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66年毛澤東取消高考制度的歷史真相

2020-12-22 騰訊網

高考開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門成績考了178分,該生堅持認為試卷出了評分出問題,三番五次給人民監察委員會寫信提出控訴,到教育部大哭大鬧。這是根據歷史可查的炮轟高考的第一人。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是1950年實行高考後幾年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新中國第一份「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該文件稱,1954年之後,學生負擔過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學校負擔比小城市和農村的學校重,中學比小學重,高年級比低年級重。一些高年級學校一周課時比規定實踐超出5-10小時,多的高達24小時。奇怪的是,這個特點幾十年沒動搖,現在仍然是這樣,而且相似的減負文件發了很多份,這是不是高考的問題?是不是中國教育的問題?我們辦公樓都叫寫字樓了,開會都叫論壇了,辦公都無紙化了,這個老掉牙的問題現在還是老掉牙。

1955年有學生文科作文沒考好,就遊覽萬壽山,喝酒解悶,把筆記本和書本都撕掉了,個別人想「跳樓自殺」。四川一個家長,給學生放著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鍋,指著這些東西對學生說,考取學校就穿新衣服上學去,考不取學校就拿著棍子和破鍋去討飯。

1964年,北京鐵路二中校長給中央辦公廳寫信,提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1965年7月3日,毛澤東親自批示:劉、鄧、彭閱後,請尚昆辦。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毛澤東這段批示極其重要。尤其是「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成了後來取消高考的政治口號和最高指示。並直接導致1966年發出三份減負文件,這在我國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一共36個單位41人參加,我個人認為,這是空前絕後的高考控訴會,是取消高考的預熱動作。雖然這個會議別有用心,彌足珍貴的是對高考問題的揭露,全點到死穴上了。這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觀。

高考把學生當作敵人,公開襲擊,定期襲擊。高考助長學生死記硬背,不是引導學生活潑主動的發展。高考按平均分數錄取,要學生門門功課都好。高考超出中學課程範圍,高考出難題,學生家長抱怨。學生緊張,高考每年總有人暈倒,把學生考焦了。家長緊張。老師緊張,全國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試,如臨大敵,氣氛緊張。高考三天決定命運,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麼多志願,只從高校出發,不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高等教育部黨委(關於改進一九六六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請示報告)》後的5天,革命小將開始向高考制度開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高三(四班)學生為廢除舊的升學制度給黨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說:現行的升學制度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的舊科舉制度的延續,是一種很落後的、很反動的教育制度。現行的升學制度是和毛主席給我們制定的教育方針相違抗……其具體罪狀如下:(一)使許多青年不是為革命而學,是為考大學而鑽書堆,不問政治。不少同學有嚴重的「唯有讀書高」、「成名」、「成家」、「個人奮鬥」、「走白專道路」等剝削階級的反動思想。現行的高考制度助長了這種思想。(二)使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造成許多「特殊」、「重點學校」、專收高材生,這種學校為一些只鑽書本,不問政治的人大開方便之門,把大批優秀的工農、革命幹部子女排斥在外。(三)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我們具體建議如下:從今年起就廢除舊的升學制度。……僅僅隔了5天,6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三(五)班革命學生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學全體革命師生為廢除舊的升學制度給全市師生的倡議書》說:立即廢除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

這兩封不同尋常的充滿血腥的信是廢除高考的直接導火索。

196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推遲半年進行的通知》發出。決定1966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遲半年進行,一推遲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覆審」的方式,從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及下鄉知青中招生。「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是這個時代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則,招生的模式是「三來三去」,即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哪兒來哪兒去。雖然招生還在進行,但統一形式的高考消失了。

