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 中國排名亞洲第四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全球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 中國排名亞洲第四

作者: 馮迪凡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需要有全新思維,以確保共同應對這一重大全球挑戰。」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說,「即使當前我們都在努力應對新冠大流行對人類和經濟的直接影響,各國政府也需要確保一攬子救助方案是面向未來的,並支持個人、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方面為後疫情時代提供創新和協作的新思路。創新就是解決方案。 ]」

最新出爐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隨著一批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印度、菲律賓和越南——逐年在創新排名中取得顯著進步,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

不過,GII也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創新長期積累的增長產生了嚴重壓力,可能阻礙一些創新活動,但是同時也可能助推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創造力,特別是在衛生領域。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誰在為創新出資?」疫情的經濟後果在影響初創企業、風險資本和其他傳統的創新融資來源。

GII建議,新一輪的支持必須優先考慮並隨即擴大對創新的支持,特別是對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持,它們在獲得一攬子救助計劃時面臨障礙。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需要有全新思維,以確保共同應對這一重大全球挑戰。」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說,「即使當前我們都在努力應對新冠大流行對人類和經濟的直接影響,各國政府也需要確保一攬子救助方案是面向未來的,並支持個人、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方面為後疫情時代提供創新和協作的新思路。創新就是解決方案。」

「國際開放性和創新領域的合作,當前面臨真正的風險。」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全球指數執行董事布呂諾·朗萬(Bruno LANVI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時,無論這些挑戰來自衛生、環境、經濟等方面還是社會方面,全世界都需要集中資源,以確保持續推動創新。

創新核心區域逐漸東移

GII顯示,2020年,瑞士、瑞典、美國、英國和荷蘭繼續領跑全球創新排名榜,排在其後的是丹麥、芬蘭、新加坡、德國和韓國,其中,韓國成為第二個進入前十的亞洲經濟體(新加坡排名第八)。該榜單顯示,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以高收入國家為主。

而隨著一批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印度、菲律賓和越南——逐年在創新排名中取得顯著進步,創新核心區域已經逐漸東移。

過去幾年中,印度、中國、菲律賓和越南是GII創新排名進步最大的經濟體。這四個經濟體現均已躋身前50位。

不過,GII中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依然來自高收入組別,中國(第14位)仍然是GII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今年中國在亞洲排名第四。

去年,中國進入GII前15名,並成為創新領導者之一。今年中國在兩個排名指標中呈上升趨勢:人力資本和研究(第21名,上升4位)和市場成熟度(第19名,上升2位)。

中國在創意輸出方面保持第12位。在新的GII指標「全球品牌價值」上,中國排名第17位,在全球前5000個品牌中,中國佔 408個。

此外,中國還在創意產品出口(第一名)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在創新質量上也連續第八年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GII表示,中國已經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在專利、實用新型、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同時中國擁有17個全球領先的科技集群。

亞洲其他經濟體中,此次馬來西亞排在第33位,而印度(第48位)和菲律賓(第50位)則首次進入前50名。

其中菲律賓還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排名——在2014年時,菲律賓只排在第100位。

「正如中國、印度和越南所示,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回報。」康奈爾大學前院長兼管理學教授蘇米特拉·杜塔表示。

GII已經發布了13年,由WIPO、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康奈爾大學共同發布。涵蓋全球131個經濟體,根據30多個國際公私部門指標得出80個數據表,其中58個是可靠數據,18個是綜合指標,4個是調查問卷。

據悉,2020年GII是以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創新投入次級指數衡量的是體現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這些要素共分為五大類,即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和商業成熟度。

創新產出次級指數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分為兩大類:知識與技術產出和創意產出。

誰為創新出資

北美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加拿大,在今年的GII中排前20位。

其中,憑藉在所有GII領域的出色表現,美國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在體現創新質量的GII指標中,美國憑藉其優秀的大學和高質量的科學出版物,成為居全球首位的經濟體。以聖何塞—舊金山集群為引領,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25個)的頂級科技集群。

