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道海棠依舊

2021-01-08 騰訊網

從抖音截圖的一段話

天氣晴了。偶爾有風吹來,樹葉未動,是人的心在動。心動,則穩定的生活局面被動搖。是誰說春雨貴如油?我看連綿不絕的春雨,愁煞人。所幸,晴了。晴天的晚上,乍暖還寒。

歷史總是在百無聊賴地重複。正如昨天讀完的一本書《與中國古代政治》裡講的那些故事。千百年來,國家的歷史重複又重複。所有的美好願景,都成了海市蜃樓,空中樓閣。而個人的歷史,於己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前幾日,2018年年初認識的妹子來廈門,原以為她經歷一年漂泊,會有所沉澱,沒成想,還是任性依舊。時間的力量總是讓人慨嘆,尤其當回顧往事時,生活好像從來都沒有邏輯可言。人來人往,帶給我越來越多的惆悵。我不禁捫心自問:安穩的日子怎麼這麼難?還是說,我的內心不願過這種日子?可我明明想找個人過點安穩日子呀。當我試圖改變什麼的時候,發現連自己都改變不了。最近稱體重,又增加了六七斤。

所幸,老媽來廈門的工作走入正軌後,她的願景也明晰起來。她對我說:今年好好掙錢,明年去香港玩。也許「去香港」對她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生活的湖面有時也有風吹浪起。人的命運啊,真是不可預料。就像上個月我回家所發生的一切,我從來沒有想到這個月會如此平穩有序地過來了。且看那段。

2月18日,元宵節前一天,我回家了。

彼時,家裡高朋滿座。吃完飯以後,出去逛了會兒街。下午邀兄弟們來喝酒。晚上打麻將。卻未料打了一個通宵。此第一個未料。

家裡養了一隻大烏龜,說是老爸的朋友贈送的,打算宰殺烹煮,過元宵食用的。表弟們打了一夜麻將,原想留他們吃烏龜肉。未料通宵麻將後,舅舅來電話,說表弟的爺爺去世了,要表弟們趕緊回去。此第二個未料。

弟弟宰殺了烏龜,晚上我們一家人食用後,又打麻將到深夜。老爸打麻將的運氣,一開始猛烈,連連胡牌。他得意洋洋,說今晚贏你們的錢,用作明天的菜錢。未料到,風水輪流轉,老爸後來運氣越來越衰,結束時竟輸了幾十塊。此第三個未料。

回家第三天,按家鄉習俗,元宵過後,可以給逝去的親人上墳了。下午弟弟騎摩託帶我和老媽回二十裡路以外的老家鄉村,給爹爹婆婆上墳。彼時氣溫低,人在摩託車上迎風而往,寒風割耳。因此,回程時我說,我還是自己搭個麵包車回去吧,舒服一點。弟弟騎摩託載著老媽,他們兩人先回家了。我獨自乘坐鄉村巴士回。未料,老媽回家後大發雷霆,大意是說我養尊處優起來了。此第四個未料。這個未料進而導致後面一系列事件的爆發。

原本,上墳這個事,老媽是想約著表弟們一起,順路去給她的娘家父母——我的外公外婆,也上墳的。因為前面一系列未曾預料的事,計劃趕不上變化,終於是落空。最後,只得跟著我們去老家給夫家的父母上墳。老媽對她的娘家有諸多眷戀,我的外婆和外公也許曾經對她特別好,又或者她的精神寄託離不開年少時娘家的培育,她總覺得有辜負娘親的地方,每每於飯桌憶舊時,說著說著,眼淚奪眶而出,默然流淚,述說外婆生前活得多麼痛苦。老爸卻又理性得讓人無言以對,他說,人活著的時候不孝順,死了燒紙錢給誰看呢?但甭管怎麼說,在中國,清明節總歸是一個儀式。儀式感還是需要的。