相關焦點

  • 1966年美國黑豹:超級英雄與熱愛毛澤東
    漫威更是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漫威宇宙,到了2018年,漫威發行了第18部英雄電影,這次的主角是黑豹。黑豹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神奇四俠》第52期(1966年7月),是第一位在主流美國漫畫公司登場的非諷刺黑人超級英雄,也是非洲國家瓦坎達歷任國王的稱號。黑豹的誕生與黑人運動密不可分,在漫畫發行3個月後,黑豹黨誕生了。
  • 高考英語真的取消了嗎?
    目前,我們國家教育制度仍然是應試製度,利憋都是同時存在的。雖然經過多次改革、多次試點,但是始終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讓大家感到公平。因此,社會上對於各階段的教育、各課程設置、各學科分值比重,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就拿高考的英語來說,前段時間有人大代表提議高考應該消英語考試,這是一方面觀點;另一方面觀點認為是高考英語肯定不能取消。這二個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
  • 揭秘:共產國際到底賞不賞識毛澤東?
    以歷史的眼光回溯這種關係,中共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制約,沒有實現完全的獨立自主。這一點,從陳獨秀到瞿秋白,從李立三到王明(包括博古),都可以在他們人生和政治的悲喜劇中找到歷史印證。他們要麼試圖獨立、擺脫共產國際的「緊箍咒」,最終成了「替罪羊」;要麼亦步亦趨地搞教條主義,最終被中國革命的正確實踐所拋棄。
  • 「高考英語」到底應不應該取消?
    英語在現代社會幾乎貫徹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在高考中也已150分位居比較重要的位置,隨著高考的逐漸改革也逐漸出現了取消英語考試的呼聲,但最最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只是減少了英語成績的分值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給了學生一次多的機會去考試並沒有取消英語,可見取消英語的這種想法是不太現實的。
  • 高考誕生日——1952年8月15日
    1952年8月15日,全國共有7.3萬人走進了考場,改變億萬莘莘學子的高考制度就此確立。高考1905年9月2日,延續了1300年之久的科舉制度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分離,從此中國現代教育登上了歷史舞臺。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開始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題: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開始1966年,正當我國基本完成調整經濟的任務,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澤東同志發動和領導的。
  • 毛澤東,人類歷史上一座永遠聳立的巍峨豐碑!
    然而歷史上眾多風雲人物中,有的因立功名垂青史,有的因立言傳頌後世,有的因立德受人敬仰,卻極為罕見有功言德並立達到至高境界的人物。回望歷史,毛澤東是唯一同時建蓋世奇功、著天下雄文、揚人間大德,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巨人。 建蓋世奇功的實踐節點 (一)參與建黨,成就了「紅船精神」。
  • 瞬間與長河:讀羅胸懷的《毛澤東歷史瞬間》
    歷史巨人毛澤東我們並不陌生,然而,若是將他非凡的人生置於瞬間與長河的歷史畫卷之中,我們似乎又感到格外新奇了。這種格外新奇感就緣於羅胸懷所著《毛澤東歷史瞬間》一書。 例如,毛澤東第一次離家去東山學堂學習的情景,那是一段歷史,但又是一個瞬間。當是一個瞬間,我們可以通過一首詩去感受其人生的內涵:「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 歷史轉折重要關頭,毛澤東一席話指明戰後中國前進方向
    重新研讀中共七大文獻,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毛澤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準備應付大事變」作為基本方針,科學回答了戰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並運籌帷幄,周密做好了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以高度的戰略思維,引領形成七大正確的路線、綱領、策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軍銜制度是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是國家授予軍人以區別其等級、地位、權力、責任、榮譽待遇的稱號和標誌的制度。實行這一制度不但使軍人的相互關係更加明朗化和規範化,而且能增強軍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激勵軍人奮發向上,促進優秀人才成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於1955年頒布實行軍銜制度,它曾對促進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法國今年高考取消!傳說中的高考Bac究竟是什麼?
