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唯一沒有殺過功臣的皇帝,卻慘遭滅族,世間再無這個姓氏

2020-12-22 楊太師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更迭是歷史上的常事,舊臣可以由新帝任命,但很少有像和珅這樣在乾隆死後被新帝抄家的,不管他以前的權力有多大,都很難逃脫被新皇帝驅逐的命運。

然而,不僅是老臣們讓新帝不待見,而且大多數皇帝對待曾經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大臣們也不會仁慈,登基後,疑心重重,想辦法去除這些功臣。

其實,皇帝的這一舉動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縱觀中國歷史,能夠按照遺囑登上皇位的太子屈指可數,但被一群政黨推上皇位的皇子卻不計其數。

這些沒有通過正規渠道登上皇位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後便想穩定政局,他們開始做一些他們一直想做的事情,那便是除掉功臣。這些功臣們都肝腦塗地,提著腦袋幫助皇帝打天下,為什麼皇帝要做這種「秋後算帳」的事?

權力過大

所謂開國功臣,就是能夠帶領大批士兵和敵人浴血奮戰的精英,軍隊是一個很容易培養信念的地方,也就是說,這個信仰便是一個和他們一起生死的將軍。在開國前的艱苦奮戰中,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機會,皇帝候選人不得不選擇無條件地相信支持他的大臣和將軍,並將管理權下放給他們,這也是收買人心的條件之一。

這一措施最大的弊端是,皇帝奪取國家的管理權後,會發現收回軍權更加困難,因為大多數將士仍然是「死忠」的,會繼續追隨帶領他去殺敵的將領。這種情況會讓皇帝非常尷尬,會感到很大的威脅。

趙匡胤的黃袍加在身上,被擁立成為皇帝後,趙匡胤仍然忌諱這些大臣們,因此,政權稍有穩定後,趙匡胤對石守信、高懷德等高級將領持懷疑態度,於是趙匡胤開始想辦法。

一次宴會,趙匡胤告訴兄弟們,雖然我現在是皇帝,但晚上還是睡不好覺,我總是擔心比我強的人會背叛我。於是這些高級將領明白了趙匡胤的心意,紛紛回老家,卸下軍權,確保自己餘生的平安,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釋放了。

像趙匡胤一樣通過一場宴席,讓同生共死的兄弟自願辭職回家休養,保全性命的人並不多,更重要的是,皇帝別無選擇,只能用各種手段除掉這些權貴,把他們置於死地,這樣才能讓皇帝安心,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建國後,皇帝第一件急於要做的事就是清除那些幫助他建國的重要功臣。

對繼承人帶來的威脅和過於富有

統治者經過無數次的艱苦戰鬥打下來的江山,很自然,他想順利地把權力移交給他的後代,然而,如果開國功臣擁有過多的權力,能夠完全控制政府,他們以後可能會用皇帝的兒子威脅他們的繼任者。

為了保證繼任者順利接班,皇帝還將在臨死前殺掉一些功臣,並為繼任者掃清路障。明朝皇帝朱元璋當政時,為了確保子孫能夠順利登基,他以叛亂為藉口,殺害了胡惟庸、李善長等能臣。

一般來說,立功的官員都很有錢,由於皇帝對建國功臣有感恩之情,他必然會給他們各種各樣的田、金、銀、珠寶,所以功臣富貴、富可敵國的現象並不少見。

作為一個大臣,卻比皇帝有錢,不成體統,因此,皇帝殺戮、抄家一些功臣,成為一種普遍的做法。然而,在歷史上,秦始皇是唯一一個沒有殺掉功臣的皇帝,但是他的後代們的結果是極其悲慘的。秦始皇年輕時13歲登基,雖然他的人生歷程坎坷,但並不妨礙嬴政成為一位成功的皇帝。

29歲時,嬴政率軍佔領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建國後他還採取了統一貨幣的措施,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歷史上對嬴政的評價並不好,說他是一個殘暴的君主,但這個皇帝除了修長城、焚書坑儒外,還讓人感受到了君主的冷血,就其功臣而言,嬴政則溫和得多。他上臺後,在李斯的提議下完成了許多政治制度的修訂。

直到嬴政去世,李斯在秦朝的政治地位仍然沒有改變。嬴政的百分百信任使李斯成為宰相。在軍事上,蒙恬能夠帶領30萬將領在戎狄作戰,收復河南,更重要的是,中國統一後,嬴政沒有採取任何方式鎮壓或殺害這些功臣。

