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馬陸葡萄交易市場的大門
一眼就看到堆積如山的快遞
從早上六點開始
「快遞一哥」周威威
就在快遞「山」裡
打包、搬運著當天要發往全國各地的葡萄
上個月
周威威在這裡
一共攬收了8000件快遞,
是京東快遞小哥中
當之無愧的「攬收王」
日攬300件的「快遞一哥」,為了快速送貨,他手繪了一張地圖
周威威來自安徽宿州,今年31歲,京東物流快遞員是他的第三份工作。
18歲高中畢業後,周威威就開始隻身闖蕩社會。第一份工作在上海松江,是電子廠物料管理員,這份工作做了8年之久,之後他辭職離滬,去浙江寧波做了一名計程車司機,而安逸、循規蹈矩的生活並沒有讓周威威滿意。2017年,離開上海2年後,他又重新回到上海開始新的打拼。
「先把果農攻克,我們再搞事業」
夏季是葡萄豐收的時節,為了保障運輸,京東從骨幹業務員中抽調了一批人駐點馬陸葡萄交易市場,周威威是其中一員。
「剛來的時候,什麼也不幹,就一件事,跟果農處好關係。」周威威說。他本來在嘉定區葉城路的京東物流站點工作,剛到新站點時,馬陸葡萄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和同事對葡萄園也不熟悉,於是,他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先把果農攻克,我們再搞事業。」
說幹就幹,周威威每天一大早起床,開著麵包車,行駛在馬陸葡萄交易市場附近的羊腸小道上,見到一家葡萄園,周威威便下車,走進果農家,親切地攀談起來,「見到果農就加微信,跟他們拉拉家常,把他們的名字和臉對上號。」
馬陸葡萄交易市場附近一共六七十家葡萄園,其中四五十家的店主都和周威威成了朋友。一有訂單要發,店主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周威威,「小周」成了他們常常掛在嘴上、記在心裡的人。
由於葡萄園排布十分密集,幾乎到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程度,葡萄園的名字也是大同小異:老丁葡萄園、老陳葡萄園、芳芳葡萄園......這讓周威威十分頭疼,他又想出一個新招——手繪地圖。
周威威挨家挨戶看果園名字,在工作簿上,用一次性水筆畫出他腦海中的葡萄園地圖,「一開始記不熟,還要經常看地圖,後來閉著眼睛都認識路了。」
這樣的生活,周威威過了半個月。7月中旬,葡萄成熟,從那時起,周威威的手機幾乎沒消停過,打開微信,幾乎全是果農們的訂單信息,「忙的時候,一天能攬300件貨。」
稍有空閒的時候,周威威還會到葡萄園幫果農採摘葡萄、打包貨物。「他們種了十幾年葡萄,年紀都很大了,家裡的孩子也都在外面工作,我能幫一點是一點。」周威威說,果農們還會在他臨走時送他幾串葡萄,「其實幫他們就是幫自己,他們葡萄賣得好,自己的訂單也就多,收入也會更高一些。」
「沒有我送不出去的快遞」
周威威的微信通訊錄裡存了500多名客戶,他們都是周威威挨家挨戶送出來的。
「京東裝生鮮食品有專門的冷鏈保鮮箱,我第一次送生鮮時沒經驗,把箱子也送給客戶了。」說起這段經歷,周威威忍不住哈哈大笑,「之後我才知道這個箱子是需要帶回的,屬於公司財產,只能硬著頭皮去找客戶要回來,直到現在,同事還經常會拿這件事打趣我。」
丟件也是快遞員常會遇見的問題。周威威有一次帶了兩件快遞在小區裡派送,上樓派送了第一件之後,回來發現另一件不見了,「快遞員丟件的話,只能自己賠付,幸好那次丟的只是一本書,不是貴重物品。」
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也成為了他的「財富」。他對葉城路片區的各個小區樓號、門牌都了如指掌。「在葉城路這邊的小區,沒有我送不出去的快遞。」周威威自信地說,他和每個社區的居委幹部關係都很融洽。有時候送貨客戶不在家,貨物又大又沉,帶回站點費時費力,他便將快遞寄放在居委會那,讓客戶下了班再取,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客戶。
「我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我從來不覺得快遞員就是一份賣力氣的工作。」周威威對配送工作也總結出了一套竅門:生鮮、水果這類保鮮食品要儘早配送;把下班較晚的收件人貨物放下面,下班較早的收件人貨物放上面;手機之類的貴重貨物一定要隨身攜帶……
儘管配送工作已經駕輕就熟,但周威威仍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曾經給領導做過一段時間的助手,覺得自己很多都不會,還需要磨鍊。」周威威說。
「家庭始終是我奮鬥的動力」
31歲的周威威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兒子上大班。周威威和妻子在上海打拼,兩個孩子放在安徽老家,周威威一年只能回老家兩三次。
「今年年初疫情爆發,我過年也沒有回去,一直在上海工作,還是挺想孩子的。」周威威說,「我媳婦一年比我多回去幾次,但也不會太頻繁。」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周威威去年在老家購買了學區房。每個月,他打給父母和孩子的錢不會低於5000元。
從7月1日至今,周威威每天都奔波於葡萄莊園和儲藏冷庫之間。繁忙的業務,自己與孩子視頻的機會更少了,經常是自己下班之後,孩子已經入睡了,自己上班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醒。有時,孩子會讓妻子捎話:「有悄悄話要對爸爸說。」
周威威的手機桌面是一家四口的合照,「家庭始終是我奮鬥的動力。」他說,自己相信奮鬥的力量,要依靠自己的雙手,給家人、給孩子更美好的生活。
撰稿:卜玉
攝像:黃佳星
編輯:王安琪、沈悅(見習)
【來源:上海嘉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