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分電影《閃光少女》:青春少女對傳統文化和夢想的維護

2020-12-14 一南悅讀

國產電影裡的青春片,鮮少有膾炙人口的作品。創作者們集體不約而同地默認,與青春有關的事物,往往都逃不過「愛情」。而年少時不夠成熟的情感,也總免不了狗血的結局走向。

市場上如同《左耳》和《致青春》這類,純粹只是以「愛情」為核心的影片並不在少數。這些層出不窮的電影,多少也給國產青春片蒙上了一層很容易「被誤解」的面紗。

2017年,由並不知名的年輕導演王冉執導,作家鮑鯨鯨擔任編劇,徐璐和彭昱暢主演的電影《閃光少女》,打著青春、校園、偶像題材的名號,以一個通俗又缺乏吸引力的名字上映。

王冉憑藉該部電影,獲得了第23屆華鼎獎中國電影最佳新銳導演提名,而《閃光少女》在權威性較高的豆瓣平臺上,也獲得了7.3的分數。同一類型的國產電影,這個分數算是中上乘水平。

當年,這部電影成功地入圍豆瓣上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排行榜前十名,雖然打著青春與愛情的名號,掛著一個並不文藝卻很俗氣的名字,但它所傳達的文化與精神,卻正是當下青少年們所需要的。

整部影片都沒有刻意去詮釋青春時期的小情小愛,也沒有從正面描述一些乏味的愛情故事。雖然表面上講述少女的青春故事,但實際上,卻是藉助西洋樂與民樂的對抗,來宣揚傳統文化,鼓勵青年們捍衛民族文化,保護自己所熱愛的事物。

同時,電影也從當事人的角度,帶我們看到青少年在未來道路的選擇上、捍衛個人夢想的過程中,與異樣目光帶來的「不被理解」抗衡之後所迎來的勝利曙光。

電影開頭便是一場西洋樂與民樂之間的「大戰」,它們代表的是兩個不同的系別,兩種不同的群體,兩類具備差異性的民族文化,甚至是涇渭分明的兩類人群。

學習西洋樂的學生總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他們充滿自信地認為西洋樂比民樂高出很多檔次,並且不屑和民樂系的學生們對比,也不夠尊重民樂樂器和民族文化。

徐璐飾演的陳驚,是民樂系揚琴專業的學生,最開始的她不那麼熱衷學習樂器,對自己的專業不夠自信,也缺乏認同感。和同學一起演奏經典曲目《百鳥朝鳳》時,她看到的,卻是濃厚的「喪葬氣氛」。

陳驚一直認為是自己的母親讓她來學習揚琴,也始終沒有找到自己出發和堅持的動力來源,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一段迷糊的學習時光。

小時候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中,有一段原文這樣寫道: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任何人都不能一直活在單一的環境下,不管是純粹的表揚還是一味地貶低。我們需要的是這兩者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切換著,才能讓人在得意時不至於驕傲,在失落時不至於頹喪。

陳驚的母親對她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是支持的,彭昱暢飾演的油渣作為朋友,也時常陪在陳驚身邊鼓勵她,照顧她。簡單地來講,陳驚擁有來自於表揚的力量,卻在「被貶低」這方面有所缺失,這使得她難以對自己進行總結和提高,從而也止步不前

由於喜歡鋼琴專業的王文師哥,在表白時被學長反問:「揚琴也算是樂器」,回去後的陳驚思來想去,有一種自己所學習的專業不被尊重的感覺。這一刺激下,便開始萌生組建樂隊的想法和行動——她想要向王文師哥證明:到底什麼是揚琴。

人往往會在聽到外界嘲諷的聲音時,帶有一種「不服輸和不甘」的心理,想要急切地去證明自己。

倒也能夠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們,要在喜歡的人面前呈現的,總是自己相對好的那一面。而有時候,人被激發鬥志的,恰恰是另一個人的「瞧不起」

組樂隊路上遇到困難,不得已找到民樂系的師妹們,奇葩的502室,二次元的熱愛群體,卻因此而成全了陳驚,保全了民樂。

502的四個人,她們特立獨行,各自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雖然加入樂隊最開始是被某些「利益」驅使,但她們對民樂的的確確地有著由衷的熱愛。

6個年輕人共同組建的樂隊,在不斷地磨合中,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熱衷於去守護著的民樂,守候的尊嚴和文化。

其中一位熱愛古箏的女生名為小霾,在網絡上有一定的人氣,被網友們稱為千指大人。6個人以他們的樂隊名義一起去漫展現場演出,舞臺上,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實力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陳驚自信地對著鏡頭說:我彈的樂器,叫做揚琴。

揚琴是什麼呢?

