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武當內家拳的創立

2020-12-05 歷史國學教堂

中國武術分為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為開山。張三丰是怎樣創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迄今為止,流行著以下四種說法:

01玄帝神授

據《王徵南墓志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丰接受宋徽宗的徵召,赴汴京途中遇阻不前。夜晚夢見玄帝(真武)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丰被一群盜賊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隻身殺賊一百多人。從此,張三丰以拳技聞名於世。

02受鵲蛇相鬥的啟發

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丰觀「鵲蛇鬥」的故事。說張三丰在「邋遢崖」看見一隻喜鵲與一條蛇打架,每當喜鵲俯身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曲身,搖擺閃避,不曾被擊中。

相持時久,喜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張三丰遂模擬鵲蛇之鬥,「形如蛇,動如羽」,悟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之理,創立了內家拳。

03道家修煉。

道家、道教導引術、服氣術及後來的內丹術皆以健康長壽、修煉得道為圭臬。在長期的修煉時間中,許多道士兼習技擊武術健體防身。張三丰是道教內丹修煉的集大成者,他將內丹術、導引術等與技擊之術結合,創立武當內家拳法。

04脫胎於少林拳

張三丰雲遊數十年,足跡遍布江湖。據《道教派別宗譜》,他在嵩山崇福宮住過,學了些少林拳腳功夫是有可能的。他精熟少林拳法後進行加工改造,使其變為以靜制動的新拳法,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上述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張三丰創造內家拳或多或少地與夢中的靈感、動物的啟示和少林拳的先導相關,同道家理論和道教修煉更是緊密相連。

張三丰將《易經》和《道德經》的精髓與武術巧妙融為一體,開創內家拳之先河,後經歷代武術家不斷創新、充實、積累,形成具有重要養生健身價值。

不僅如此,張三丰還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為主體及劍、棍、刀、槍等內外功法組成的武當武術,丹道一體、理深藝精,武道結合、玄妙飄靈,與少林功夫雙峰並立,同為中華武林的領袖。

需要指出,在清代以前,中華武術是不分內家、外家的。內家拳一說始見於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所撰的《王徵南墓志銘》。當時黃宗羲與武當松溪派傳人王徵南過從甚密,其子黃百家拜王徵南為師,習武學拳。

王徵南去世後,黃宗羲在其墓志銘中總結出:少林拳以勇猛名天下,講究力博於人,而「有所謂的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

不久,黃百家編著了《內家拳法》和《王徵南先生傳),將父親黃宗羲的「內外家論」系統化。尤其是《內家拳法》,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武當拳術的拳理拳法。

此後,武當武術深受這本書影響,開始以「內家拳」自居。自然而然地,少林武術就被習武之人慣稱為外家拳。

武當「內家拳」,顧名思義,重在修內,偏重精、氣、神的內部修煉,注重意念的訓練,所謂「用意不用力」,風格是安舒、沉穩、圓活,是一種鍛鍊「內勁」的功夫。

少林派的「外家拳」則以速度和力量見長,注重筋骨皮肉的外部訓練,也注重修煉內力;在拳理上,仍然把重點放在力量的訓練上,所謂「一力降十會」,意思是不管你會什麼拳法,我只要力量大就可以降服你,風格是勇猛、快速、直取。

因此,廣義上看,武當內家與少林外家拳各有特色,風格迥異。不過,有必要強調,不論武當內家拳還是少林外家拳,各自都有一套外功與內功的修煉方法,有剛有柔。內家拳與外家拳二者只有風格不同,沒有高下之別。