相關焦點

  • 古代唯一不殺過功臣的皇帝,卻慘遭滅族,這個姓氏已銷聲匿跡
    導語:自古以來有多少功臣在沒有了作用之後就被皇帝殺掉,甚至就連那些流傳千古的明君手中也沾滿了許多功臣的鮮血。然而今天要講的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那麼以為傳奇的皇帝,他從來沒有殺過功臣,只可惜最後的結局卻慘遭滅族。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個故事吧!
  •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更別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作為帝王,他們的錯誤很少有人敢於指出來,從夏朝開始算,中國一共歷經了20個朝代,而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往往沒少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殺文種
  • 中國最尊貴的姓氏,皇帝見了要磕頭下跪,只有這個人從此沒有皇帝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31字,閱讀約3分鐘今天存在的中國姓氏,大多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比一些國家更長。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母系制,所以現在很多姓氏都是女性。最早的時候,姓氏只是用來區分各個部落的特定符號。因此,一個部落大多是一個姓氏,有的直接用部落的名字作為姓氏,有的用部落首領的名字。但在當時,沒有崇高的現實!。
  • 中國最威風姓氏,人口近億,將星璀璨,卻為何沒有出過一個皇帝?
    而除了實現了數量上的驚人效果外,實際上,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每一個姓氏都書寫了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因此換句話來說,姓氏本身就是歷史,就是故事。而在這些姓氏中,有一個姓氏因為出過很多歷史名將而被譽為中國最威風姓氏,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個將星璀璨的姓氏,在歷史上卻從未出過一個皇帝,那麼這個姓氏究竟是哪個,原因又是為何呢?
  •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為何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接班人?
    數遍中國古代所有大一統王朝,漢唐宋明清,再加上2個短命的一統王朝,二世而亡的秦和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歷史規律,那就是開國皇帝的接班人,必然經歷了一番慘烈的鬥爭,這個過程伴隨了無數的陰謀和詭計,數不清的人頭落地,帝國的二代皇帝們,登上大位時沾滿的鮮血,一點也不比開國皇帝少。
  • 古代一種罕見動物,晉朝皇帝見一隻殺一隻,如今慘遭滅絕
    於是,毒藥這種東西常常被用於毒殺皇帝之列,毒藥有些讓人防不勝防,所以皇帝們都非常的害怕,後來只好在每次吃飯之前找專人來幫他們試毒,確定無毒之後,他們才會用餐。可是,毒藥的種類非常多,不僅僅可以置於餐食之中,其他施毒的方法還有很多,因為那時候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試毒方案,皇帝們還是屢屢中招。
  • 他是中國古代唯一的木乃伊皇帝
    這樣在耶律皇后的謀劃安排下,耶律德光當了皇帝。耶律倍後來投奔後唐,在叛亂中被殺。 遼太祖阿保機當年就想染指中原,無奈碰上了「獨眼龍」李克用這個強勁對手,未能如願。耶律德光吸取父親教訓,沒有貿然出兵,而是坐等中原軍閥勢力激烈火拼的時候再下手。公元936年,後唐將領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皇帝李從珂派兵圍剿,石敬瑭形勢危急,就趕緊向遼國求援。
  • 日本有十幾萬的姓氏,為何就天皇一家子沒有姓氏?原因讓人很無語
    然而,日本有這麼多奇怪的姓氏,但明仁天皇在公元1875年頒布《苗族文字確認令》時,並沒有給他的家人一個姓氏。這不是明治天皇自己的願望,而是自古以來由祖先制定的規則——皇室成員不能有姓氏。為什麼?在日本,皇室屬於神話的種族,因此他們沒有人類姓氏,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也不受日本戶籍法的管轄。相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特別制定的《皇室典範》的約束。
  • 中國姓氏中:一姓只出過一個皇帝,另一個姓卻出66位皇帝,為何?
    所謂「身邊就是世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身邊一定會有很多個「小李」以及很多個「小王」,當你仔細的回顧自己曾經的交際圈,其中絕對不可能沒有姓王或者姓李的人,一般而言基數越大,概率越高,如果不看統計數據,大家一定會想當然的認為,這兩個姓氏的人,肯定會出很多位皇帝,畢竟是兩個姓氏大戶,然而很神奇的是,「王」這一個姓氏只出過一位皇帝,正相反的是,趙錢孫李中「李」這個姓氏,卻一口氣出了66位皇帝,這相似的境遇不同的情況
  •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在中華文明最初,普通人沒有名沒有姓,只有部落的首領才有姓氏,因為人們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發現,近親結婚繁衍會生出畸形的孩子,姓氏的產生可以說方便了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的通婚,封建社會2000多年來,中國歷史上產生了500多個皇帝,而這500多個皇帝有55個不同的姓氏。
