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啥鬼神,出姜太公就對了,說說太公在此諸神為啥要退位

2021-01-20 薛白袍看世界

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句話算是一個民俗。

太公在此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呢?農村蓋房子,要上主梁的時候這句話往往寫在一張大大的紅紙上,壓在梁上,另外在農村的街角,或者胡同的拐彎處,往往能看到太公在此的文字。

樓房中,如果臥房和廁所正對著,有人也愛在房門上整一個太公在此的牌子貼在門上,為了保平安。

這句話從啥時候開始流行的呢,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有人說唐朝就有了,還引用了《舊唐書》上的話《禮樂志》的話,來證明太公在此這句話源遠流長:

武王伐紂,雪深丈餘,有五車二馬無縱跡,詣營求謁,武王怪而問之,太公對曰:此必五之神,來受事耳,遂以名召入,各以其職命焉。案五車二馬,仍四海之神,與祝融,句芒,顓頊及河伯、風伯、雨師也。

但是《舊唐書》根本沒有禮樂志,《新唐書》有禮樂志翻了翻沒有找到這段話。

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最早源頭大約應該是明朝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在這部小說中姜子牙奉了元始天尊的命令,斬將封神,封了365路正神。

《封神演義》是一部奇書,這部書文筆很差,照著同時期的《西遊記》文筆差的不是一個檔次,但是這本書的影響力卻一點不差。

《封神演義》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這套設定現在還被沿用,比如二郎神叫楊戩,在封神之前二郎神一直是李冰的二兒子擔當,從封神開始李二郎讓位給了楊二郎。

比如著名的那吒的故事,也是在《封神演義》中完善的,那吒和他爹的矛盾《西遊記》中提過一下,大約在明朝這個故事很流行。

封神榜對之前的神話傳說進行了梳理,把很多互不關聯的神話人物進行了串聯。

比如趙公明在魏晉時期已經出現了,但是那時候他是替玉帝勾魂的鬼將,類似於黑白無常的角色,到了晉朝後期他的身份又變成了瘟神,和滅掉蜀國的鐘會是同事,他的出身也眾說不一,有的書上說他是三國時候的人,是趙雲的親戚,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姓來。有的書上說他是秦末時候的人,比如陶淵明在《搜神後記》上就寫到:

「趙玄壇,秦代人,得道於終南山」。

到了《封神演義》直接把趙公明定位成上古大神,參與封神大戰時被陸壓用巫蠱之術殺死。

封神演義其實就是把過去各種神話傳說進行了梳理,用封神這個形式把分散的神話故事糅合在一起。

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個傳說,正是來於這次封神的主角姜子牙。

民間傳說姜子牙封神完了,發現沒給自己留神位,一氣之下跳到房頂上,蹲到了眾神頭頂,因為眾神都是他封的,大伙兒看到姜太公蹲在房頂,走路時也就都避開他了。

還有一種傳說.

姜太公封神時,把玉帝這個位置留給了自己,結果封神封到最後,他手下有個小書童叫張友仁,這小子很機靈聽到封玉帝,很利索的爬到玉帝的位子上,姜子牙沒辦法只好封張友仁為玉帝,而他給自己預留的神位就這樣沒了,元始天尊可憐他,把打神鞭給了他,並告訴他,只要他出現的地方,諸神都得避讓。

這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另一個民間版本。

《封神演義》中三教籤押封神榜,誰會被封神甚至封什麼職位都是事先設計好的,這有點像情感類綜藝節目,我們看電視時跟著嘉賓哭,跟著嘉賓笑,以為經歷了一次情感的洗禮,但是誰知道一切都是有劇本的,嘉賓都是演員,每個人都有腳本。

下崑崙山的時候姜子牙就知道自己是封神榜上無名人。

而且上封神榜是有條件的,斬將封神,得死了以後封神榜上才會有名字。《封神演義》中經常有個罵人的狠話:你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意思是你是個死人。

姜子牙還沒死,惦記上啥封神呢。還有那個張友仁的傳說,除非這哥們在姜子牙封神的時候抹脖子自殺?不然一個肉體凡胎如何被封?

封神榜之所以被設計出來,目的就是給玉帝物色公務員,在籤押封神榜時候玉帝已經經歷了三千二百劫正位金身了,所以張友仁被封玉帝這事兒,也只是老百姓根據封神榜附會出來的一個不算太高明的故事。

不過《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完神,元始天尊並沒有把他的打神鞭收回,這是封神時引領眾神進封神榜的法器,元始天尊默認這件法器歸姜子牙所用,就是賦予它一個高於眾神的特權。

天界眾神都是他封的,姜子牙還握著封神時候的法器,眾神也默認他的權威,所以有姜太公出現的地方,眾神都默契繞行,這大約是元始天尊對自己這位小徒弟完成封神大業的一種獎賞吧。

為何人們會在上梁時貼姜太公在此呢?

