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比。(韓國想偷都偷不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話」之外,各省各地還擁有頗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方言」。
東北方言講出來豪邁、粗獷,四川方言講出來熱辣、激情,上海方言講出來機敏、靈巧,湖南方言講出來親切、熱情……
不同的方言,對事物的表現力也有所不同。
拿最近「最火」的動物蝙蝠來舉個例子,您知道各地的方言怎麼稱呼蝙蝠嗎?
衡山方言稱呼蝙蝠為「簷老鼠」。因為蝙蝠生性膽小、喜暗畏光,所以他們一般都躲在屋簷下的瓦楞裡。
「老鼠」一詞的讀音與「老輸」相近,故衡山人認為蝙蝠進宅是一種不吉利的預兆。
湖南江華稱呼蝙蝠為「鹽壁虎」或者「巖老鼠」。
傳說老鼠吃多了鹽之後會長出翅膀,變成蝙蝠。
不知道如果往耗子洞裡灌鹽水,第二天會不會飛出蝙蝠……
閩南語稱呼蝙蝠為「老鼠婆」。
「婆」一般指女性,難道是說蝙蝠是「老鼠界」的空姐?
江西贛州人稱呼蝙蝠為「枇杷老鼠」。
枇杷在冬日中含苞,在春季裡開放,在夏日下結果。而蝙蝠在夏季會變得非常活躍,他們會落在枇杷樹上採食枇杷果吃,「枇杷老鼠」便是這麼來的。
宜春人稱呼蝙蝠為「飛簷老鼠」。
宜春市的氣候溼潤、草木茂盛,故夏季蚊蟲繁多,而蝙蝠喜食蚊蟲,所以宜春人並不會主動驅趕蝙蝠。
當然「小丑」、「謎語人」、「雙面人」、「企鵝人」的粉絲除外……
秦皇島土話稱呼蝙蝠為「圓屁股」。
嘻嘻,大概是蝙蝠在飛行時總是露出圓圓的大屁股……怪不得蝙蝠俠把褲衩穿外頭。
廣西岑溪人稱呼蝙蝠為「痞鼠」。
大概是這樣。人沾染上「痞子氣」之後就容易發飄,估計老鼠也一樣,飄著飄著就長翅膀了,變成蝙蝠了。
達爾文先生會不會揍我??
江西撫州人稱呼蝙蝠為「燕鼠」或「燕耗子」。
因為蝙蝠的長相與老鼠相近,所以各地對蝙蝠的稱呼總是離不開老鼠。
其實在生物學中蝙蝠屬於「翼手目」動物,而老鼠屬於齧齒目動物,蝙蝠和老鼠並不是「近親關係」,只是兩者的外形比較相近罷了。
估計是老鼠到韓國整容,割了雙眼皮,豐了厚嘴唇。結果整容花的錢太多,買不起機票了,所以喝了一杯鹽汽水變成了蝙蝠……
達爾文先生會不會打死我…
屏幕前的您是哪裡人呢?您的家長如何稱呼蝙蝠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