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犯困怎麼治?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2020-12-2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眾所周知,搖晃嬰兒是一種哄嬰兒睡覺的最常見方式。同時,在長時間乘坐晃動的公交車時,人們也會昏昏欲睡。這種輕柔的機械振動刺激,往往會使人們更快地進入睡眠。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

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在一項於 12 月 1 日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的最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機械振動更容易誘導果蠅進入睡眠,且在振動過程中的睡眠時間更長。以果蠅作為模型系統來了解潛在神經機制的更多信息,或許能為人類睡眠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來源:Cell Reports)

嬰兒搖籃現象並非偶然

早在 1927 年,感覺刺激如何促進睡眠的模型(也稱習慣模型)就已提出。該模型指出,習慣化在單調刺激的睡眠誘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揭示了反覆刺激的習慣化會降低喚醒感,並通過一種常見的機制增加睡眠傾向。

從本質上講,習慣性可以被視為使有機體忽略可預測的、不重要的刺激,從而使他們能夠專注於環境中顯著變化的過程。根據這種觀點,一旦有機體學會了忽略單調刺激,它們將不再有效地被誘導睡眠。

但是,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習慣化不僅僅是學習忽略不重要的刺激,還允許生物根據環境條件在替代行為之間進行切換。這種模型結合了最近的習慣化觀點,提出習慣化可以使生物體在單調刺激條件下選擇睡眠而非清醒。

而在論文提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機械感應可以刺激促進果蠅的睡眠。更重要的是,在連續振動中,睡眠誘導有所改善,並且振動誘發的睡眠表現出刺激特異性,這表明習慣化有助于振動誘發的睡眠。

振動可以誘導睡眠

論文作者之一、Vickie & Jack Farber 神經科學研究所和 Thomas Jefferson 大學突觸生物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副教授 Kyunghee Koh 表示:「嬰兒喜歡被搖晃著入睡,但是這種現象背後的神經機制仍然是一個謎。我們希望將果蠅作為一個模型系統來研究機械振動刺激誘發睡眠的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果蠅在振動中睡眠時間更長。睡眠的定義特徵之一是喚醒閾值的增加,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在正常狀況下會喚醒果蠅的光脈衝,結果發現這些光脈衝並未對果蠅的睡眠造成影響,表明通過振動誘導的睡眠對光脈衝的反應更弱。

此外,它們在振動後更加清醒。在振動期間,果蠅表現得好像睡得比它們所需要的多一些,這使果蠅們在之後睡眠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很好地活動。

同時,通過一系列研究發現,振動誘導的睡眠與正常有規律的睡眠相似。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振動過程中,果蠅獲得的額外睡眠取決於它們的遺傳背景以及振動頻率和振幅。在這一過程中,有多個感覺器官參與。

有趣的是,振動最初會讓果蠅比平時更活躍,但隨後逐漸使它們進入睡眠狀態。此外,當反覆經歷幾次振動後,入睡的能力也會提高,這意味著習慣化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方式。「隨著時間流逝,果蠅會感覺到振動並沒有威脅,這降低了它們對刺激的反應,否則這些振動會使它們變得更加警覺。」 研究人員解釋道。抑制警覺性似乎是振動誘發睡眠所必需的因素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類似的機制是否會在人類中起作用。但是,他們認為,「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幫助我們開發和優化感官刺激,以作為人類的睡眠輔助手段。研究結果表明,在幾個療程中針對性為每個個體設置刺激參數是有價值的。」

該團隊的目標是,使用果蠅作為模型系統來了解有關潛在神經機制的更多信息,他們計劃識別參與該過程的果蠅大腦中的特定神經元,並確定振動引起的睡眠功能是否像正常睡眠那樣起到增強記憶和延長壽命的作用,以及對視力、嗅覺等感官功能進行重複刺激是否也可以引發睡眠。

