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非遺」活動走進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2020-12-18 人民網福建頻道

穿越歷史長廊,探尋千載閩地風華。12月9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首屆大學生藝術節首場活動——「非遺」進校沉浸式體驗活動,邀請了泉州市社科聯、晉江市社科聯作為指導單位,攜手在校師生共赴一場泉州「非遺」文化之旅,品鑑古韻匠心,領略傳統非遺魅力。

泉州「非遺」走進大學,深受師生歡迎。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泉州的非遺,就擺在藝術工坊長廊裡。以「閩南紅」背景元素還原真實技藝場景,中式插花、金蒼繡、香道、惠安女服飾、提線木偶、花燈等傳統技藝以獨立體驗區的方式設置,每個技藝體驗區人潮湧動,大家興致勃勃。

學生體驗惠安女服飾。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插花講究線條的優美和姿態的自然,構圖布局要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資深花藝師權老師利用各種新鮮花材,一邊現場演示插花技藝,一邊講解插花的歷史和藝術。2020級金融管理的凌琅琅同學是第一批插花體驗者中首個完成者,他開心地向身旁的同學展示了自己的插花作品,「我們既享受了插花藝術的樂趣和快樂,又提升了文化藝術審美和幸福指數,這個活動體驗很棒!」

學生們專注地參與到傳統插花藝術和花燈製作中。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現場還進行了香道和提線木偶展演。香道老師身著古典華服,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為大家帶來一場美的盛宴,而提線木偶老師一手握勾牌一手提線,一提一頓,一按一縱,把木偶操作得栩栩如生。提線木偶非遺傳承人杜勇老師精妙的表演引得現場觀眾拍手叫好,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他在表演之餘為同學們普及了木偶知識和傳授技藝:「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是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澱、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在杜勇老師的帶領下,一些教師的孩子們零距離接觸並學習了如何操作木偶。伴隨著老師發出的不同指令,小朋友們拿著提線木偶,把它們操控得有模有樣。「提線木偶真有趣,在老師的操作下,每個關節都能動,好像是真的人一樣。」

教師子女也來體驗提線木偶的表演。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針刺無骨花燈製作、惠安女服飾體驗、香囊縫製……每個非遺技藝項目都深受大家喜愛。同學們在體驗一次項目後,集章收卡即可獲得相應項目的打卡蓋章,上傳參與現場活動的照片至易班後即可獲得一定獎勵。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通識教育目前設有金蒼繡、剪紙、陶藝、花燈等非遺大師工作室,實施非遺傳習教學。當天,發揮美育教育作用的藝術工坊同期開放,大家可以在此體驗書法、繪畫、沙畫等。

書法社同時開放。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作為全國職業院校「傳統技藝傳承基地」「泉州市社科科普基地」「泉州市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已多年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傳統節日為主線,泉州非遺技藝為特色,形成了兼容並蓄的傳統文化涵養學生的特色書院文化。作為本屆大學生藝術節策劃者,校長助理、通識教育學院院長蘇康敏表示:「我們全年常態化開展非遺體驗活動,每年12月作為書院傳統文化月更加豐富精彩。這次活動通過沉浸式氛圍布置,不僅讓學生體驗非遺技藝,而且在這個原汁原味的環境中帶入歷史感,用心感受傳統文化的美,用手體驗傳統技藝的精妙,既是美育也是勞育,希望能通過藝術讓學生知行合一。」

據悉,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首屆大學生藝術節以「心之所向 一路花香」為主題,將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通識教育成果展示系列活動。通過精心策劃、內外聯動、多方參與,為學生選修課、社團學習成效展示搭建舞臺,給予學生專業課堂以外更多的關懷、支持和更廣闊發展潛能的空間。(洪春錦 鄭筱 鄧皓予)

(責編:吳舟、鍾巧花)

