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拍腦袋下決定到科學做選擇——決策樹模型-TY聊思維5

2020-12-14 TY聊思維

今天是TY聊思維的第五篇,今天我們要聊的模型是決策樹。

關於選擇或者決策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充分的認知。一旦選擇完畢,就代表你走了不同的路徑,也沒有再回頭的機會了。

選擇之於個人的重要性,有句雞湯說的好——選擇大於努力。

決策之於企業的重要性,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也有過相關表述——管理就是決策。

先考慮以下幾種場景:

場景1:你面臨一個關於自己的較為複雜的決策,需要在方案A和方案B中間做個選擇,到底是該選A呢,還是選B呢?A有A的好,B有B的妙,很難簡單迅速的下定決心。

場景2:你們公司要上馬一個項目,有好幾種可行性方案,但哪種是最優呢?每個方案都有成功的概率,也有失敗的風險,也非常難以決策。

所以,如果以上兩種場景在你身邊經常出現,或者你想在遇到以上情況的時候能夠選擇or決策的更加科學,那就來了解下「決策樹」這個模型吧。

什麼是決策樹?

百度百科對於決策樹的定義如下:「決策樹分析法是一種運用概率與圖論中的樹對決策中的不同方案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最優方案的風險型決策方法。」 由於這種決策分支畫成圖形很像一棵樹的枝幹,故稱決策樹

復旦大學鬱文教授給過一個更加學術的定義:「決策樹用圖形表示決策過程的連續性,展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發生的自然或邏輯的的進展,系統地呈現決策者將面對的各種選擇與不確定性,最終系統地進行歸納並進行決策」

有的小夥伴看著肯定比較枯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顧名思義:決策樹就是用於輔助決策的一種樹狀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大家可以在面對未來不確定事件時,能夠基於一定的規則,通過系統與合理的方式給出最佳決策方案(而不是拍腦袋)。

決策樹長什麼樣?

如圖,這就是一個最基礎的決策樹模型了。

決策樹模型的詳細解釋

如上圖,大家可以看到,決策樹模型中涉及到的元素包括:決策節點;方案分枝;機會節點;概率分枝;結果節點等5個元素。

接下來,我們就一一解釋一下每個元素的含義。

1、決策節點:

代表你需要做決策(選擇)的時間點,用表示。一般一個決策樹只有一個決策節點,就是你想做決策的那個事件(點),比如:該去讀研還是去找工作;這項技術是對外採購還是自主研發,等等。

2、方案分枝:

是由決策節點延伸出的分枝,對應於該決策節點可以選擇的各種決策方案。由決策節點延伸出的分枝應包含該決策節點所有可做的選擇。

方案分枝就是你要做決策的那個選項,比如:方案分枝1-讀研;方案分枝2-找工作,等等。

3、機會節點:

也稱為事件節點,代表發生不確定性事件的時間點,用○表示。

4、概率分枝:

由機會節點延伸出的分枝,對應於該不確定性事件中各種可能出現的結果。比如,考研有考上、考不上兩種結果。找工作,可能有找到好工作、中等工作以及不太滿意的工作三種結果等。

每個可能出現的結果都伴隨著一個相應的可能性(概率),如上圖中標明的0.1、0.9等。

由機會節點延伸出的概率分枝應互斥,同時又應窮舉該不確定性事件所有可能的結果(完備) 。因此每個機會節點中所有分枝相伴的概率求和必為1

5、結果節點:

在決策節點或機會節點分枝的尾端,用△表示,對應於該條路徑,或決策方案可能的結果,這個分枝終端需要給其一個數值。

以上是針對模型中一些元素的詳細解釋。

接下來,我們詳細的來聊一下,如何畫決策樹,並用決策樹進行方案選擇。

如何應用——決策樹的畫法

應用決策樹有如下四步:

一、提出決策問題,明確決策目標。

考慮清楚要決策的問題是什麼,同時有哪些中可選方案。

二、理清楚需要做決策的時間或邏輯線,以及每個決定的概率分布。

三、畫決策樹:

首先確定決策點,決策點一般用「口」表示,然後以決策點引出若干條直線,代表各個備選方案。這些直線稱為方案枝,方案枝後面連接一個「○」稱為機會點,從機會點畫出的各條直線稱為概率分枝,代表將來不同的狀態,概率分枝後面的數值代表不同方案在不同狀態下可能獲得的收益值。

四、決策樹的求解。

畫出決策樹後,按照繪製決策樹相反的程序,即從右向左逐步後退,根據預期值分層進行決策。

具體的畫法,我們這裡採用引用鬱文教授課件中的內容來進行舉例。

案例《小柔的暑期實習》

小柔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就讀MBA,她現在在考慮關於明年暑期實習的事情。現在,她面臨多個包含不確定性的選擇。

1、小柔的前老闆John Mason許諾第二年夏季提供一份為期12周的實習工作,薪水為$12000,招聘期限到10月底有效

2、小柔在一次論壇上偶遇了Vanessa

Parker,一個投資銀行權益部的副總裁,她願意考慮明年夏天僱用小柔的可能性,希望在她公司於11月中旬進行暑期招聘計劃時,與她直接聯繫。

3、學院在每年1月和2月會舉辦公司春季招聘會。

假設你是小柔,在不考慮人情、實習公司的背景,僅考慮收入的情況下,你該怎麼決策?

到了10月底,你到底接不接受前老闆的邀約呢?

如果你拒絕了前老闆的邀約,那萬一投資銀行又去不成怎麼辦?

到底是投資銀行的實習薪水高,還是參加暑期招聘的薪水高呢?

接下來,我們就利用決策樹模型,來構建一個決策路徑。

一、提出決策問題,明確決策目標。

在本案例中,首當其中的就是要決定是否接受10月份的前老闆提供的實習機會,面臨的選擇就是接受和不接受兩種。

同樣的,11月份也會面臨申請實習成功和不成功兩種可能;申請成功後還要考慮是接受亦或者拒絕。

二、理清楚時間或邏輯線,以及每個決定的概率分布。

如圖,經過梳理,用下圖表示整個決策過程就更加清晰了。

有的小夥伴可能問,那每個機會的概率從哪來呢?——那就需要你利用自己的經驗或者市場調研數據了。

三、畫決策樹

我們利用決策樹的框架,從左至右,按照時間的推移以及邏輯的進展開始畫決策樹。

1、按時間與邏輯順序列出所需要做的決策,列出每個決策的所有選擇

2、列出所有不確定性事件(機會),列出每個事件中所有可能的結果

3、給出不確定性事件中各可能結果出現的概率。

最終得到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四、決策樹的求解。

1、給每一個結果節點賦值,在這裡案例中,就是把薪水的情況填制到結果節點中。如紅字所示。

2、利用結果節點的數據以及每個概率分枝的概率,採用期望值法,也就是加權平均的方法,求得每個機會節點的期望值,並將結果標註與機會節點旁邊。

比如,D=E節點的期望值結果就是:

21600*0.05+16800*0.25+12000*0.4+6000*0.25+0*0.05=1080+4200+4800+1500=11580。

這個結果的含義就是如果參加招聘會的話,平均的回報是11580元。

3、將結果填寫入D/E點處,繼續利用此方式反推。經過計算可得:

C=14000

B=14000*0.6+11580*0.4=8400+4632=13032。

4、最終決策:

選擇期望值最優的決策分枝作為該點的決策,並將該最優期望值進行標註,同時在捨去的備選方案枝上,用「=」記號隔斷

利用B的結果跟A另外一個方案分枝對比,最終可知,在10月份面臨決策時,最優的決策應該選擇拒絕john提供的實習機會。然後在得到vanessa提供的實習機會時,接受該機會。

說明:

1、在求解過程中,一般是從分枝終端開始計算,然後向決策樹的初始節點「反向」 推進,這一過程被稱為決策樹的「反向推進,這過程被稱為決策樹的反向求解法。

2、根據「小柔」的這個案例,最初,這個決策是相對比較複雜和不清晰的,通過梳理以及使用決策樹模型進行,問題就清晰了很多。

所以,當我們在解決一個複雜問題時,第一步往往需要將這個問題分解成一系列較小的子問題,決策樹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分解後再串聯的過程

