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儒、釋、道)之一。
道家是指先秦時期道家思想,不屬於道教。
一、道教歷史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漸趨完備,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社會影響極大。晚唐北宋以後,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現及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
南宋金元時期,華北出現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淨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傳三教合一,注重內丹修煉,是這一時期道教的主要特點。
明清兩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晚期,道教發展陷入停滯僵化。
二、道教思想
道教繼承和發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將「道」作為最高信仰,從中演化出最高經典,最上道術及最高的神靈,構建了龐大的經典道術神仙體系。道教認為道可以修得,修煉的目的是得道成仙,最終目標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道教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1.尊道貴德,認為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宇宙、陰陽和萬象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即「得」,道體現在人和萬物中即是德。人和萬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應尊道貴德。
2.仙道貴生,長生成仙是道教修行的目標。道教認為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道教把生命看得極為重要,修道就是要長生不死,主張通過修煉來延長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質量,以達到生命的永恆。道教主張以清淨無為、不爭寡慾的態度對待世俗生活,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進行修煉,通過各種道術修煉,與道合一,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
三、道教派別
元代後期,道教各宗派逐漸合流,最終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並立的格局,延續至今。
1.全真派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創立全真派於山東寧海。「全真」意為保全本來真性。全真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強調「識心見性」。
元代成吉思汗曾令丘長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達到鼎盛。全真道修煉主旨是以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忍恥含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獨身,茹素,住在道觀裡。蓄長發,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
2.正一派
「正一」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正以派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符籙派大聯合而成。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主領三山符」,這標誌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經》。正一派重視符籙齋醮、祈福禳災、祛邪驅鬼、超度亡靈等活動。
四、道教的神靈系統
道教的神仙譜系複雜龐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與四方之神等。
1.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靈寶天尊居於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邊;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邊。
2.四御
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總管天道;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和世間刀兵,統御諸星;后土皇地祇,掌管陰陽生育、大地山河,與玉皇大帝分別稱為天公地母。玉皇大帝是民間最受崇拜的天神。
3.星神與四方之神
道教把諸星視為星君,認為北鬥七星掌管人間生死禍福。鬥姆元君是北鬥七星之母,又稱鬥姥,最受尊崇。道教稱,鬥姆元君是周御王之妃紫光夫人,生有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後七子即北鬥七星君。四方之神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時改稱玄武為真武,最受崇拜。
五、道教名山、名人和節日
1.道教名山
道教名山稱為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道教重點宮觀:北京白雲觀,遼寧太清宮、千山無量觀,江蘇茅山道院,浙江抱樸道院,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山東嶗山太清宮、泰山碧霞祠,河南嵩山中嶽廟,湖北紫霄宮、太和宮、長春觀,廣東衝虛古觀,四川青羊宮、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玉泉院、鎮嶽宮、東道院、八仙宮、樓觀臺。
2.道教名人
道教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張道陵、魏伯陽、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孫思邈、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等。近當代道教界的代表人士主要有:嶽崇岱、陳攖寧、黎遇航、傅元天、陳蓮笙、閔智亭、任法融、李光富等。
3.道教節日
道教以與其信仰關係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靈、祖師之誕辰日為節日。主要節日有: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天師張道陵誕辰;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誕辰;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誕辰;四月十四日,呂純陽祖師誕辰;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誕辰;夏至日,靈寶天尊誕辰;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