峰之作,李連杰也不能遮擋其光芒,這才是最好的武俠電影
    對李連杰來說,1993年是其演員生涯的巔峰之年,這一年有6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在香港上映,其中有3部進入當年票房榜的前十,可見李連杰在當時的號召力。從方世玉到張無忌,再到後來的張三丰,一年時間內李連杰把各路英雄豪傑都演了個遍,「流水的英雄,鐵打的李連杰」,很多人戲稱他以一己之力架構起一個「超級英雄宇宙」。
  • 鮮為人知的道教大師張三丰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第一,張三丰是哪裡的人?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現在的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西南或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人。
  • 張翠山為何說,謝遜的武功只略輸張三丰半籌?難道張三丰被高估?
    謝遜跟張翠山相遇的時候,張翠山已經憑藉鐵畫銀鉤絕技名震武林,作為他師父張三丰自然更加了得。並且張三丰同時教出了在武學上不相伯仲的武當七俠,七個人各自有不同的高水準武功造詣,威震江湖。而張翠山,第一次見到謝遜的時候,看到了謝遜的出手,他心中所想,口中所說,都是對謝遜滿滿的崇拜之情,說,謝遜的武功之稍遜張三丰半籌!張翠山與張三丰的武學修為天差地別,張三丰在倚天初已經是名蓋天下的武學宗師,而張翠山實質上還是未出師的學徒。有人說,張翠山武學天賦極高,倚天屠龍功看了一遍就會了。但類似倚天屠龍功這樣的武功,張三丰數十上百年間創出不知凡幾,簡直是車載鬥量的。
  • 張三丰在華州的傳說
    古時,華州被譽為武術之鄉。傳說中,隨末農民起義英雄王伯當和謝英登,以及北宋時的梁山好漢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等武藝超群,都曾在少華山佔山為王。更有當年名震江湖的九紋龍史進以及元未明初,發明太極拳的張三丰。
  • 老道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無論是正史記載、民間傳聞,還是武俠小說、影視劇,都將張三丰說得十分神秘,張三丰身上有諸多標籤,武當始祖、太極宗師、老壽星……甚至有人說他早已成仙,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文獻記載並不詳細,再加上道教有十分濃重的神話色彩,導致張三丰的壽命很難確定。
  • 張翠山說:張三丰僅勝謝遜半籌?書中其他高手可從不敢小看張三丰
    不過張三丰所學的《九陽真經》不全,因此帶著張無忌百裡迢迢趕到嵩山少林寺,想用武當九陽功換取少林九陽功。不過少林僧人不知張三丰的來意,以外他要上門挑戰,於是少林當家三神僧:空聞、空性與空智出門在半山腰攔阻張三丰。當時三位神僧對於張三丰頗為忌憚,空性說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
  • 太極拳創始人是張三丰還是陳王廷?
    李連杰、洪金寶《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因為王宗嶽寫了《太極拳論》,這篇文章我們都很熟悉,李連杰的《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教張無忌的太極心法說到:「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是太極拳理想化的最高境界,當然被各個太極拳派奉為經典。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說到金庸小說中的兩位道教祖師張三丰和王重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雖然兩人都是武功高強之輩,但兩人的壽命確實天壤之別,王重陽不過活了五十來歲就飲恨,後面的徒弟也難堪大用。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為何張翠山說謝遜的武功僅低於張三丰半籌?張三丰的實力被高估?
    我們知道《倚天屠龍記》中的男主角張無忌武功高強,身份多重,他的父親是武當派的弟子張翠山,張翠山當年和謝遜遇到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名震江湖的人,他修煉的武功是鐵畫銀鉤,張翠山的師父正是我們熟知的武當派開宗立派祖師張三丰。
  • 張三丰《打坐歌》說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的《打坐歌》,是一首解說道家金丹太極文化的名篇,流傳於海內外,凡是喜愛、氣功、養生修真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張三丰這首……張三丰的《打坐歌》,是一首解說道家金丹太極文化的名篇,流傳於海內外,凡是喜愛武術、氣功、養生修真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張三丰這首《打坐歌》的,真可謂婦孺皆知。
  • 張三丰為何一輩子保持童子之身?把他七個弟子的名字連起來就懂了
    同樣的道理,張三丰是武俠小說當中的人物,我們沒看過武俠小說,可能不知道宋遠橋,也可能不知道張翠山,但一定是知曉張三丰的。張三丰的名氣比張無忌還要大! 張三丰活了一百多歲,這個年紀無疑是高壽,到了這個年紀的人應當子孫滿堂才是,可張三丰下面全都是徒弟,全無一個孩子,這是為啥?
  • 張翠山在武當山被逼死,號稱天下第一的張三丰,為何見死不救?
    張三丰的確是一個實力很強的人物,其巔峰之時,可以排到整個金庸武俠排行榜前十,在武功造詣上,應該是遠超射鵰神鵰時期的五絕,說他是倚天時期的天下第一是沒有毛病的。這樣強悍的一個人,為何在百歲大壽之時,眼睜睜地看著愛徒被人逼死,卻無動於衷?
  • 難怪張三丰能悟出太極拳,你瞧他在華山之巔碰見了誰?深受啟發
    轉眼間在倚天裡,張君寶已經改名張三丰,此時的他已成了百歲老人,當年青澀模樣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鬍鬚皆白和滿臉風霜之色。當年他身旁的那位少女也因為飽受情傷,最後削髮為尼創建了峨眉派。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在張三丰一百歲的生日的那天,身在武當山的他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