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道教大師張三丰

2021-01-20 蘭姐說史

張三丰名通,又名君寶,號三豐子,世稱「隱仙」。外號「張邋遢」,道教學者、武術家、書法家、思想家、丹道學家、天文學家,中國道教全真道武當派、三豐派開山祖師,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道符體書法開創者,抗元民族英雄。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第一,張三丰是哪裡的人?

張三丰是遼東懿州人,現在的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西南或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人。證據是《明史·方伎傳》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園嬌外史《三豐先生傳》載,張三丰是遼陽懿州人,遼東、遼陽是歷史上的區域泛指周相當於現在的遼寧省,而懿州的州治則在現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因此張三丰是阜新人有充分的歷史依據。

第二,武當山為何因張三丰而名揚天下的?

1314年-1320年,再到1407年,明代皇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多次尋訪張三丰而無果。為表誠意,朱棣動用三十萬人,耗資數百萬銀兩,在武當山天柱峰為張三丰修築了一座宮殿,此行為令人瞠目結舌,為此也使武當名揚天下。

第三,張三丰真的做過兩年的縣委書記嗎?

張三丰五歲時得了眼疾,醫治無效。出家被送到碧雲宮當了和尚。半年後張三丰眼病痊癒。他14歲時即考取秀才,18歲時離開家鄉到燕京遊覽,結識了當朝平章政事廉希憲,佳薦他做了中山博陵縣令。不到兩年因其志趣不在做官,遂辭官遠遊。

第四,張三丰何時離開陝西寶雞到終南山的?

張三丰四十八歲時到了陝西寶雞,見寶雞山澤幽邃便定居下來。1314年離開寶雞到了終南山,偶遇火龍先生時,已經六十七歲。他拜火龍為師學道在終南山。

第五,張三丰何時去的武當山的?

1324年,張三丰遊至武當山,見此山興旺就定居下來繼續修道。武當道成之後他又開始了雲遊。公元1314年張三丰由楚還遼陽掃墓,後復至秦蜀出蜀入境又赴吳越矯窩金陵傳江南富戶沈萬三以仙道。張三丰離開金陵後復歸寶雞扔居全臺觀忽忽數年至1366年,張三丰已119歲仍遊嵩山。

第六,張三丰的社會貢獻?

