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競儀:農業國際合作重要性日益凸顯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圖為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

    2020年10月30日,第九屆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作主旨演講。

  以下為文字實錄:

  今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世界各國在共同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在努力推動經濟復甦。經濟復甦離不開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建共商,離不開產業全球化發展,農業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希望能藉此次盛會,與各國朋友就品牌農業發展與國際交流共同探討,為農業產業鏈升級換代發掘新動能,為品牌優質農產品的貿易互通尋找新路徑。

  一直以來,中國優農協會積極推動國內外的非政府組織和企業互通互聯,建立多元化溝通平臺,為推動農業資本、技術、經驗交流和優質農產品貿易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通過加強國際區域交流,全力推進品牌農業國際合作。中國優農協會發揮社會組織民間外交的特點和優勢,在農業領域積極推動了中國和世界各國在科技、生產、貿易、人力、信息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加強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區域交流,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開拓了多邊交流渠道,達成了多項國際農業產業及貿易合作協議,為推動國際農業產業合作、促進優質農產品品牌「走出去」「引進來」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開啟多邊貿易渠道,構建了一批全球貿易服務平臺。2016年,中國優農協會發起成立了國際農業協會聯盟,為全球品牌農業、現代農業、優質農業的發展、交流、共融提供更高平臺,通過不斷宣傳聯盟國際合作發展理念,組織國內企業及聯盟成員國企業參與一系列的國際知名展覽會及貿易合作,主辦了一系列的國際論壇及展覽會,推介了各國優質農產品,並與多國農業組織凝聚共識,達成了一批國際間合作,為多國農業合作發展搭建了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的普惠經濟合作架構。

  三是創新貿易模式,建立了跨境農產品貿易服務體系。中國優農協會積極探索跨境電商商務合作平臺建設,構建了更加緊密的電子商務合作平臺和網絡,中國優農協會及國際農業協會聯盟與中國銀聯、中國農墾集團、亞太華聯、上海國際食品交易中心等,尤其是與各省各跨境電商平臺開展了諸多具有實質意義的合作。

  四是培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了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品牌。針對我國品牌農產品國際知名度不高、與國際市場對接不順暢等問題,中國優農協會聯合有關單位組織優質農業企業以組團形式連續參加各國組織的有影響力的展會、國際交流活動等,對國際市場推薦了一批中國優質農產品,並與國外客戶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受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的委託並支持下,中國優農協會在國內還先後主辦及協辦了一系列國際性優質農產品展覽交易會,連續組織舉辦了中國十大農產品出口品牌評選,遴選並扶持了一批具有國際市場影響力的企業。

  五是推進科技創新,對接國際農業標準。中國優農協會智庫專家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各種規劃、諮詢工作及培育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開展品牌價值評價活動,在推進技術傳播的過程中,承擔了國際組織TC28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標準制定及組織評價工作,牽頭起草了品牌價值評價農產品標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標準,連續發布農業企業品牌價值報告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報告等,有效推動了品牌評價標準與國際品牌標準的接軌,對提升我國農業品牌價值的公眾認可度產生了積極作用。協會同時擁有一支強大的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技術團隊,在農業領域推進一系列創新應用,運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區塊鏈等高科技手段建立氣象、土壤、災備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追溯體系等,促進了農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是「一帶一路」建設、全球經濟區域共建的重要領域,農業國際化是各國共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最佳結合點,因此,深化多邊農業合作,共同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動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在國際貿易中發揮各國農業的比較優勢,促進區域農業資源互補、互惠,是有利於各國人民的好事。面對共同的困難,各國應一起攜手共進,為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注入正能量,提供新動能。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共商共建共享:區域合作新格局」,為此中國優農協會今後將從以下方面繼續推進品牌農業建設與國際合作交流:

  一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開展互惠互利合作。繼續搭建農業國際合作平臺,持續開展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貿易中心、聯合國貿發中心等國際組織合作,同時積極與他國實施深層次的農業合作,依託現有合作機制和已建立的友好互信關係,在勞動密集型與資源密集型農業互補、精細農業與粗放農業互補等方面構建國際合作事項。

  二是加快推進品牌農業建設,加大農業品牌國際推廣力度。品牌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第一抓手。一直以來,中國優農協會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心工作,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主攻流通、主打品牌」為重點,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和品牌強農,全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又探索了線上虛擬展會、雲平臺等新型推廣模式,藉助線上線下的成功經驗,在打造國際知名農業品牌上持續發力,做大做強中國農業品牌。中國優農協會將在現有基礎上積極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培育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加強市場潛力大、具有出口競爭優勢的農業品牌建設。

