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不殺過功臣的皇帝,卻慘遭滅族,這個姓氏已銷聲匿跡

2020-12-22 仕說歷史

導語:自古以來有多少功臣在沒有了作用之後就被皇帝殺掉,甚至就連那些流傳千古的明君手中也沾滿了許多功臣的鮮血。然而今天要講的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那麼以為傳奇的皇帝,他從來沒有殺過功臣,只可惜最後的結局卻慘遭滅族。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個故事吧!

年少繼位,被呂不韋把控朝政

秦始皇的生母是秦莊襄王從呂不韋那裡搶來的女人,名叫趙姬。秦始皇並非出生在秦國,而是在他的父親秦莊襄王要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他才回到了秦國。直到他的父親秦莊襄王繼位之後,秦莊襄王對呂不韋非常的重用,不僅任命呂不韋為丞相,還將他封了侯。

等到秦莊襄王去世後,年少的秦始皇就在其生母趙姬以及丞相呂不韋的力捧之下成為了秦國的王。儘管秦始皇是秦國的王,但是秦國大大小小的事物他卻做不了主,這些全都把控在丞相呂不韋的手中。明明是呂不韋狼子野心,卻還冠冕堂皇的說是因為秦始皇年幼無法掌權。

及冠之後,除掉真正大權在握

秦始皇在呂不韋的手下過得十分的憋屈,直到他及冠之後,他終於爆發了。他很清楚自己勢單力薄,完全不是呂不韋的對手,再加上呂不韋還有自己生母趙太后的幫助。因此,他並非一開始就對付呂不韋,而是先將自己的母后和她的姦夫嫪毐處理了。

等他解決了最令他感到可恥的趙太后和嫪毐之後,也算是解決掉了呂不韋的左膀右臂。直到始皇帝十年,秦始皇終於將呂不韋除掉了,實現了繼位以來真正的把控大權。儘管呂不韋對秦始皇的執政帶來了影響,但是秦始皇對他卻沒有趕盡殺絕,僅僅只是將他趕出了秦國。

善用賢能,平定六國,善待功臣

秦始皇掌握大權之後,他就開始計劃他的霸業,任用李斯、尉繚等人。在秦國積極實施統一戰略,在一眾文臣武將的努力下先後消滅了其餘六國,一舉統一了全國。在他統一全國之後,就自稱始皇帝。等到國內穩定之後,對有功之臣的去處也成了一個問題。

原本作為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他應該儘可能的將有功之臣默默的除掉以免影響朝代的穩定。然而從秦始皇處理呂不韋的這件事中就能看出,秦始皇其實是一個很重情義的人,他又怎麼可能會對有功的大臣做出恩將仇報的是呢?

事實上他對陪他平定六國的大臣十分的厚待,包括那些功臣的子孫。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明君卻在立儲的事上犯了糊塗,導致自己的其他兒女幾乎被兒子胡亥殺光,同時秦國也極快的滅亡。等到項羽入主秦宮時,秦始皇的族人被滅了個乾淨,自此世上再也沒有了"贏"這個姓氏。

