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冠縣:垃圾坑變「聚寶盆」 蓮藕滿塘產業興

2020-12-22 金臺資訊

寒冬時節,地處魯西北的聊城市冠縣萬善鄉東馬固村的15畝蓮藕迎來豐收季。隨著高壓水槍衝開塘中淤泥,一節節白白胖胖的雪蓮藕被採收上岸,經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包裝、統一品牌後,直接銷往蔬菜批發市場和超市。

「兩年前,這幾個荷塘還是堆滿建築和生活垃圾的廢坑塘。現在,夏天荷花飄香,冬天蓮藕滿塘,畝均蓮藕種植純收入5000元,今年村集體收入將奔10萬元。」東馬固村黨支部書記邢之乾高興地說。

萬善鄉地處黃河古道片區,因土地性質沙化,全鄉32個村中集體經濟「空殼村」多達10個,年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還有11個。同時,每個村都有廢棄坑塘,共計數百畝之多。久而久之,這些坑塘成了一些村民傾倒垃圾、汙水之地,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

2019年春天,萬善鄉按照每畝坑塘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鼓勵各村結合實際「宜種則種」「宜養則養」或「種養結合」。此前村集體經濟幾近空殼的東馬固村,去年清理出8畝坑塘種植雪蓮藕,垃圾坑從此換上「新裝」:夏天,花香水清,鳥鳴蛙叫;秋天,蓮蓬朵朵,鮮嫩飽滿;冬天,喜獲一塘塘雪蓮藕,當年村集體收入就過了5萬元。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共同富裕。今年,東馬固村持上級扶持資金和集體坑塘,與部分村民共同成立金淼蓮藕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收益的60%按出資比例返還,20%用於社員技術培訓和互助互濟,其餘20%用於擴大生產經營。

邢之乾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平均每畝產蓮藕4000斤,市場價2.5元一斤,除去藕種、人工等成本,畝均純收入5000元。今年,還探索立體化養殖泥鰍、小龍蝦,15畝荷塘預計將給村集體帶來10萬元收入。」

如今,萬善鄉「坑塘經濟」已在宋村、後田平等19個村全面開花,並聯合成立兩個大型合作聯社抱團發展,實現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並發展起藕粉、荷葉茶等深加工產業,平均每個村集體年增收5萬多元。

同時,各村通過設置荷塘公益崗位,吸納了20多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負責荷塘安全和打掃衛生,幫助他們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垃圾坑變身『聚寶盆』,不僅增添了一道道荷塘美景,讓村容村貌實現美麗蛻變,而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村民就業,實現『生態帳』『就業帳』『經濟帳』多贏。」冠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韓宗寶說。

54歲的東馬固村村民邢之喜家的房子離舊坑塘不到10米遠:「過去垃圾坑臭味刺鼻,村裡人都躲著走。現在每到夏天,周圍村甚至縣城裡的人都跑來賞花,人人羨慕我家住在荷塘邊。」