在GII排名前25位的領先者中,有16個是歐洲國家,其中有7個國家排在前10位。

其中,瑞士連續10年保持全球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瑞士一直是高質量創新成果的生產者,在專利申請量和風險資本交易方面都有進步。

瑞典則憑藉紮實的人力資本和研究體系,加之創新企業的成熟市場,連續兩年佔據第二位。

由於業績提升和模型變動,法國成為今年前20位經濟體中排名提升最明顯的經濟體之一,排在第12位,是法國自2009年以來的最佳GII排名。

法國在「全球品牌價值」這一新指標上排名第五;在全球研發密集型企業、科學出版物質量和商業企業研究人才方面也進入前十名。世界百強科技集群中,有五個坐落在法國。

不過此次GII也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對創新格局產生了衝擊。

2018年,研究與開發(研發)支出經過了從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強勁反彈後,增長了5.2%,明顯高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風險投資和智慧財產權的使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然而此次在計算GII的過程中,其中一項研究結論是:用於資助創新型企業的資金正在枯竭。

GII表示,北美、亞洲和歐洲的風險投資交易顯著下行。創新融資短缺將產生不均衡的影響,處於早期階段的風險投資公司、研發密集型初創企業以及處於風險投資熱點地區之外的國家,會感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

朗萬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疫情對科學和創新系統的影響還需要時間來顯現,但有積極的跡象表明,國際科學合作在加強。而疫情也助推了許多新興和傳統領域,如衛生、教育、旅遊和零售業的創新。

