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還原的宋朝皇帝上熱搜!這裡為您還原宋朝海盜是什麼樣

2020-12-14 小康雜誌社

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有人繼續研究了用一系列AI修復了一些宋代皇帝的畫像,瞅瞅AI腦補的這些歷史人物相貌是什麼樣的,結果一出,引發網友驚嘆:人工智慧還原的宋朝皇帝,原來這麼帥!據悉,此次AI修復加入了一個人臉識別功能,嘗試用AI匹配了一下最接近的明星臉,引發網友熱議。

宋朝皇帝可以人工智慧還原,那麼宋朝海盜呢?這裡不用高深的AI技術,而是用冷門的歷史,來為您還原宋朝海盜的令您大吃一驚的本來面貌。

1102年8月26日,北宋設立了市舶司,原因是朝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對海外貿易十分重視。所以在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地設置市舶司官署,管理對外貿易,徵收稅金,收購朝廷專買品和管理外商等。

宋末元初,東南沿海地區有一批最會做買賣的海盜,還成了元代海運事業的開拓者、太倉港的建設者。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連環畫上的南宋海盜

南宋末年,政治腐敗,賦稅沉重,農民破產者,不可勝計。東南沿海一些人便鋌而走險,當起了海盜。

崇明姚沙有一個叫朱清的少年,在沙船船主楊家做僱工,因不堪壓榨,便在一個夜晚將其殺害,把楊妻和錢財沙船一併擄走,亡命海上,販賣私鹽,做起了劫掠的勾當。

嘉定八都新華村有一個叫張瑄的乞丐,自幼喪父,攜母求食。但生得虎背熊腰,膂力過人,好喝酒賭博,竟成鄉裡一霸。朱清有一次販賣私鹽到吳淞江,到新華鎮換米,遇到張瑄,甚感相投,竟結為兄弟。

朱清、張瑄嘯聚海上,反抗官兵,後來被巡鹽官吏捕獲,投入平江軍獄,坐法當斬。臨刑前,監斬官洪起畏見二人器宇軒昂,心甚奇之,私下赦免了他們,並告誡道:「現在天下大亂,你們都是健兒,當思為國立功!」

二人出獄後,重操舊業,又惹來官府追捕,索性攜家小出海,慢慢地聚成了一支有五百艘大船、上千人的海盜武裝。他們沿途騷擾沙船富商,卻不侵犯窮人,獲得了百姓的支持。

朱清、張瑄橫行海上,正值元軍渡海攻宋之際。元軍本來海戰弱勢,又兼兵船不足,決定利用這支強悍武裝,便招安了他們,並授予官職。二人率部攻打上海,進入吳淞,幫元軍運輸沿途劫掠的財物。

元代平底運糧船

後來,二人又隨張弘範追擊南宋景炎、祥興二帝,鎮壓反元義軍和其他海盜武裝,並參加了元軍渡海攻打日本、南下佔城交阯、遠徵爪哇等東南沿海及海外的軍事行動。

元朝建立後,大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但缺乏經濟基礎,仰賴富庶的江南供應糧谷。可是從江南要經黃河、陸路中轉,運河又通不了大船,運量小,成本高。遇上樞紐堵塞,又要新開河道,勞民傷財。

號稱戰無不勝的元軍,在糧食戰面前打了敗仗。滿朝文武皆無對策。這時朱清、張瑄二人出聲了:「我們是海盜啊!最擅長行走海上了,要不然運輸路線改海道吧!」丞相伯顏不敢做主,便上報了朝廷。

元世祖忽必烈一聽,直拍大腿:「這個主意好啊!」便命令上海總管給二人打造六十艘平底運糧船,先試試效果再說。

元世祖忽必烈

1282年,載著四萬六千五十石糧谷的大船,從平江劉家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由於是第一次,缺乏經驗,沿途停靠島嶼,又誤了風信。結果船隊足足走了一年,才到達大沽,糧谷就剩下四萬兩千一百七十二石了。

好說歹說,首航算是成功了,還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忽必烈當機立斷,下令停用河道,正式開通海線。朱清、張瑄立了大功,不久,忽必烈又專門為二人設立了掌管海上漕運的機構,充分放權,概不過問。

有了忽必烈的信任與支持,二人充分發揮想像力,不依靠辦事效率低下的官僚,而是施展海盜的機動優勢,招羅舊部、走私鹽梟、漁民水手等三教九流,憑藉二人的影響力,竟招來十萬多人「共同創業」。

這麼多英雄豪傑,放在哪兒都是社會治安隱患。正巧,蘇州府東南三十裡有個叫太倉的小村子,居民不滿百戶,但是江海通匯,是發展海運的天然優良港灣。於是便將大家安置在這裡,作為漕運的大基地。