使用決策樹模型的前提

1、決策者應具有明確的目標,且擁有兩個以上的可行備用方案。

2、不同行動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3、存在兩種以上決策者無法控制的自然狀態時,依舊能估計出不同的自然狀態發生概率。

決策樹模型的優點及不足

決策樹法是管理人員和決策分析人員經常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決策工具。

它具有下列優點:

1.決策樹列出了決策問題的全部可行方案和可能出現的各種自然狀態,以及各可行方法在各種不同狀態下的期望值。

2.能直觀地顯示整個決策問題在時間和決策順序上不同階段的決策過程。

3.在應用於複雜的多階段決策時,階段明顯,層次清楚,便於決策機構集體研究,可以周密地思考各種因素,有利於作出正確的決策。

當然,決策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缺點,比如:

1、使用範圍有限,無法適用於一些不能用數量表示的決策;

2、對各種方案的出現概率的確定有時主觀性較大,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等等

決策樹可用於的領域

決策樹主要應用於個人或企業的決策過程,尤其是涉及到風險決策的時候。

一、個人:

比如就業;生病後的治療方案;某個生意的投資金額等。

二、企業:

比如:投標決策,分析投高中低中的哪個方案最有利。

比如:技術研發決策等等。

三、也可以用於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面。

四、模型與技術的結合

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大數據領域涉及到決策的部分,基本都採用了決策樹模型。將決策樹的理念,方法用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中,比如輔助銀行判斷某個客戶是不是高風險客戶;

我們將在下一篇中,摘錄2個涉及到個人和企業的案例,以方面大家更好的理解。

當然,大家還可以自行搜索研究下。

動手用模型

關於決策樹模型,就講解到這裡,下面就是更加重要的【應用】了

1、請按照本文中案例的內容,忽略我的解答過程,自己動手畫一畫。

2、從網上搜一個相關的決策樹的例題,嘗試著解答解答試試。

3、等工具練習的熟練後,請考慮一個目前你面臨的涉及到決策的事件,然後採取決策樹模型,進行分析下吧。

【任何模型,只看不用,等於沒學,所以務必嘗試著用一下】

好了,以上基本就是決策樹模型的重點內容了。

致謝:本文引用了部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鬱文教授的課件內容,在此表示感謝!~

PS:你有哪個想聊的思維模型,或者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歡迎通過

評論、私信,進行交流溝通。

如果你覺得喜歡,歡迎收藏,轉發,或者打賞(如果有這麼個按鍵的話,哈哈)

