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民間俗語「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是什麼意思?

2021-01-20 道家文化漫談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創立以來,道教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了。道教源自本土,因此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都有大量的道教元素。在道教的諸多神仙裡,除了先天尊神如三清天尊、玉皇大帝等,還吸納了許多民間的神仙信仰,如三國時期義薄雲天的蜀國名將關羽,道教將他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是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同時也是道教的武財神。同時道教還將商周時期的姜子牙也吸納為道教神仙。

姜太公名呂尚、呂望,因為姓姜,故又稱姜尚,字子牙。姜太公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二人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由於姜太公運籌帷幄、功勳卓著,在他死後人們將他奉為神明,護佑蒼生,漢代皇帝令各地修建太公廟,並讓開國功臣張良陪祀。後來姜子牙又被帝王敕封為武成王,文廟奉祀孔子,武廟奉祀姜太公。姜太公成為神仙這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記載,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封神演義》,另外在道教典籍劉向所著的《列仙傳》中,也將姜子牙奉為神明。

書中記載,呂尚乃是冀州人,出生之時就不同常人,能預知未來,趨吉避兇。當時適逢商紂之亂世,便去遼東隱世埋名待了四十年。後來西行到了西周的封地,隱居於終南山之中。他整日在溪邊釣魚,但是一條都沒有釣到,鄰居都勸他作罷,呂尚卻說這些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不久之後,呂尚釣到一條魚,魚腹中有一本兵書。周文王夢見得到聖人,聽說是呂尚,便去請他出山輔佐。等到武王伐紂時,呂尚使用兵書中的百餘篇計謀,最終取得勝利。呂尚服食澤芝地髓,一直活了二百多歲,死後下葬時卻發現不見了屍體,只有兵書六篇在棺中,原來已經屍解成仙而去。

姜太公在民間被神話為一個可以斬將封神,驅魔役鬼的神仙,那麼為何有「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說法呢?據傳說姜子牙封神之後,掃把星轉世的老婆馬氏也想討個神位,姜子牙不堪其擾就封了她一個窮神。成了窮神的馬氏卻害苦了百姓,她不管去哪裡,哪裡就變得很窮,人們對她避之不及。甚至還演變成送窮神的習俗,據《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老百姓將窮神這件事告訴了姜太公,姜太公大為驚訝,便召集諸神,寫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符文來護佑百姓免遭窮神帶來的厄運。從此以後,人們為了避窮神、驅邪納福,就在門上、屋內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條,以杜絕窮神之害。尤其是百姓在建造房屋時,在「上梁」這道工序時會在梁頭上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

「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還有另一個版本的傳說,傳說姜太公發現有一戶人家常年都在蓋房子,他感到很奇怪便問主人為何年年都要蓋新房。房子主人鬱悶地說道,每次房子上梁的時候便會發生火災燒掉。姜太公掐指一算,原來是每次蓋新房的時候,四方的鬼神都會前來爭搶香火,爭搶過程中互不相讓,便產生了祝融之災。