回家的第四天,是我的返程日,我買了當天下午五點多回廈門的動車票。未料老媽當天卻性情大變,非常執拗地叫囂著跟老爸離婚。她早早地起來收拾好行李,衣物,拿了戶口本,像是預謀已久的行動。她的情緒像老虎的屁股,完全摸不得。當時外面正下著雨,老媽的心情就像雨水,她迷信地責怪老天,說每次要走的時候都天不遂人願。不光天氣如此,她還發現行李箱的鑰匙怎麼找也找不到,我看她急,就幫她把鎖給撬了。可她的氣依舊未消,氣到頭了,乾脆拿自己出氣,把手機摔了。我發現,我的父母在遇到心裡的悶氣無處排遣時特別喜歡摔自己的財物,有時甚至扇自己耳光。他們不知道如何克服這種無助感。當一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感到無助時,難道只有自殘這一條路嗎?是靠自殘來嚇唬別人,還是靠自殘來挽救薄弱的面子?我的爹爹是得了癌症以後喝農藥自殺的,但那是因為當年家裡給他治病花了太多的錢,爹爹不願意拖累後代,才自作了斷的。父母都喜歡在無助時自殘,不知道跟誰學來的。父母的關係這些年常常處於戰爭爆發的潛伏期,我早有預料此番回家父母的衝突會再次出現的,只是沒想到會在我出發的那天突然爆發。此第五個未料。

我從理性的角度來講,一個女人,一旦性情大變,就像下坡的汽車壞了剎車片一樣,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她會覺得你在處處針對她。你的好言相勸,她認為是虛情假意。她鐵了心的要走,你攔也攔不住。

老媽堅決要走。她和老爸曾經在海南認了一個乾女兒和乾兒子,後來這一對年輕人常年分居,離婚了。老媽從中得到啟發,她任性地覺得跟老爸分居,可以離婚。老媽要走,但是她有一個障礙,就是她不識地理和交通。雖然她跟著老爸在外漂泊這麼多年,但平常的遠行都有親人接送。而正好,我那天要出門,她要求我送她到武漢。

老媽的兩個妹妹都在武漢上班,還有一個遠房親戚在武漢做生意。我和老爸都想著,也好,送她到武漢,跟著親戚去做事也行。而很快來臨的這第六個未料,現在看來完全是我咎由自取——我預算錯了時間,出門太遲了。我要是出門哪怕早一個小時,這未來的事情可能都會大變樣。所以說,人的命運啊,真是不可預料。從家裡到武漢,平時乘車,大概兩個半小時即可。我是當天下午五點半的動車,武漢站始發的。從家裡出發的時間是下午1點半。未曾料到的是,長途大巴即將開到武漢時,高速路上發生擁堵。以前2.5小時的車程,拖延了三個多小時才到。我原本打算把憋著一肚子氣堅決要走的老媽送到漢口的遠房親戚家後,委託武漢的親友們幫忙給老媽在武漢找個工作,我自己再趕往武漢站坐動車回廈門的。結果,高速堵車,耽誤了時間。

我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要麼扔下老媽不管,自己打車趕往武漢站;要麼把老媽安置好,我把動車票退了,重新買第二天的車票回廈門。這是一個關於金錢和親情的選擇題。第一個選擇,是金錢重於親情,需知退票要扣錢,彼時又是春運出行高峰期,回家過完年的人們陸陸續續都在往沿海地區返程,後面幾天的車票早就賣完了,要回廈門只能坐飛機了,而機票又比平時貴一倍還多;第二個選擇是親情重於金錢,在親情面前,多花一千塊錢,從長遠來看,這點錢不值一提。

我把車票退了。帶老媽去了漢口的遠房親戚小姨家歇腳。小姨和姨爺對老媽當天在家裡的衝突也有所了解,於是對老媽進行了思想教育,經過各方開導,老媽終於想通了。小姨建議老媽跟我一起到廈門去找工作。我也徵詢老媽的意見。此前是想讓老媽在武漢工作,當時武漢非常寒冷,老媽怕冷,思慮再三,決定跟我去廈門。我買了第二天武漢飛廈門的機票。這是老媽第四次坐飛機。出身農村的她,已經坐了四次飛機了。去年看過一個統計報告說中國至少有十億人沒坐過飛機,就像我幾年前表達的那樣,對於農村人,坐一次飛機就像過一次年,老媽如今倒是非常引以為傲了,說起來這也算是她跟著我享的福。