原因也很簡單,蓋房子從來都是人生大事,上梁是這件大事的完結時刻,也是關鍵時刻,這時候人們希望這件人生大事兒能平平安安的完成,不要出什麼么兒子,如果上梁上到一半房牆塌了,那絕對是一件很晦氣的事情,所以人們貼上姜太公在此的紅紙,人們希望至少鬼神不要來搗亂推牆。

牆角或者門對著牆的人家貼上姜太公在此,其實也是為了平安。

大街上突出的牆角很容易被過往的車輛剮蹭,人們貼上或者雕刻上太公在此,表面上為了提醒鬼神你們的剋星姜太公在這兒,千萬別迷惑車馬來撞牆哦。

其實也是在提醒過往車輛注意,前面有牆,需要慢行。

在廁所門上貼太公在此,大約是風水師的一種與時俱進。

古代沒有這種廚衛一體的樓房,人們居住環境相對寬綽,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臥房開門就是廁所,所以也沒有廁所煞這個東西,搬到樓房後有的戶型不可避免的出現廁所對著臥室的格局,廁所是五穀輪迴之所,對著住房總歸不太好,於是人們把姜太公搬了出來,不管廁所裡有啥牛鬼蛇神有啥煞,出姜太公就對了。

文:薛白袍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民間俗語「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是什麼意思?
    姜太公名呂尚、呂望,因為姓姜,故又稱姜尚,字子牙。姜太公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二人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由於姜太公運籌帷幄、功勳卓著,在他死後人們將他奉為神明,護佑蒼生,漢代皇帝令各地修建太公廟,並讓開國功臣張良陪祀。後來姜子牙又被帝王敕封為武成王,文廟奉祀孔子,武廟奉祀姜太公。
  • 為什麼會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句話?
    姜子牙只能改變思路,不走尋常路,來個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天天蹲在渭水邊,用直鉤釣魚。正好讓出巡到此的周文王遇到了,很好奇的上前一問,才有了姜尚出山,輔佐文王、武王滅殷商,造就了周朝800多年基業的故事。
  • 農村屋子上掛的「姜太公在此」牌子,是用來幹什麼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現一些房屋,會掛上一塊黃銅或者桃木牌子(或者直接用紙張代替),上面用紅字寫著「姜太公在此。」這樣的字眼,有什麼樣的寓意嗎?我們得從姜太公開始說起。姜太公,就是我們熟悉的,《封神榜》裡面的姜子牙。
  • 農村蓋房上梁的習俗,「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是什麼意思?
    梁上要查一面杏黃旗並且大梁上還要貼著紅紙的條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還要在梁上掛紅布表示喜慶。有的地方還會擺桌獻祭,鮮花、紅燭、發粿、圓仔三小碗,水果、五牲,木工的墨斗、曲尺等等。另外上梁的木工師傅還會在腰間繫上紅布,在民間習俗裡紅布有闢邪的作用。
  • 老話「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說的是什麼,真的有用嗎?
    明白了吧,周文王的父親(姬太公)預知有聖人要來西岐,周朝會因此興盛,姬太公期盼已久,卻沒能等到聖人出現。所以文王遇見姜子牙的時候,尊稱他為太公望,意思是姬太公盼望的人。姜尚輔佐文王和武王,在滅商興周的過程中功勞極大,被封在齊國。他的故事和傳說很多,被後世人寫成了《封神演義》。
  • 「大男主」姜太公:被休了的上門女婿,竟成了最有排面的神仙
    而齊國用的時間短,是因為齊國的封君姜太公簡化了周的制度,依照當地風俗來治理封國,「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於是齊國保留下來了很多原始的風俗,又因為靠海,神仙巫術極為盛行。齊國後來出了很多陰陽家,而後來姜太公的被神化,大概也與齊國的習俗有關。
  • 「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啥意思?姜子牙封神竟鬧出了這樣的笑話
    姜子牙、姜太公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在宗教裡他是他是武神、智神的全能形護佑神靈,也是「封神榜」的持有人,所以他給你的形象總是又可敬又「高大上」的。姜子牙心中那個氣呀,卻又實在不便改口說什麼,要知道神仙,但是「金口玉言」,所以「玉皇帝大帝」只好由張友人坐去了。但這事想起來,也確實可氣,於是姜太公便咒張有人生的孩子,世世代代,男盜女娼,讓他在人前說不起話,誰讓他耍小聰明、鑽了自己的空子呢。不過,這只是民間傳聞的笑料罷了!其實呢?姜子牙是大神「元始天尊」的徒弟。
  • 姜太公釣魚,我們都願意上鉤
    身為中國人,即便說不清楚姜子牙是哪個時代的,那也不會不知道這樣一種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太公釣魚,可以說是自古至今最成功的人設了。一叟、一笠、一桿……是中國傳統繪畫作品津津樂道的一個主題。玉雕匠人自然也沒閒著。以至於當人們看到白鬍子老頭垂釣的畫面,自然就會認定那就是姜太公。
  • 姜子牙(姜太公)為什麼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
    《姜子牙》是2020年國慶中秋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電影主角姜子牙借鑑了歷史上的姜太公和《封神演義》的姜尚。這種借鑑算是能讓觀眾比較快地進入影院,因為姜太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各種文獻上擁有好幾個姓名或名稱,比如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齊太公、呂望、太公望等等。別的可以理解,那麼姜子牙(姜太公)為什麼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呢?首先要說明的是,由於姜太公生活的時代距今時間較遠並且史料缺乏,學界對於姜太公生平很多事跡還存在爭議,姜太公的姓名稱號也是如此。
  • 姜太公在此
    不敢要,先是扔在陋巷,後來又扔在冰上,都沒死掉。長大之後,他喜歡耕種,專心經營,成了一國之中有名的種田好手。堯就請了他去當農師,指導天下人耕作。    這一族,從后稷時開始興起。經過幾次遷徙,到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時,遷到了岐山之下。    古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姬昌是季歷的兒子。古公從小喜歡姬昌。
