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帝已死,新上帝應代表理性、邏輯和正義

2020-12-22 在家上學新教育探索

老上帝已死,新上帝應代表理性、邏輯和正義

The old God is dead, and the new God should represent reason, logic and justice

丹麥和美國的不同之處之一是,宗教至今仍是美國社會的重要方面,而丹麥的悖論在於,理論上路德教徒依舊眾多(約50-70%的人口),大部分人出生即受洗禮,註冊為教徒,而去教堂的卻越來越少。

設想一個出身小鎮的青年擁有一個虔誠的新教父親,而他家庭以外所經歷的社會化都以無神論為正確。在丹麥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宗教是必修課,但內容卻是作為文化的宗教。

如果他在課上表達出父親那裡聽到的觀點,很可能被同學嘲笑。等他到了大學,他可能會陷入空前迷茫。大學牧師將會傾聽他,甚至成為力量來源。但如果他向其他人講出這件事,則又可能被貼上脆弱的標籤。

一個遍地教堂的教徒眾多的以信仰自由為驕傲的去宗教化的新教國家,這是丹麥。

萬能、權威、神靈的上帝,已經死去,新的上帝還沒有找到。

這個新的上帝應該是代表理性、邏輯、正義的上帝。On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enmark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at relig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merican society. The paradox of Denmark is that, theoretically, Lutherans are still numerous (about 50-70% of the population). Most people are baptized at birth and registered as believers, while fewer and fewer people go to church.

Imagine a young man born in a small town with a devout Protestant father, and the socialization he experiences outside his family is atheistic. In Denmark's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religion is a compulsory course, but the content is religion as a culture.

If he expressed his father's views in class, he would be ridiculed by his classmates. By the time he gets to university, he may be in unprecedented confusion. College clergymen will listen to him and even become a source of strength. But if he tells others about it, he may be labeled as vulnerable.

This is Denmark, a secular Protestant country proud of freedom of faith, with a large church population.

The omnipotent, authoritative and divine God has died, and a new God has not been found.

This new God should be a god representing reason, logic and justice.