經過大家的艱苦創業,篳路藍縷,太倉很快成為一座上萬人口的新興都市。四方商船,匯聚於此,一派繁榮景象。

朱清、張瑄做海盜時,就同日本、高麗等國從事貿易,有著大量的海外資源。營建了太倉市,更加重視「招商引資」,外國商船進入太倉,暢行無阻。慢慢地,日本、高麗、琉球等國船隻鹹來互市,太倉成為了號稱「六國碼頭」的國際大都會。

元代富庶的太倉港,號稱「六國碼頭」

朱清、張瑄的海上漕運和興建太倉事業,實際上並不一帆風順,自創業伊始,來自朝中的反對聲音就不絕如縷,各方面的阻礙因素紛至沓來,甚至威脅到二人性命,沒有忽必烈的理解與支持,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對於海盜這個讓歷代都頭疼的群體,忽必烈將消極因素全轉化了積極因素:使海上交通的阻礙者,成為海運事業的開拓者;使沿海城市的破壞者,成為新興城市的建設者;使社會治安隱患,成為社會財富之源。

我們看到忽必烈懷柔的胸襟與知人善任,更應該看到他的敢於決斷、開放的姿態和非凡的戰略眼光。海上漕運和興建太倉,在當時是利國利民的大計,對未來亦產生著澤被後世的深遠影響。(子華)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能還原宋朝皇帝了!人工智慧會做這些!
    人工智慧話題,熱度一直是居高不下,從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到人工智慧可以還原宋朝皇帝,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也要馬上舉行了。近幾十年,人工智慧幾乎在所有的遊戲領域都戰勝了人類玩家,從深藍到AlphaGo,有研究人員預測到,到2027年,人工智慧的技術將全面超過人類。人工智慧技術越來越發達,我們都會擔憂人類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人們研究人工智慧的初衷是為了幫助人們,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
  • 「復活」宋太祖|用Ai還原宋朝皇帝,居然還挺帥?!
    而最近,大神@大谷Spitzer繼AI修復了朱元璋和兵馬俑之後,又將目標鎖定在宋朝的幾位皇帝身上,用「圖畫」還原了他們的樣貌。不僅如此,在還原過程中,還加入了AI人臉識別功能,自動匹配尋找現實中和皇帝長得最像的演員。
  • AI神還原蘇東坡引關注!那你知道如果還原宋代海盜是什麼樣?
    近日,網友根據古畫,用AI技術還原了多幅畫像上的蘇東坡,還別出心裁搭配了古音詩歌朗誦。感受人工智慧與古韻詩意的奇妙「碰撞」,引發網友關注。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宋代文學家可以人工智慧還原,那麼宋朝海盜呢?這裡不用高深的AI技術,而是用冷門的歷史,來為您還原宋朝海盜的令您大吃一驚的本來面貌。
  • 「清宮熱」降溫,宋朝宇宙要火!
    這麼看來,宋朝就真的如大家所想的無料可挖嗎?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清平樂》的主角宋仁宗趙楨除了是坊間傳說「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外,其在位四十餘年,開創了「仁宗盛治」,將大宋帶向了巔峰時期。趙楨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在位時待人仁厚,名臣輩出。但這樣一位寶藏皇帝,在歷史上卻並沒有特別強的存在感,不僅文人墨客忘了他,在影視作品中也往往淪為背景版。
  • 假如宋朝皇帝有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許多現代人的社交縮影,朋友圈三天可見成為大多數人保護隱私的選擇,朋友圈是否屏蔽領導也成為近年熱搜爭執不下的話題。說到領導,想必沒有比皇帝更有代表性的了。那麼假如皇帝也有朋友圈,這在宋朝將會是怎樣的場景呢?1.宋太祖趙匡胤歷史背景:杯酒釋兵權,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效仿他「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近千年來,各代皇帝都會把「龍」作為圖騰,也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相信皇帝就是真正的「真龍天子」。不論是在搜尋引擎上搜歷代皇帝的畫像,還是通過各種電影電視劇所看到的各代皇帝,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他們所穿的衣服上都有龍紋。
  • 大熱的宋朝古裝劇是如何「鍛造」出來的?
    ▲電視劇《清平樂》海報 儘量用仿古去還原宋朝 因為《清平樂》還原了一個具體時代我們知道,崔白現存的作品以花鳥為主,但是這個劇裡面恰恰寫到了崔白為秋和畫的制香圖。制香圖是一幅人物畫,因為崔白留下來的可借鑑的人物作品很少,如何讓大家覺得這幅畫既符合崔白的創作風格,又要和劇中的演員匹配起來,這就非常難了。最後我們還是運了電腦PS技術,儘量用現代技術去仿古,才呈現出了這個畫面。可能對宋朝書畫有研究的朋友覺得這不一定符合作者的風格,但是這個也是條件所限造成的。
  • 宋朝之後,再無宋朝。
    那麼宋朝到底有多富呢?宋朝的工商業極度發達,其GDP水平遠超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當時佔世界的60%!連後來人口數倍於宋朝的清朝都不到其三分之二。 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 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大宋王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18帝,國禎319年,宋朝有一點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 上熱搜的赤木晴子COS,真的不還原
    ,比如cosplay,邱淑貞的女兒沈月就親自cos赤木晴子,並憑此火上熱搜。,這種還原程度確實稱不上是cos。,穿上籃球衣拿起道具籃球隨意拍攝了幾張照片而已,這種無限接近於日常照的照片,真心沒有什麼還原度可言。
