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歡發刀片的岡田麿裡,居然肯發糖了。
上一次被她虐得胃疼的影片還是《朝花夕誓》,你根本想不到岡媽的腦子裡有多矯情——那個長生不老的少女,她竟然想當媽媽。
岡媽寫的劇本,都有超級長的名字。
《朝花夕誓》的原名是「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通過博大精深的中文翻譯,才有了言簡意賅的四字片名。
而這次發糖的影片,也有一個超長的名字——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我們將它翻譯成了《無限》。
看起來跟原名毫無關聯,其實這是一個很妙的名字。
因為女主角美代,行為跳脫,所作所為皆令人詫異,在她身上總是有著迷一般的無限可能 ……於是同學們稱她為「無限」。
綽號聽起來很美,卻帶著一些貶義。
就連美代唯一的好友,都時時為她感到難堪。
班上有個內向的學霸少年「日之出」,至少對美代而言,他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希望,能夠讓她覺得還能活下去的希望。
才十幾歲的少女啊,是什麼讓她這麼喪。
矯情如岡媽,給女主塑造了一個很灰暗的身世背景:
父母離異,美代跟隨爸爸以及他的新女友住在一起,奇怪的新家庭讓她無法適應,同學們集體孤立她,甚至連昔日好友都被拉到了別的小群體……她覺得整個世界都拋棄了她。
只能強顏歡笑掩飾自己的頹喪罷了,看起來很「神經質」、很「跳脫」,但只要看到日之出的笑容,自己做什麼出格的舉動都無所謂的。
比如跳起來用PP彈飛他……美代稱之為日之出東升。
如果有人質疑日之出的成績,她甚至直接從二樓跳下去恐嚇別人,一時間忘了自己不是貓而摔得鼻青臉腫。
可惜,內向的日之出對她的舉動相當反感,內心估計是「這個女孩莫不是有毛病」。
美代有一個神秘的身份,來自於夏日慶典上胖貓送給她的貓咪面具。
戴上這個面具,她就可以變成一隻白色的小貓咪。飛簷走壁,好不快活。
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跑到擼貓達人日之出家裡,享受男孩的撫摸和親暱,傾聽他的真心話。
她模糊的感覺到,日之出對人類的她應該有那麼一點點好感。只是不懂得怎麼表達罷了。
面對貓咪時,他溫柔如水;
面對美代時,他避之不及。
甚至在美代寫情書表白時,日之出還被徹底激怒了……
她都不怕在大家面前出糗,只是在乎自己的真心不能得到真誠對待。
沒有比情書被其他人當笑話一般當眾念出,暗戀對象還當眾表達「討厭你」更糟糕的事情了。
看看這個令人失望的人類世界,還有什麼可留戀的。
還不如做一隻貓。至少可以看到日之出的笑顏。
岡媽發糖之前,也遞了不少的刀子,她尤其擅於用最平凡的語言戳中痛點。
美代被當眾「羞辱」後,沒有歇斯底裡,沒有大聲嚎哭,她只是保持著微笑的神情,嘴角顫抖著說:特別討厭啊?
她假裝堅強和無所謂,眼淚卻譁譁的流,看得讓人胃裡翻江倒海的難過。
美代是個很奇怪的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花痴到「只要他出現,其他人都會自動變成稻草人」。在根本不知道對方心意的時候,就屢次主動維護他,表達自己的好感。
這種看起來很外向的性格,明明很難出現在單親家庭的孩子身上。
岡媽自己也有一個很不幸的童年,身世與美代幾乎相同,但岡媽被這個環境所催化出來的性格是「孤僻」、「內向」、「社交恐懼」……
看到後面我們才明白,美代的外向是裝出來的。岡媽還是一如既往的用「偽裝的強大」和「說不出口的愛」來給觀眾餵藥。
變成貓的美代,雖然能享受到和男孩親密關係,卻不能與他交流,「我愛你」永遠都說不出口,再這樣下去,美代將無法聽懂人類的語言,徹徹底底變成一隻貓。
她越想逃離人類世界,貓咪面具就越和她契合,而胖貓想要的人類壽命,就輕而易舉的得到了。
逃避現實,原來是得不到幸福的。
我們在理解美代的心理活動時,很難免會覺得她過於矯情。
比如她對人類世界的失望,甚至希望整個世界毀滅,都源自於無法接受父母離異的現狀。
但不要忘了,美代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父母離異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對於父母來說,我一點都不重要,甚至都不會為了我而留住這個家。
她拒絕長輩們的關心,是因為覺得他們全都戴著面具假情假意。
她沒心沒肺的笑鬧,是因為外向的性格被她當成保護殼。
這樣才不會有人「假惺惺」的表示同情,或者因此而欺負她。
其實美代已經在抑鬱症的邊緣了。
當燻阿姨和爸爸也在她眼中變成稻草人時,這個情況愈發的嚴重。
「大人們都只顧自己」;最在乎的日之出也拒絕了她的表白。唯獨只有戴上貓咪面具時,美代才能感受到溫暖和活著的價值。
當你對這個世界絕望的時候,還能選擇去過另一種貓生,聽起來似乎很美好。
其實也是很多有過同樣心境的人,隱隱泛起過的願望。
或是變成貓狗、或是變成飛鳥,總之切斷那些不在乎的人的聯繫就好了。
岡田麿裡一直都擅於描寫擁有細膩情感的人物,並且通過矯情的對白激發出觀眾的共鳴(胃疼)。
美代的性格很中二和糾結,符合岡媽一貫的趣味。對於成年觀眾來說,這種矯情性格的確幼稚了些,不如宮崎駿筆下的任何一個女孩完美。
也是,太過理性就不叫中二少女了。
這種風格大概是岡媽想要一直保持下去的吧,要不怎麼都喊她是岡媽製藥呢……
《無限》的故事雖然充滿奇幻色彩,隱藏的貓路,貓島,貓與人交換面具等等,但看了前面的情節,觀眾基本上能夠猜出後面的結局。
全片唯一的一個比較顛覆的情節是「黃豆粉」,也就是燻阿姨的寵物貓。
與美代交換了身份的她,起初看起來像個大反派,轉頭陰惻惻的笑容看得人不寒而慄。
原來也只不過是想要用美代的身份好好陪伴燻阿姨。
對不起,是我的思想過於黑暗了……
就算是那隻肥嘟嘟的面具商人,也只是表面厲害的大慫包,幾個貓人都把它揍得滿地蹦躂……劇情的遞進相當溫柔,沒有太大的轉折點。
所以,岡媽其實在這部片裡給觀眾餵的是糖,前面很苦,後面很甜的糖。
沒有壞透頂的人或者貓,有的是奇幻的貓島、夏夜絢爛的煙花、說不出口的純愛,以及被忽略的親情和友情。
最後的催淚點,也都來自感動,而不是虐心。
原來女追男,就隔著一隻貓而已,這種輕甜又治癒的純純初戀,只能在動漫電影裡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