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丰所創的內家拳法,充分體現了道家貴柔守雌,以柔克剛的哲理。此拳法一直流傳至今,對中國武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有關北京白雲觀的片段故事道教興衰簡說(5)真有道士張三丰這個人嗎?
    明代的國家祀典也大多採用道教禮儀,嘉靖最喜歡搞齋醮科儀,尤喜其中的給天神上奏章。這奏章當然要很講究,是寫在一種青藤紙上的,並有專門的雅稱「青詞」。嚴嵩受寵的原因之一,不僅是書法高手,而且是青詞高手。這樣的藝術品與道家思想結合,博得皇上喜愛,自有其緣故。 有明一代,道教被納入政府序列,在京師設有道籙司,在各府設有道正司,在各縣設有道會司。
  • 張三丰《打坐歌》說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的《打坐歌》,是一首解說道家金丹太極文化的名篇,流傳於海內外,凡是喜愛、氣功、養生修真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張三丰這首……張三丰的《打坐歌》,是一首解說道家金丹太極文化的名篇,流傳於海內外,凡是喜愛武術、氣功、養生修真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張三丰這首《打坐歌》的,真可謂婦孺皆知。
  • 明朝十六個皇帝都苦尋張三丰,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張三丰,1427出生,到死時不知活了多少歲,有人說活了2百多歲,有的說300歲,有的認為是4百多歲,更有甚者說張三丰已化羽升仙,說的一個比一個傳神。確實張三丰己成為了傳說,但歷史上記載真有其人,他出生於遼東懿州,是武當派的創始人,他自創了太極拳。
  • 張三丰之金臺觀
    張三丰,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是元末明初集道家、武學、醫術等於一身的傳奇人物;很多人認為他是遼寧懿州人,也有人認為他是寶雞本地人。 在道書中,將神仙居住的清靈之地稱作「金臺」、「銀臺」或「玉臺」,把從事道教活動的地方稱作「宮」、「觀」、「洞」等。
  • 張三丰祖師以武入道?練武功也能修道成功?
    在道教歷代神仙祖師中,武當張三丰祖師無疑是在民間影響力頗廣的一位。在大家心目中,三豐祖師是一位以武入道的道教高人,三豐太極拳、丹道功法《玄機直講》《無根樹》等等都流傳至今,他及傳人們還創立了武當眾多道教門派,有武當三豐派、武當玄武派、三豐自然派等等…可謂對道教發展影響深遠。今天,我們還常常會在眾多影視武俠劇中一睹武當張真人的風採。
  • 李連杰經典《太極張三丰》鮮為人知的老照片,楊紫瓊優雅甜美
    在他所有電影裡,最喜歡的是這部《太極張三丰》,李連杰本來就有深厚的武術功底。為了拍這部電影,半路出家去學的太極,但是卻打得比誰都好看,很有大師風範。其實,武術指導袁和平有很大的功勞。他會根據每個人的功底來量身定製動作。比如裡面的女主楊紫瓊早年其實學舞蹈的,所以腿功特別強,袁和平給她安排的動作幾乎都是腳的。現在翻看這些當年的老照片,真的是滿滿的回憶。
  • 老道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無論是正史記載、民間傳聞,還是武俠小說、影視劇,都將張三丰說得十分神秘,張三丰身上有諸多標籤,武當始祖、太極宗師、老壽星……甚至有人說他早已成仙,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文獻記載並不詳細,再加上道教有十分濃重的神話色彩,導致張三丰的壽命很難確定。
  • 寶雞金臺觀與張三丰太極拳史話
    張三丰遍遊大江南北,往來於名山古剎,結交各類江湖人物,研習拳術,講究丹法,名望越傳越高,被明朝皇帝所豔羨。明太祖朱元璋聽說張三丰居住在寶雞金臺觀,就馬上派人赴寶雞山中尋覓,張三丰避而不見。即使是朱元璋為清理和整頓道教而想請張三丰任道司之職時,他仍然避而不仕。明成祖朱棣也派寶雞醫官蘇欽等人遍訪名山,十年而不遇。據說張三丰以詩詞託孫碧雲轉奏皇帝,表明自己隱逸修道不喜熱鬧的心跡。
  • 道教的興起
    上次在道教的產生篇說到張道陵張天師創立了道教,使道教從此走向了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是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將忠孝納入了道教的戒律清規,約束道教的門徒,嚴禁以天師道犯上作亂,這個時候道教吸收了佛教的信仰體系,還吸收了儒家的忠孝思想,集百家之長,深受當時統治者北魏太武帝的喜愛,北魏太武帝將道教奉為國教,將寇謙之奉為國師,到了這裡道教神話體系、信仰體系、宗教形態已經趨近於成熟,並受到了官方的認可。
  • 難怪張三丰能悟出太極拳,你瞧他在華山之巔碰見了誰?深受啟發
    文/金寶講故事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裡都出現過張三丰,不過在神鵰,張三丰還叫做張君寶,此時的他年僅17歲,一臉青澀卻經常將目光停留在旁邊的少女身上。此刻的張三丰才赫然發現,自己枉為一代宗師白練了一輩子的武功,卻依舊捉襟見肘、無能為力。此後回了武當派的張三丰重新振作,他長時間閉關修煉之後,張三丰又自創了《太極拳》這一高深莫測的武功。當張無忌長大成人之後,張三丰又在緊急關頭將太極拳傳授給了張無忌。張三丰又是怎麼悟出太極拳的呢?
  • 為何張翠山說謝遜的武功僅低於張三丰半籌?張三丰的實力被高估?
    張三丰作為師父武功更是厲害,因為經過張三丰的傳授,武當派又出現了武當七俠,這七個人根據自己對武功領悟程度修煉出不同的武功,按理說張翠山見過不少武功高強的人,但是當他見到謝遜使出武功的時候,心裡的想法和口中的言語,全部都是對謝遜的敬佩,還說了一句謝遜的武功只略輸張三丰半籌。