姜太公於是用紅紙寫了一張「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神符貼給這位主人,囑咐他蓋房上梁的時候,將這張紅紙貼在梁上。房主照著姜太公的指示貼了紅紙,那些四方鬼神都心有畏懼,再也不敢前來作亂,房主順利的蓋好了房子。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老話「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說的是什麼,真的有用嗎?
    所以文王遇見姜子牙的時候,尊稱他為太公望,意思是姬太公盼望的人。姜尚輔佐文王和武王,在滅商興周的過程中功勞極大,被封在齊國。他的故事和傳說很多,被後世人寫成了《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中,很多死去的角色被姜太公封神,所以民間有一句老話,「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各路神靈見了姜子牙都得迴避。還有一句老話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又是什麼意思呢?
  • 「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由來
    今天有人問小編這個問題,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隋末唐初之時,天下混亂,百姓渴望出現一位救世能人,解救蒼生於水火,於是百姓想起了周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呂尚。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出現了一些關於姜太公的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為信奉。而「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句話也大約從那個時候開始被人所熟知的。具體誰說的就無從考證了......
  • 為什麼以前人們造新房要貼張「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呢?
    要想搞清楚「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還得先從姜子牙說起相信很多人都有看過《封神演義》吧,姜子牙奉元始天尊敕令,主持召開了「封神大典」,進行了封神大會,人間的各個崗位都有相應的神仙看守。當然,哪種說法正不正確都不重要,畢竟都是民間傳說。下面就來說說「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姜子牙做了「監查神」後,有一次來到武進城鄉玩時,遇到一戶人家在造房子,起初並沒有發生什麼,可是當姜子牙連續三次來到武進後,發現那戶人家還在造房子,都那麼久了,還沒造好房子嗎?
  • 農村屋子上掛的「姜太公在此」牌子,是用來幹什麼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現一些房屋,會掛上一塊黃銅或者桃木牌子(或者直接用紙張代替),上面用紅字寫著「姜太公在此。」這樣的字眼,有什麼樣的寓意嗎?我們得從姜太公開始說起。姜太公,就是我們熟悉的,《封神榜》裡面的姜子牙。
  • 說說封神後關於姜子牙的傳說,為何「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農曆八月初三,在民間信仰裡是姜子牙的神誕日。關於姜子牙,歷史上真有其人,並被後世稱為「兵家始祖」。但很多人熟悉他,還是從《封神演義》這部神話小說,或者相關的影視劇中,又或者從年長者的傳說中。但不管怎樣,對於這樣一位「神乎其神」的人物,提起他,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關於他的那些傳說故事。
  • 「大男主」姜太公:被休了的上門女婿,竟成了最有排面的神仙
    我們常見到民間建築上有「姜太公在此」這幾個字,姜太公就是我們熟悉的姜子牙,也就是呂尚。因為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的傳播,明代出現了諸多與姜太公相關的符號,除了拿著打神鞭的畫像或塑像,更多的是諸如「姜太公在此」「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或者「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等文字符號。
  • 農村蓋房上梁的習俗,「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是什麼意思?
    梁上要查一面杏黃旗並且大梁上還要貼著紅紙的條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還要在梁上掛紅布表示喜慶。有的地方還會擺桌獻祭,鮮花、紅燭、發粿、圓仔三小碗,水果、五牲,木工的墨斗、曲尺等等。另外上梁的木工師傅還會在腰間繫上紅布,在民間習俗裡紅布有闢邪的作用。
  • 不管啥鬼神,出姜太公就對了,說說太公在此諸神為啥要退位
    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句話算是一個民俗。太公在此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呢?農村蓋房子,要上主梁的時候這句話往往寫在一張大大的紅紙上,壓在梁上,另外在農村的街角,或者胡同的拐彎處,往往能看到太公在此的文字。樓房中,如果臥房和廁所正對著,有人也愛在房門上整一個太公在此的牌子貼在門上,為了保平安。
  • 姜太公在此
    靠著霸氣與殺氣,姜太公很快控制住齊國的混亂局面。他大興漁鹽之業,勸種麻紡絲,獎勵冶煉,鼓勵經商。對別國來的商人,甚至不收稅費。四方民眾,少有人不貪利,於是紛紛歸於齊國。齊國很快就顯出大國氣象。    呂尚一生經歷了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直到周康王六年才去世,活了一百多歲。從助周文王強國,到為周武王徵商,呂尚屢出奇計。有人把他的智慧記在一本《六韜》的書中。
  • 「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啥意思?姜子牙封神竟鬧出了這樣的笑話
