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人們會立刻想到哪裡?天池還是喀納斯,或許兩個地方都會想到。
天池因為神話故事裡的王母娘娘會周穆王的傳說,早已名聲在外,以致於在新疆解放之後,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曾說過:想到王母娘娘洗過腳的地方來洗澡。只可惜,最終這個願望也沒有實現。
而喀納斯,雖然成形於百萬年前,可是真正出名卻緣於水怪事件。當然我們只生活在這個時期,或許在我們並不存在的年代,喀納斯也一樣出名吧。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人在喀納斯看到湖怪開始,人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這裡,恰逢那段時間人們對於外界的神秘力量很感興趣,而據目擊湖怪的人說,湖怪大的嚇人,於是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齊聚在這裡,期望能有一天目睹到湖怪的影子。
如今已過去近四十年,這四十年裡,又有人不斷地看到湖怪的影子,可是無論科考人員想盡任何辦法去抓湖怪,卻都沒有成功。
據說有一次他們曾在喀納斯湖中下了巨網,第二天巨網卻消失了,幾天之後在下網上遊的2公裡處發現了網的影子,但是網上已有一個巨型的大洞,而且看網上的情形,可以判斷出這張網曾下到過深湖之中。儘管並沒有看到湖怪的影子,但破了洞的網卻從側面證實了湖中有巨大生物的存在。至於是不是湖怪卻不得而知。
在我們將水中的巨物當成湖怪來看時,住在喀納斯、禾木和白哈巴這一片自稱是成吉思汗後裔——圖瓦人,他們卻把喀納斯湖裡湖怪當做聖物來崇拜,在他們的傳說裡,由於當年成吉思汗西徵時曾飲過喀納斯湖裡水,並將此湖命名為「喀納烏斯」(蒙語中意為可汗之水之意),於是才有了喀納斯的名字。
相傳在成吉思汗過世之後,蒙古人將他的遺體沉入了湖中,而留在這裡圖瓦人則自稱是成吉思汗的親兵,為了守護他們的可汗,他們選擇永遠地留在這裡,因此對於湖中的水怪便奉若聖物。
無論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但是喀納斯的名氣卻隨著湖怪的傳聞越來越大,每一年來喀納斯的人不計其數,人們在嚮往看到湖怪的同時,他們也被這裡的景色深深地迷住。
尤其是那個有著變色湖之稱的喀納斯湖,在每個季節裡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或為湛藍,或為碧綠,或為乳白,有時在不同的天氣裡,看到湖的顏色也有所不同,而阿爾泰山的叢林密布,樺林迷人,除了西伯利亞落葉松,還生長著一種特有的樹:泰加林。
除此之外的珍禽野獸也常常出沒於山間,那年我們徒步去禾木時,守禾木大橋的老大爺就曾告訴我們這裡有熊出沒的身影。
這樣的地方,即使沒有湖怪的傳說,也應該是旅遊的聖地。
白哈巴、喀納斯、禾木雖然連成一線,路卻不順
喀納斯是白哈巴、禾木的中間點站,在一上賈登峪之後,如果不是徒步進入禾木,只能先進喀納斯,但是進了喀納斯之後,無論再怎麼走,若想到白哈巴和禾木,勢必要走一段重複路。
或許有人說,那為啥不先走禾木,之後再串聯?
若先乘車進入禾木之後再往喀納斯方向,若想不走回頭路,有兩條路可選,但這兩條路卻必須徒步行進。
喀納斯旅遊圖(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條從禾木徒步出來之後往賈登峪方向走,到了賈登峪之後,再乘車進入喀納斯,之後再去白哈巴。這樣就等於繞著禾木的後面走了一圈。
另一條則從禾木往小黑湖方向徒步前進,之後再進入喀納斯,從喀納斯也有一條徒步路線可以到達白哈巴。
但是這樣一來,旅行時間就會加長,對於很多內地人來說,儘管這條三點連穿的徒步線路沿途的景色雖然很美,可時間若不夠也只能遺憾。
於是對於大多數的遊客來說,他們只能選擇先進喀納斯之後再進禾木,或者是進白哈巴。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白哈巴沒有禾木的名氣大,於是在選擇上也會將此處放棄。
其實對於白哈巴來說,這裡的景色也是值得一看的。畢竟白哈巴也是有著西北第一村的稱號,這個邊境旁的小村落雖然沒有禾木那樣美麗的日出,可是也算別有韻味。最主要的,進入白哈巴是可以自駕的,這一點無論是喀納斯還是禾木,是不可忽略的優勢,另外一個G219的起點就是從喀納斯村出來之後經過這裡,再從鐵熱克提出去。