  • 古代皇帝有什麼共同點?
    古代皇帝精神衛生指數很低,人格低賤,表現為獨裁封建、殺兄害弟、私慾膨脹、權字當頭、殺人如麻、疑心重重、膽大妄為、虛偽陰險。用現代健康標準和精神衛生指數標準衡量,古代統治者都是一群心理不健康的精神極度不衛生者,都是一群人格極度缺陷的非正常人。
  • 姓氏在古代有多重要?連皇帝的姓氏也得排在後面,還要敬畏三分
    對於今人而言,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紐帶,與政治沒有絲毫瓜葛,但是姓氏在古人眼中,卻是尊貴卑賤的體現。我國姓氏起源已久,發展千百年,數量超過了五千。古代之時,姓氏按尊卑排列,那麼談起尊貴的「姓氏」,必須要提到「五姓七望」,這一姓氏的人地位之高,連皇帝都無可奈何!各位,你們知道這「五姓七望」都包含了哪些姓氏嗎?
  • 這3個明明是「中國姓氏」,出自中國古代,人們卻誤以為出自日本
    這是《史記·皇帝本紀》中記載的一句話。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黃帝的十四個兒子受封之後,將姓氏擴張了出去。據說黃帝本姓公孫,後來改成了姬姓。另有一說,中國古代姓氏大都來源於姬姓和姜姓。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姓氏變遷和演化,多半正是和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有關。而關於姬姓這個姓氏的演變擴張,目前根據可以查到的資料顯示,應該跟周朝建立之後的分封制有關。
  •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建國後都屠殺功臣,可是這三個皇帝卻沒有
    劉邦就比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大家都熟知的應該就是他殺了大將軍韓信。其實除了韓信,他還殺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凡是異姓功臣幾乎都被劉邦殺光了,同姓的也大都去除了官職,讓他們告老還鄉去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幾乎殺光了和自己打下江山的兄弟。如徐達、常遇春、汪廣洋、李文忠等等,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在朱元璋對抗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時候,徐達和常遇春居功至偉,最後卻不得善終。
  • 開國皇帝建國後欲殺功臣,卻找不出理由,遂邀功臣赴宴
    從古到今,許多皇帝在建國後都要殺掉開國大臣,無緣無故地被扣上一個罪名將其殺掉,這些大臣含冤而死,因為皇帝下令也沒有人敢為他們伸張正義,秦朝統一到清王朝滅亡,不少皇帝把自己打了一頓,輔佐皇帝登基的大臣都被殺了,不是被扣上一個謀反罪,就是因為觸犯了軍規,再或者是因為大臣的直系親屬犯了罪
  • 古代三大稀有姓氏:一個本是皇族,被皇帝改姓為上古怪獸
    《百家姓》中一共收錄了504個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平時很少見的複姓,諸如慕容、皇甫等,因為讀起來朗朗上口,也經常出現在各大古裝電視劇中。但古代有三大神秘姓氏,了解這三個姓氏的人就很少了。第一個姓氏就是「風」姓。
  • 古代唯一當過奴婢的公主,恢復皇族身份後,為何立即殺了恩人全家
    在古代歷史上,每當說起公主這個身份,相信大部分人的心目當中只有羨慕,她們出生於皇家,從小養尊處優,在西方,還有「豌豆公主」的故事,來體現公主的柔弱和嬌美。然而要真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下場很慘的公主比比皆是,比如唐玄宗嫁給安祿山的幾個女兒,在後者發動叛亂之後,就慘遭屠戮,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在農民軍攻進北京前,被崇禎帝一劍砍斷手臂,之後又被順治皇帝嫁給周顯。更多的女性,都迫於自己的皇室身份,進行政治上的聯姻,她們身為女子,卻無法對自己的命運進行主宰,也十分容易成為犧牲品。
  • 古代的歐洲貴族都有家徽,而中國的貴族卻沒有,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自秦以後就是中央集權制了,更何況中國的分封制也不同於西方,而歐洲與日本的分封制更為相似,封建領主(大名)向下一級領主(大名)收稅,並且豢養騎士(武士),每個領主都有自己家的家徽、旗幟、標誌、符號,國王只是最大的領主,而在中國天下都是皇帝的,各級行政區的長官都是任命的,即使再興旺的家族誰也不敢豢養死士,還弄什麼家徽旗幟標誌符號,那不是找死嗎?
  • 中國這個姓氏人口接近一億,歷史上這個姓氏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
    說到人口接近一億的姓氏,我想大家都應該想到了,那就是李姓。沒錯李姓氏也是中國姓氏人口最多的一個姓氏,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如果加上港澳臺和海外的李姓人數,這個數肯定超過一億。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李氏家族的一些文化.
  • 中國人口最多的兩個姓氏,一姓出過69位皇帝,另一個卻沒出過一位
    姓氏是我國的文化傳承之一,其起源來自於原始社會時期,當時的母系社會制度,女性的地位要高上許多,姓代表了母系來源,到了男性社會制度時,男性地位上升,氏則代表了父系來源。到了秦漢時期,姓氏開始合二為一,以前的氏都成為了姓,姓氏沒有了區別,所以出現了許多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