相關焦點

  • 武當山集道教、古代建築、險山古道和武當武功於一身的道教名山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它與青城山、龍虎山、齊雲山並成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武當武術源遠流長,玄妙飄零,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道士張三丰創立的武當派,影響深遠,他成了武當的開山鼻祖。
  • 記致力於天水與十堰,伏羲文化與武當文化不斷交流的盧迎生道長
    武當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是「以武當山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大帝,重視內丹修煉,擅長雷法及符篆禳解,強調忠孝倫理、三教融合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道教派別。隨著明成祖推崇道教,武當山大興土木長達十年之久,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臺和三十九座橋梁,而武當山最為著名的,當屬天下聞名的「武當內家拳」。當然張三丰仍然是武當內家拳的集大成者,被尊為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
  • 科普:湖北5A景區武當山為何被稱為道教聖地
    那麼武當山為何被稱為道教聖地呢?武當山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供奉真武大帝。春秋至漢末,武當山已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魏晉南北朝時期,武當道教得到發展。唐貞觀年間,武當節度使姚簡奉旨祈雨而應,唐太宗敕建五龍祠。
  • 道教的創立及發展
    道教的建立是在東漢時期。公元二世紀,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大約比佛教傳入中國晚了幾十年。道教傳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教文化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民間有著十分廣泛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去了解。
  • 外家拳與內家拳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所謂的勁,而在於有沒有內力?
    現在很多練武的人都說自己練的是內家拳,那麼真正的內家拳是什麼?各有各的說法,有的人言內家必談勁,言勁必談技擊打人,好像練內家拳就是為了打人。但是真有人相約擂臺競技之時,就開始大談養生之道,此是現代中國武術一大怪現象也。中國武術的內勁是什麼?是由內力在體內運行產生的力量。
  • 太吾繪卷武當內家拳流派圖文攻略 太吾繪卷玄功神拳教學
    《太吾繪卷》有玩家玩膩了武當堆三防流想要嘗試新流派,逐漸開發出了武當內家拳流,核心功法就是玄功神拳,具體是怎樣的呢?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太吾繪卷武當內家拳流派圖文攻略,一起來看看。   《太吾繪卷》有玩家玩膩了武當堆三防流想要嘗試新流派,逐漸開發出了武當內家拳流,核心功法就是玄功神拳,具體是怎樣的呢?
  • 鮮為人知的道教大師張三丰
    外號「張邋遢」,道教學者、武術家、書法家、思想家、丹道學家、天文學家,中國道教全真道武當派、三豐派開山祖師,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道符體書法開創者,抗元民族英雄。為表誠意,朱棣動用三十萬人,耗資數百萬銀兩,在武當山天柱峰為張三丰修築了一座宮殿,此行為令人瞠目結舌,為此也使武當名揚天下。第三,張三丰真的做過兩年的縣委書記嗎?張三丰五歲時得了眼疾,醫治無效。出家被送到碧雲宮當了和尚。半年後張三丰眼病痊癒。他14歲時即考取秀才,18歲時離開家鄉到燕京遊覽,結識了當朝平章政事廉希憲,佳薦他做了中山博陵縣令。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其次則是刊物,早在民國時期,我們道教先輩陳攖寧,在上海就已經創辦過弘道的刊物,仙學月報與揚善半月刊。中國道協成立以後,開始辦理中國道教刊物,其後全國各地也陸續辦了一些,比如上海道教,武當道教,三秦道教,廣東道教等。但總體的影響性與流通性還是不廣泛,甚至可以說是狹隘與孤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
  • 追本溯源尋千古 混沌初開武當生:金門呈盛世
    這種傳承方式在武當太乙門中,被稱為星野傳承,這一段時期稱為星野時期。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是中國道教一個鼎盛時期,原因來自李唐時期的皇族崇尚道教,李淵自稱是道家鼻祖老子(李耳)之後裔,李氏得天下後則更堅定了這一說法。於是大興其道,道教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唐代中期,是武當道教的興盛時期。武當節度使姚簡後來也成為著名的道士。
  • 論內功,外功,資質,劍法,拳掌,武當七俠中排第一的分別是誰
    倚天中,武當七俠在江湖上頗具威名。作為張三丰的弟子,武當七俠可以說各有千秋。今天我們從內功,外功,資質,劍法,拳掌等幾個方面分析,看看這幾項當中,武當七俠裡排第一的分別是誰。 一、內功 武當派的內功穩紮穩打,循序漸進,越往後越厲害。
  • 道教雷法之興與武當崛起!
    得其傳者,修之於內,則遂成至寶,得為至人;施之於外,則和天安地,福國裕民。武當清微雷法宗源於唐代廣西祖舒元君。《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載:元君姓祖,諱舒,又名遂道,字肪仲。唐廣西零陵永州祈陽縣人,月孛化身,九月九日生。面黎黑色,大圓眼,露齒,頭髮髼鬆,插竹節釵。手足黑而有毫,身長七尺,壽一百三十二歲。幼存節操,生而神靈。
  • 內家拳的勁與外家拳的勁究竟有何區別
    很多人練習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都會有一個疑惑,三大內家拳勁的來源是什麼?內家與外家拳的勁究竟有什麼區別。我們先以拳擊為例,我們都知道拳擊在擊打時,勁道的來源為擰腰轉胯藉助腿的蹬地力。而被我們認為內家拳的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發力方式為「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不難看出,無論太極拳形意拳還是八卦掌,其勁道的傳遞方式與拳擊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再回到之前的話題,內家拳的內勁是什麼?
  • 練喻軒露傳武功底再邀戰武當道長!陳師行遭質疑,被扒教拳2萬1年
    練喻軒挑戰武當三豐派15代傳人陳師行的消息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練喻軒挑戰陳師行的關鍵是覺得陳師行敗壞了武當聲譽,天天變著花樣想做網紅。不少拳迷對練喻軒這個點感到不解,還有不少拳迷私信詢問我,那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練喻軒挑戰陳師行的個人緣由。
  • 絕地天通之後的佛道之爭,道教正式開始創立
    關於上古時期的故事線我們差不多講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個人傳記了,眾所周知,秦始皇痴迷於長生不老藥,渴望長生,而且在全天下的範圍內尋找了很多術士幫助自己煉丹,但是秦始皇在臨死前卻一如反常,自從秦始皇東巡歸來之後,殺掉了秦朝的很多術士,很多人可能以為秦始皇殺術士是因為他不相信所謂的神仙之事了,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如果秦始皇不信神仙,那麼就不會再進行最後一次巡遊了
  • 《太吾繪卷》紫陽正氣拳設計過程曝光!原型為武當伏虎拳_遊俠網...
    紫陽正氣拳是一套一以武當山的鎮山之拳伏虎拳為原型設計的拳法,特點是「陽氣鼎盛、正氣浩蕩」。在武當拳法的招式中融合了「武當伏虎拳」的一些動作,使這套功法既有純陽之力,又陰陽融合。該拳結構嚴謹,底盤紮實,進攻時迅速準確,防守時密不透風,身法敏捷靈活,動作剛勁有力。一招一式,似粗實細,拳、掌、指、爪,劈、打、抓、戳,變化微妙,實用價值高,是一門完整難得的拳種。
  • 道教的興起
    上次在道教的產生篇說到張道陵張天師創立了道教,使道教從此走向了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是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將忠孝納入了道教的戒律清規,約束道教的門徒,嚴禁以天師道犯上作亂,這個時候道教吸收了佛教的信仰體系,還吸收了儒家的忠孝思想,集百家之長,深受當時統治者北魏太武帝的喜愛,北魏太武帝將道教奉為國教,將寇謙之奉為國師,到了這裡道教神話體系、信仰體系、宗教形態已經趨近於成熟,並受到了官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