TY聊思維,一起學點思維模型,讓我們共同走在成長的路上。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決策樹模型
    思維模式導語:做不出決策怎麼辦?可選項太多,未來太深遠,魚翅和熊掌不知道選哪個?不用怕,這期大叔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來輔助大家做決策,別怕,什麼軟體都不用下,大家需要做的只是準備好紙和筆而已。決策樹需要概率一起用來做決策,所以有兩個分支類型:方案枝,概率枝下邊大家再次上邊的例子表明下決策樹如何融合概率變為概率樹的方法來做決策的。決策樹只是是給了很有可能的全部回答,而且是用0分或是一百分來判斷結果,較為不光滑。
  • 對「拍腦袋」決策,既需「問責」更當堵漏
    顧名思義「拍腦袋決策」指的是個別幹部,在決策過程中,不從實際出發,全憑自已見識與經驗及好惡,「靈機一動」就作出決定,將複雜問題簡單化,顯然背離了決策應有之方向。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雖領導幹部無論是政策水平,還是能力與見識,均高於常人;然其終歸不是「能掐會算」的諸葛先生,要用好手中之權,更好地服務於民,理應廣開言路,集中民智,三思而決策。
  • 如何用決策樹模型做數據分析?
    一什麼是決策樹?決策樹模型本質是一顆由多個判斷節點組成的樹。在樹的每個節點做參數判斷,進而在樹的最末枝(葉結點)能夠對所關心變量的取值作出最佳判斷。通常,一棵決策樹包含一個根結點,若干內部節點和若干葉結點,葉結點對應決策分類結果。分支做判斷,葉子下結論。我們看一個簡單的決策樹的模型,通過動物的一些特點來判斷它是否是魚類,在決策樹模型中,我們來看每一個節點是如何做判斷的。我們將所有要研究的動物作為樹最上端的起點,對它進行第一個判斷,是否能脫離水生存?如果判斷為是的話,它不是魚類。
  • 每天學習一個《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之決策樹思維模型
    04決策樹思維模型面對不確定性,如何做決策人生每天每時每刻都處於不斷選擇的狀態,小到午餐吃什麼,大到在哪裡買房。任何一個選擇都可能會產生蝴蝶效應,正確的事半功倍,錯誤的事倍功半。當時都在一個起跑線上,為什麼過了10年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可能就是當初的一個選擇,造就了以後不同的人生走向。那有沒有一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答案是:有的。頂級高手都喜歡使用的一款工具:決策樹。一、認識決策樹思維模型1.決策樹思維模型定義決策樹是一種十分常用的分類方法。
  • 切忌「拍腦袋」決策
    因此,如果能夠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投資建設「文化地標」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少數地方在建設「文化地標」過程中,盲目追逐「第一」「之最」,不僅脫離實際,還破壞了城市文脈和自然景觀風貌,這類形象工程讓「文化地標」建設變了味。為何少數地方熱衷搞地標建築、形象工程?政績觀錯位是重要原因。
  • 決策樹模型怎麼畫?詳細圖文教程解讀模型圖畫法
    決策樹是一種解決分類問題的算法,本文將介紹什麼是決策樹模型,常見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億圖圖示」軟體繪製決策樹模型。當然,作為最常見的一種決策方法,除了投資管理,決策樹模型在政府機關的政策選擇上,甚至我們個人目標制定上,都能夠得到運用。決策樹的組成決策樹算法採用樹形結構,使用層層推理來實現最終的分類。
  • 進化決策樹:當機器學習從生物學中汲取靈感時
    這樣的研究對公司的決策至關重要。它不僅可以使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公司知曉其產品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而且可以使公司知道應該改進到什麼程度以及改進的緊要程度事不宜遲,讓我們從複習關於決策樹的基礎知識開始吧。1. 什麼是決策樹?決策樹是一種分類器,其分類流程可表示為樹形圖。模型在訓練過程中根據數據的特徵推斷出簡單的決策規則,並依此對數據點進行分類。
  • 深度神經決策樹:深度神經網絡和樹模型結合的新模型
    深度神經決策樹:深度神經網絡和樹模型結合的新模型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8-19 09:14:44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結合深度神經網絡和樹模型的新型模型——深度神經決策樹(Deep
  • 不要小看樹模型
    決策樹中被激活的條件節點類似於神經網絡中被激活的神經元(信息流)。神經網絡通過擬合參數對輸入進行變換,間接指導後續神經元的激活。決策樹則顯式地擬合參數來指導信息流。(這是確定性與概率性相對應的結果。)信息在兩個模型中的流動相似,只是在樹模型中的流動方式更簡單。
