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湖北大鼓不需要舞臺?也沒有布景?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傳承人

2021-01-10 朝會講人生

有人說演唱湖北大鼓一般是沒有舞臺的,即使有舞臺,一般也沒有布景,演員憑藉想像進入故事環境當中;藝人通過虛擬的動作,使聽眾得到「以虛為實」的感覺。這是要有多麼高超的技術才能做到這樣啊,小編不得不佩服這些湖北大鼓的演唱者,下面讓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湖北大鼓吧。

湖北大鼓是一種流行於孝感、黃岡和武漢一帶的說唱藝術, 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後,在湖北省內廣泛流傳。原先湖北的鼓書,與我國北方的鼓詞類傳統說唱藝術有著同宗的關係,而鼓詞(鼓書)又與說書(評書), 在歷史上有密切的手聯繫。唐代佛教盛行時,教徒們不僅講唱佛教經卷,說唱歷史故事,也說唱民間時事故事,如《秋胡小說》《張義潮變文》 等。到了宋代,由「變文」演變為鼓詞,出現了一些專業性的話本。湖北鼓書的歷史,正史記載甚少。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語音腔調,仍以鋼鐮演唱者,稱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語音腔調,以雲板代替鋼鐮,把大鼓換成小鼓者,稱為「南路子大鼓」。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種兼容兩派之長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湖北大鼓早期以「拍門」的形式演唱,即藝人挨家挨戶上門演唱:先在每家門前敲打一陣鼓板,招徠聽眾,然後說唱一段故事。後來,由於鼓書盛行和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鼓書藝人便採取「點棚打場」的形式進行演唱:鼓書藝人選擇一個場地,高踞於書壇或三站立於圓場之中,聽眾則圍觀於四周,當時無樂器伴奏,藝人現場根據聽眾的要求選擇書目,經常是三五天或十日半月連續演唱;有時聽眾越來越多,書場也就越來越大。

鼓書是一種有說有唱、以說為主的曲藝形式。建國後由於搬上了舞臺,多用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短小段子,逐漸改為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但在廣大農村集鎮,仍然採取以說為主的傳統形式,大都說唱中、長篇故事書目。後來又發展出一人說唱、二人對口唱和多人群口唱等形式,並有二胡、三弦等樂器伴奏。在一部書或段子裡,說和唱兩者均不可少。

湖北大鼓唱的方面,不同地區及不同流派各具有不同的唱腔特色。唱腔雖不複雜,但卻富於變化,唱法上也各有風味,加之鼓、板敲擊的輕重強弱與緩急快慢,靈活變換以打動人心,吸引聽眾。湖北大鼓同其他曲藝形式一樣,具有講唱文學的共同規律,特別注意唱詞的音韻與節奏。唱詞要求合轍押韻,不但要求每段書的唱詞必須用道轍上的字(即同韻的字),而且要求講究平仄,即上句的學落尾(末一字)必須是仄聲,下句的落尾必須是平聲。在節奏上,鼓書唱詞般為雙句,有上句就得有下句,否則就壓不住板。每句唱詞都要講究分句的格式,這種格式大致有二二三式(七字句)、三三四式(十字句)、三四三式(十字句)、二三式(五字句),也有不太規整的句式結構。湖北大鼓以「四平調」為基本曲調,其調式、板式、旋律、結構等都體現了湖北民間音樂的風格,板式多為一板一眼。

可能大家不知道,湖北大鼓不久前被國務院批准為湖北省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今天的湖北大鼓卻沒有一個正式的傳承人,繼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所以保護我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啊。

