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說詩詞」宋江接受招安的必然,可看該詞

2020-12-05 賤說詩詞

說詩詞,真沒想到會說到《水滸傳》上,具體如何?且看:

念奴嬌·天南地北明代:施耐庵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得,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只道梁山好漢,便熱血沸騰,殊不知被道作野莽草寇,終是名不正則言不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宋江接受招安是必然,萬千種種皆可於該詞中顯現。也可以說這首詞在《水滸傳》中起了非常關鍵的轉折。

宋江入汴梁,得知李師師後,便已心有打算。一切的前後安排,皆為此而鋪路,借師師之口言己心聲。話說,宋江、柴進與李師師對坐飲酒,被李逵闖入,圓睜怪眼,怒以為宋江只顧喝花酒,重色輕友,直瞅其中。一番言語化解後,李師師獻唱蘇軾「大江東去」詞,宋江乘酒興,索紙來,磨濃墨,遂成該詞。雖說在進一步的交談下險被宋徽宗撞見,但宋江在此次對李師師過程之中的表現可謂「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而行欲方」。有守有為,為下一步的招安之路開啟了契機。

在這一回之前,宋江還特意地搞了一個《菊花之會》,填了一首《滿江紅》來剖白自己,其有句:「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句式明晰,一讀便可知宋江之意,不再贅述。

大體了解背景後,再回頭看這首詞。宋江這時的處境在前面說了,是非常尷尬的,他需要獲得一個身份,一個對等的談判機會。但手下之人懂宋江的少,懂打打殺殺的多,幾千年來為國盡忠,實現理想抱負的情結是不可磨滅的。宋江亦深知「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如果再繼續下去,和草莽、匪寇有何區別。所以宋江要被招安,要集星光為皓月,以自己的勢鋪個臺階給對方,得兩者之全,成萬家之榮。

所以宋江不怨天,不憂人,以狂客自述,以一個「借」字突出,所有的迫不得已皆無奈之舉,這是給朝廷的臺階,也是給自己的臺階。然後再陡然一筆,從李師師的衣飾著手,讚頌一番,「翠袖」「絳綃」甚至將李師師等價到楊玉環身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此時的李師師也確實可比楊玉環,最起碼話語的分量在宋徽宗那裡是很重的。再進一步,誇李師師為神仙體態,引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此處亦有自比,是說凡夫俗子與李師師無緣相會之意。

下闋轉回到自己身上,寂寞之心無人理解,忠肝義膽四海不識,唯盼望皇帝招安,這種愁緒已為心結,焦慮之下,一夜白頭。可以說這是重中之重,莊周有言:「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宋江清晰的認知下,意識到了困局,要走出困局,則要謙遜、恭謹,不再沉醉於虛無縹緲的事物上,為一眾人的未來而甘願低頭。

也可以說,《水滸傳》前期的一系列「被迫」都是在為招安而鋪路,為好漢的情結來鋪路,是為了最終的保民安國,實現心中大義。假如說,宋江不接受招安,自霸一方,最終的結果只會是生靈塗炭,毀滅一方,這是自私、自利的行為,與公義將失之交臂,更無英雄情結可言。所以說,招安是必然,也是最好的結果。

作者簡介:

邢建建,字晏如,《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編輯。被老婆戲稱為邢「賤」「賤」,故為「賤」說詩詞。

