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國的本土宗教

2021-01-09 俊採星馳孤鶩齊飛
太極八卦

在我國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儒、釋、道)之一。

道家是指先秦時期道家思想,不屬於道教。

一、道教歷史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漸趨完備,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社會影響極大。晚唐北宋以後,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現及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

南宋金元時期,華北出現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淨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傳三教合一,注重內丹修煉,是這一時期道教的主要特點。

明清兩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晚期,道教發展陷入停滯僵化。

全真教重陽宮正門

二、道教思想

道教繼承和發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將「道」作為最高信仰,從中演化出最高經典,最上道術及最高的神靈,構建了龐大的經典道術神仙體系。道教認為道可以修得,修煉的目的是得道成仙,最終目標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老子畫像

道教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1.尊道貴德,認為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宇宙、陰陽和萬象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即「得」,道體現在人和萬物中即是德。人和萬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應尊道貴德。

2.仙道貴生,長生成仙是道教修行的目標。道教認為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道教把生命看得極為重要,修道就是要長生不死,主張通過修煉來延長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質量,以達到生命的永恆。道教主張以清淨無為、不爭寡慾的態度對待世俗生活,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進行修煉,通過各種道術修煉,與道合一,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

三、道教派別

元代後期,道教各宗派逐漸合流,最終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並立的格局,延續至今。

全真七子

1.全真派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創立全真派於山東寧海。「全真」意為保全本來真性。全真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強調「識心見性」。

元代成吉思汗曾令丘長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達到鼎盛。全真道修煉主旨是以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忍恥含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獨身,茹素,住在道觀裡。蓄長發,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

正一派江西龍虎山

2.正一派

「正一」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正以派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符籙派大聯合而成。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主領三山符」,這標誌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經》。正一派重視符籙齋醮、祈福禳災、祛邪驅鬼、超度亡靈等活動。

四、道教的神靈系統

三清

道教的神仙譜系複雜龐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與四方之神等。

1.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靈寶天尊居於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邊;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邊。

四御

2.四御

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總管天道;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和世間刀兵,統御諸星;后土皇地祇,掌管陰陽生育、大地山河,與玉皇大帝分別稱為天公地母。玉皇大帝是民間最受崇拜的天神。

四方之神

3.星神與四方之神

道教把諸星視為星君,認為北鬥七星掌管人間生死禍福。鬥姆元君是北鬥七星之母,又稱鬥姥,最受尊崇。道教稱,鬥姆元君是周御王之妃紫光夫人,生有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後七子即北鬥七星君。四方之神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時改稱玄武為真武,最受崇拜。

五、道教名山、名人和節日

1.道教名山

道教名山稱為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道教重點宮觀:北京白雲觀,遼寧太清宮、千山無量觀,江蘇茅山道院,浙江抱樸道院,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山東嶗山太清宮、泰山碧霞祠,河南嵩山中嶽廟,湖北紫霄宮、太和宮、長春觀,廣東衝虛古觀,四川青羊宮、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玉泉院、鎮嶽宮、東道院、八仙宮、樓觀臺。

張三丰畫像

2.道教名人

道教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張道陵、魏伯陽、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孫思邈、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等。近當代道教界的代表人士主要有:嶽崇岱、陳攖寧、黎遇航、傅元天、陳蓮笙、閔智亭、任法融、李光富等。

3.道教節日

道教以與其信仰關係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靈、祖師之誕辰日為節日。主要節日有: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天師張道陵誕辰;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誕辰;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大帝誕辰;四月十四日,呂純陽祖師誕辰;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誕辰;夏至日,靈寶天尊誕辰;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冬至日,元始天尊聖誕。

