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修路挖毀古墓,媒體:絕不能讓歷史文物損毀在推土機下

2020-12-05 上海熱線

  光明日報10月26日消息,近日,甘肅省天水市一施工工地疑似挖毀唐代古墓一事引發公眾關注。目前,甘肅省公安廳和甘肅省文物局已將該案件列為省級重點督辦案件,將督促天水市依法辦案、依法處理。

  古墓旁邊堆砌的幾塊墓磚。 魏建軍 攝

  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當地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發現的這座墓葬,牆壁上有色彩鮮明的人物壁畫,墓室內的文字還可以看到「乾符四年」的字樣。然而,如此極具研究價值的古墓,卻因為施工而遭遇了嚴重的破損,「主體結構已被毀」。

  根據最新的通報,施工人員在發現古墓後,匯報給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又匯報給項目技術員,三人在沒有報告文物行政部門的情況下,就擅作主張將該墓葬損毀。

  不難發現,這是一次典型的人為破壞文物事件。因為文物保護法規定,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的,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目前三位責任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但由於文物的年代已久,追責再嚴,造成的破壞已經不可逆了,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損失。事實上,類似歷史文物因為施工而遭遇破壞的情況,已多次出現。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尤其是一些城市地鐵等地下空間施工的情況增多,挖到文物的概率不斷增加。為了避免施工造成損毀,文物保護層面有著嚴格的上報機制,以及對應的懲罰措施。

  文物保護法提到,在進行工程建設或者在農業生產中,「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文物,應當保護現場,立即報告當地文物行政部門」。如果是重要文物,還得立即上報給國務院的文物行政部門。在文物部門給出處理意見前,施工方是無權處理的。在本次事件中,當地文物保護部門提到,施工人員上報的是一個「墳」,而非「墓」,加上文物資料顯示,該地沒有文物,因此施工人員的判斷失誤,導致其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但這一破壞起因,所指向的遠遠不僅是「施工人員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的問題,本質上它還是文物保護機制沒有理順的縮影。比如,我們可以追問,在施工人員上報後,有沒有相應的覆核流程,還是按照施工人員的單方面說法,就採取下一步的行動?如果說施工人員不懂法律,不懂文物鑑定,那麼現場負責人和項目技術員,為何也都沒有察覺該墓葬的保護價值?

  其實從網上的視頻看,不管是壁畫的色彩圖案,還是文字記載的年份,都很容易判斷,它不是普通的墳墓。更何況施工人員在開挖前,還「進行了相關培訓」。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更加謹慎,按照規定耐心地層層上報,這一文物大概率能得到完整的保全。需要指出的是,為了追求施工速度,在文物保護上削減力度所帶來的破壞,不僅意味著有研究價值的史料從歷史上徹底消失,更意味著,我們又失去了一條歷史的線索。

  文物保護不僅是一件關乎歷史的事,它還關乎當下和未來。正因如此,那些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也會為各類歷史博物館保留一方土地,讓現代人可以通過文物史料,穿透並感知歷史,實現文化的傳承。

  因此,這次損毀事件,理應成為相關建設者舉一反三的深刻教訓。在文物保護問題上,我們必須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專業的水準,絕不能讓那些珍貴的史料,損毀在推土機下。

  (原題為《絕不能讓歷史文物損毀在推土機下》)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熊志 責任編輯:顧銘