附:10點科學入睡的建議

無疑,充足的睡眠有益於改善心臟健康,減輕日常壓力,改善記憶力,甚至有助於減肥。但是,我們並不能每天都按照上述研究中提到的振動方式入睡。

如何才能更快入睡?不妨按照以下 10 點科學建議試一試。

養成固定的睡眠習慣。無論是工作日、周末或節假日,每晚在固定的時間入睡,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生理時鐘(Internal Sleep/Wake Clock),並降低入睡所需的時間。保持運動。運動的確可以舒緩焦慮、抑鬱等情緒,而有運動習慣的人,也的確相對較少出現睡眠問題.晚餐應注意飲食。每天下午 3 點後避免進食或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比如咖啡、茶、汽水及巧克力。同時,要在睡眠前幾個小時進食晚餐,且晚餐應為一天中最輕量的飲食。不要吸菸。有研究表明,非吸菸人士在經過一整晚睡眠後,得到充份休息的感覺會高出吸菸人士 4 倍。晚上不要喝酒。酒精會破壞睡眠模式及有助人們於早上感到精神的腦波。酒精幫助入眠亦是不建議的做法,因為酒精雖然可使人較快入睡,但與安眠藥一樣也是會成癮的。晚上少使用電子產品。研究證明,電子產品屏幕的藍光及強光會對大腦產生刺激,如果日落後或睡覺前一直使用電子產品,便會令大腦誤以為仍在白天,導致難以入睡。擁有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研究發現,53% 的寵物主人在與寵物一起睡覺時,睡眠都會被中斷。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睡眠空間,避免睡眠時被外界因素打擾。房間溫度要適中。適中的溫度比過熱的溫度更有利於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SF)建議,臥室溫度應該保持 18.3°C 左右,這樣有助於更快入睡,甚至睡得更香。保持漆黑的睡眠環境。睡眠時應儘可能保持臥室環境漆黑。因為燈光會誤導大腦對起床時間做出錯誤判斷,即使是手機或電腦發出的少量燈光,也會擾亂褪黑素(有助管理睡眠周期)產生,進而影響整體睡眠質量。床只用來睡覺。床只是睡覺,而不是工作、進食或收看電視的地方。如果半夜難以入睡,可以嘗試閱讀或冥想來增強睡意。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個人體質不同,以上 10 點建議僅供參考。不過不妨試一試,畢竟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質量,會讓我們在白天的工作和日常活動中,面容顯得更精神,工作效率也更高。