就這樣,秦始皇縱然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過功臣的皇帝,但是由於他沒有選好下一代皇帝,導致滅族之禍。不得不說,當初不是胡亥繼位,秦朝的歷史也許就不會是這樣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唯一沒有殺過功臣的皇帝,卻慘遭滅族,世間再無這個姓氏
    然而,不僅是老臣們讓新帝不待見,而且大多數皇帝對待曾經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大臣們也不會仁慈,登基後,疑心重重,想辦法去除這些功臣。其實,皇帝的這一舉動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縱觀中國歷史,能夠按照遺囑登上皇位的太子屈指可數,但被一群政黨推上皇位的皇子卻不計其數。
  •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更別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作為帝王,他們的錯誤很少有人敢於指出來,從夏朝開始算,中國一共歷經了20個朝代,而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往往沒少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殺文種
  • 古代一種罕見動物,晉朝皇帝見一隻殺一隻,如今慘遭滅絕
    登基為帝之後要時時刻刻提防身邊所有人,很多帝王都會認為身邊所有人都不可信,包括自己的親生孩子都不行,足以見得高處不勝寒,如果不是天時地利人和,他們的江山都不會久遠。 所以皇帝們為了此事都非常頭痛,更有甚者夜不能寐,時時刻刻提心弔膽,為什麼說古代皇帝大部分都短命,一方面是遭受到的意外太多,另一方面承受的壓力也十分巨大,所以短命成了皇帝們的標誌。
  • 姓氏在古代有多重要?連皇帝的姓氏也得排在後面,還要敬畏三分
    對於今人而言,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紐帶,與政治沒有絲毫瓜葛,但是姓氏在古人眼中,卻是尊貴卑賤的體現。我國姓氏起源已久,發展千百年,數量超過了五千。古代之時,姓氏按尊卑排列,那麼談起尊貴的「姓氏」,必須要提到「五姓七望」,這一姓氏的人地位之高,連皇帝都無可奈何!各位,你們知道這「五姓七望」都包含了哪些姓氏嗎?
  • 開國皇帝建國後欲殺功臣,卻找不出理由,遂邀功臣赴宴
    從古到今,許多皇帝在建國後都要殺掉開國大臣,無緣無故地被扣上一個罪名將其殺掉,這些大臣含冤而死,因為皇帝下令也沒有人敢為他們伸張正義,秦朝統一到清王朝滅亡,不少皇帝把自己打了一頓,輔佐皇帝登基的大臣都被殺了,不是被扣上一個謀反罪,就是因為觸犯了軍規,再或者是因為大臣的直系親屬犯了罪
  • 中國最尊貴的姓氏,皇帝見了要磕頭下跪,只有這個人從此沒有皇帝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31字,閱讀約3分鐘今天存在的中國姓氏,大多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比一些國家更長。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母系制,所以現在很多姓氏都是女性。最早的時候,姓氏只是用來區分各個部落的特定符號。因此,一個部落大多是一個姓氏,有的直接用部落的名字作為姓氏,有的用部落首領的名字。但在當時,沒有崇高的現實!。
  • 古代皇帝有什麼共同點?
    古代皇帝精神衛生指數很低,人格低賤,表現為獨裁封建、殺兄害弟、私慾膨脹、權字當頭、殺人如麻、疑心重重、膽大妄為、虛偽陰險。用現代健康標準和精神衛生指數標準衡量,古代統治者都是一群心理不健康的精神極度不衛生者,都是一群人格極度缺陷的非正常人。
  •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首先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確實很少,最典型的可能就要屬唐宗宋祖了。宋祖很簡單,直接「杯酒釋兵權」,明確告訴其他權臣,我就是不放心你們,不如你們把兵權都交出來吧。然後,大臣們都交權了,皆大歡喜。話說那些殺功臣的帝王,要是都有宋祖那麼坦誠,說不定能少死不少人,歷史評價還會更高。再說說唐太宗,這個就厲害了,既沒有收權,也沒有殺人。為什麼能做到呢?其一因為唐太宗文治武功不弱,還年輕。因為李世民上臺27歲,已經有天大的軍功。
  •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建國後都屠殺功臣,可是這三個皇帝卻沒有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上皇位後,為了自己的江山能夠穩固,後人能保住江山,都會找藉口除去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他們都會覺得,應該想辦法避免被謀朝篡位的可能,特別是自己不在了以後,那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權力又大,有的手中還握有兵權。如果這些人謀反的話,自家的天下就會不保。
  • 中國最威風姓氏,人口近億,將星璀璨,卻為何沒有出過一個皇帝?
    而在這些姓氏中,有一個姓氏因為出過很多歷史名將而被譽為中國最威風姓氏,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個將星璀璨的姓氏,在歷史上卻從未出過一個皇帝,那麼這個姓氏究竟是哪個,原因又是為何呢?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時代,民間一直流傳「張王李趙遍地劉」,不算割據一方的小國,我國歷史上共有四百多位正式在冊皇帝,其中劉姓皇帝最多達到了52位。