  三是加快建設多元穩定的農產品貿易通道,加大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力度。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顯示,2019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62.1億元,新增24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驗區總數達到59個,成熟的經驗做法正加快向全國複製推廣。加快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一體化進程,完善電商物流等商貿物流運輸體系,打通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通道,藉助保稅區優惠政策推行海外倉儲,提升雙邊農業合作能力,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跨境區域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

  四是搭建現代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實現數位化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新技術新媒體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在全球抗疫的形勢下,打破條件限制,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模式支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中國優農協會希望與各國政府、企業共同構建聯盟,形成區域共治機制,通過數據賦能、金融助力、有序監管,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將農業生產單位、物聯網和系統集成企業、運營商和科研院所相關人才、知識科技等優勢資源互通,形成高能效、可管理、高流動性的資源池。

  五是建立國際交流互信機制,建立農業對外貿易會商及信息發布制度。中國優農協會將協調有關部門,在政策解讀、貿易趨勢分析、重點產品的生產貿易形勢與熱點問題等領域開展定期及臨時會商,並建立發布制度,召開例行發布會,發布農業區域合作的重要政策、重大成果、熱點信息、農業科技先進研究成果等內容,並回應社會輿論普遍關心的國際農業交流問題。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農業發展願與各國攜手,開闢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之路。

  希望此次活動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把交流的經驗成果和形成的廣泛共識,不斷轉化為推動品牌農業發展的新動能,持續加強農業領域的區域化國際合作,共同譜寫國際間合作共贏的新樂章。