據史書記載,中世紀以前,亞敘、波斯等古代中東國家,流行著一種弦擊樂器,名叫薩泰裡琴。明朝(1368~1644年),隨著中國和西亞、東亞間日趨密切的友好往來,薩泰裡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最初只流行在廣東一帶,後來逐漸擴散到中國各地。後來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改造,薩泰裡琴漸漸演化成為中國的民族樂器──揚琴。

揚琴與鋼琴同宗,在我國的歷史演變進程中,已經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時間。即便如此,學習鋼琴的王文,對揚琴依然存有偏見。

聲勢浩大的表白被拒,陳驚自認為這樣做算是已經向王文師哥證明揚琴是什麼,但她不知道的是,這並不夠。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到年老時,最令人懷念和嚮往的,「青春時期」佔據的比例最多。但很多人在年輕時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陳驚也是這樣。她以為證明給王文師哥揚琴的存在便完成了自己內心的使命,而對於熱愛民樂的「千指大人」來講,這才剛剛開始。

追尋夢想的道路漫長且孤獨,但追夢的人,他卻在耀眼地閃著光。

波蘭著名的小說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人的所有欲望,如果夠強烈,那麼便往往都能實現。

顯然,彼時的陳驚,對於自己身體裡存在這樣強烈欲望還並未發覺,她只明確地認識到,自己了解關於揚琴的專業知識,卻還沒有和所學的樂器產生靈魂上的連接。

當學校決定,明年計劃停止招收民樂系的學生時,以千指大人為代表的群體裡,包括陳驚,才發現民樂對於他們的重要性。它並不是日復一日地練習養成的慣性,而是一種根植於精神和血液中的不可或缺,更是一種捍衛尊嚴的民族精神。

白巖松在《白說》裡面寫過這樣一段話:所以未來中國的創造力,一定是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發呆、開始思想、開始與眾不同、開始另闢蹊徑、開始被鼓勵並樂於做無用的事情開始的。

網上也有人說,要選擇那條人少的路,艱難的路去走。

歷史演變到一定程度,「忘本」的事情也不罕見。這些年輕人們明白,當教育部門都放棄了對民樂系人才的培養時,民樂的傳承和宣揚就難上加難,他們的夢想,也面臨危險。

雖然對於民樂系的他們來講,拉二胡,吹嗩吶,敲大鼓等這些行為,都很難被外界以仰慕的眼光看待。面對最多的,也無非是父母親戚們對他們前途的擔憂,朋友對他們「特立獨行」言行舉止的議論紛紛。

可這條即便是艱難的路,這些人還是願意走下去。這種來自於青少年血液和靈魂裡的東西,恰恰是祖國未來的創造力,是他們在思想與行為上面的與眾不同。

因為他們熱愛,他們懂。他們知道,民樂並不像眾人眼中看到的那樣膚淺,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悠久的歷史痕跡,甚至寄託著不同民族的精神內涵。

經典的《二泉映月》是二胡拉奏而成;《百鳥朝鳳》裡的精華在於嗩吶;而鍾子期和伯牙兩人的淵源,也離不開那首用古琴彈奏的《高山流水》。

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裡面,陳驚所學習的揚琴,更是其中之一。

他們從不被尊重,不被認可,到用自己的實力和行為,最終為民樂打下了一片哪怕很微小卻生機盎然的肥沃土壤。

最後一場民樂系學生們的集體演奏中,各種民樂樂器的配合,以其獨有的演奏形式,有代表性的音色,為捍衛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出了自身的一份微小力量。這種力量, 在青年身上彰顯的更為耀眼。

真正好的青春校園影片,有著較大的格局,創作者的目光比較長遠,他們看得見青春階段是青年們一生中影響最大的時期,知道該怎樣為青年們打造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閃光少女》這部影片,正是以這樣標新立異又鬥志昂揚的姿態,成為國產青春片裡一顆璀璨的星。