相關焦點

  • 古曲新韻:「90」後山東大鼓傳承人祝天月
    如今在濟南芙蓉街南口,「老殘聽曲」的銅像,仍舊生動還原著百年前鼎盛時期山東大鼓的魅力:當時,濟南人能到明湖居聽上一段《三全鎮》《金鎖鎮》《大破孟州》《紅風傳》《金錢記》《大送嫁》,是一種莫大榮耀,更「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山東大鼓作為我國北方最早的鼓曲形式,有350多年的歷史。
  • 「開弓冇得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湖北大鼓響起 9個故事串成一...
    「這開弓冇得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廉政不分那個大小官,有貪必肅,有腐必反……」9月16日晚,「湖北大鼓話勤廉」演出結尾處,著名湖北大鼓表演藝術家張明智的一段唱段,將觀眾情緒推向高潮,觀眾連連拍手叫好。16日晚,「湖北大鼓話勤廉」在武漢中南劇場舉行專場演出。
  • 湖北曲藝傳承添新丁!5名青年才俊成「湖北鼓王」張明智關門弟子
    楚天都市報11月14日訊(記者 黃士峰)「湖北大鼓好比武漢的熱乾麵,細細地品,慢慢地吃,越品越吃越有特色嘞……」11月13日晚,武漢東西湖區金銀湖畔的一家酒店內,77歲的著名曲藝家、湖北大鼓表演大師張明智先生,率領眾弟子在舞臺上開心地唱了起來。
  • 成為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那麼這一非遺項目現在發展現狀怎樣?在傳承過程中,有哪些特色和優勢需要保持?在守正創新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少白派傳承人白慧謙、陳秀敏以及申遺傳承單位石景山區文化館。
  • 天津舉辦第二屆全國京東大鼓藝術節
    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京東大鼓藝術節,8月18日在天津市寶坻區開幕。在開幕式當晚的專場文藝演出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曲藝演員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依次亮相,親切的鄉風鼓韻充分展示了京東大鼓、西河大鼓、蘇州評彈等傳統曲藝的藝術魅力。
  • 樂亭大鼓名家趙鳳蘭專訪——我的三次進津演出
    六十餘年的藝術生涯,她表演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曲藝作品,如今年近八旬,仍活躍在舞臺上,為樂亭大鼓的傳承與弘揚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是個河北永清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1956年我13歲,我村的西河大鼓老藝人賈來珍覺得我機靈可愛,又愛好文藝,便收我為徒,帶我到唐山學習西河大鼓。
  • 成為北京市非遺項目,這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於12月6日採訪了少白派傳承人白慧謙、陳秀敏以及申遺傳承單位石景山區文化館,雖然少白派的輝煌時代早已經過去了,但是他們的努力,讓觀眾知道現在還有人在傳唱少白派。除了給像蘇帥文一樣的戲曲學院的學生傳授技藝,白慧謙還到石景山文化館、回龍觀的一些小學裡給鼓曲愛好者授課。他還在家裡輔導外孫張鼎程學習京韻大鼓(少白派)。「我要讓他腦子裡有這些東西,他將來不一定幹這行,但是必須要懂這些技藝,這才不枉做少白派後人。」
  • 「大鼓狀元」變身「網紅主播」
    他就是宿遷市57歲的蘇北大鼓第八代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牛崇祥。短短兩年多時間,「主播」牛崇祥的「粉絲」,從200人漲到現在的3萬人。  為了提高直播的質量,牛崇祥添置各種設備。買音效卡時,店員問他:「您買這個幹啥?」牛崇祥回答說:「直播用!」對方一愣:「您這個年紀還搞直播?」回憶起這段小插曲,牛崇祥笑了起來。心態很年輕的他說,其實網絡直播和他以前在街頭表演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擺地攤的時候,如果撂個三天五天才出來唱,觀眾就會一下子少很多。
  • 湖北小曲演員姚俐玲將角逐中國曲藝牡丹獎 義無反顧地保護湖北特色
    第一次比賽觸「雲」的姚俐玲壓力不小,但很快,緊張的情緒在她發出第一聲的時候便煙消雲散。「這是我們從小練的基本功,加上整個舞臺攏音的效果非常的好,我一開口,聲音可以從第一排傳到最後一排。當時我聽到自己的聲音,我想,『我的天啊,可以,聲音不錯,咱們就慢慢地穩穩噹噹地演』,所以雖然只有評委和領隊,但我從掌聲裡面聽到了大家的肯定。」
  • 【明星璀璨】靳派樂亭大鼓創始人——靳文然
    丁先生於演唱間歇時,由成彬打短段,老師好藉此歇氣,再演正書。是年,成彬14 歲。不幾年,靳家鞋鋪倒閉。時逢荒年,七口之家,難以為繼。1929年初,17歲的靳成彬終獲父準,正式從藝說書。自此,開始了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靳成彬步入書壇,眼界漸寬,量己及人,開始自感書路窄淺,底蘊不足,遂決心再拜師學藝。當年農事冬閒,成彬拜戚用武為師。