相關焦點

  • 洪森:疫情危機凸顯維護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聚焦東博會)洪森:疫情危機凸顯維護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中新社南寧11月27日電 (記者 黃令妍)柬埔寨首相洪森27日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這場危機更凸顯了維護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當天在南寧開幕,洪森通過視頻發表致辭。洪森稱,維護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一方面將推動各方更好適應新常態,妥善應對層出不窮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將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與可持續性。
  • 品牌強農 開放合作 農業國家隊揚帆正當時
    11月28日上午,"品牌強墾 共迎小康"中國農墾品牌發布及目錄推廣活動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S3館中國農墾展區舉行。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黨組成員宋建朝,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局長鄧慶海,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李尚蘭,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中國農業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陳邦勳,廣東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支光南等領導和參展墾區、企業代表等出席。
  • 數字經濟作用日益凸顯!張北全力打造京津冀數據樞紐
    雲計算產業基地的項目集聚效應、產業品牌效應、區域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張北全力打造京津冀數據樞紐    隨著阿里巴巴集團等一批項目籤約落地,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的項目集聚效應、產業品牌效應、區域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截至目前,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伺服器上架規模已達32萬臺,入駐企業榮獲行業專利證書34個。榕泰雲谷、阿里廟灘新基建等項目正在建設,建設規模可容納伺服器52萬臺。
  • 江西優質農產品暢響2020中國—東協農業國際合作展
    11月27—30日,第5屆中國—東協農業國際合作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會以「共建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增強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農業成果的交流,更好地促進雙方農業貿易與投資合作,構建農業命運共同體。
  • 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的農業合作:特徵、動因與挑戰
    中國通過農業合作傳遞了「居安思危」的農業治理思維,提高了阿拉伯國家對預防型農業合作的積極認知。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和國際糧食市場不穩定促使危機預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阿拉伯國家在學習中國水利和糧食倉儲技術的同時,也可從中國構建的危機管控機制中吸取經驗,以期形成政府和企業等多行為體參與的糧食危機管控機制。
  • 農業氨減排迫在眉睫,心連心高效尿素助力全國氨減排
    9月10日,由邯鄲市農業農村局土壤肥料站主辦,曲周縣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承辦的「邯鄲市化肥減量增效暨氨減排項目觀摩研討會議」在曲周召開。邯鄲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領導、土肥站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及各地種植大戶等百餘人參加了會議,共同觀看了新型脲酶抑制劑氮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就進一步推進農業氨減排工作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近年來,我國每年氨排放量在1200萬-1500萬噸之間,其排放強度是歐盟和美國的4-5倍。其中,近90%的氨排放來自農業源,農業大量施用氮肥是氨汙染最大來源。
  • 「澳洲新酒王」歌濃酒莊產品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澳洲新酒王」歌濃酒莊產品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2020-07-06 10:34:29 在疫情背景下逆勢上揚,充分凸顯歌濃酒莊產品作為世界名酒的保值功能和投資價值。  頂級葡萄酒是一種大自然的恩賜和時光打磨的藝術品,不但可以為人們帶來品鑑的樂趣,同時也是不少收藏家選擇的一種投資項目,正如美國著名酒評家羅伯特•帕克所說,「雖然我不喜歡把葡萄酒的主要功能看成是一種投資,但世界上的頂級葡萄酒的確具有極大的升值潛力」。
  • 中亞五國農業國際合作論壇「計算機學科與植物表型、作物模型與...
    「計算機學科與植物表型、作物模型與智慧農業」創新分論壇開幕式現場11月30日,中國(河南)-中亞五國農業國際合作論壇-計算機學科與植物表型、作物模型與智慧農業國際創新分論壇在河南農業大學龍子湖校區成功舉辦
  • UL環境部與國際WELL建築研究所(IWBI)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UL環境部與國際WELL建築研究所(IWBI)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攜手提升室內空氣品質,共促健康建築實踐近日,UL旗下環境部與國際WELL建築研究所(IWBI)籤署了新的諒解備忘錄,以期提升公眾對於健康建築的意識,推動全球對於健康建築的需求。
  • 大膽試大膽闖 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虹吸效應日益凸顯
    2020年04月22日 16:38:40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4月22日電(林玲)記者22日從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管委會獲悉,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福州自貿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試驗任務順利實施,新型業態蓬勃發展,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虹吸效應日益凸顯
  • 我國持續加強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
    新華社上海11月6日電(記者 張泉) 記者從日前在上海舉辦的2020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研討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持續加強農業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385個,累計註冊地理標誌商標5682件,受保護植物新品種數量持續提升。
  • 白首烏產業對接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合作座談會在京舉辦
    12月2日,新劍商學院組織江蘇濱海縣濱海港鎮、濱海縣科技局、江蘇日月堂白首烏科技集團等單位,到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參觀交流,並就白首烏產業對接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合作事項進行座談。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主任、北京建設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加志,北京建設大學副校長馬少軍,新劍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華如興,新劍商學院院長陳士國及濱海縣相關鎮區、單位負責同志參加。
  • 青島農業「國際客廳」構建世界級「超級市場」
    據了解,農業「國際客廳」核心區位於青島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佔地面積4880畝。目前一期國際農業會展交易中心、超級植物工廠、國際農業雙創交流中心等3個項目已竣工並投入使用,有65家企業、6家協會和聯盟團體、313家企業成員積極參與,陸續入駐客廳。
  •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全英文、小班制授課,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本期,我們邀請到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王寧博士,帶大家走進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供國家統招生報考的有三個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辦學)、傳播學(中外合作辦學)、農林經濟管理(中外合作辦學),中國農業大學將根據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錄取。供計劃外單招生報考的有四個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傳播學、國際金融類、國際商務類。報考計劃外單招的考生需要參加國際學院組織的新生入學考試,報名條件可以到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官網或公眾號上了解。
  • 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期待同中國密切合作發展智慧農業
    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武田富(朱宛玲 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朱宛玲):荷蘭國土面積只有約4.1萬平方公裡,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武田富近期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兩國在智慧農業方面有廣泛合作空間,願同中國企業及科研院所就智慧農業發展開展合作,共同促進全球農業發展。武田富表示,荷蘭作為一個面積相對較小的國家,卻能成為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離不開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合作。在農業方面,中荷兩國已經有了非常好的合作。
  • 打造天津農業對外合作示範樣板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本市農業對外合作聯席會議舉行,會上公布了本市第二批境外示範農(漁)場、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  據本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本市農業對外合作平臺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更好地引導本市農業企業、產品、技術「走出去」,「引進來」。
  • 立足新發展階段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訪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形勢下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針對這個問題,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發力點,以強化高素質主體培育為支撐,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如何理解新形勢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 廣東農業數位化營銷成效凸顯 專家建議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12月21日下午,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從武漢前來與會的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姚江波很是欣喜。當天,2020南都智庫產品發布周隆重開啟,作為今年智庫周的系列落地活動之一,由南方都市報、湖北綠鄉萌智庫聯合主辦的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研討會在2020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期間舉行。來自廣東、湖北、陝西等地的數字農業實踐主體和專家學者聚焦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作用力」。
  • 拜耳黃偉東:數位化加速大農業融合,農業現代化迎來歷史性機遇
    黃偉東:農業是歷史最悠久的基礎產業,產業鏈長,多元且複雜,與其它行業的關聯密切。當前中國農業正在經歷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農業融合」期,跨行業跨領域連接日益明顯。 黃偉東:中國數字農業正在穩步發展,我們已經處於數字農業產業化的初期。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數字農業運營主體日益多元化,呈現一幅「千帆競渡,萬木爭春」的景象。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發布
    為介紹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注1)的理念和實踐,展望未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政策舉措,特發布本白皮書。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日益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