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因為國內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不同城市的居民收入一直存在差距。就像是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因為經濟水平較高,所以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很高,即便是月薪一萬也不能算是高收入。
但如果把這樣的工資水平放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是二線城市的話就是當之無愧的高收入了,畢竟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一線城市而言要低一些,所以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對較低。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收入水平方面,一線城市就總是領先的。這些年來,國內的很多二線城市都在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直線上升,甚至還形成了城市群,像是長三角、珠三角等等。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二線城市的GDP都達到了萬億元的水平。就拿2019年的數據來說,全國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其餘的都是二線城市。
而就在這些城市的GDP不斷提升的同時,二線城市的收入水平同樣也在提升。據統計,人均GDP高達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為第一梯隊,排名依次為深圳、無錫、蘇州、南京、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和寧波10座城市。
很顯然,現在二線城市的收入水平並不比一線城市差。就拿這高收入城市的前十名來說,深圳作為一線城市排在第一,接下來的二、三、四名都來自江蘇。
不僅如此,在高收入城市的分布上,一線城市並不是最大的贏家,其實真正的贏家是長三角這個區域。因為如果按照城市群來劃分的話,現在國內的高收入城市大都集中在於長三角城市群中。
就像是在高收入城市的第一階梯,包括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寧波在內的幾座城市都是長三角城市群的代表。其中有上海這個一線城市,還有江蘇和浙江這兩個大省。
那麼長三角之所以會成為國內高收入排名的最大贏家,靠的是什麼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長三角城市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以平原為主意味著其各大產業發展起來沒有什麼阻礙,而沿海的特點更是可以帶來更多的貿易資源。這樣的地理位置不僅自然資源豐富,同樣也容易成為外資起來的「落腳地」,所以長三角的發展佔盡了「地利」的優勢。
其次,長三角各大城市在人口上同樣也有優勢,本身江蘇和浙江都是人口大省,而這個城市群因為產業豐富,更容易吸引外來人口。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旺盛,這對於產業的發展而言就是一個利好的「人和」。
除此以外,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是可以相互依託的,就像是江蘇的蘇州、無錫毗鄰上海這個一線城市,在上海的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中,蘇州和無錫既可以效仿,也可以為其輸出產品和技術來「沾光」。這樣一來,長三角的經濟會發展得更快,居民收入水平自然也就比較高了。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