相關焦點

  • 卡通裡的泉州非遺
    泉州融合匯聚了閩越文化、中原文化及海洋文化,古城擁有大量獨特的文化遺存及民俗活動,向世界展示著自己多元文化、包容並蓄的城市精神。泉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不僅承載著群體、團體及個人的文化記憶,也成為卡通等藝術形式表達的對象。近日,泉州海交館舉辦宣傳泉州嗦囉嗹習俗活動,讓參與者用卡通形象繪就泉州非遺,使泉州的非遺變得更加生動可愛。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的職教特色,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產教融合平臺為依託,以非遺傳承大師為引領,以「雙師型」師資團隊為智庫,以網絡「雲課堂」「雲展廳」為渠道,創新「四大課堂」非遺文化育人機制,推動實現中國非遺紫砂陶的活態傳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打造非遺沉浸式體驗 杭州市非遺大師工作室入駐黨群服務中心
    杭州網訊 近日,杭州非遺大師工作室(簡稱:工作室)在杭州市黨群服務中心正式開辦。工作室開設當天,杭州刺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亦軍及其徒弟劉雨涵現場展示了傳授杭州刺繡的技藝。杭州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設工作室的目的在於將其打造成展現杭州非遺保護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向黨員群眾宣傳展示獨具杭州地域特色、包含杭州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非遺對中華民族賡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意義;展現非遺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性;展現非遺「日用而不覺」的特性。
  • 2020福建泉州黎明職業技術大學招聘編制教師43人公告
    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稱的年齡一般在50周歲以下(1969年8月5日至2002年8月5日期間出生);具有副高專業技術職稱的年齡一般在45周歲以下(1974年8月5日至2002年8月5日期間出生)。2.本次招聘崗位要求的學歷學位證書、資格證書以及相關資歷計算的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31日。取得與崗位專業要求相一致的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者,學歷可放寬至本科,學位不限。
  • 學糖畫、做麵塑,6位非遺大師走進社區,邀市民體驗非遺之美
    糖畫、蜀繡、夾江竹紙……2日下午,由由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以及四川省文化產業普及基地共同主辦的「恪守初心,共享非遺文化之美」公益非遺體驗活動在成都市高新區鐵像寺水街舉行。本次體驗活動包括夾江竹紙抄紙技藝體驗、夾江木板年畫、蜀繡、成都糖畫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以及非遺學院非遺手作工作室推出的包括川劇臉譜、刺繡、剪紙、編結等在內的系列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驗課程。精緻的非遺文化展示和豐富的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社區居民前來圍觀。
  • 沉浸式穿越土司王朝,感受土家壯美史詩!揭秘非遺大戲《芙蓉花開...
    5月1日起,非遺活態傳承大戲《芙蓉花開·畢茲卡的狂歡》將在芙蓉鎮景區內每日上演,30多名演員將帶來原汁原味的土家民族風情,與遊客一同穿越土司王朝。「我們創作這部戲的初衷就是尋找土家族特色民風民俗,將其中一些內在的美通過藝術加工後向觀眾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都能了解湘西土家文化,也讓他們在說起湘西時,不再只是覺得『神秘』。」
  • 泉州少林地術拳 孫氏祭祖習俗 入選市級非遺項目
    核心提示 日前,泉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臺商投資區泉州少林地術拳、玉塘孫氏祭祖習俗入選。 泉州臺商投資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燦爛、底蘊豐厚。全區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5個(其中省級5項,市級4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9人(其中省級7人,市級35人,區級17人)。 □本報記者 羅劍生 通訊員 朱麗瓊 文/圖 泉州少林地術拳 原為女用 仿狗格鬥 記者了解到,泉州少林地術拳原為清代尼姑四月神尼所創,當時為庵中尼姑為護庵健身之術,藝不傳人。
  • 臺灣金光布袋戲泉州開鑼 閩南非遺文化傾倒民眾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6月9日電(林永傳 郭斌 吳世榮)「嗡嗡嗡──」警報器響起,舞臺冉冉升起數個身影,炭棒火花發出閃閃刺眼金光,五彩布巾狂舞,霓虹燈火環轉;臺灣老夫子全能運動、江湖浪子、英雄劍客、射箭豪傑、偶戲變臉……9日晚,福建泉州錦繡莊民間藝術園的大廣場上熱鬧非凡
  • 「有業者樂業」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泉州輕工學院供圖東南網1月9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近日,由福建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泉州市中華職業教育社、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承辦的「有業者樂業」——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研討會在輕工職業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教專家學者在現場共同探討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任務和舉措、方式和路徑,交流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由於新冠肺炎今年在全球的多次爆發,人們儘可能被要求在家中學習、工作以及保持社交距離。對於容易造成大量人員聚集的展覽展示行業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頗深。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展示暨非遺購物節活動掠影