  • 道教:武當內家拳的創立
    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為開山。張三丰是怎樣創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次日黎明,張三丰被一群盜賊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隻身殺賊一百多人。從此,張三丰以拳技聞名於世。
  • 淺談少年張三丰隱藏高手之一,澄空大師實力不輸易天行
    少年張三丰前期三大高手:逍遙王,易雲和聖僧三大高手少年張三丰是一部難得的好劇,現在再看一遍覺得還是不會過時,劇情環環相扣 跌宕起伏, 武痴張君寶的逆襲,名劍山莊貴公子易繼風的命運悲哀,還有前輩易天行的搞笑與痴情。
  • 馬保國被ko後,承認太極是養生,那張三丰的武力有多強?
    然而,歷史上的張三丰也是這樣子的嗎?張三丰也是一位風雲人物。在《天龍八部》中他是武當派的代表,其武力絕非常人能及。這是小說演義裡面的角色,那麼真正歷史上的張三丰又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那麼張三丰的名字究竟是如何而來的呢?據有關史料記載,張三丰名字的由來還有這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一天張三丰在外面看風景,看著看著,突然有一個人問他:先生,您貴姓?張三丰見到有人前來搭訕,所以就很隨意地指著前面的三座大山說了句:三峰。從此以後,別人便都稱呼他為「三峰居士」。後來,張三丰覺得「三峰」這一說辭不是很雅觀,於是將改名為「三豐」。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說到金庸小說中的兩位道教祖師張三丰和王重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雖然兩人都是武功高強之輩,但兩人的壽命確實天壤之別,王重陽不過活了五十來歲就飲恨,後面的徒弟也難堪大用。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福泉旅遊景點:張三丰的故鄉道家文化氣息濃鬱
    福泉山的道教文化氣息福泉山景區:位於福泉市區,是一個融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宗教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相傳,是張仙人修煉成仙的地方。來到這裡你會愛上這裡。當一代宗師張三丰到此修煉得道成仙后,這裡便成了一代道教聖地,名聲大振。 流傳在洪武二十五年,張三丰從雲南看望弟子沈萬山返回武當山途中,見福泉山林木蔥鬱,山形奇絕,氣靈境幽,站到山頂,只見群山環抱而來,山下的小河與平地形成一副天然的「太極圖」,是道家修煉的絕佳之地。
  • 他是張三丰平生勁敵,差點要了張三丰老命,卻跟張三丰系出同源
    張三丰撕開無忌背上衣服,只見細皮白肉之上,清清楚楚印著一個碧綠的五指掌印。張三丰伸手撫摸,只覺掌印處炙熱異常,周圍卻是冰冷。張三丰皺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俞蓮舟道:「師父,那日弟子跟他對掌,此人掌力果然陰狠毒辣,世所罕見,弟子當場受傷。可是此刻弟子傷勢已愈,運氣用勁,尚無窒滯。」
  • 道教,中國的本土宗教
    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儒、釋、道)之一。道家是指先秦時期道家思想,不屬於道教。一、道教歷史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漸趨完備,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 張翠山說:張三丰僅勝謝遜半籌?書中其他高手可從不敢小看張三丰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當年在冰火島時,謝遜提起少林神僧空見,崇拜得五體投地,認為空見大師的武學境界高出自己許多,甚至說得上是「天差地遠」。張翠山聽了卻不太服氣:自忖恩師張三丰的武學舉世所罕有,但和謝遜相較,恐怕也只能勝他半籌,倘若空見大師當真高出謝遜甚多,說得上「天差地遠」,豈不是將自己恩師也比下去了?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金華不但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還擁有厚重的佛教與道教文化。在這個宗教文化濃厚且盛行的地域,我們的一位傳奇人物就誕生了!他就是金華的神人——黃初平。這就要來探求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啦!如果說到道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張三丰,王重陽,呂洞賓,張道陵等神人。對於黃大仙其實國內的人了解的相對還是少了一些,那麼黃大仙是誰呢?其實他的真名叫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他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它的出生地,據說他原來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隨後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