相關焦點

  • 甘肅修路毀壞疑似唐代墓,僅存幾塊堆砌墓磚
    天水市麥積區文旅局文物股負責人田進鋒表示,目前這處古墓主體結構已被毀,他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以前管控得都很好,只要有發現,就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逐級上報處理,造成這樣的情況,實屬例外,「可能是施工人員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圖為被破壞的古墓現場。
  • 青海有座「妖魔洞」,考古隊挖完表層突然撤離,後被盜出2億文物
    經過考證,這片古墓都是當年吐谷渾人為吐蕃王族建造的,而血渭一號大墓肯定身份最高貴,為何沒被盜?這就需要親自下去看看。1996年,考古隊正式對血渭一號大墓進行發掘,然而剛開始就發現了難題,因為此墓從上而下,每隔1米多,便有碗口粗的柏木橫穿冢丘,像蓋樓一樣,細數之下竟有9層之多。
  • 甘肅武威1800年的古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出自這裡
    這個標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馬踏飛燕」,出土自甘肅武威的一座墓葬中,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甘肅武威,古稱涼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長期以來是西北地區僅次於西安的第二大城市。這裡曾經非常繁華,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往返於絲綢之路的客商雲集於此,給武威這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 千年古墓有9條盜洞,文物卻一件也沒丟,專家打開石棺後恍然大悟
    他們發現高規格墓穴的手段要比專家學者們多得多,他們盜走的也往往是最具價值的文物,也是由於這些盜墓者的存在,讓我國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流失於民間或海外。我國規定所有中國出土的文物都歸屬國有,所以現在盜墓者的活動不如以前猖獗了。但這也並不代表著不存在,一千年古墓有9條盜洞,裡面的文物卻一件也沒有丟失,專家打開石棺後才恍然大悟。
  • 乾隆義子、天水歷史文化名人石作瑞和石家巷的故事
    在甘肅天水市,石姓很廣泛,石家人一提起「石道臺石作瑞」的名號,個個都能說上一段故事,且言談舉止中充滿了尊敬、敬仰之情。 三、石家巷:永恆的記憶 天水石家巷位於伏羲城東門十字路口東南角,原名叫尚武巷、愛武巷,後因天水名人石作瑞在此居住過而改名石家巷。
  • 九層妖塔重現於世,挖了兩層後停止!專家:絕對不能挖了
    之後專家們針對九層妖塔進行了開挖,但是專家們也只挖到了兩層後,其餘的七層專家表示:絕對不能挖了。  在藏族人們的心裏面覺的這座古墓不是特別的吉利,而且在當地的人們心裡對這座古墓有著非常不好的的故事,所以當地人是很少有人去接近這座古墓的。
  • 1982年甘肅出土了17塊石板,專家丟在倉庫,專家:我們犯了大錯
    現代考古發現中,便在沿路地區挖掘出非常多重大的歷史研究信息。1982年,甘肅天水石馬坪正在修建水利工程,工人的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隊聞訊立即趕到現場,專家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17塊石屏風,屏風上帶有壁畫,其中還包括一些石棺床,考古學家們推斷這是一座隋唐時期的貴族古墓。
  • 考古學家挖文物,竟然爬出一隻「千年」神龜?
    一、湖北驚現千年古墓後人則能通過古墓中的物品去推斷當時墓主人的身份,進而解讀出豐富的歷史內涵。但墓中的物品,也就是文物,說穿了都是東西,並不具備生命力,必須要靠後人的細心觀察才能解讀出來。當地的文物部門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便派出考古隊,連夜搶救這座被風雨強烈衝刷的古墓。可是由於暴風雨讓這座古墓中積滿了雨水,想要將裡面的文物搶救出來,就得先把積水排空。專家在仔細考量過對古墓的利弊之後,選擇使用機器將積水慢慢排空。
  • 甘肅絲路文物規模化「外展」與全球共享
    中新社蘭州1月25日電 (記者 馮志軍)過去一年,地處中國西北腹地的甘肅舉辦或參與數十次重要文物外展,由大批敦煌藝術品「領銜」的絲綢之路上的精品文物,在日本、奧地利、英國、美國、法國及臺灣、香港等地舉辦絲綢之路或敦煌藝術主題展7個。  2018年甘肅省文物局長會議25日在蘭州舉行。
  • 「盜墓賊」挖到古墓,出土100多件青銅器,馮玉祥出資修建博物館
    河南博物館是中國建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規模僅次故宮博物院的第二座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中陳列著國家數十萬件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各有各的特色。然而這座博物館的由來在最初還和一個「盜墓賊」有關,這個盜墓賊就是民國三大盜墓賊之一的靳雲鶚。
  • 甘肅天水4位大富翁,33歲少主嶄露頭角?地產大亨潘石屹更搶鏡
