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北宋的認識就是一個積貧積弱,弱是肯定的,北宋王朝維持著當時全世界最龐大的軍隊卻在對外戰爭中無一勝利。可說它貧窮,那就有失偏頗了。
首先北宋的能源和冶鐵工業領先了世界幾百年,煤炭的大規模使用徹底解決了此前冶鐵成本高,質量低的缺點,也刺激了冶鐵工業的爆發性增長,到了1078年宋神宗年間,北宋鐵產量高達15萬噸,相當於歐洲各國在工業革命前的總和,是富強盛唐的4倍。冶鐵產業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北宋的農具開始大規模普及更加鋒利的鐵器,糧食畝產達到四百六十斤,是盛唐的3倍,戰國時期達到5倍。糧食產量的增長直接帶來人口的繁榮,兩漢人口最高峰5600萬人,盛唐開元盛世約6000萬人。而北宋在宋仁宗時代就已經超過了這些數字,在宋神宗時代成功破億。
人口繁榮帶來的就是城市化進程的飛躍,城市化達到整個封建社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12%!城市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了農產品商業化,課本上所說的明代農產品商業化其實在宋代已經蓬勃發展。史料顯示:柑橘和荔枝率先脫離農業成為獨立的經濟作物,荔枝種類多達32種,蔬菜的種植規模達到了農田的10%。
繁榮的經濟直接刺激了宋朝的海外貿易和海運業,北宋初年海運船隻達到3400艘,遠洋海船噸位達到500噸,載人600。同時北宋造船業生產率異常驚人,以溫州一官辦造船廠為例,編制定員250人,年產量340艘,幾乎一天一艘船!
儘管北宋軍隊戰績慘不忍睹,但是北宋軍隊裝備絕對是當時的世界一流,精銳部隊裝備的都是昂貴的精鐵扎甲,守城部隊還有領先拜佔庭帝國「希臘火」幾十年的猛火油櫃。
反觀百年後的明朝,部隊裝備遠遠達不到宋朝水準,我們在影視劇裡見到的清朝八旗鎧甲其實就是當時明朝精銳部隊建州軍的鎧甲樣式,就是幾層棉布綴上鐵釘,防禦力和價格遠比不上宋朝扎甲。其實就是明朝的經濟發展不如宋朝,政府沒錢打造如此昂貴的軍事裝備。宋朝的富庶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