  • 人物|張旭武:大鼓伴弦音 40載傳承情
    近日,歷時一個月的樂亭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落下帷幕,作為該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樂亭大鼓,讓觀眾過足了癮。近些年,樂亭大鼓的傳播推廣呈現強勁勢頭,而這離不開該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三弦師張旭武的努力。「樂亭大鼓無論唱、彈,都得有真功夫。」
  • 「西河大鼓」中「西河」指的是哪條河?
    鼓曲類別極為豐富,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湖北大鼓、溫州大鼓、膠東大鼓、滑稽大鼓等等類別(滑稽大鼓為京韻大鼓之分支,放在此處為給不熟悉的讀者提醒),其中有一類別叫「西河大鼓」,曾有人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西河」是不是條河?是哪條河呢?
  • 中國核潛艇上有個大鼓包,美國潛艇卻沒有,難道是落後的標誌?
    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龜背?隨著海基核力量的不斷發展,潛射彈道飛彈的威力、射程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體積也在持續增大,然而潛艇耐壓艇體直徑受限,彈道飛彈總有一部分露在外面,因此只能在飛彈發射艙上增加一個整流罩,在保障艇體流線外形的情況下,還能減少航行阻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 一年三部音樂劇,沒有《聲入人心》,就沒有現在的梁朋傑
    曾經參加了《聲入人心》第一季的梁朋傑,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表長文,講述自己參加演出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的心路歷程,他自比到現在為止,依然沒有自信稱自己是一個音樂劇演員,因為他知道,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劇演員,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 新建的醫院雷神山,遼寧把重擔挑在肩……韻味十足京東大鼓!頌唱...
    馳援湖北,遼寧醫療隊把重擔挑在肩!瀋陽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鼓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湯敏有感於此激情創作、演唱了京東大鼓《情滿人間》,歌唱遼寧人民的長子情懷、忠誠擔當!致敬勇士逆行,祝福平安凱旋!
  • 郭德綱沒有評書門師承卻敢開書場,最愛挑刺的同行為何集體失聲?
    然而他的師承卻只有京劇麒派、西河大鼓、相聲以及王派快板這四門,根本沒有評書門的傳承。那麼到底是誰給他的底氣,不光開了三慶園書館還收了五個說書的徒弟呢?郭德綱七歲那年,天津評書名家高祥凱先生用一段傳統相聲《五行詩》給他開蒙,由此開啟了郭德綱的學藝生涯。
  • 張雲雷天津辦商演,自帶大鼓演傳統節目,終於知道他為啥這麼火了
    在舞臺上,郭德綱根據張雲雷的特點,給他設置了「太平歌詞老藝術家」的標籤,並不斷地介紹和推廣。張雲雷非常重視在天津的商演,他表示天津是曲藝之鄉,所以一定要自己帶著大鼓來為觀眾演唱。從現場粉絲拍攝的照片我們能夠看到,大鼓上清清楚楚寫著「張雲雷」三個字。據說這個大鼓已經伴隨了張雲雷十多年了,上邊的名字還是他自己刻上去的。
  • 「毒王」沒有420,病毒不只認湖北人
    明知道自己生病,還到處亂跑,走街串巷,坐地鐵、坐公交、上班,跟同事親密接觸。公安發現他有境外旅居史,打電話過去問,卻死不承認。打電話給他媽,也是死也不承認,甚至拒聽電話。後來警察不放心,直接上門察看,發現其滿頭大汗,郭偉鵬撒謊說是喝板藍根喝的……然後,3月11日,直接確診。
  • 來自定日縣的「協格爾甲諧」傳承人
    此次赴京演出《協格爾甲諧》的50名演員裡,除了定日縣珠穆朗瑪民間藝術團的17名專業演員,還包括33名全縣選拔出來的舞蹈愛好者、「協格爾甲諧」傳承人、基層文化站職工,在舞蹈編導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專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排練。  「甲諧」的漢語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作為藏族的一種民族傳統歌舞,「協格爾甲諧」歷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樣,是定日群眾在各種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傳統節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