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國產影片當中青春類型的影片深受廣大年輕觀眾的喜愛,但是最近幾年很少有特別突出的優秀的青春片。
可為什麼如此深受吸引類型的電影卻遲遲不能出現好的作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編劇都會把青春片融入許多愛情因素;
但實際上他們錯了,愛情片是愛情片,青春片是青春片,兩者是不一樣的。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必然會成為爛片。
在前兩年,終於有一部青春類型的電影脫穎而出,吸引了廣大群眾。那就是由王冉導演精心指導所拍攝的青春類電影《閃光少女》,男女主角分別是彭昱暢和徐璐。
不過乍一看這個片名,並不是很有看點;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這部影片憑藉著優秀的劇情和演技成功地榮獲了一些獎項,並且導演王冉也是順利地進入了最佳新人導演的提名,《閃光少女》雖然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是豆瓣的分數還是較高的。
《閃光少女》與其他青春類影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全片沒有參雜太多的愛情成分,沒有那種狗血、發膩的劇情。
表面上只是在闡述一個少女在她的青春當中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可其實它是在借用西方的一些文化來提倡正值青春時期的人們應該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將中國文化傳承下去。
並且影片也站在了當事人的立場去為我們呈現出身臨其境的感覺。
很好地向我們展示出青少年應該如何去把握自己的青春時光,如何去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實現自己的夢想,當遭人排斥、嫉妒和煩感時應該表現出一個怎樣的狀態來面對他們,這些影片中都有展示。
女主角陳驚是由徐璐扮演,她是一名民樂系的學生,主學揚琴。起初她對音樂絲毫沒有興趣,甚至有些排斥,因為她和大眾一樣覺得民樂這種專業並沒有很好的發展前途,感覺毫無趣味。
就像影片所呈現的,當她和同學在演奏《百鳥朝鳳》的過程中,她的心理活動表現得十分明確。
陳驚一直深受母親的束縛,她覺得從小到大所作的一切都是被母親所安排好的,她也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整天都是在「混」著日子,變得麻木無知。
不過陳驚的媽媽並非是個惡毒的人,雖然有些事情對陳驚有些束縛,可是陳驚想要去做什麼,媽媽從來不會阻攔,反而大力支持;
片中陳驚的好鐵子朋友是由彭昱暢所扮演,他也時時在陳驚的身邊不斷地支持她。所以不難看出陳驚並非過著不幸福的生活,只是她自己的承受能力還需要提高而已。
她缺乏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因此毫無進展。
後來陳驚有了喜歡的男孩,正是自己的學長王文,王文所修的專業與陳驚不同,他是學鋼琴的。
一步一步地發展,陳驚勇敢地向王文表白,可是卻遭到學長的一句「揚琴也是樂器。」的回應。
陳驚不明白,經過前思後想之後才覺得自己是被嘲諷了,她瞬間也找到了自己所學揚琴的意義,既然瞧不起揚琴,那麼就要證明揚琴具有的價值是鋼琴得不到的。
經過時間的推移,忘記本分變得不知所措在年輕人當中經常會出現的。就像影片中的那樣,其實每個人都能夠理解,教育部決定要捨棄民樂系招生時,他們的夢想就逐漸地遠離著他們。
對於現在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在大街或者一些其他場合能看到拉二胡、吹嗩吶、敲鑼打鼓的人時,這對我們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可對於這些表演者來說,真正關注他們的只有他們的家人,只有家人能夠真正地意識到他們孩子未來的發展。
這些人一直都在努力,哪怕所得到的成就非常的小,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經過不斷地磨練和提升,終於他們為民樂打下了一番天地。
總而言之,真正的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類電影,在整體上是有一個完整的思路的,並且編寫者為了表達一個主題要經過深思熟慮。
他們明白一個人的青春期其實就是整個人生最難忘的一個時期,他們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夠展現出一種青春活力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閃光少女》正是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類似這種主題明確的青春國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