回家過元宵,因為有幾個未曾預料的事發生,讓我的一個目的也泡了湯:我原打算在返程的時候感受一下火車上春運的氛圍的,好幾年沒有趕春運的人潮了。看了媒體上太多的報導和書寫,有時也想親身感受,這是我對社會所關注的一個側面。當然,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個人社會觀察是不值一提的,不過一時的心血來潮罷了。真正的社會調研不該是這樣浮光掠影的。

生活還在繼續。老媽在廈門的工作是我帶著她一家一家地去問來的。2月24號開始上班,如今上班也快滿一個月了。原以為她在家裡懶惰,被老爸天天吐槽,來廈門了會不適應的。未料到,老媽非常勤奮。她告訴我,她要爭氣,要讓家裡人瞧得起,有錢了過年回家自身也硬氣!這是農村人非常樸素的觀念。以前她沒工作,被老爸處處看低和打擊,如今她想為自己爭一口氣。她甚至還萌生了更大的願景:去香港玩。

寫到這裡,我要非常感謝武漢的遠房親戚給老媽做的思想工作。人冷靜下來,還是非常通情達理的。老爸曾經在老媽剛到廈門時給我發信息說:「如果你媽在廈門不適應,你還是送她到蘭州跟著我。」而昨天老媽興奮地跟我說,她在新的環境非常適應,儘管前些日子她被一些老員工排擠,但有領導幫她說話,她竟然感恩戴德,想籤一個長期合同。

昨夜雨疏風驟,卻道海棠依舊。是啊。哪有什麼綠肥紅瘦?2018年的一些故事未完待續,可我不想再續了。天空依舊很藍,地上的故事如願的少。如願,也許需要爭取。正如釣魚需要耐心。生活需要有穩定的願景。有時太拘於小節,反而活得不自在。

如今的人們,說過很多次減肥,可從來都沒有把身上的肉減下去;說過要存點錢,可依然年復一年的過著月光族的生活。事與願違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變成了力不從心。而你始終無法找到一種健康的,讓自己度過無聊和空虛的生活方式。

很久沒有酣暢淋漓地讀完一本書了,最近我的閱讀尤其痛苦。人的本性是追求舒適的,而閱讀,或者通俗點,叫啃書,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感覺自己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喜歡快消品,就像有時候沉迷在抖音裡無法自拔一樣。

老媽在廈門的一切物質要求,我能承擔的都會滿足她。比如她上班不久,公司要求打卡,需要用到智能機,而她一直以來都用的老人機,我就給她買了一個簡單易操作的紅米6。人的錢如果來得太容易,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吃過苦以後,才知道節約,才知道如何過日子。女人容易受身邊人的言語的影響,因而非常情緒化。老媽的同事說她穿衣服太土,她一開始回來向我訴苦,說別人都穿得好好,等發了工資我也去買新衣服買化妝品。但幹活累了以後,又對我說,掙錢太不容易,還是要節約。儘管在新的環境受到過排擠,她也非常勇敢地邁過去了。