    6月13日上午,司徒小鎮噴泉廣場木鼓鏗鏘、戲曲悠揚,由市文旅局主辦、市新聞傳媒集團承辦的「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展示暨非遺購物節活動,在高亢激昂的上黨八音會演奏中正式拉開帷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廣大市民奉獻一場非遺文化盛宴的同時,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  「這是永春竹胎漆器,是福建省級非遺產品。」在福建省文化旅遊品牌館內,來自泉州永春的李海生老師自豪地對記者說。
  • 萬代南夢宮(中國)2019非遺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圓滿收官
    上海2019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12月10日,由萬代南夢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萬代南夢宮(中國)] 主辦的「拾趣非遺,樂創未來 -- 非遺藝術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第五站來到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閔行晶城中學,這也是該系列活動於今年的最後一站。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舉辦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亮相泉州網12月5日訊 (記者康金龍 文/圖)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上色後的德化白瓷越發精美永春竹胎漆器吸引眾多觀眾「這是永春竹胎漆器,是福建省級非遺產品。」
  • 3D沉浸式全息互動投影|讓你走進屏幕裡!
    曾經刷爆朋友圈的「失戀博物館」,讓人感受到了沉浸式燈光的趣味體驗,成為眾多餐廳、展館、遊樂園等場所設計的首要選擇。但是,固定的燈光效果讓大部分老客戶認為枯燥、看膩,致使商家「回頭客」少之又少的問題一直存在。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二中師生通過此次活動與木偶戲零距離接觸,直接深入地了解寶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的魅力。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推廣非遺校園文化建設,將非遺融入各科教學與活動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湘鄉二中特色學校教育的建設。
  • 浙江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浙江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2020年06月09日 10:1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6月8日晚,浙江省博物館推出「文瀾印象」沉浸式體驗活動。在夜色中,帶領民眾看琴棋書畫,品詩酒茶花,賞實景華服,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活動體驗地為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該館舍坐落在西湖邊,為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擁有亭廊、池橋、假山疊石等景觀。館舍西側,為清朝皇帝行宮遺址和江南著名皇家藏書樓文瀾閣。
  • 三大類沉浸式互動投影技術-晟跡創意
    沉浸式互動投影是讓參與者完完全全被包圍在一個利用投影機投影營造出來的顯示空間,通過音響、畫面特效製造一個虛擬空間,藉助多通道投影融合系統使畫面更逼真,在上中下左右這五組畫面給觀眾立體的三維視聽交互體驗感。沉浸式互動投影可分為三大類:L型折幕投影、天幕投影、CAVE沉浸式投影。
  • 泉州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3日電 (陳麗卿 吳楠 丁瑜鴻)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閩南傳統民居建築價值內涵,近日,泉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黎明職業大學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承基地等單位聯合舉辦系列活動,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普及宣傳活動走進泉州第六中學。
  • XR技術打造沉浸式舞臺效果,人間至美!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5G技術的推廣及應用,VR和AR技術得以在各個業態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在此基礎上,VR技術、AR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喜愛。XR的意思是擴展現實,擴展現實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和可穿戴設備產生的一個真實與虛擬組合,可以實現人機互動的環境。擴展現實包括增強現實(AR)、虛擬實境(VR)、混合現實(MR)等多種形式。簡而言之,XR其實是一個集體概念,其中包括了AR、VR、MR、XR等多種形式,打造完全沉浸式的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