相關焦點

  • 豆瓣7.3分電影《閃光少女》:勇敢維護夢想,才是最純粹的青春
    關於青春片,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千篇一律的你愛我我愛你,換湯不換藥的庸俗劇情,總是讓人感覺缺少那麼一點營養。但是在2017年,卻有一部以青春為主題的影片《閃光少女》讓人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我國青春影片的另一束光。
  • 佳片有約《閃光少女》:青春和夢想對年輕人的意義
    在前兩年,終於有一部青春類型的電影脫穎而出,吸引了廣大群眾。那就是由王冉導演精心指導所拍攝的青春類電影《閃光少女》,男女主角分別是彭昱暢和徐璐。不過乍一看這個片名,並不是很有看點;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部影片憑藉著優秀的劇情和演技成功地榮獲了一些獎項,並且導演王冉也是順利地進入了最佳新人導演的提名,《閃光少女》雖然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是豆瓣的分數還是較高的。《閃光少女》與其他青春類影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全片沒有參雜太多的愛情成分,沒有那種狗血、發膩的劇情。
  • 《閃光少女》:一部被劇名耽誤的國產電影
    電影《閃光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國產內地青春類型的影片,主要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獲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豆瓣上的評分為7.3。在國產的青春電影當中,這個評分算是比較高的,但是《閃光少女》這部影片推薦的人並不多,而且並不屬於大眾的電影。
  • 閃光少女:展現的不僅是音樂的夢想,更是青春的無限美好
    閃光少女:展現的不僅是音樂的夢想,更是青春的無限美好《閃光少女》是由導演王冉率領多個小鮮肉拍攝而成,其中更有陳奕迅和閆妮友情出演,更是為正部電影增添了不少味道。電影主要講的是一群音樂學院的年輕人因為音樂、樂器相知相遇,向觀眾展現了青春的夢想和純真的感情,其中電影也爆發了西洋樂和民樂之間的矛盾,故事也就此展開。電影的明線和暗線表現的都很突出,明線是西洋樂看不起民樂而引起的矛盾衝突,暗線則是男主角也就是彭昱暢對女主角的暗戀而悄悄推動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
  • 《閃光少女》:反套路的青春電影
    箏鼓和鳴:《閃光少女》中的逆襲情節《閃光少女》故事的內在驅動力是青春片中常見的「逆襲」情節,陳驚因為被學長拒絕告白而奮起逆襲,為的是讓學長正視自己的能力和心意。但是這種「逆襲」並不是諸如《初戀這件小事》這類青春純愛電影一般,只是在外貌和學習成績上進行逆襲,進而獲得暗戀對象的改觀和傾慕。《閃光少女》的「逆襲」是一種充滿精神力量的「逆襲」,她逆襲的方式是用音樂亦或是「理想」來逆襲。
  • 《閃光少女》熱映 「反類型」青春片收穫好口碑
    原標題:「反類型」青春片收穫好口碑   《閃光少女》劇照。   由鮑鯨鯨編劇,王冉導演,徐璐、彭昱暢等領銜主演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閃光少女》正在熱映。豆瓣7.2、貓眼9.1的超高評分刷新了華語電影史上青春片的最高口碑評分,可見觀眾對這部「反類型」青春片的喜愛。而這部充滿了青春正能量的電影也獲得了業界學者的關注。   影片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與年輕人流行的「二次元」文化巧妙結合,以一種包容、開放的姿態將社會文化之間的代際衝突、趣味衝突加以彌合。
  • 《閃光少女》獨家上線愛奇藝電影
    從即日起,愛奇藝電影網羅了《閃光少女》《大護法》和《十萬個冷笑話2》三部高分電影將組成「國產片口碑檔」,讓觀眾可以在線上任性再刷這些剛剛下線的高品質國片。《閃光少女》無縫銜接院線獨家上線愛奇藝電影融合了「青春」「勵志」「音樂」「二次元」等元素的《閃光少女》,講述了民族樂器專業的「神經質」少女陳驚與小夥伴們組成2.5次元民樂樂隊,並且大戰西洋樂的勵志青春故事。
  • 《閃光少女》以音樂為名 燃青春之夢
    7月20日,《閃光少女》全國正式上線,早在首映式和點映期間,這部電影迎來了國產片難得的口碑爆表現象,看似極其低級消遣二次元的海報和宣傳物料的背後,是優質劇情與質量帶來的反差,無論是豆瓣還是知乎都出現了大量直呼驚喜的網友,稱這不光是一部帶給人驚喜的國產佳片
  • 豆瓣7.7,劇版《閃光少女》憑什麼超越電影?
    鮑鯨鯨新作《閃光少女》在大劇林立的年末,豆瓣評分7.8(取自豆瓣實時數據),成功躋身為豆瓣高口碑劇。作為擁有獨特個人風格的小說作者、編劇,鮑鯨鯨憑藉《失戀33天》一鳴驚人,而後又在電影《閃光少女》中證明了自己的成功絕不是偶然。
  • 豆瓣7.0的《閃光少女》,憑什麼比大多數青少年電影好嗎?