認識過很多勤勞持家的父母,也見識過許多自私敗家的父母。生活,如意者何其少。見賢思齊焉,有的是讓人羨慕的。而外面再怎麼雨疏風驟,還是要心裡海棠依舊。

相關焦點

  • 春天裡的10句海棠詩詞,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春天裡的10句海棠古詩詞,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1.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煙雨中。——陳與義《春寒》。海棠沒有顧惜自己嬌妹的紅姿,獨自立於著細雨之中,詩人借海棠花抒發自己不畏懼權勢的高尚品德。2.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 試問羲陵人,卻道海棠依舊……
    海棠栽培始盛於唐,唐人鄭谷有詠海棠詩:「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鄭谷寫出了至今為人所稱道的海棠「新著雨」、「欲開時」的豔麗妖嬈的風姿神採,海棠讓詩人鄭谷看不足、寫不完,飲酒賦詩,流連忘返。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而羲陵景區內以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居多。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花中貴妃是海棠
    提起海棠,人們很自然會想起蘇軾那首著名的《海棠》。當年東坡貶官到黃州後,就住在定惠院,東面山坡上「雜花滿山,而獨有海棠一株」。對這株幽居獨處的海棠,東坡一見便視其為知己,多次在花下小酌,並寫下了《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賞花攻略:「卻道海棠依舊」 從名人故居到「海棠花溪」別錯過
    另一處是元大都遺址的小月河兩岸種植了3000餘株海棠樹,這片景觀題為「海棠花溪」,它是北京地區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海棠園。在很多資料中,把海棠分為「四品」:西府、垂絲、貼梗和木瓜。海棠四品雖各有千秋,但人們公認以西府海棠為最,因西府海棠的花最香,故有「香海棠」之稱。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海棠是木本花卉,它和草本的秋海棠不同,它們雖為同名,但不是同科同屬。
  • 雨疏風驟,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架空小說系列
    上一世,我是與易安爭渡的鷗鷺;這一世,我是易安窗外的海棠。希望喜歡。雖至暮春,今日陽光卻是極好,我抖了抖身子準備接著睡,卻不想聞到一股酒香,好奇的睜開眼睛。下一秒,身子就被人輕輕揉弄著,害,怪癢的。因著沒感覺到惡意,這才細細打量來人。是位嬌俏的小姑娘,梳著雙環髮髻,面上兩頰的胭紅甚是惹眼,加之酒香,姑娘定是喝酒了!
  • 知否,知否,是否海棠依舊?
    說到海棠,總會想起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詩情畫意的女子,站在海棠樹下,淡淡的憂傷,西府海棠樹態峭立,枝幹直直地伸向天空,仿佛可以聞見海棠濃烈的香味,它開的極致而又熱烈,未開的花蕾,紅豔如火,再加上海棠樹翠綠的葉子,就這樣把色彩的魅力揮霍到極致,一幅春天的畫卷深深映刻在腦海中。
  • 海棠是否依舊
    庭院深深,一簾花影寫秋色,海棠點點芳叢,亭亭麗影,低映碧空紅。寂寞嫣花,猶如錦衣,胭脂冷落,似顰無語,旖旎不禁風,人去夢來尋。昨夜疏風雨驟,一庭花雨泣秋聲,落紅無奈謝胭脂。一瓣落紅,一褪色的花朵,走過了一季又一季氤氳歲月。
  • 《海棠依舊》大處見雄才 微時知人格
    《海棠依舊》大處見雄才 微時知人格發布時間: 2016-08-11 08:40:05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海棠依舊」,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海棠,照鑑的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41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海棠依舊》播出後,便收到了如潮的好評。
  • 遼西郡王原創海棠依舊
    【微視頻】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法治微電影《海棠花開》 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創法治微電影《海棠花開》,該部微電影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真實案例「林忠軍故意殺人案」為主線,通過刻畫司法改革過程中,宜昌法院老、中、青三代法官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放棄、入額、落選的心路歷程,在法官入額遴選、宣誓、新的審判團隊組建運行
  • 讀書筆記|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在面對外在誘惑,依舊專心走好腳下的路。她也依靠小聰明整治嫡母和庶姐,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妄下斷言,行錯一步。她有自知之明,在等級分明、嫡庶有別的時代,從不去奢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從她拒絕齊衡就可以看出來。也不會仗著老太太的寵愛,放肆性情。她雖也自私,但是在別人的利益之外,為自己謀劃也不算過錯。大智若愚、果敢堅強、品性堅韌、知恩圖報等都是她的優點。