鐵熱克提和鐵列克提相差的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歷史事件
前段時間我曾寫了一篇關於自駕北疆的攻略,因為在文中提到了鐵熱克提,就有網友說,沒有這個名字,他只知道有鐵列克鄉。
他的評論讓我一時也很迷惑,我以為是我錯了,可是翻看當時拍的路牌,確實是鐵熱克提,於是便上網查了一下,沒想到卻翻出了一個鐵列克提事件的網頁。
不過這個鐵列克提是在塔城地區的額敏縣的巴爾魯克山的西部,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中蘇關係交惡,蘇聯在發動的珍寶島事件之後,由於受到中國方面的打擊,使得他們便在新疆尋釁滋事,不斷挑戰中國邊防軍的底線。
1969年的6月10日蘇聯邊防軍越過的實際控制線侵入了我國的領土,並將當時正在放牧的牧工張成山綁架,聞訊而來的民兵手持鐵鍁等物前去救人,而當時已身懷六甲的江蘇女子孫龍珍在此次事件當中不顧個人的安危,衝在了前面,可是蘇軍子彈並沒有因為她是孕婦而避開她,孫龍珍去世時年僅29歲。至今在巴爾魯克山,還有她的烈士陵園。
兩個月之後的8月13日,蘇軍更是在鐵列克提陳軍,並聚集了十餘輛坦克、裝甲車和卡車,以及兩架直升機和300餘名步兵,並趁著我邊防軍巡邏之時,突然開槍,挑起了戰爭,而這一次事件也造成了我38名邊防巡邏軍全部陣亡的後果,就連當時跟隨一起巡邏的3名記者也沒有倖免。
直到1999年,鐵列克提事件衝突事發地被明確劃歸我國。而當年邊防軍犧牲的無名山也被命名為忠勇山。
可是遠在阿勒泰的鐵熱克提村卻是一個安靜的小村莊,它們也有著同喀納斯、禾木一樣有著尖頂的房子。
在鐵熱克提還沒有成為一個村子時,這裡只是阿爾泰山的一個山谷,這個山谷在冬季由於氣候較為溫暖,被來此放牧的牧民們發現,於是他們將這裡做為一個臨時的定居點,久而久之,在此定居的人也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一個村落。
這裡是去白哈巴的必經之地。
如果從喀納斯禾木旅遊出來,想要自駕去白哈巴,就必須繞道哈巴河,這樣一來無疑也就增加的行程時間。
可是對於自駕愛好者來說,如果在這三處沒有一個是自駕的地方,那麼這趟旅程便有些遺憾。可是如果是繞道,道路實在有些遠,而在旅遊的旺季,繞一下的不僅是距離遠,時間也會拉長一倍。
其實鐵熱克提就是之前的鐵列克,只是這兩年才改名而已。
或許之前的名字與塔城的鐵列克提太像,但如今的這一字之差仍然很像,只是希望在未來鐵熱克提的辨識度會更高。
鐵熱克提至賈登峪(鐵賈)線路的修建,將會彌補去喀納斯自駕遊的遺憾
早在2014年國家就已加大了對新疆的建設,而隨著新疆旅遊井噴式的增長,每年到喀納斯旅遊的人也在年年增加,這也給喀納斯附近的交通增加了很大的壓力。
為了緩解這個壓力,2019年喀納斯景區便決定在位於布勒巴岱山南緣修建一條山間旅遊公路,將鐵熱克提與賈登峪連接起來,這樣不僅緩解了喀納斯附近的交通壓力,實際上等於又開闢了一條新的旅遊公路,同時也減少了從賈登峪到白哈巴的距離,可謂是一舉三得。
從鐵熱克提到賈登峪的紅線部分就是鐵賈線(圖片來源於施工設計圖)
我們都知道新疆最美的景色是在路上,由於新疆的地域遼闊,地形也複雜,而在山區,更是集多種旅遊資源於一身,因此一條山間旅遊公路的建成,將會吸引很大一批的遊客,到時也必然會帶動周邊村落的經濟,而鐵熱克提也會首當其衝受益。
在新疆這樣的旅遊觀光公路並不在少數,最有名的當數獨庫公路,除此之外的伊昭公路、S101省道(如今大部分都已改建完成),還有G219線的延伸公路,除了阿拉山口到溫宿段還沒有打通之外,從和布克賽爾到阿拉山口的塔城段,已於2020年十月建成通車。等到阿拉山口到溫宿段建成之後,相信G219線將會是新疆最長的一條的景觀大道。
秋季落日之下的G219風景
從鐵熱克提到賈登峪全長54公裡,儘管路線並不長,可是沿途的風光一定迷人,這一點可以從鐵熱克提往白哈巴的路上看出,尤其是在秋天的時候。
當秋陽染黃這裡的樹林,當第一場初雪給這裡的山坡穿上冬裝,當你以為走入山中便進入了冬季時,卻在回頭的剎那,忽然發現,在遠處的山坡上,草依然還綠著,它們一手牽著秋冬,一手捨不得夏末,讓每一個到這裡來的人有一瞬的恍惚,或許是走錯了時空,來到初春的時節。
對這樣的一條旅遊線路實在有些嚮往,只是如今也只是嚮往而已,這條路仍在修建當中,或許在下一個秋季來臨時,我們便能踏上這條旅遊公路的徵途,與美麗的喀納斯、禾木、白哈巴相約,而鐵熱克提也將是一個不錯的中轉,在安靜中等待著每一個遊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