  • 機器學習:不要低估樹模型的威力
    這帶來了一些不錯的簡化,如自動特徵選擇。 決策樹中被激活的條件節點類似於神經網絡中被激活的神經元(信息流)。 神經網絡通過擬合參數對輸入進行變換,間接指導後續神經元的激活。決策樹則顯式地擬合參數來指導信息流。(這是確定性與概率性相對應的結果。)
  • Google雲計算AI平臺內置TabNet表格模型,可替代傳統決策樹算法
    Google在雲計算平臺新加入內置深度學習模型TabNet,用戶可以簡單地使用深度學習來處理表格資料,TabNet具有兩項優點,除了可解釋性之外,還提供高效的執行性能,Google提到,這個算法很適合用於零售、金融和保險業,實例像是預測信用評分、欺詐偵測和數值預測等應用。
  • 張一鳴:多元思維模型是如何幫助我們做決策的?
    如果說,創始人的認知是公司發展的天花板,那麼字節跳動全球崛起之下,無疑隱藏著張一鳴驚人的決策能力。 從這位理科出身的 80 後企業家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他的決策模型是否具有可複製性? 在詳細拆解張一鳴「理性思維」決策模型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感性思維」是如何決策的。
  • 麥肯錫的黃金模型|二維矩陣模型在HR工作中的應用
    這個模型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是輔助我做決策用的,所以我都是將其稱為「用於決策的二維矩陣模型」。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汙七糟八的問題,作為女生的我在之前非常容易被自己的感情或者情緒帶走,拍腦袋做決定。就像同時面對多件事時,該怎麼辦?面對多個Offer選擇時,該怎麼做?
  • 東北師範大學商學院精品課程 | 數據·模型與決策:化繁為簡、觸類...
    要知道數據模型與決策這門課可是一門艱深的課程,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人「走火入魔」,各種模型,各種方案,各種算法……但在李老師的講述下,這些花樣繁多的內容瞬間變得條分縷析,輕鬆易懂。老頑童的絕招是左右互搏術,李老師的絕招是課上講課下練,二者都屬於輔助型「武學」,對學生數據模型的學習加成是巨大的,如此舉一反三,佔盡優勢。
  • R語言基於樹的方法:決策樹,隨機森林,套袋Bagging,增強樹
    貪婪是因為在樹構建過程的每個步驟中,都會在該特定步驟中選擇最佳拆分,而不是向前看會在將來的某個步驟中生成更好樹的拆分。  一旦創建了所有區域,我們將使用每個區域中訓練觀察的平均值預測給定測試觀察的響應。
  • 消費行為科學:你是因為什麼,才決定購買的?
    1986年,美國心理學家理察·派蒂和他的搭檔約翰·卡喬鮑,提出了推敲可能性模型(ELM),也叫慎思可能模式;從字面意思上,你大概可以看出,這是指一個人在做決策時深思熟慮的程度。ELM模型認為,人類被說服的模型有兩種,即中央路徑和外圍路徑;在中央路徑下,人們會理性思考、深思熟慮之後做出決策;而在外圍路徑下,人們通常不願耗費太多精力去分析問題,更容易被表面因素說服。
  • 基於樹的機器學習模型的演化
    決策樹的構造下面的示例描述了只有兩個特性和兩個類的樣例數據集(左)。決策樹算法從根節點中的所有15個數據點開始。該節點被稱為不純節點,因為它混合了多種異構數據。在每個決策節點上,算法根據減少雜質最多的目標特徵對數據集進行分割,最終產生具有同質數據的葉節點/終端節點(右)。有一些常用的測量雜質的指標-基尼係數和熵。
  • 影響產品經理決策的兩大模型: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下)
    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是影響產品經理決策的兩大常用模型,將分上、下兩篇陳述。本篇聊聊交易模型。本篇聊聊影響產品經理決策的另一重要模型:交易模型。一、什麼是交易交易是指雙方以貨幣及服務為媒介的價值交換(來源:百度百科)。
  • 世界撲克冠軍談投資: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做決策
    讓我們聽聽她是怎麼評論新冠疫情下投資機構所作的一些決策的。我們特別推薦讀者們聽一下採訪的錄音,你或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01 可解的複雜問題 vs 不確定的複雜問題 撲克其實是一項不斷快速做決策的遊戲。
  • 美團技術解析:自動駕駛中的決策規划算法概述
    有限狀態機模型 自動駕駛車輛最開始的決策模型為有限狀態機模型[6],車輛根據當前環境選擇合適的駕駛行為,如停車、換道、超車、避讓、緩慢行駛等模式,狀態機模型通過構建有限的有向連通圖來描述不同的駕駛狀態以及狀態之間的轉移關係,從而根據駕駛狀態的遷移反應式地生成駕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