    姜子牙、姜太公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在宗教裡他是他是武神、智神的全能形護佑神靈,也是「封神榜」的持有人,所以他給你的形象總是又可敬又「高大上」的。姜子牙心中那個氣呀,卻又實在不便改口說什麼,要知道神仙,但是「金口玉言」,所以「玉皇帝大帝」只好由張友人坐去了。但這事想起來,也確實可氣,於是姜太公便咒張有人生的孩子,世世代代,男盜女娼,讓他在人前說不起話,誰讓他耍小聰明、鑽了自己的空子呢。不過,這只是民間傳聞的笑料罷了!其實呢?姜子牙是大神「元始天尊」的徒弟。
  • 民間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說的什麼意思?
    民間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說的什麼意思?民間俗語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數百年前的古中國,當時大家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我們的老祖宗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結合平日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
  • 姜子牙為什麼叫姜太公 在民間姜子牙被稱為姜太公的原因揭曉
    這種借鑑算是能讓觀眾比較快地進入影院,因為姜太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各種文獻上擁有好幾個姓名或名稱,比如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齊太公、呂望、太公望等等。別的可以理解,那麼在民間姜子牙又被稱為姜太公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道教和盜墓兩者有關係嗎?摸金校尉學的是道教術數嗎?
    在現在的很多媒體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關於古代盜墓的一些事情,因為盜墓經常要講究風水,而且時常是與鬼神過招,再加上什麼風水、法術的摻雜,讓人感覺道教和盜墓存在著一些聯繫,那麼它們之間真的有聯繫嗎?發丘印比如說發丘中郎將有一個叫做「發丘印」的印章,號稱是一印在手,百無禁忌,上面刻著「天官賜福,百無禁忌
  • 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到嗎?
    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到嗎?民間俗語,就字面翻譯就是民間所流傳下來的語言,有的民間俗語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歷史!這些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是一定有相應的依據的,現在的一些小學課本上都有流傳的俗語,歇後語,所以現在看來這些俗語也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才會得以流傳,也是被世人認同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古代由於醫學方面較為落後,現在有些看起來很荒誕的東西在古代卻是被推崇的,但是有些確實不無道理。
  •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俗語文化更是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教育還沒有普及,所以民間俗語很容易得到推廣。和詩歌辭賦什麼的相比,俗語在深度內涵上要落後許多,但是俗語通俗易懂,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適用,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俗語都得到了廣泛的流傳。雖然在今天俗語的地位不如從前,但熱衷於使用俗語的人仍然非常多,而且對於很多學者們來說,研究俗語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我們從俗語中能夠發現很多古人很多為人處世的態度。
  • 民間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什麼意思?
    民間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說的什麼意思?在千百年前,我們的先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幾代人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所以學習和研究俗語不僅能夠讓我們獲益良多,更能對我們研究歷史提供幫助。
  • 俗語「近怕鬼,遠怕水」是什麼意思,對現在有什麼警示意義?
    中國民間有一種小調《十八怕》,全國各地民間均有流傳,是過去民間人們對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近怕鬼,遠怕水"就是《十八怕》唱詞其中的兩怕。中國俗語看似很簡單,也易懂,但其中大多數都是一語雙關,隱藏深刻的含義,蘊涵深邃的哲理。"
  • 姜子牙給別人封神,他自己是什麼神?為何他能與玉帝相媲美?
    導讀:姜子牙到底是什麼神仙,他去到別人的地盤,當地的神仙都會避讓?姜子牙在歷史上,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他幫助周武王討伐殘暴的商朝,打敗了紂王,建立了屬於武王的國度。姜子牙在周朝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既是皇上身邊的軍師,又是統領一切軍隊的主將。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 天官科普:「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的真正含義,許多原著粉都不懂
    那麼大家真的明白「天官賜福,百無禁忌」這句話的含義嗎?相信很多原著粉對此都是一知半解,今天沈衝就幫大家解除這個疑惑。「天官賜福」起源於我國古代道教的所謂「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的含義則是:天無忌,地無忌,年無忌,月無忌,日無忌,時無忌,紫微在此,百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