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果蠅和很多其它動物來說,氣味是一種高效的感官線索

2020-12-24 中國創氪網

果蠅如何在沒有GPS、視覺地標等的情況下找到目的地或伴侶呢?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3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果蠅或藉助包括氣味在內的「內部羅盤」找到食物或伴侶。

由於果蠅的感覺器官和嗅探方式與其它動物類似,因此最新研究有望回答動物尋找食物如何影響更廣泛食物生態與環境等問題。研究團隊目前正研究動物的神經系統、肌肉與身體的互動以及環境如何影響其行為等,希望獲得答案。

在最新研究中,德雷塞爾大學科學家將果蠅對氣味做出反應的神經細胞(嗅覺神經細胞)轉換為感光細胞,以詳細繪製出果蠅尋找食物、離開並試圖返回食物的路徑。為此,他們用光刺激控制果蠅嗅覺的受體神經細胞。

整個研究區域被劃分為三部分:激活蒼蠅神經細胞的「中心區域」、沒有任何刺激或方向提示的「環形區域」以及兩個區域間的「邊界」。當果蠅在邊界區域時,光強度減弱,促使果蠅回到食物身邊。

研究表明,果蠅使用一種簡單有效的策略來尋找食物:一旦離開正尋找的位置(核心區域),它們就放慢速度並快速掉頭。它們還會進行一些非方向性的改變,例如在核心區域頻繁掉頭、在環形區域停留更長時間等。

在核心區域,果蠅會使用路徑整合的機制,測量位置與路徑的關係以幫助果蠅找到回來的路。研究人員將這種方法類比為「內部羅盤」,在沒有方向性提示的情況下,非方向運動可以成為尋找資源的有效機制。而對果蠅和很多其它動物來說,氣味是一種高效的感官線索。(記者劉霞)

