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車商都明白一個道理,不用心造車就會面臨失敗,汽車的品質也變得愈來愈高。「一身科技的全能選手」奧迪A4L,整車能力不可小覷。「山區道路利器」馬自達CX-5,同級別車型見之也要退讓三分。注重改善自身生活水準的今天,準確定位是萬軍突圍的關鍵。正如英菲尼迪Q50L。今天我們請來了英菲尼迪Q50L的兩位駕駛者,下面,就讓他們來告訴我們他們的感受吧!
車主一:手握25萬,換車堅持提了英菲尼迪Q50L,車主:關鍵是有檔次
外表:外觀比較滿意,比較柔美。外表讓我一見鍾情啊,沉穩中不失大體,前臉的殺傷力很強。大燈是鷹眼構型比較傳神,尤其是左右大燈上方有道亮條組很打眼。唯一遺憾的可能是車漆比較薄,一划就破,一碰就碎。內飾中等偏上,看個人喜好。也是見仁見智,就是中控液晶屏反應有延遲,導航屏比較雞肋。但是做工和材質上乘,絲毫沒有違和感。比較雞肋,沒感覺到什麼氣氛。
我還是喜歡英菲這種寬大飽滿的空間,超級給人安全感。空間夠大,前一排空間足夠,對駕駛人很舒適。置物的地方很少,特別是最後排,直接沒有放東西的地方。空間沒什麼問題,足夠大,座包可以調節到合適的位置,車尾箱夠用。雖說是運動轎車,著實運動與舒適度兼顧的一款車。因為還沒上高速,長途的體驗後期再加。雖然外面引擎聲音聽著挺大,但裡面關了車門很靜謐。座位空間設計,符合人體搭乘感,人性化提升感強。
不飆車,動力絕對夠用了。官方數據7.9秒,超個車還是很輕鬆的,不開極限動力很過剩了。制動停車時,有明顯點頭。城區和高速動力都足夠,提速不遲疑。當前油耗在8個油上下,還能接受。
結論:我覺得,英菲尼迪Q50L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外觀不用說了,大部分人喜歡Q50L就是奔著這個外貌去的。說實話Q50L這款車內飾還是很中規中矩,很溫馨。你看那些超級都市裡的超級跑車,那空間多小啊。坐在車上跟坐在家裡沙發一樣舒服。和奔馳CLA級比較,英菲尼迪Q50L更好,因此,英菲尼迪Q50L確實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車型。
車主二:開過英菲尼迪Q50L,再體驗兄弟的奔馳CLA級,車主:差距不大
先來看奔馳CLA級的外觀,外表見仁見智,兩三年前改款一直沒沒呢動過,這馬上就要換代了。個人很喜歡這種設計,運動又低調。買燈送車可不是鬧著玩得,有錢了上個矩陣大燈,帥爆了。顏值很喜歡,長前懸短後懸,看上去很別致,18寸輪輞很喜歡。
再看英菲尼迪Q50L,外表比較滿意,是我喜歡的調調,幾乎沒什麼死角,每個角度都很好看。側邊的線條很好看,很優雅。最喜歡鷹眼大燈,炯炯有神。車型飽滿,輪胎很好,雨天不怎麼打滑,很安全,很適合我。
進入奔馳CLA級車內,外觀內飾還是很吸引人的,性價比高。全液晶儀錶盤就不用我多說什麼了吧,這款車有多少人是為了這個。材料不錯,有木頭有真皮,顯檔次。新車都有異味,我車買來7天基本沒什麼味道了。絕對夠用,空間是大賣點。後一排如果坐3個人,中部的可能會比較難受。手套箱空間很小,可能是因為cd機佔了位置。前排第二排和後後備箱的空間都還比較滿意。
再看英菲尼迪Q50L,說實話,內飾是有點糙了,細節處理不到位。車載地圖使用不是很方便,搜索省外目的地還要先切換省市。能碰到的地方都是軟性材質,該植絨的地方都有做,厚道的。車內味道不小,中央控制臺和副駕駛偶爾會有雜音。空間足夠大,前後座包都是大沙發。家裡胖子較多,兩米多的軸距,最後排坐進去毫無壓力。手套箱也挺小的,後半箱也不大,可能都壓縮到搭乘空間上了吧。後備箱是液壓杆,放了東西之後,不有關不上門的情況,這點是不是錯的。
先開奔馳CLA級,但話說回來,如果追求駕駛感受誰買A4L呀,要買奧迪也得說S4。方向盤很輕,操作起來時間久也很輕鬆。底盤低了點,有的地下停車場會蹭底盤,可能是停車場的設計問題吧。穩,真的穩,高速不知不覺會超速,有重車的感覺。路感清晰帶來的後果一定是舒適度的下降。懸掛偏運動,各有所長嗎。自動空調很好用,全智能,還是三區的。雖然座椅不是特別棒,但也還能接受。
再開英菲尼迪Q50L,又不是賽車手,哪來那麼多駕駛可言。是方向盤有點重,液壓助力的沒有電子助力的那麼輕。底盤軟硬適中,是我喜歡的類型。制動還行,畢竟新車。帶來的舒適感,「一級棒」。整車偏低的緣故,跑起來挺穩。日產大沙發,bose降噪。真皮座包,材料很足,舒適度不錯。
總之,英菲尼迪Q50L得分較高,原因有二,外觀我覺得沒上一代的A4順眼,顯得比較硬朗,我覺得操控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啊,在擁有它後,我特別想說七個字:慶幸當初的選擇!那麼,大家認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