相關焦點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
  • 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是怎麼建立發展的?
    華夏的三大宗教分別是儒、釋、道。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也是中國本土宗教裡最崇高的信仰。道教,前身是道家。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黃時期就開始有「順應自然」的理念出現,那時的道家著作有《太公》、《黃帝四經》等。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其在漢代就出現在中國。而道教通過張道陵也在漢代正式建立了教派。古印度佛教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其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道教因為在中國本土宗教,所以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其影響力並沒有佛教這麼深遠和強大。
  •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為何佛教在日本廣泛流行,道教卻難尋蹤跡
    同是從中國傳入的宗教,相較於佛教,道教就顯得默默無聞了些;是怎樣的歷史成因導致佛教廣泛流行,道教卻蹤跡難尋呢?兩教後來又有了怎樣的發展呢?一、佛教東傳,太子弘佛促繁榮佛教起源於印度,在漢朝時傳入中原,並在中原立足根基。
  • 神道教,日本的原生宗教
    前文有講到韓國的原生宗教大倧教(檀君教),可以參見檀君,大倧教,韓國本土原生宗教與韓國類似,日本也是個多宗教國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個大的宗教,以及十餘萬的其他小宗教。神道教也被民間奉為日本的國教,根據日本文化廳的統計,在日本國內有超過一億支持者和信仰者,佔到了日本人口比例近85%,是日本信徒最多的宗教。
  • 世界有三大宗教,光基督教信徒就有30億人,中國的三大宗教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三大宗教全都是誕生於國外,然而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這些其他國家的宗教並不符合中國人的習俗,要想在中國傳播非常困難。事實上三大宗教傳入中國後,為了能夠生存下來都進行了本土化,其中最顯著的便是佛教了。
  • 宗教為何在古代中國如此「順從」?
    一、本土宗教的出現及外來宗教的本土化在中國,西漢初期,孕育於春秋戰國的儒家不斷發展,通過董仲舒上書,逐漸開始了學術與國家政治的結合,成為此後的封建王朝思想正統,並在發展中出現宗教化傾向。東漢明帝時期,佛教正式傳入中原地區,逐漸本土化,成為「大乘佛教」;東漢末年,五鬥米教和太平教出現,道教正式誕生。自此,活躍在中國封建時期的「三教」全部出現,並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漸碰撞融合。要探討中國的宗教發展,就需要重視中國的國情。
  • 世界有三大宗教,中國也有三大宗教,其中一個鮮為人知
    世界有三大宗教,中國也有三大宗教,其中一個鮮為人知文/歷史大齒輪我想有很多人都是有信仰的,因為趙國信仰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會有信仰的權利。這樣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信念,可以支撐自己的做一些事情的信念。在世界有三個宗教就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 中國的宗教特殊在哪裡
    01中國的宗教有著獨特的形態,中國社會同時存在著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佛教、道教屬於制度性宗教,可以獨立於世俗體系運作。在傳統社會,有三種制度性宗教方式。第一種是起源於巫文化的本土宗教,成型於商代,盛行於先秦到西漢時期。
  • 南哲思享|孫亦平:論中國本土宗教的士紳化傾向———以陸西星在...
    陸西星所倡的內丹學之意趣反映的中國本土宗教士紳化傾向,豐富了江蘇道教文化的內容。關鍵詞:陸西星,內丹學,陰陽相合,江蘇道教明清時,內丹心性學依然在持續發展,在江蘇就出現了以陸西星為代表的東派。雖然其中牽涉道教內丹學,但更是一種對文學作品的考察。隨著近年來對明清道教研究的深入,陸西星的著作也陸續被整理出版。本文力圖將陸西星所倡導的內丹學置於江南道教發展中加以考察,並展現其對道教仙學的推進及對江蘇道教文化的影響。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講什麼?
    中國作為世界上有名的無信仰人數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其實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宗教存在的,佛教作為中國傳播最廣的一個宗教,很多人都會在身邊發現一個兩個信仰佛教的人,哪怕是不相信佛教的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說上一聲阿彌陀佛,基督教作為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雖然沒有佛教那麼的鼎盛,但是在中國也有一定的人的人信仰他。那麼可能就有人問了,我們中國就沒有自己的宗教嗎?其實是有的。
  • 神道教,兼收並蓄的教義,為何不是世界性宗教
    ,初始時只表現出自然崇拜和祖靈崇拜,以及帶有巫術性特徵的"產靈"、"齋戒"和"祓禊"觀念,並沒有形成可稱為"教義"的思想體系,也沒有獨立的宗教經典,《古事記》與《日本書紀》這兩部古書中因記載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可勉強稱為神道教經典。
  • 道教的法術真的存在嗎?
    道教是中國唯一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根基。而其中法術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人對於道教最普遍的印象的來源。道教法術是法和術的總稱。道教的諸多法術常人看來雖然炫酷,但過於荒誕。因而,通常都是把它們當作虛構的神話故事來看。或者直接當作封建迷信,對其嗤之以鼻,有人談起,便嘲笑他們,二十一世紀居然還這麼天真、無知。的確,道教的思想和理論體系與現代科學有天壤之別,受過現代科學洗禮的人們難以理解和接受,這也實屬正常。
  • 中國五大宗教派別,如果是你,會選擇信什麼教?
    在中國這片神秘廣闊的土地上,在還沒有到科技發達的今天的過去,古代的先人們都喜愛依靠宗教來寄託自己的信仰。而宗教方面的解釋,向來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講究的是信仰。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救贖了很多人,也成就了很多人。所以,小鐵倒是不反對信教。
  • 佛教口頭禪是「阿彌陀佛」,基督教是「上帝保佑」,道教該說啥?
    中國是全球無信仰比例最高的國家,不過即便如此,中國還是有一大批人是有信仰的,中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信徒的主要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蘭家,基督教,根據估算,中國的宗教徒,應該有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有8.5萬多處,在職宗教人員有30多萬人。
  • 沈偉:拙論道教文化對明代中國陶瓷紋飾的影響
    這些精美紋飾讓我們著迷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對這些紋飾的研究和欣賞,讓我們了解「道教」紋飾的具體內容,更可以對我們的宗教信仰文化有著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學術探討功能。 「道教」作為我們國家的本土宗教文化,它的起源從文字記載上來看,戰國後是「道教」形成的初期。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派方士到各地尋求神仙和不死藥,規模宏大。
  • 了解日本,就要了解日本的神道教
    談論日本神道教之前,作者先告訴各位讀者幾個關於日本宗教組成的知識點。第一、日本的本土宗教只有神道教;第二、日本本土宗教成分有:神道教、儒家學說、佛教;(比例是2:1:1,懂這個意思吧,即:神道教為主體,儒家和佛教另外各佔一半。)
  • 宗教藍皮書承認了道教法術的存在,但是也要注意這些騙人的術數
    還有對道教法術有異議的同學,完全可以翻開中國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中的第54頁到第57頁看一下,其中講到了:「道教是中國唯一的宗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道教法術不是巫術或迷信」,所以我們要分辨正法和巫術迷信的區別是什麼,首先我們來分辨一下正法和巫術迷信。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金華不但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還擁有厚重的佛教與道教文化。在這個宗教文化濃厚且盛行的地域,我們的一位傳奇人物就誕生了!他就是金華的神人——黃初平。黃大仙像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他是在這個特別的宗教環境中才出生的呢?這就要來探求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啦!如果說到道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張三丰,王重陽,呂洞賓,張道陵等神人。
  • 米廣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意義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豐富了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內涵,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使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有了清晰的實現途徑和具體抓手。一、尊重宗教規律的需要宗教的生存和發展取決於是否適應所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