    天水,甘肅省下轄地級市,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據傳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裡」之稱。天水歷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國在此設立了邽縣和冀縣,是中國歷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地方。
  • 青海「九層妖樓」古墓被盜,盜賊曾喊價1.8億出售文物,警方收網15人...
    11月30日,央視新聞頻道的一則報導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歷經近3年的發掘,素有「九層妖樓」之稱的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境內「血渭一號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目前雖無法確定墓主人的身份,但出土陪葬品中有大量金銀器和一枚「駱駝」印章,足見其身份高貴。這座古墓屬於搶救性發掘。3年前一起驚天盜墓案,差點毀了這裡的一切。
  • 古墓密布盜洞,專家已絕望,為何最後卻挖出1000多件國寶級文物?
    村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複雜又很嚴重,自己也不能判明到底是什麼原因。有人以為有人在盜採礦產,於是他們馬上 打電話報了警。半小時之後,上蔡縣公安局便派出了民警來到了現場進行勘察,經過他們的仔細的勘察和研究,他們研判這是有一個非常嚴密的盜墓團夥在這裡進行盜掘古墓的違法行為,甚至動用了用來開礦的一些雷管,在古墓的封土進行爆破。
  • 老農:別來挖我家祖墳!考古專家:古墓是國家的,由不得你!
    考古學家通常使用科學方法來拯救和挖掘古墓。與盜墓不同,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合理和永久的方式保存中國歷史遺產,這樣我們的後代就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以及古代王朝的發展和興衰。因此,考古活動是一門必要的學科,值得後人發揚和重視。
  • 甘肅天水的不倒翁 山工機械的老朋友
    甘肅天水的不倒翁 山工機械的老朋友 無論是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還是當下「一帶一路」的重鎮,西北地區對中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傳承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山工機械一直非常重視西北地區市場的發展,並依託深耕市場的代理商隊伍,推動了西北地區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
  • 中國最驚險的古墓:盜墓賊挖了14.8米,再挖20釐米將是一場浩劫
    我們常常因為古人留下的智慧經典而感到自豪,而在數千年的歷史更替下,那些歷經戰火而深埋黃土之下的無數文物同樣珍貴非常。作為古人智慧的體現,這些古董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前進。也正是因為它們承載了悠久的歷史,述說著千年的興衰,即使掘地三尺也難逃盜墓賊的魔掌。
  • 「走遍甘肅」打卡南山雲端 遇見別樣天水
    高空玻璃漂流(本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鬱婕)天水南山雲端文化旅遊度假區去最綠的田園,過最真的生活。正在景區門口排隊買票的西安大學生劉真笑著說,作為一名外地遊客,自己真沒想到天水還有這麼棒的一個打卡地。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本身就透著一種探索神秘的好奇,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跟隨劉真一起打卡南山雲端,體驗南山雲端歡樂田園的別樣美好。
  • 當文物保護迎來剛性監督
    江蘇蘇州吳中區人民檢察院對古墓葬保護現狀進行摸排。資料圖片文物建築帶著諸多歷史信息,連接著現實與歷史,塑造著我們的文化與精神,一旦損毀幾無修復可能。應該說,文物保護不缺職能部門。除了文物局之外,實際工作往往還涉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自然資源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等。
  • 我國幸運的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寶物僅差5釐米
    《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於賞心亭》:七朝文物舊江山。水如天。莫憑欄。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5000年的歷史中,有很多古人的歷史遺蹟,被歷史的塵煙所埋,人們無法了解。而盜墓賊,他們為了那些古墓中的陪葬品便去盜墓,通過盜墓來為自己謀取利益。他們這種行為是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使得國家的歷史研究以及相關的文化研究受到影響,古代的很多古墓都被盜墓賊光顧一空。我國有一個運氣非常好的古墓,盜墓賊在這裡挖了15米,差一點就可以挖到寶物,但是盜墓賊放棄了。這個古墓得以完整保存,在考古專家發現古墓後,為我國的歷史研究又增添了許多的現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