  • 春天終會來,海棠依舊開!
    春天終會來,海棠依舊開!03評選說明1.徵集活動中,網絡投票得票前十名的作品入圍終評,終評由海棠季組委會評選出2020年「天大·海棠季」主題明信片並印刷發行。2.優秀投稿作品將於海棠季系列活動期間以櫥窗、宣傳冊、天大官方微博微信等形式進行集中展示。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為何雨疏風驟海棠依舊
    望著在窗口捲簾的侍女,慵懶卻又擔心地問:園裡海棠花怎樣了? 那捲簾侍女聽到主人發問,便輕描淡寫地回答:與昨日一樣的好。於是有了「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詩句。接下來,詩人卻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整個小令就是在輕鬆的交流和問答中完成了。然而,詞人的才華就是如此了得,這樣的問答試的句式,卻為古今稱奇,成就了惜花傷春之作的千古絕唱。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你喜歡海棠花嗎?
    近看海棠,花惹人憐,較小的身軀,也只有讓你寵它的份了。海棠花除了紅色,還有白色的海棠,所以不要認為海棠花只有單調的淺紅色。看這尚未開發的海棠花,就像害羞的女孩,給人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可遇而不可求的魅惑。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凋落的海棠花最終歸於大地,可以說最為真實的詮釋了落紅的精神文化。
  • 但願海棠依舊——《自律力》中的變與不變
    假設我們是一株海棠,那麼無論秋冬都是一株海棠,所變化的,只是葉子和花朵誰多誰少罷了。看似毫無關係,我卻覺得李清照的「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一句,放在這篇感悟裡絲毫不違和。「常如此」或許也是一種改變,但是能否發現這種改變,就要看你是不是那個「捲簾人」了。
  • 人民政協報:當年心志 海棠依舊——葉嘉瑩先生海棠雅集
    春風又到海棠時。自2011年開始,在北京恭王府,每年春天海棠花開時,都會舉行一個古典詩詞創作、吟誦的雅集。不過,若要追溯起來,海棠雅集已有百餘年歷史。吟詩誦詞,品味傳統文化,不同時期的海棠雅集記錄下很多珍貴的人與事。  2016年,葉嘉瑩先生連續第3年參加恭王府海棠雅集,她是這裡當之無愧的「明星」。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新突破 論《海棠依舊》
    原標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新突破(影視窗)——論《海棠依舊》的審美追求 《海棠依舊》的可貴正在於,它在題材的重大與審美的追求上達到了較高程度的統一,體現了編導演的美學自覺,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堅持不懈的美學追求、藝術創新結合起來   ●《海棠依舊》遵循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正確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一方面堅持「大事不虛」,一方面對現實生活加以審美地把握與藝術地提煉,著力刻畫周恩來的思想性格與精神世界   發軔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家有女初長成,侯門公府兒郎正。繁華落進誰家院,冷暖向來只自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近大家都在看什麼劇呢?有劇窮的小夥伴嗎?
  • 紅色七月螢屏革命題材依然扎堆|海棠依舊 風雲年代...
    網易娛樂6月30日報導 據遼瀋晚報  又到了革命題材電視劇雄霸螢屏的時期,紅色七月,螢屏呈現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時下熱播的《東方戰場》以及麥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解密》將會持續播放到七月,接下來,《海棠依舊》、《風雲年代》以及《追蹤者》將在各大衛視陸續呈現,一場革命劇的饕餮盛宴即將呈現。
  • 劉愛軍:海棠依舊
    海棠依舊 文/劉愛軍自從景然轉學到我們班並坐到我前面的那一天,我就再也沒有逃過課。「你遲到了應該去和老師道個歉的。」她出其不意地岔開話題,臉上的笑容忽地一下消失了,塘面萬籟俱寂。「為啥……」那句到嘴邊的「逃課都是我的特許經營了遲到算什麼」不知怎麼地一下子卻如要出堂的子彈突然就卡了殼。「因為你破壞了規則,對壞規則人的放任,就是對守規則人的不公。」她的神情堅定沉著好像露出點兒不依不饒的苗頭了。「你看啊這節課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我想大家都是翹首期盼的,老師她卻故意不講。
  • 細雨如愁,海棠經雨胭脂透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唐】鄭谷 詠海棠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 穠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唐】劉兼 海棠花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 低傍繡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 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