  • 「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由來
    今天有人問小編這個問題,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隋末唐初之時,天下混亂,百姓渴望出現一位救世能人,解救蒼生於水火,於是百姓想起了周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呂尚。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內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自己是呂尚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並重用呂尚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於實現了「貞觀之治」。
  • 說說封神後關於姜子牙的傳說,為何「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在建築領域,可以說關於他的傳說是最多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上梁所用對聯姜子牙與房屋住宅有關的傳說不只這一個,在全國各地,但凡新建住宅,都會在封頂或上大梁的時候貼上寫有「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現在這一形式雖有弱化,但這個講究在一些地方仍存在。
  • 為什麼以前人們造新房要貼張「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呢?
    要想搞清楚「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還得先從姜子牙說起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封神演義》吧,姜子牙奉元始天尊敕令,主持召開了「封神大典」,進行了封神大會,人間的各個崗位都有相應的神仙看守。下面就來說說「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姜子牙做了「監查神」後,有一次來到武進城鄉玩時,遇到一戶人家在造房子,起初並沒有發生什麼,可是當姜子牙連續三次來到武進後,發現那戶人家還在造房子,都那麼久了,還沒造好房子嗎?姜子牙帶著疑惑問了那家主人,那家主人說:"哎,別提了,你是不知道,我家年年造房子,一造好就被火給燒了一樣,真是見鬼了!」姜子牙一聽,還有這事?
  • 姜子牙為什麼叫姜太公 在民間姜子牙被稱為姜太公的原因揭曉
    《姜子牙》是2020年國慶中秋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電影主角姜子牙借鑑了歷史上的姜太公和《封神演義》的姜尚。這種借鑑算是能讓觀眾比較快地進入影院,因為姜太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各種文獻上擁有好幾個姓名或名稱,比如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齊太公、呂望、太公望等等。
  • 姜太公又稱「太公望」,隱含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歷史預言
    西周齊國的開國國君呂尚,史稱「姜太公」。實際上,姜太公呂尚,另有一個名號,叫做「太公望」。有人以為,「太公望」中的「太公」二字,與「姜太公」中的「太公」相同,是對呂尚的尊稱;而「望」字,則是呂尚另外一個名,即呂尚還有一個名字叫呂望。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為什麼姜太公封神後,自己卻不是神仙,太公廟也比較少
    姜太公,姜太公世稱多奇謀,據傳兵書《六韜》、《陰符鈴錄》均其所著。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2年)姜太公卒,葬於鎬京。被尊稱為太公望,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佔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 看一看非神化的「姜太公」
    姜太公到底活了多少歲?  人們為何不遺餘力的「神化」姜太公?  如果想還原真實的姜太公,解答以上問題或許會是一個關鍵,近日,本報記者就採訪了幾位研究先秦歷史和齊國史的專家學者,希望能夠從他們那裡找到一個準確答案。  疑問 史上真有「姜太公」其人?
  • 生而為上公,沒而為神人:姜太公的歷史形象及其人格神崇拜
    作為中國古代的一位知名人物,姜太公不僅本人有過輝煌的一生,也在後世發展出「武神」和「封神」兩種類型的人格神崇拜,正應了蘇軾在《禱雨磻溪文》裡所說:「夫生而為上公,沒而為神人,非公其誰當之!」 出身寒微的帝王師:姜太公其人 現今我們能找到的最早涉及姜太公的文獻記載,是《詩經·大雅·大明》。
  • 太公造句和解釋_太公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太公(tài gōng)。對祖父或曾祖父的稱呼。也作為對年逾古稀老者的尊稱。指太公望呂尚。[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太公參考例句:1、姜太公釣魚島釣魚,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2、周武王在太公望輔助下滅商,於是偃武修文,放馬於華山之南,放牛於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 人老家窮老婆兇,姜太公演繹鹹魚翻生記!
    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裡說「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那就算他是山東人吧。畢竟,司馬遷比我們懂歷史。閒人馬大姐,在野史裡,是姜太公還沒發達時的老婆。那時他叫姜尚,破落貴族出身,家裡窮,娶不起媳婦,當了馬家的上門女婿。中華風俗男尊女卑,不是混得特別慘,就不會願意倒插門兒。和馬大姐相愛相殺時的姜太公,要多倒黴有多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