相關焦點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關於詞,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是根據韻律的作者自由創調和變體。康熙《詞譜序》:「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即如此,那詞調的規範又從何而來,從何而始呢?一切皆緣於北宋大晟府。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在宋江接受了招安之後,方臘一戰百人僅餘十數,梁上徹底被打散。而在班師回朝後,甚至又遭到了朝廷的暗算,一位位好漢先後離去,最終淪為歷史的塵埃。招安一直是讓讀者們無法接受的情節,但是你可曾試想過,梁山好漢如果堅決不接受招安,結局會怎樣?專家表示,那只會是一種下場。梁山泊的發展一直不是一條平坦無比的道路,在大聚義排座次之前,光是宋江上山都經歷了幾次波折。
  • 「「賤」說詩詞」用完顏亮的一首詞,試說做人與文學
    通過詩、詞,嘗試揭開那段讓人「憎惡」的過去,也試著撫平傷疤,而不是單純的無視。念奴嬌·天丁震怒完顏亮 〔金朝〕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誰念萬裡關山,徵夫僵立,縞帶佔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 揭秘水滸傳:宋江當時要是不招安會怎麼樣?梁山好漢能不能存活?
    宋江,他們如果不招安的話下場也不會太好的,因為宋江他們之所以造反,都是被朝廷逼迫的,他們本身沒有解放社會或者是解放勞苦大眾的理想。宋江一伙人所熟悉的範圍就是水泊梁山,他們所精通的戰術,無非就是就像打群架一樣沒有什麼兵法謀略,沒有什麼高深的軍事理論。在面對北宋官軍圍剿的時候,都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們的發展前途並不是很大。從當時的社會情況看,如果他們不招安,北宋政府會派出官軍或者是其他的被招安的起義軍,去打他們,結果還是一樣,就像他們去徵方臘一樣。
  • 《水滸傳》宋江主張「招安」,錯了嗎?不能以「投降主義」來觀照
    「勝捷軍」從朝廷的軍隊轉而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侵擾人民,像這樣軍賊為禍的例子,在當時可說是比比皆是。如何客觀評價《水滸傳》中「宋江主張招安」的行為?皇帝未必真有誠意,受招安的人也不盡然都真心,而且,他們也時而歸順、時而反叛,反反覆覆,立場並不堅定。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招安在宋朝,的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隨後他與宋江二人合謀設計誆騙了玉麒麟盧俊義上山,初來乍到的盧俊義憑藉一身好武藝活捉了史文恭,原本遵照晁天王遺囑,梁山之主應是盧俊義。但就算宋江心甘情願退位讓賢,可他手底下的兄弟也不答應,盧俊義自知根基尚且又無威望,於是便力薦宋江為梁山之主。
  • 北宋鐵血官員道出宋江招安疑雲!
    燕青說先做完一件事,再送二人回去。 在本回回末,陳忱自批道:「虎頭健兒化作雞皮老翁,良可浩嘆。姚平仲騎騾,一夜入青城,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讀之冰雪一澆。又見郭京一段兒戲,淵聖之棄天下猶棄敝屢也。覺平仲之棄官入道,還算不得達人!為之掩卷一笑。」蔡元放對姚平仲棄官一段也從文法的角度進行了評論,他說「有火裡生蓮法。如……姚平仲兵敗後,寫入蜀遇仙一段之類,使人如在煩惱火坑之中,忽現清涼世界,令人煩心頓息也。」
  • 「「賤」說詩詞」王維的知音是孟浩然嗎?
    王維和孟浩然都是有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可稱得上是元老、化境級別的人物。二人感情深厚,又有不同。比如:性格、地位、愛好等等。可以說二人並非是知己,而是兄弟。可以同宴飲、共擔當,甚至可以把後背留給對方,但絕對不是那種高山遇流水的知音。
  • 「「賤」說詩詞」看李白江上吟,聽李白心中事
    也正如此,有大量乘舟的詩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如果是今天,詩人們還會有這麼多乘舟的詩詞嗎?答案是不一定的,比如說,李白來到今天,要從四川到荊州,還會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梁山招安後,到底誰的成就最大?這兩人不分伯仲,官職都比宋江高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招安後,並沒有馬上獲得朝廷的封賞,而是先被派去攻打遼國、平定方臘之亂。說得難聽點,梁山好漢一招安,便淪為了朝廷的炮灰。直到平定方臘之亂後,朝廷才下詔封賞梁山好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反常的決定,即使朝廷想讓梁山好漢當炮灰,難道不該是招安後就封賞梁山好漢嗎?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梁山招安後,就成了忠義之士,之後為朝廷東徵西討,先後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皆取得大勝。在之後徵討方臘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宋江、盧俊義東徵西討,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卻遭到毒殺。真可謂是悽涼的結局。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自己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諸位先回答一個問題:宋江如果不招安,能不能當上皇帝? 相信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對宋江都有這樣的看法:一心想招安,光想自己當官,結果害了107條好漢。
  •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招安?原因很簡單
    原標題: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招安?原因很簡單 在《水滸傳》中,梁山上擁有108位好漢,這些好漢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本身就是壞人,打家劫舍落草為寇的,矮腳虎王英就是如此。第二種是本身混得不錯,被人陷害後,不得不上山的,比如梁山第一高手玉麒麟盧俊義。
  • 作為宋江結拜兄弟的武松,是什麼時候看透宋江薄情寡義的呢
    武松當年初次流亡滄州之時,結識了宋江,相比於武松來說,宋江的城府就深多了,有意識的對武松噓寒問暖,結識不久後,宋江便忽悠的武松和他結為兄弟。對於宋江,武松是真心把他當作大哥的,因為武松自小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從小就嘗遍世間的酸甜苦辣、看遍了人間的無奈冷暖,對於宋江的噓寒問暖,武松是很感動的,加上武松又是重義氣,重恩情的人,所以他是真的把宋江當大哥對待。
  • 徵方臘後,九天玄女給宋江的天書,去了哪裡?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而後又打敗遼國,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雖然功成名就,但也因此折損了六十多名好漢。正因如此,所以宋江被很多人批判,認為他不該招安,否則大家就不會死了。其實,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 如果梁山108將不招安,結局會怎麼樣?
    許多人甚至痛罵宋江「坑死一群好兄弟」「踩著兄弟的屍體上位」「107個王者帶不動1個青銅」等。顯然,讀者對這個招安後的結局不滿意,於是各種假設也就隨之而來。有人說宋江應該打到東京,有人說宋江應該割據稱王,還有人說宋江應該聯合方臘對抗宋朝等。這些假設,都是基於梁山好漢不招安的情況。
  • 水滸傳中,宋江招安結束後,只有一個好漢在朝廷混得最好,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宋江一心想著招安,甚至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招安成功了,但損失的太大了,尤其是在徵伐方臘的時候,死傷一大半。活下來的那些好漢,大部分最後都選擇離開朝廷,找個僻靜的地方,好好過日子,甚至有的還當上了國王,比如混江龍李俊。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杭州
    不敢說杭州,又不得不說杭州。杭州有多美,恐怕百頁張都不夠描述。毛詩人說: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白居易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王安石說:從此只應長入夢,夢中還與故人遊。蘇 軾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鄭 谷說: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閒。
  • 《水滸傳》宋江作詩詞最多的一回: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
    宋江雖是刀筆小吏,其文採如何如何,且不必說,但以作詩作詞的數量來說,在《水滸傳》中可為第一。潯陽酒樓的《西江月》和四句反詩只是開始,後來還有滿心盼望招安、寒了眾兄弟心的《滿江紅》,甚至在名妓李師師面前還有《念奴嬌》。宋江作詩詞最多的一回還是在第一百一十回。
  • 宋江的一首詞,石達開的一首詩,都預示了自己的結局
    小說《水滸傳》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中,浪子燕青引宋江再次見到京師名妓李師師,李師師以酒食款待他們。席間,李師師低唱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宋江乘著酒興,填寫了一首詞,呈給李師師。詞的內容為: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