    《閃光少女》的上映可以說是近來中國最好的青春電影之一。豆瓣得分是7.0,主演是徐璐和彭昱暢,他們當時並不知名。看看近年來國內所謂的青春電影豆瓣得分基本慘不忍睹。如果你看到了,我就不點名了。沒有IP的祝福,《閃光少女》如何在情況下中既贏得人氣又贏得人氣呢?1、好電影離不開好故事。
  • 《閃光少女》青春就是閃爍的星光,而星光就是夢想
    《閃光少女》聽名字就能感覺到這是一部很有活力很振奮人心的電影,其實這是一部以青春音樂校園為背景的一部很小眾的電影,要說小眾是因為這部電影沒有請很有名的演員,相比較之下,更多的演員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這也是為了貼合青春校園這個主題,為了吸引廣大學生黨得關注。
  • 很燃很中二的《閃光少女》裡,其實多得是「青春值得」的真理
    縱使青春易逝,我們誰也阻止不了衰老,但也總有人正年輕,那些真實反映青春的影視作品也更顯得珍貴,就比如剛以豆瓣7.8分的好成績圓滿收官的電視劇《閃光少女》。說真的,有口碑不錯的影版《閃光少女》在前,可能很多觀眾在看之前都對這一個劇版持一個觀望態度。
  • 好電影推薦丨《閃光少女》:即便弱小,也能發光發亮!
    電影《閃光少女》電影《閃光少女》一部不以談戀愛為主線劇情的校園青春電影,故事設定在以西洋樂出名的學校,於是民樂就成了不受重視甚至被忽視被鄙視的小眾。而「奇裝異服」的二次元代表們,則成了這個學校的異類。「小眾」和「異類」,都遭受著不公。彈鋼琴的學長嫌棄學揚琴的女主,校長宣布新學期民樂班不再繼續招生,女主組建樂隊卻找不到場地排練,女二趾高氣昂地笑話女主的樂隊是戲臺班子,二次元樂隊古箏演奏者被父母訓斥......電影《閃光少女》故事簡單角色中二,但單純的可愛,搖擺少女+撲水少年,民樂+二次元,轉化為趣緣的堅持+次元壁的破除。
  • 好電影推薦《閃光少女》:即使是小而弱的,也能發光!
    電影《閃光少女》電影《閃光少女》是一部不以愛情為主要情節的校園青春電影。故事發生在以西洋音樂聞名的學校。因此,民樂成了一個不被重視,甚至被忽視和鄙視的小群體。「奇裝異服」的第二維度代表已經成為這個學派的不同之處。
  • 《閃光少女》夢想的載體,是啟迪心靈的音樂
    願所有在夢想道路上拼搏的少年,都能收穫自己所有的成功。而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將成為青春最絢爛的色彩。電影《閃光少女》的背景設定在音樂學校,圍繞中西樂器之爭,講述了一群民樂及二次元愛好者逆襲西洋樂器的故事。其間還穿插著一些若有若無的愛情故事,卻也顯得相當自然。
  • 《閃光少女》青春電影絕對是一部高分佳作
    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閃光少女》成了一股清流,在這個月的爛片大潮中不落俗套,反而散發出了超越電影本身的光彩。在這些種類繁多的主流或非主流的文化中間去尋找一個完美的平衡點確實並不簡單,但我覺得《閃光少女》已經盡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除了本身有個「懂行」的編劇和導演外,更多的還是年輕演員對於這些文化的自身的理解體會和熱愛。劇中的演員們除了平時的表演外私下裡確實都是在拼命學琴,從手法來看可能並不專業,但作為演員來說確實盡到了自己的本分。
  • 《閃光少女》:樂隊與青春
    《閃光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由徐璐、彭昱暢主演的電影。電影在3年前上映時,流傳最廣的片段就是那段西洋樂與民樂的「鬥琴」。然而比起民樂戰勝西洋樂的熱血而言,更打動我的是主角們組建樂隊,一起排練的場景。對於青春電影而言有什麼比有一群一起追夢的夥伴更打動人心的呢。
  • 《閃光少女》:以青春演繹青春,硬核青春成長指南
    新人陣容雖熱度稍欠,但勝在夠青春,角色和演員的匹配度高,能做到了以青春演繹青春。以《閃光少女》為例,陳驚的俏皮歡脫、油渣的呆萌可愛、502宿舍的性格各異,年輕演員對青春的演繹更加自然貼合。 而對於「青春」內蘊的具體描述,無疑是最能體現一部劇集的力道。「青春就沒煩惱嗎?」
  • SING女團出演電影《閃光少女》 並獻唱插曲
    《青春的告白》,凸顯出影片青春和夢想的閃光主題。  電影《閃光少女》由鮑鯨鯨編劇,王冉導演。據悉,此電影是金馬獎編劇鮑鯨鯨繼《失戀33天》後最為滿意的作品,她將自身對青春特有的記憶和感觸融入創作,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該片講述了因告白受挫的「神經」少女陳驚,與男閨蜜、二次元小夥伴組成的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一段不僅證明自己,也是證明民樂的超勵志青春旅程。
  • 彭昱暢主演的二次元青春勵志片,閃光少女,這部電影值得收藏點讚
    電影《閃光少女》沒有大投資,也沒有大明星,更沒有大特效,但它是一部非常不錯好看的三無電影,它得到了五項榮譽,而且這部《閃光少女》至今好評不斷,這部電影主要展現了當下的年輕人開放包容的面貌,有新青年的文化風採,建立了一種新的審美和價值觀的共識,所以這是一部真正讓人沸騰的電影,而《閃光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