「青青荷葉滿塘栽,一枝白蓮出水來。曾是舊年廢棄池,巧思善為百花開。」有村民專門作詩一首記錄廢坑塘之變。如今,東馬固村的荷塘邊建起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主題廣場,道路寬了,路燈亮了,成了村民們日常休閒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被《焦點訪談》曝光後,山東成立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
    12月2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發《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節目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省直有關部門和聊城市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調查節目反映問題。下一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理。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山東冠縣靈芝產業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近年來,伴隨著靈芝產業的興起,以生產、加工為龍頭,集觀光、旅遊、賞景為一體的靈芝文化產業應運而生。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店子鎮從1991年發展靈芝種植,經過近30年的發展,靈芝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當地逐漸形成了集培育、種植、深加工、創意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鏈。
  • 鄉村振興排頭兵,他們共同打造了廣東最大的蓮藕產業園區!
    當前,作為廣東全省最大的蓮藕產區,湛江市坡頭區蓮藕產業園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坡頭區蓮藕產業園擁有3萬畝蓮藕原料生產基地,規劃範圍涉及乾塘鎮、坡頭鎮、南調街道3個鎮街,其中要數乾塘鎮蓮藕發展最具規模,乾塘蓮藕產品約佔據湛江市90%的市場份額。
  • 央視曝冠縣在基本農田種櫻桃領大額補貼,山東成立聯合調查組_新華...
    齊魯網客戶端12月2日消息,12月2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發《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節目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省直有關部門和聊城市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調查節目反映問題。下一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理。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央視曝冠縣在基本農田種櫻桃領大額補貼,山東成立聯合調查組_杭州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 12月2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發《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節目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省直有關部門和聊城市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調查節目反映問題。下一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理。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伊利集團奶牛牧場落戶山東冠縣
    11月5日,山東省冠縣人民政府和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公司籤訂了《辛集鎮窪劉村新建牧場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標誌著伊利牧場項目正式落地冠縣。
  • 《焦點訪談》關注聊城冠縣: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
    12月2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發《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節目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省直有關部門和聊城市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調查節目反映問題。下一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理。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聊城市冠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櫻桃,獲得了不錯的效益。
  • 我的老家這樣挖藕,看看今年的蓮藕怎麼樣
    塘面上密密麻麻的小藕就不要了,來年還會重新長出很多蓮藕。蓮藕一上岸,大哥辛苦的搬運蓮藕,準備發往全國各地,春節就能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我們這裡山路不好走,要裝袋小車拉到山下的蔬菜批發市場,等待外地的客商裝車發貨,很多都是提前聯繫好的。溫度只有5度左右,師傅穿著皮褲在水裡一待就是2個小時,真的很辛苦啊,吃藕不忘挖藕人。
  • 你是否還記得山東冠縣的「百日無孩」運動
    (8090後對此也是深有印象作者本人就是超生的孩子,因此事被徵收了巨額的社會撫養費)但在政策壓力之下,許多地方為了政績,作出了許多泯滅人性的事情,比如1991年,山東冠縣和莘縣縣委書記發起「百日無孩」運動便是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事件。這場運動是從1991年5月1日開始,持續至8月10日,旨在遏制當地的出生率。
  • 金塔:「聚寶盆」裡產業旺
    近幾年,金塔縣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面拓寬群眾創收渠道。    舊寺墩村依託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溫室西瓜產業,溫室成了農民的「聚寶盆」。    產業興旺,致富有望。近年來,金塔縣著力讓農業特起來、強起來,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通過宣傳發動、政策扶持、技術指導,不斷做大做強富民產業,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至目前,金塔縣搭建日光溫室16500畝、鋼架拱棚24500畝,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發展設施農業走上了致富路。(盧玉)
  • 山東冠縣:清末民初青磚式建築遭圍觀,帶您回憶古老的冠州縣城
    原國家第三工業機械部基建局副局長姚汝林先生繪製的清末民初冠縣城區平面示意圖。山東冠縣東街趙冠英先生通過調研走訪手繪的冠縣民國時期縣城平面圖。自幼在城裡長大92歲高齡的範老太太,向冠縣攝影主席安文龍先生講述了當年城門樓的景象。年近九十歲的西街張英祿老人,回憶當年西門城樓及日本鬼子佔領冠縣的情景。
  • 你舉報,冠縣交警讓它無處遁形!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高楊 冠縣報導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停車場,很多人時常能看到一輛輛外觀老化、積滿灰塵的車輛,似乎早已廢棄,有的已經只剩下一副軀殼,有的還堆滿了垃圾或其他物品,這就是「殭屍車」。冠縣交警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對「殭屍車」進行拖移。近日,冠縣交警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稱,在冠縣萬方購物廣場對過的人行道上有輛「殭屍車」佔道停放好長時間了,長期影響交通,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管一管。
  • 「拎包入住,投資無憂」,冠縣出實招、見真效保障投資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尚磊 張超12月12日上午,全市重點項目觀摩團走進冠縣。在冠縣華冠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冠縣新興產業園項目,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佔地160餘畝,總投資13.41億元,由國有獨資的冠縣華冠資產運營有限公司運營建設,其前身是賽雅集團閒置資源,廠房10棟、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 冠縣經濟開發區傾力打造最佳營商環境 拎包入駐,投資無憂
    華百網訊(左明剛 尚煥煥)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強調,「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有效進展。」
  • 青海海西邀請浙江遊客聚寶盆「尋寶」
    青海海西邀請浙江遊客聚寶盆「尋寶」 2020-12-01 13:59:07 孫睿 攝   中新網浙江寧波12月1日電 (孫睿)巍巍崑崙山、大柴旦烏素特雅丹地質公園、外星人遺址、東臺吉乃爾湖……12月1日,青海省海西州文體旅遊廣電局工作人員向浙江民眾介紹柴達木盆地知名旅遊景點和「網紅」打卡地,並邀請大家相聚祖國聚寶盆「尋寶」。
  • 從項目建設提速看營商環境提效,冠縣—— 梧桐茂兮鳳來栖
    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8月7日,山東雙力現代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荊彥磊和他的工友們正加緊生產,以儘早完成來自河北、河南等地的2104型號的拖拉機訂單。此產品增加了動力高低擋傳動箱、動力輸出溼式離合器等裝置,這是該公司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開展合作的新成果。
  • 這就是山東|2020向海而興 魯網融媒直播見證山東「藍色」發展
    2020年1月1日上午9:30—10:30,魯網《2020向海而興》網絡主題直播通過直播間訪談和4個現場連線採訪兩部分,聚焦我省做優做強做大海洋經濟,人民向海而興欣欣向榮之景象,帶領廣大網友領略山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萬畝山荒地變身「聚寶盆」
    山綠了,村美了,人的精神風貌也在變;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聚寶盆」;黑林鎮也成為獨具特色的林果產業鎮、產業富民典型鎮。果林飄香 昔日荒山變成「聚寶盆」「以前這裡就是一片荒地,種莊稼靠天收,種果樹不成活。」當地村民回憶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山窩裡蹚出致富路 記上慄縣長平鄉塘上村委會副主任易全明
    上慄縣長平鄉塘上村委會副主任易全明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那顆從未變過的初心。  盛夏的清晨,三五成群的塘上村民含笑閒聊地路過易全明家門口,踩著金燦燦的朝陽向山上走去,當問起他們去哪裡?易全明指著遠處青幽的山頭說:「都是去燕窩塘的。」
  • 山東大學:實施學術興校戰略,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山東大學找準科技創新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找準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新時代背景下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