相關焦點

  • 中國基礎研究經費佔比首次破6%,全球創新指數保持第14名
    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瑞士、瑞典、美國、英國和荷蘭領跑創新排名。中國的排名在近幾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14名,仍然是GII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廣東居首位,長三角前十佔4席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中國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廣東居首位,長三角前十佔4席北京、上海、粵港澳三大科技創新中心形成了創新型國家的三大核心支柱和動力源 ,匯聚了全國30%的R&D經費投入、35%的地方財政科技投入。
  • 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躋身全球第四
    記者 肖芳 報導本報青島訊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現場發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該報告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新華(青島)國際海洋資訊中心聯合編制,已連續發布5年。報告基於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應用及創新環境4個維度,對全球25個樣本國家的海洋科技創新情況進行指數評價,為預判未來海洋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 全球創新機構,中國臺灣位居第四,代工重鎮脫胎換骨?
    如今臺灣代工產業就在這條路上不斷深入,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核心優勢。根據國際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的全球《2020年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中國臺灣有4家機構獲獎,分別是鴻海集團,工研院,廣達,宏達電(HTC)。在這份報告中,上榜創新機構數量最多的國家分別是美國(39家),日本(32家),法國(5家),德國和臺灣分別是4家機構。
  • 全球網速指數排名:亞洲領先歐美 中國以78.56 Mbps網速位居全球第三
    近日,知名網絡測速軟體 Speedtest 公布了一組數據,包括截止到 2020 年 4 月,全球各國家和地區的固定寬帶和行動網路速度排名。  首先是行動網路方面,韓國以 88.01 Mbps 的平均下載速度在佔據榜首,隨後是卡達 (84.81 Mbps),中國則以 78.56 Mbps 的平均下載速度位居全球第三。
  • 2021QS亞洲大學排名,中國高校再創新高!
    雖然今年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QS的排名還是如約而至。 今天,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了2021年度的QS亞洲大學排名。
  • 臺灣省人均GDP2.59萬,放在亞洲排名多少?全球呢?
    那麼臺灣地區目前的水平在亞洲能排多少名?放在全球又處於什麼水平?高收入國家和發達經濟體是兩個概念,如果就發達經濟體而言,亞洲目前只有7個國家和地區,按照人均GDP高低排序如下(主要參照2018年數據):分別是澳門(8.72萬美元),新加坡(6.46萬美元),香港(4.87萬美元),以色列(4.17萬美元),日本(3.93萬美元),韓國(3.14萬美元)和臺灣。
  • 2021QS亞洲大學 排名出爐
    日前,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Symonds,發布了2021年度的QS亞洲大學排名。該排名共包含650所大學。其中,中國大學佔比最多,共有177所中國高校上榜,內地高校有124所(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沒有區分異地辦學情況),而海澱有17所高校榜上有名。與2009年首屆QS亞洲大學排名相比,進入亞洲前10的中國內地高校由1所增長至5所,進步顯著。
  • 全球房價最貴的10大城市,亞洲佔一半,中國有4個,香港排名第一
    最近,美國商業地產機構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前十城市,其中,中國有4個城市入圍,亞洲入圍城市達到5個 ,也就是說,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一半位於亞洲,40%
  • 工資低利潤比紙薄,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四個東移,製造業能抓住嗎?
    全球供應鏈四個東移帶來製造機遇常言道「有危就有機遇」,對於一個製造業老闆來說,離開一個熟悉的行業,到另一個陌生的行業東山再起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如何轉型升級成了製造業老闆面對的頭等大事。那麼,製造業轉型升級方向是什麼?
  • 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在青島發布,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躍居第四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現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其中,北美洲的城市上升幅度最大,排名平均上升13.8名,亞洲的城市排名平均上升8.6名,歐洲的城市排名平均上升3.4名。南美洲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下降65.1名,非洲平均下降21.1名,大洋洲平均下降7.1名。此外,無論是國家還是區域,均呈現綜合經濟競爭力較高的分化加劇,綜合經濟競爭力較低的趨於收斂。
  •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四個東移」之下中國企業家要上升為全球性...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宏觀論壇上,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發表了題為《雙循環經濟新發展格局給企業發展帶來歷史新機遇》的主旨視頻演講。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提出,現在「四個東移」已經出現了。「四個東移」會帶來更多的大型商務活動、專業活動以及學術活動。
  • 智慧交鋒 創新引領——「2020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強勢發布
    創新思維點燃智慧交鋒,品牌金融賦能價值變現。9月9日,由Asiabrand發起,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環球時報》社、一帶一路總商會、中國經濟新聞聯播、東協-中國工商總會和澳門工商聯會聯合主辦的「第15屆亞洲品牌盛典」在海南自貿港勝利開幕。
  • 中國測繪丨中國移動發布全球最大的「5G+北鬥高精定位」——訪中移...
    5G+北鬥,全球最大的高精度定位網誕生作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和市值排名前列的電信運營企業,中國移動連續19年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2019年列居第56位;連續15年在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中獲A級。
  • 2019QS大學排名:11所中國大學進入世界百強,亞洲第一
    當地時間6月6日,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了第十五期QS世界大學排名,11所中國大學進入世界百強,亞洲第一,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在全球範圍內,麻省理工連續第七年世界第一,而亞洲最頂尖大學則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摘取(全球第11名),中國排名最高的清華大學從此前的世界25位升至第17位。
  •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研究顯示,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北京、上海、廣東科創中心引領地位凸顯,輻射帶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區的安徽、江西、河南、寧夏、貴州科技實力快速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
  • 2020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發布 青島位列15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2日訊 7月11日在上海北外灘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青島排名第15,從2018年的全球第19位到2019年的第17位,再到今年的第15位,總體來看,青島在亞洲航運中心的排名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
  • 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揭秘五大趨勢九大技術
    12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下稱「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圍繞科技創新發布的首份專題報告,對亞洲創新發展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五大核心新趨勢和九大前沿技術。報告由博鰲亞洲論壇、德勤中國、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撰寫和發布。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亞洲科技創新力量不斷提升,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差距縮小,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現超越。
  • 攜手打造全球區域創新中心
    深圳特區報北京3月5日電(特派記者 甘霖 李舒瑜 綦偉 石義勝)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以廣東、香港、澳門為核心區域的灣區實力之雄厚,讓這一地區被稱之為「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