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梵雲!
一個人的成長不僅是漫長的,而且還會遭遇諸多困難和挫折。
作為父母我們都很清楚,因為我們是過來人。
也許偶爾回憶些許有些苦澀,可人生沒有退路更無法回頭。
此時的我們,把期許和未了的心願,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我們希望他們能遇到困難迎刃而上;我們希望他們能走出舒適圈,不求安逸能出人頭地。
可願望,永遠擺脫不了現實的殘酷。
想讓孩子按照,我們期望的那樣順利成長,從小就應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
一個能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人,才是距離成功最近的人。
與其期待不如擺正心態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一旦遇到什麼困難或遭遇一點挫折,就會逃避容易退縮。
家長們除了著急,經常還會因為他們的不如人意,而忍不住心中那團團烈火,訓斥、謾罵乃至動粗也是情非得已。
這孩子咋就這麼不爭氣呢?
冷靜下來的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現實中的你是不是也喜歡安逸,不願離開舒適圈,而逆來順受呢?
難道我們可以選擇,而面對未成年的孩子,就應該知難而上,越挫越勇嗎?
正因如此,請家長們安撫你的迫切成才之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要用你的主觀意願,作為孩子成長的驅動力,因為這樣根本不起作用。
畏難情結是人的天性,孩子亦是如此。
當我們能用理解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孩子;能用耐心平和的態度,去引導孩子。
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孩子真的變成了你所期待的那個樣子。
通過引導激勵思考
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戰勝困難的心,首先就需要讓孩子理解困難。
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做作業根本不喜歡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完成。
一旦遇到難題首先選擇的,就是去查手機。
此時的家長多半都很生氣,這一點腦子都不動,遇到考試能考好嗎?
可又有多少家長會主動問問孩子,為什麼不去思考,就查手機呢?
也許孩子會告訴你擔心做錯。
你看!這不就是問題的癥結嘛。
並不是孩子不想思考,而是擔心做錯,是一種完美心態在作祟。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心聲,再告訴孩子,前面做的不都挺好的嘛,所以你是有這個能力的。
當孩子陷入思考的時候,他們就理解了困難的意義,明白困難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克服的。
所以,當發現孩子有畏難情節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思考。
讓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否定和直接告訴他們解決的辦法。
糾結一時不如展望未來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重視的地方,就是不要拿成與敗來評價孩子,更不能定義孩子。
比如孩子這次考試沒有考好,一些家長立馬就把臉子拉的八丈長。
批評、指責,一堆的大道理是滔滔不絕,一發不可收拾。
難道我們,就不能平復下那顆躁動的心,好好和孩子一起分析下沒考好的原因,看看錯題集中出現在哪裡,鼓勵孩子、激發他的抗挫敗動力。
幫助孩子,從考試失利的失落情緒中走出來,讓他把精力轉移到解決問題中去。
辦法總比困難多啊!
當孩子能有一顆積極的心態,擁有勇於面對挫折、直面困難的動能。
你還擔心,他下次考不出理想的成績不成?
當他一次次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超越自己,他的內心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可想未來成人後的他們,走向了社會是何其的與眾不同。
這都要感謝默默付出的你,因為他的內功,父母從小就以幫他修煉完成。
所以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方法用對孩子的教育必將事半功倍!
希望梵雲今天分享的內容能夠對您有所啟發,歡迎關注、評論和分享。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