——陽光正義書院徐文欽

Xu Wenqin of sunshine justice Academy

相關焦點

  • 上帝已死,正義未到,但愛永久不息
    超人哲學認為上帝死了,代之而生的就是超人。其實,並非有什麼超人,只有永久的制度。上帝已死,但正義不一定到來,而體現人性的愛卻是永久不息的。
  • 坤鵬論:為什麼尼採說上帝已死?
    我覺得是黑夜啊,上帝已死,宇宙一片漆黑,我什麼都看不到,只能拿著燈籠到處尋找上帝。「這正所謂,許多人以為世界是充滿光明的,但是,用眼睛看到的光明並不是真正的光明。上帝已死,是尼採最著名的名言。學者布隆舍在《經驗的局限:虛無主義》中這樣寫道:「上帝已死,這裡的上帝既是指宗教的上帝,也是指走馬燈般試圖取代上帝的一切——如理想、意識、理性、進步的確定性、民眾的幸福、文化等等。」坤鵬論通過學習和思考,認為「上帝已死」起碼有以下幾個意味。
  • 「上帝」,真的已死?以「哲學」角度解讀《尼爾機械紀元》
    尼採,德國哲學家,自稱歐洲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他在《快樂的科學》中,說到「上帝已死」,而這一句說話,也常常被世人所誤解。「上帝已死」並非是字面上的解讀,而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從字面解讀的話,一般人會以為上帝實際存在過,而後來他死了。
  • 讀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上帝已死,超人來也
    然而,悲劇就在於,尼採和西方很多哲學家的宿命一樣,儘管他們很想改變存在的支離、呆滯,但對語言的依賴使得他們最後精疲力竭,甚至精神崩潰。他們試圖用語言去把握存在,但語言本身就是支離破碎的,試圖用支離破碎的語言去改造它映射出來的沉淪,註定是不可能的。所以,當西方哲學家維特斯根坦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他選擇了閉嘴。
  • 恩典景記|上帝已死,無物存在,怎麼都行
    題註:「恩典景記」,西方哲學經典命題摘錄,「景」字取「西洋景」之義;「上帝已死」,德國哲學家尼採提出的哲學命題;「無物存在」,古希臘著名智者高爾吉亞提出的關於萬物本原的命題;「怎麼都行」,美國哲學家費耶阿本德提出的關於無政府主義方法論的命題。
  • 西方思想「頭號危險人物」尼採,為什麼說上帝已死?
    我們就從上帝已死開始講起吧。上帝已死「上帝已死」似乎是尼採最為重要的品牌標籤,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是基督教的反叛者在歡呼上帝已死,世界將要改變,人們將要進入新時代。有這種理解完全是出於我們的斷章取義,這句話還後面,全句為:「上帝已死,是我們殺死了上帝。這個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上帝,已經倒在了我們的腳下。
  • 上帝已死!大人氣漫畫「尼採老師」真人電視劇化決定
    上帝已死!而在一開始面對「顧客不就是上帝」的質問而回答了「上帝已死」的場景也成為了本作的經典一幕。  「上帝已死」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尼採的名言之一。意思並不能照字面所述而解釋,尼採並不是說上帝在形而下的層面已死;相反地,尼採希望表達的是,上帝已經無法成為人類社會道德標準與終極目的。  有關真人電視劇的詳情預計於8月27日發售的單行本第四卷中公開,我們也將繼續關注。
  • 上帝的魔力是如何運作的?信奉上帝的科學家能夠解釋嗎?
    但有神論者認為,宇宙之所以有秩序和孕育出像我們這樣的生靈,一切都得益於造物主的恩賜。即使是科學家,也很難反駁這樣的觀點,因為,證明造物主存在或者不存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諷刺的是,有很多科學家是有宗教信仰的,尤其是西方的科學家,「上帝」毫無疑問是他們心中的造物主。我們幾乎很少聽說中國的科學家公開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在西方,這不是禁忌。
  • 蘭波最深刻的10句話,上帝已死,精神才是自己的上帝!
    蘭波的詩歌猶如一粒石子,在19世紀的法國詩壇激起層層波浪,這位年輕的象徵主義詩人本身也堪稱傳奇,蘭波反抗傳統,摒棄宗教,他的一生和他的詩歌作品一樣充滿了叛逆色彩,蘭波主張詩人應當成為「通靈人」,他的詩作糅合多種色彩和感官感受,與傳統的詩歌作品風格迥異;少年時幾番離家出走,參加巴黎公社戰鬥
  • 西方人為什麼相信「上帝」的存在?
    也就是說,很多人誤以為上帝是某種無所不能的神或者超出人類的某種所在,甚至有人認為上帝就是理性,這些認識當然是一種誤解,並非西方人眼中的上帝。為什麼?因為如果上帝只是人或神的話,那就會把上帝這一概念束縛或停留在日常的知識汲取上面,即人為的某種「外顯」,而無法觸及上帝本身所蘊含的「內在」,甚至可以說,就算是「理性」這個詞,也並非表面上的「符合邏輯」、「客觀」等特徵上,而是在詮釋更深一層語言與文字無法表述的內容。
