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聯研究丨By:世聯評估價值研究院
一、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與重要論述
在全球開放的宏觀背景下,國家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從生產、流通,再到消費、投資,已經交織在一起,共同形成全球經濟大循環。與此同時,關於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的爭論從未停止,在實踐層面二者基本上交替進行:世界經濟處於增長和繁榮階段,各國比較容易實施自由貿易政策;而世界經濟面臨危機或處於蕭條階段,貿易保護又可能佔據上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都成了貿易保護滋生的土壤。
面對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複雜外部環境,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中央適時提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成為「十四五」乃至中長期我國發展的主線。正所謂「西邊不亮東邊亮」!
在8月24日中央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會上對新發展格局做了進一步闡述,未來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圖 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與重要論述
資料來源:有關網絡新聞,世聯評估整理
二、國內大循環的重點在哪裡
毋庸置疑,14億人的國內市場非常龐大,內需規模不可限量。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高達5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總體保持平穩增長。今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0萬億元,同比下降9.9%,主要受疫情中實體店鋪銷售遇冷拖累。實體店拓寬網上渠道,新零售抓住發展契機,1-7月份網上零售額超過6萬億元,同比增長9%。
表 2020年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居民消費呈多樣化趨勢,消費熱點也從基本生活日用品、耐用品、大宗家居消費逐漸過渡到智能化服務型消費(如智慧型手機、休閒娛樂消費等),從今年通訊器材類、飲料類、汽車類的銷售可見一斑。
同時,我國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實現了從低端的「世界加工廠」到擁有多個自主品牌、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產業鏈比較完整的「製造大國」的躍升,與「製造強國」的距離在縮短。
但是目前對國內市場潛力的挖掘不充分,還存在供給和需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未來按照中央要求,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在供給端,促進產業升級和補鏈。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基建等,搶佔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制高點。加快核心技術研發,儘快打通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在關鍵技術、核心環節掌握自主權。注重國內市場研究,改良產品線,促進出口產品成功轉內銷。
在需求端,促進消費增長可持續。對政府而言,要在城鎮化、舊改、保障房、新基建等領域追加投資,增加財政轉移支付、減稅降費,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促進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穩步上漲,擁有消費升級的底氣。對居民而言,提倡理性的、適度的超前消費,支持「國貨潮牌」和出口轉內銷產品,實現供給到需求的良性循環。
在要素市場,打通要素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如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改革,促進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圖2 國民經濟大循環示意圖
三、房地產領域的發展機會探索
2016年以來中央確定「房住不炒」的發展基調,全國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更加堅定,房地產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受到抑制,而長效影響得到加強。那麼,在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房地產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呢?
第一,搶佔城鎮化發展機遇。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約8.5億人,城鎮化率達到60%,未來十年發展目標是再提升10個百分點,到203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未來將有10億左右人口生活在城市及其周邊,居住需求十分旺盛。人口規模大、增長較快的城市是企業布局的首選。
圖 重點城市人口規模梯隊
數據來源:世聯評估《南北地區主要城市發展比較》
第二,積極融入重點區域和活力城市群的發展。從近兩年出臺的政策來看,國家大力支持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區域發展。這些區域各類資源更加聚集,經濟發展潛力較大,比較容易形成人口流入——經濟增長——更多發展機會的良性循環。隨著城鎮化和新基建的推進,重點區域的城市和周邊郊區發展機會較多,房地產需求有望出現新一輪增長。另外,根據住建部要求,2000年前建設的老舊小區大部分都需要更新改造,進一步完善小區配套和基礎設施,這部分存量市場也很大。因此,城市更新、舊城改造也是企業展現實力的重大機會。
第三,租賃需求旺盛,抓住租賃住房發展機會。房地產市場調控倒逼房地產結構調整,租賃住房得到政策支持,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環節,企業可在租賃住房等方向尋求新利潤增長點。(詳見《住房租賃與REITs》)
第四,進軍康養地產領域。近年來我國少子化和老齡化現象比較突出,人們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轉變,更多人願意選擇養老院、養老公寓安享晚年,這部分市場蛋糕越來越大。另外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重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休閒、療養等需求正在大爆發。因此,未來康養地產發展潛力巨大,高端市場和平民市場並重。
第五,打造綠色建築,提升房地產開發建設品質。今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從建築設計、能效水效、建材等多個方面提出新的任務,提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築持續增加,既有建築能效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斷完善,裝配化建造方式佔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綠色建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應儘快在綠色建築設計、建材篩選、裝配建造等方面培育實力,搶佔市場先機。
圖 《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八大重點
資料來源:《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
四、結語
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復工復產」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外部經貿環境仍比較嚴峻,我國參與外部循環的重心將逐漸轉向歐盟、東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內部循環相互促進形成聯動。目前海外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國內防控有力,經濟復甦持續推進,主要經濟指標出現好轉,擴大內需的基本盤比較穩健,我國可能是今年少數幾個能夠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因此,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不斷挖掘內需潛力是應對百年變局的正解,企業應積極探索新發展機遇,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發展品質。
點擊播放 GIF 0.0M
本文作者:世聯評估,全國領先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機構,擁有強大的評估師團隊,持有RICS、MAI、HKIS等國際學會資質,致力專業持續領先,以前瞻視角深度解讀房地產市場,內容首發價值領地公眾號,原創精彩不斷!如需轉載本文,請點擊【轉載須知】查閱轉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