  • 秦始皇不殺功臣,是否真的是仁德表現?
    最近有一種說法十分流行:秦始皇並非暴君,他在世之時,從未妄殺一個功臣,功臣宿將不但保全性命,還繼續享有權利。可見始皇心胸,比之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還要寬廣。要知道,封建時代講究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秦始皇能夠如此對待功臣,確實難能可貴。
  • 古代唯一當過奴婢的公主,恢復皇族身份後,為何立即殺了恩人全家
    在古代歷史上,每當說起公主這個身份,相信大部分人的心目當中只有羨慕,她們出生於皇家,從小養尊處優,在西方,還有「豌豆公主」的故事,來體現公主的柔弱和嬌美。然而要真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下場很慘的公主比比皆是,比如唐玄宗嫁給安祿山的幾個女兒,在後者發動叛亂之後,就慘遭屠戮,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在農民軍攻進北京前,被崇禎帝一劍砍斷手臂,之後又被順治皇帝嫁給周顯。更多的女性,都迫於自己的皇室身份,進行政治上的聯姻,她們身為女子,卻無法對自己的命運進行主宰,也十分容易成為犧牲品。
  • 他是中國古代唯一的木乃伊皇帝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遼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死後,他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稱帝,就是遼太宗。這樣在耶律皇后的謀劃安排下,耶律德光當了皇帝。耶律倍後來投奔後唐,在叛亂中被殺。
  • 鈕祜祿,這個姓氏有多尊貴?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不少的清宮劇,在很多清宮劇中時常會提起一個姓氏——鈕祜祿。想要了解這個姓氏背後的神秘色彩嗎?那我們且往下看。據《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同時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
  •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為何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接班人?
    數遍中國古代所有大一統王朝,漢唐宋明清,再加上2個短命的一統王朝,二世而亡的秦和隋,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一個歷史規律,那就是開國皇帝的接班人,必然經歷了一番慘烈的鬥爭,這個過程伴隨了無數的陰謀和詭計,數不清的人頭落地,帝國的二代皇帝們,登上大位時沾滿的鮮血,一點也不比開國皇帝少。
  •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在中華文明最初,普通人沒有名沒有姓,只有部落的首領才有姓氏,因為人們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發現,近親結婚繁衍會生出畸形的孩子,姓氏的產生可以說方便了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的通婚,封建社會2000多年來,中國歷史上產生了500多個皇帝,而這500多個皇帝有55個不同的姓氏。
  • 「狡兔死,走狗烹」:誰才是劉邦想殺又不敢殺的那個功臣?
    不同的是朱元璋殺戮功臣幾無忌憚,罪行未顯而被誅殺的人比比皆是,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漢高祖雖然也生性殘忍,但所殺的功臣一般都有謀反的舉動或明顯的言辭,必待坐實其罪名後,才會出兵去討伐,不敢擅自妄殺。在所有的功臣裡,有一個人是劉邦多次想殺卻又不敢下手的,因為這個人很有政治智慧,劉邦怎麼也挑不出他的錯來。
  • 郭子儀年過8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專家:不這樣,郭家必滅族
    《太平廣記》對郭子儀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罪"。 出將入相三十年,四朝尊寵不衰 郭子儀出將入相長達三十餘年,歷經四朝皇帝的尊寵,被尊稱為「尚父」,他的八個兒子和七個女婿皆是身居顯貴,所獲賜的良田房產眾多。
  • 中國姓氏中:一姓只出過一個皇帝,另一個姓卻出66位皇帝,為何?
    所謂「身邊就是世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身邊一定會有很多個「小李」以及很多個「小王」,當你仔細的回顧自己曾經的交際圈,其中絕對不可能沒有姓王或者姓李的人,一般而言基數越大,概率越高,如果不看統計數據,大家一定會想當然的認為,這兩個姓氏的人,肯定會出很多位皇帝,畢竟是兩個姓氏大戶,然而很神奇的是,「王」這一個姓氏只出過一位皇帝,正相反的是,趙錢孫李中「李」這個姓氏,卻一口氣出了66位皇帝,這相似的境遇不同的情況
  • 「屍」姓看著不吉利,卻是古代貴族姓氏,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簡簡單單的姓氏就能反映不少的內容,因此中國人對于姓氏往往看得極重。作為代代相傳的最明顯標誌,姓氏代表了一個人祖宗的由來。一般來說,現在的大部分人都是比較普通的姓氏,比如《百家姓》裡面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就是最普遍的。不過也有一些很小眾的姓氏,往往讓人驚奇。其中,有一個特別小眾的姓氏「屍」姓,一般人都不會覺得這也是一種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