相關焦點

  • 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就能讓果蠅徹底絕後!
    2018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殺死雄性果蠅的分子機制;在50年代,很多遺傳學家面臨著一個謎題,即當兩種果蠅雜交時,最後只會產生雌性果蠅,而並不是預期的1:1性別比,最初科學家們認為這背後或許隱藏著一種特殊的遺傳突變,但後來他們發現
  • 為什麼果蠅求愛姿勢會變化?普林斯頓:通過看,揪出背後的神經元...
    之前為了探究大腦的奧秘,科學家們可謂是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直接觀察活體大腦→光脈衝控制神經元→構建複雜裝置和虛擬實境環境。其實,只要能準確、高效地觀察動物行為,就能探究大腦中的神經元。這是一種無監督的方法。在求偶過程中,雄性果蠅會對著雌性果蠅唱歌,這種聲音有三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正弦形態,另外兩種是脈衝形態。
  • 真正「懂」啤酒的,其實是果蠅
    (amber_tear/譯)啤酒的特殊氣味我們輕易就能識別,對啤酒迷而言它的魅力更是不可抗拒。然而,科學家們最近發現,這種香味原本並不是為了吸引人類的,它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吸引另一種生物——果蠅。事實證明,那些讓人討厭還總也抓不著的小蒼蠅,對啤酒製造商來說並不僅僅是個大麻煩。
  • 果蠅愛吃水果?錯,其實果蠅不吃水果,消滅它們有這些方法
    夏天能夠給人們帶來困擾的蟲子有很多,比如整天在耳朵邊嗡嗡叫的蚊子。但我個人覺得蚊子還不是最讓人頭疼的,因為很多人天生擁有蚊子排斥體質,等閒蚊子近身不得。要問我夏天什麼蟲子最討人厭,我肯定會仰天長嘯大喊三聲:果蠅!果蠅!果蠅!
  • 怎麼樣誘捕果蠅,用碗捕捉果蠅教程
    雖然這個方法不如紙漏鬥有效,但做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果蠅吸引到洞口很小的陷阱,讓它們難以離開。2在中碗或大碗底部放一些甜誘餌。誘餌類型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分量。碗底至少要有2.5釐米高的甜液。下面的甜液很適合作為誘餌: 放一片剝了皮的舊水果,比如橙或香蕉,再倒入一些義大利香醋。 試一試將白酒和芫荽子混在一起。這似乎很有效。再加少許白酒醋,使混合液的味道更刺鼻。
  • 靠一種樣本學習多種氣味 神經擬態晶片拉近AI與人腦距離
    對於傳統的人工智慧來說,主流的深度學習方法,可能需要設置上億個參數,訓練數十萬次,才能辨別出貓和狗的區別,更不用說更為陌生的氣味識別領域。但是,即便對於一個幾歲的嬰孩來說,他們辨認動物、識彆氣味只需要幾次就夠了。普通人經過訓練能區分三四百種到數千種氣味,但現實世界可以區分的氣味超過萬種。
  • 把動物帶到太空會如何?2487隻水母繁殖到6萬,卻喪失一種能力
    再之後便是近現代,飛機、太空梭、宇宙飛船和火箭的接連出現,人類終於可以在宇宙中遨遊。值得一提的是,自從火箭發明以來,我們就熱衷將各種各樣的生物送上太空。1947年,美國人曾用從納粹德國繳獲的V2火箭,成功將一瓶果蠅送上太空。而最後在回收火箭時,這些盛在瓶子裡的果蠅竟都還活著,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有記載的生物太空實驗。
  • 果蠅怎麼滅?專家教你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果蠅與蒼蠅同屬雙翅目昆蟲但它的個體卻比蒼蠅小很多果蠅屬於小型蠅類體長 1.5 - 4 毫米所以它能輕而易舉地穿過你家紗窗甚至鑽進你家餐桌上的紗罩裡果蠅和蒼蠅食性上的區別:果蠅多數是腐食性,成蟲和幼蟲喜歡在有發酵味的果實和植物上生活。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在一項於 12 月 1 日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的最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機械振動更容易誘導果蠅進入睡眠,且在振動過程中的睡眠時間更長。
  • 果蠅不睡覺居然不會死,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睡覺呢?
    其他的還有藥物睡眠剝奪法和剝奪杆睡眠剝奪法,在這裡就不多做描述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2.不睡覺到底會不會死?對動物進行睡眠剝奪實驗在過去是有的,但結果並不是很完美。比如在剝奪大鼠睡眠的實驗中,發現大鼠被剝奪睡眠後,相對於可以睡覺的大鼠死得比較早。這個實驗結果是符合大家的常識和預期的。
  • 新發現:除了XY,決定性別還有另一種關鍵基因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 ,男人和女人有許多明顯不同的地方,以往認為所有這些不同背後的本質原因隱藏在我們的第23對染色體——X和Y染色體中,過去的絕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這兩個基因是怎樣編碼蛋白質從而決定性別的。最近,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科學家發現,還有一種非常小的亞基因單位能編碼一種短RNA分子(miRNAs),在區別兩種性別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Cell Reports:果蠅為什麼不挑食?
    遺傳學家最愛的黑腹果蠅幾乎啥都吃,但也有一些果蠅只能取食特定的植物。一項研究分析了它們具備不同飲食習慣的原因,這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飲食、代謝和遺傳的關係。
  • 土壤細菌釋放氣味吸引動物
    根據本周《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volatiles geosmin and 2-methylisoborneol attract a soil arthropod toStreptomycesbacteria promoting spore dispersal,一組土壤細菌會釋放獨特的氣味吸引動物
  • 研究揭示聯繫雌性果蠅交配和產卵的神經迴路
    研究揭示聯繫雌性果蠅交配和產卵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5:54:38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一直以來,研究動物嗅覺和味覺的工作很多,而研究觸覺的則比較少。」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立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果蠅的產卵行為同時受到化學信號和機械信號影響,在自然界,這兩個變量難以分開,只有在實驗室裡才能探究分明。  研究人員把圓形培養皿分為4個扇形格子,以對角線上的兩個格子為一組。
  • 藍光影響果蠅壽命,危害究竟有多大?
    通過對果蠅眼部感光細胞和腦組織的研究發現,只接受藍光照射的果蠅壽命大幅縮短,視網膜細胞和腦神經細胞明顯受損,運動能力也受到影響;接受過濾掉藍光的光線照射的果蠅壽命會小幅縮短。 有些果蠅在實驗中甚至出現突變,無法發育出眼睛。
  • 「老牛吃嫩草」的果蠅實驗
    千萬不要犯這個錯誤把果蠅露怯的認為是蒼蠅子!果蠅雖然屬於蠅科,但是他不是蒼蠅,一般果蠅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以及溫帶地區,特別喜歡吃水果腐爛產生的酵母菌,所以果蠅因「貪吃」得名。實驗內容是一對雌性和雄性的果蠅放在試管裡培養感情,有多次實驗得出結論,無論雌性果蠅的年齡多大,雄性果蠅都義無反顧的與雌性交配。第二次實驗是把一隻雄性與兩隻年齡不同的雌性果蠅放在試管培養感情,結果雄性果蠅選擇了年齡較小的雌性進行交配。
  • 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喜軟怕硬,憑什麼?「一直以來,研究動物嗅覺和味覺的工作很多,而研究觸覺的則比較少。」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立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 陳皎皎&貓力:在旅行中,我們因為一種氣味而停留
    我們邀請生活美學平臺良倉創始人陳皎皎和旅行高級玩家、人氣博主貓力Molly從氣味出發,用現場的味道刺激嗅覺,分享各自的旅行故事以及在路上的驚喜發現。用眼睛觀察形形色色的東西,把場景、氛圍、氣味和聲音刻錄在腦中,讓自己成為好奇心的俘虜,偶爾也會被眼前的景象修正一些記憶裡原有的認知。
  • 這是一篇有氣味的科普:全世界最臭的10種動物
    由於殘酷的叢林法則,自然界的動物們進化出了各種神奇的技能以讓自己更好的捕獵和生存。許多時候當身體素質等物理攻擊拼不過其他動物的時候,有些動物就會使用「臭」名昭著的「生化炸彈」來阻擋或者攻擊對手,稱它們為「行走的生化武器」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