  • 《史昂外傳》是上帝的真實身體,還是上帝的靈魂和人的身體?
    十四年後,一顆流星經過,他又出現在聖地,他的出現讓人吃驚史昂,童虎,從邏輯上講,他是在聖戰中被阿斯普洛斯殺死的,是上帝伊洛斯的真實生活卡還是馬?我們來看看崇革的分析。二、這匹脫韁的馬花了很長時間在《冥王神話》和《聖鬥士星矢》中已經介紹了只有上帝才能通過上帝的通道,在《冥王神話》普洛斯中,Ka伊洛斯的靈魂被束縛在尤瑪的肉體中,然後他被推入上帝的通道,然而在神的通道下,姚瑪的時間技巧和他的半神身體是不可忽視的,他利用時間追溯的技巧扭曲了先前的時間,重建了身體,然而神的管道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 央視整夜直播,球迷自發悼念,整個足壇發聲,法媒:上帝已死!
    法國報紙《隊報》準備的標題是,「上帝已死。」 萊因克爾是與馬拉度納在1986年世界盃的主要對手,那場英阿大戰,馬拉度納先是上演「上帝之手」,然後又連過6人斬獲進球,淘汰了萊因克爾領銜的英格蘭隊。
  • 上帝的擔憂,科學的福音書
    在第九次調查中,信息學家、新蘇格蘭場顧問馬西莫·布謝馬坦承:「4%的生物學家、7%的物理學家與14%的數學家信仰超能的上帝。」這些數據來自未經證實的「研究」。但結果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進行的調查一致,我與理察·道金斯分別在《為什麼我們不能是基督徒》和《上帝的錯覺》中引用了它們。
  • 哲學:託馬斯阿奎那和安瑟倫關於上帝存在的六種證明
    它們的目的是要證明感覺經驗指向它自身之外,指向我們可以稱為上帝的東西。還應當指出,我們談論的是對我們有關上帝之存在——上帝存在著這一點的信仰的辯護,而不是對上帝是怎樣的這一點的知識。就上帝之本質或屬性而言,阿奎那認為這個問題我們只有通過啟示和信仰而不是庸常的理性才能回答。最後,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對於上帝之存在的證明對於基督信徒來說並不是決定性的。
  • 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
    假設我們給出兩對數(13, 5)和(8, 7),它們分別對應「人是理性的動物」這一命題中「動物」和「理性」這兩個基本概念。那麼刻畫「人」這一概念的數字就是([13×8], [-5×7])=(104, -35)。
  • 哈代以邏輯脅迫上帝的數學家
    那一系列特殊的點則被稱為黎曼函數的非平凡零點,(s)=0非平凡零點:S=1/2+bi,即非平凡零點的解的實部,都為1/2,有許多數學家都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但是直到現在,都只成功證明了都是那些數學家的口嗨,而其中有一個人宣稱證明了黎曼猜想,並試圖以此脅迫上帝,他就是高德菲哈羅德哈代,如何證明證明上帝不存在?
  • 上帝視角思維模型:擁有「上帝視角」,洞察思維盲區,受益終生
    你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看電影的時候,經常會提前猜測結局;幫助朋友分析問題和解決矛盾時,總是一針見血;處理低一個層級的事務時,總是面面俱到。今天第一桶金派給大家講講上帝視角思維模型。一、認識上帝視角思維模型1.
  • 川普和上帝的對話,上帝要川普再當四年美國總統
    川普在競選集會上表演了一場精彩的和上帝的直接對話,上帝很讚賞川普的政績,上帝指派川普戒驕戒躁,帶領美國再幹四年,川普和上帝對話的表演秀,不但把自己當成了美國國王,川普還以上帝的名義,把自己裝扮成拯救美國的救世主,川普就是上帝的寵兒。
  • 《尼爾:機械紀元》:上帝已死,如何尋找存在的意義?
    早在參與製作《誓血龍騎士》和前作《尼爾:人工生命》(Nier Replicant)的時候,他就已經將關於人性、死亡、正義以及遊戲本身的思考注入其中。橫尾太郎注意到了當時流行遊戲的特點:許多遊戲的邏輯都是在鼓勵玩家在虛擬空間中殺死成百上千的敵人,玩家會因此感到滿足,而遊戲則會根據玩家的表現打分。他認為這樣享受殺戮的觀念是荒誕的,但類似的瘋狂行為似乎不僅僅在遊戲世界中上演。
  • 我們不明白「羅輯」上帝的邏輯《全職高手》和學霸的
    羅輯經常在網咖單獨研究策略,因此他經常向網絡管理員要紙和筆來記錄和計算,於是他與葉修的第一次會面發生了我總覺得他在這裡閒逛,說葉修不是正常人所以,我們的葉修上帝然而羅驥與葉修的會面卻讓人忍俊不禁,在葉修再次去投稿之前,他發現羅輯嘴裡說的是「君莫笑」,於是他發現自己就是這個策略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