相信隨著未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們最終可以擺脫失眠的困擾。

參考資料: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1451-0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atural-sleeping-remedies#change-diet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果蠅身上找到答案
    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因為有的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雖然我們潛意識裡都知道這是一張靜止的圖,但是為什麼在看上去的時候,它卻是像水波紋一樣起起伏伏的呢?這種現象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完全解答這個現象的科學理論,最後終於在小小的果蠅身上成功了,真的很不可思議。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作者 | 李晨陽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 對果蠅和很多其它動物來說,氣味是一種高效的感官線索
    果蠅如何在沒有GPS、視覺地標等的情況下找到目的地或伴侶呢?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3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果蠅或藉助包括氣味在內的「內部羅盤」找到食物或伴侶。由於果蠅的感覺器官和嗅探方式與其它動物類似,因此最新研究有望回答動物尋找食物如何影響更廣泛食物生態與環境等問題。
  • 果蠅怎麼滅?專家教你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
    果蠅怎麼滅?果蠅一生也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果蠅繁殖迅速,只需8天的時間就能孵化出新的一代.果蠅的主要特徵就是具有碩大的紅色複眼,它嗅覺靈敏,可以偵測到食物的香味,並伴隨著氣味找到適合產卵的地方。果蠅是專吃水果的蒼蠅嗎?果蠅真的與水果有關。果蠅喜歡吃腐敗的水果、蔬菜,並在其中產卵、孳生。
  • Cell Reports:果蠅為什麼不挑食?
    儘管名字叫果蠅,這種昆蟲吃的可不僅是水果,而是以各種各樣的植物為食。在Cell Report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解釋了果蠅飲食的多樣性源於它們對碳水化合物的靈活響應,這讓我們得以洞悉人類在飲食上的演變。
  • 真正「懂」啤酒的,其實是果蠅
    然而,科學家們最近發現,這種香味原本並不是為了吸引人類的,它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吸引另一種生物——果蠅。事實證明,那些讓人討厭還總也抓不著的小蒼蠅,對啤酒製造商來說並不僅僅是個大麻煩。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這種味道上,酵母和果蠅演化出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 「老牛吃嫩草」的果蠅實驗
    千萬不要小看果蠅,果蠅的種類有1000多種,爛水果攤上經常有果蠅在上空盤旋,但是他與蒼蠅不一樣,並不喜歡咬人。無聊到研究「果蠅」在世界上有一群天才的科學家來研究果蠅,雖然說人家非常無聊,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4年,他們獲得了菠蘿科學獎。「菠蘿科學獎」也被一群有趣的科學家稱為中國「搞笑版諾貝爾獎」。
  • 果蠅愛吃水果?錯,其實果蠅不吃水果,消滅它們有這些方法
    要問我夏天什麼蟲子最討人厭,我肯定會仰天長嘯大喊三聲:果蠅!果蠅!果蠅!反正大家對果蠅肯定不陌生,它們長得很像蒼蠅,只是體型迷你了許多。果蠅最討厭的就是無處不在,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有時候家裡買了很多水果和蔬菜,一個不注意沒及時吃完,就仿佛憑空變出來許多這種黑乎乎的小惡魔,在家裡飛來飛去,而且還越來越多,要徹底根除簡直難上加難,有時候甚至還往水壺裡鑽,辛辛苦苦燒出來放涼的一壺水,算是徹底交代了。不僅如此,果蠅的繁殖能力也非常驚人,而且越熱越驚人。
  • 科學家解析與果蠅持久記憶相關的澱粉樣蛋白結構
    科學家解析與果蠅持久記憶相關的澱粉樣蛋白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3:27:38 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Kausik Si研究組宣布他們解析了與果蠅持久性記憶有關的神經功能澱粉樣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
  • 為什麼犯困的總是我?容易犯困的人,要警惕這些情況,快搞懂
    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你屬於哪一種?1、過度勞累。①體力勞動。當進行了大量或者繁重的勞動後,會出現犯困想睡的表現,並且睡著之後會特別香,醒來後又是精神的一天。②腦力勞動。
  • 研究將果蠅置於黑暗環境來消除創傷記憶
    去年開展的幾項研究,找到了一些潛在可行的方法。即一種誘發失憶症的藥物,可能有助於消除因此前的糟糕境遇有關的負面聯繫,以及如何通過一種「光遺傳學」療法來實現相同的結果。由於遺傳上的相似性,果蠅經常被用於研究人類大腦的模型。東京都立大學的新研究,即著眼於光線昏暗的環境,以及如何幫助消除對果蠅造成創傷事件的長期記憶。
  • 盆栽上面的小黑飛是從哪裡來的,和果蠅有啥區別呢?
    其實它們就是蕈蚊,和果蠅有點類似,容易被認錯,小黑飛要比果蠅小很多,它全身都是黑色的,有些是棕褐色的,有時候稍微不小心,還容易將它吸入鼻子、嘴巴,特別煩人。小黑飛也叫蕈蚊,是一種以潮溼和腐爛的有機物質為食的小蟲子,雖然它經常在室內的盆栽植物上出現,但它並不是在植物身上產生的,而是從土壤中或枯萎的葉子裡面滋生的。
  • 為什麼果蠅求愛姿勢會變化?普林斯頓:通過看,揪出背後的神經元...
    這項研究來自普林斯頓大學,作者Mala Murthy和她的團隊用深度神經網絡模型,成功根據果蠅的行為,預測出了雄性果蠅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對著「心上蠅」唱出一曲「情歌」。這些方式對應了雄性果蠅的不同策略,研究人員根據這個信息確定了能夠控制雄性果蠅做不同決策的神經元。
  • 藍光影響果蠅壽命,危害究竟有多大?
    將果蠅分為三組,一組每天12小時接受發光二極體產生的藍光照射;一組一直處於黑暗中或過濾掉藍光的光線環境;還有一組是用日光照射(含藍光,黃色玻璃過濾光線)。 在試驗中測定果蠅衰老程度是根據其爬上小瓶壁的速度來進行比較,接收藍光照射的實驗組中,30天齡的中年雄性果蠅平均爬坡能力有顯著下降。
  • 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也許是個例,但依然有很多病人出現診斷後卻找不到病因的情況,所以,全球頂尖醫生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致病基因,以幫助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通常,最初的線索來自於基因測試,這些測試揭示了醫生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某個基因的變化或突變,而不是他們的父母。正是這些困惑帶來了近日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
  • 經常打哈欠,犯困?導致犯困的5個原因,及時了解,儘量避免
    經常處於犯困的情況的話,很有可能和下述說到的事情有關,如果想要避免出現犯困的情況出現的話,不如先來一起了解下導致出現犯困的原因都有哪些。再在生活中避免出現這些情況,就能很好地避免出現犯困的狀況。睡眠狀況不好除此之外,如果睡眠狀況不好的話,身體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的話,也是很容易導致出現犯困的情況,比如像不容易入睡、睡眠較淺很容易醒來、睡眠時間過短等等都會很容易導致犯困。
  • 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就能讓果蠅徹底絕後!
    2018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殺死雄性果蠅的分子機制;在50年代,很多遺傳學家面臨著一個謎題,即當兩種果蠅雜交時,最後只會產生雌性果蠅,而並不是預期的1:1性別比,最初科學家們認為這背後或許隱藏著一種特殊的遺傳突變,但後來他們發現
  •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彭茜 李驥志  一隻小小的果蠅體內,竟有揭示人類生物鐘機制的基因密碼。  三位「40」後美國科學家歷時幾十年,從果蠅處見微知著,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 35歲女士經常乏力、容易犯困,以為是過於勞累,原來是病
    血糖升高,會導致血液中的糖分增加,所以更受細菌的青睞,容易滋生細菌,導致傷口感染。其實張女士平時經常覺得乏力、容易犯困就已經提示了糖尿病的可能,而傷口難癒合更是驗證了糖尿病而已。雖然現在的人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女性朋友,不但要工作,還要照顧家庭,所以身體會處於超負荷狀態,所以會經常覺得體乏無力,容易犯困,但是也要注意,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過久,還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需要及時檢查身體,避免有病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