  • 宋朝開放夜市,宰相和皇帝都有功
    解釋這個問題,要從宋朝解決第一個「攔路虎」說起,而這個「攔路虎」,就是晚上百姓是否有權出門,因為宋朝前、後的數千年,中國幾乎絕大多數城市,因出於安全或治安需要,實行的是「宵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提倡老婆孩子熱炕頭,嚴禁百姓晚上出來到處晃。
  • 兼任皇帝的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趙佶
    宋朝有這樣一位皇帝,文學、藝術天賦極高,詩詞,書畫樣樣了得,並且還創造出了瘦金體這種極具個性的字體。他就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被後人評價為幹啥啥都行,就是當皇帝不行的宋徽宗趙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便是當時趙佶擔任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院長期間,由在學院中工作的大師級畫家張擇端創作完成的一幅曠世巨作。能進入宋朝皇家美術學院進修學習,並且留校工作對張擇端而言是他人生中一大幸事。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了呢
    我們都知道龍袍幾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通過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幾乎每個古代帝王都會身著龍袍,而且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的顏色也是只有皇帝能使用的顏色,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使用了龍袍的顏色,都會被降罪。
  • 為什麼宋朝稱呼皇帝不叫天子陛下,而叫官家?
    關於宋朝,我們最先想到的歷史書上刻板形象,就是積貧積弱,但其實,宋朝只是軍事戰略上略差,在文化,經濟,科學技術方面,這是個絕對繁榮,令文人嚮往的的年代。隨著歷史劇清平樂地熱播,我們發現,劇中對皇帝的稱呼是有別於其他朝代的,雖然皇帝還是以朕自稱,但無論宮嬪臣子,王侯草民,都稱皇帝為官家,而非臣子,這究竟是為何呢?都說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名稱地由來就來自三皇五帝,而官家就取自官天下三字。
  • 為何御書錢宋朝獨有?別朝皇帝書法不行嗎?
    不久前有朋友問文瀚樂拍:什麼只有宋朝有御書錢?是因為它的王朝的皇帝們書法不行嗎?在文瀚樂拍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朝的政治制度與其他王朝有著本質差異。御書錢,就是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然後鑄造錢幣流傳後世。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說到黃袍,就是帝王才能穿的禮服,又叫龍袞,是因為袍上繡有龍形圖案而得名,雖然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龍這種生物,但自古以來,關於龍的傳說卻從沒停止過,就連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周易》裡,也有許多關於龍的記載,裡面的很多卦象,都用龍來形容,比如《易·乾》記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宋朝官帽兩邊的長翅有啥用?誰研究發明的?連皇帝也必須戴
    宋朝皇帝為了維護朝堂秩序,突發奇想,發明了兩根帶著嘗試的官帽。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兩根長翅有啥作用?到底是哪個宋朝皇帝發明的?同樣皇帝本人為啥也得戴?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作用是啥?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朝代,當時當官的人穿的很不錯,但就是官帽讓人覺得非常難以接受。
  • 宋仁宗:神奇的皇帝,什麼都不會,卻讓宋朝輝煌了四十多年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角色的朝代,那時候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歷經了十八位帝王。一代明君,宋朝皇帝趙禎宋朝年間非常的重視文化素養,尤其是在北宋時代,出現的有名的文人非常的多,這也是因為當時的國家推崇教育,使得很多的有志之士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北宋的仁宗皇帝就是一個把文化教育看的很重的人,仁宗皇帝趙禎原名叫趙受益,那時候他還不是帝王的人選
  • 《清平樂》中特用心的著裝細節,看著卻很礙眼,宋朝人如此淺薄?
    《清平樂》劇組也的確很用心,服道化堪稱一流,大到宋仁宗出席大朝會時所穿的通天冠服、曹皇后行冊封禮時頭上戴的鳳冠,小至宮中日常用的香爐、茶具,還原度都非常高。很多網友評論說,看《清平樂》,仿佛就是在進行一場欣賞宋代服飾與器物高級美的盛宴。
  • 宋朝皇帝貼身侍衛:宿衛禁軍,正規軍能力極強!
    現如今有很多的電視劇都會以清朝為背景,所以眾多人都了解了清朝時期官員的配置。在清朝有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大內侍衛,負責的就是保護皇宮的安全。其實各個朝代都有,只不過叫法不一樣,在清朝之前有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等。而在北宋時期叫做:宿衛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