    見證歷史的時刻:法國高考 (Bac) 宣布取消!對於2020年的畢業生來說這一年,很特別因為法國教育部部長Jean-Michel Blanquer宣布法國取消"中考"和"高考" 高中畢業會考 (Bac) 取消筆試部分,也由本學年的前三個季度的階段性測試成績代替。 高考法語口試保留,預計在七月初進行。 為了公平起見,戒嚴期間的平時成績將不被計入。
  • 揭秘毛澤東平生四大憾事:最遺憾未能「解放臺灣」
    別忘了,這是遠在郭沫若寫替曹操翻案文章之前許多年的1954年。曹操?不就是千百年來人人唾罵的那個白臉奸臣嗎?毛澤東怎麼會說他了不起?一定是另有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也叫曹操……「曹操?哪個曹操?」徐濤問。「還有哪個曹操,三國的曹操。」「他,他不是白臉奸臣嗎?」
  • 現在的高考為什麼要實行分省錄取?古代的科舉制度能給我們答案
    高考的錄取制度也會引人討論,許多人不禁要問,現在高考錄取中採取的分省錄取制度,合理嗎?我們不妨先從古代的科舉制度說起,科舉制度可以給我們我們想要的答案。南宋錄取上對「僑民」有所照顧,隨著僑民逐漸與當地融為一體,「僑民」的優惠政策也逐漸被取消。元朝科舉荒廢,只舉行過十六次科舉,同時元朝實行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等額錄取。漢人是指北方金國西夏的遺民,南人是南宋的遺民,各錄取二十五個進士,再加上元朝統治者對科舉制度的不重視,加上元朝科舉不過是苟延殘喘,自然沒有南北之爭。
  • 高考上海卷三十五周年,紀念我們一起書寫的歷史
    讓我們跟隨記憶,一起重溫那些閃耀著汗水和夢想、笑顏和淚光的字裡行間……上海高考發展概要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則是諸多考試中影響面最廣、關注度最高的考試,高考改革不僅深刻影響著整個教育體系,也時刻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
  • 2020年高考考生是「最艱難」的一屆,高考制度改革,至今還未開學
    通過上網,我們可以經常看到網友們調侃2020年高三學生是近年來最艱難高考生,因為他們這一屆學生正好趕上了國家高考改革,同時他們此時此刻也正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而待在家裡進行網課學習,踐行著「停課不停學」的理念。
  • 毛澤東如何解讀《反對本本主義》
    一、揭秘:毛澤東自解《反對本本主義》有兩個版本我們現在談論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原題為《調查工作》,是毛澤東1930年5月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強調從實際出發搞調查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而寫的。
  • 毛澤東燒向美國的五把大火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毛澤東《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48-52頁)「我們在開始鬥爭的時候手無寸鐵,我們的對手都是全副武裝的。但是手無寸鐵的人民卻把全副武裝的人趕跑了。幾千年來的歷史證明,腐朽的人手裡東西越多,倒得也越快。」
  • 日本高考制度太複雜了
    中國的高考在炎熱的季節,日本的高考卻在最冷的時候。一月二月考試,三月發錄取通知,然後在櫻花盛開的四月初開學。為什麼要考兩個月?因為日本並非「一考定終身」。要考上不錯的大學,至少需要兩次考試。第一次考試叫「中心考試」,跟我們熟悉的高考頗為類似,全國想考大學的學生在統一時間參加這一次考試。
  • 1954年毛澤東走在西湖畔,對周圍說「《紅樓夢》應當歷史讀」
    這是1954年春天的一個上午。毛澤東推開窗戶,只見西子湖一片瀟瀟的春雨。此情此景,令平時工作到深夜,難得早起的毛澤東來了興致。他招呼警衛們,說要去登北高峰,把他要看的書特別是《紅樓夢》和相關文件都帶上。
  • 關於「高考取消英語」,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同意?
    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高考取消英語、中小學英語改必修為選修」在近日引起熱議。為什麼大家爭論得如此強烈,無非就是很多人持反對票。有人覺得持反對票的人肯定是英語好的,這一點我可以用我自己的例子來告訴大家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