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經歷過生死,才會珍惜生命: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你恐懼了嗎?

2020-12-08 玉溪詩語

文|玉溪

近日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動態牽動了全國14億人的心,每天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讓我們心驚膽戰,好多人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門,感嘆世事無常,生命可貴。「關注健康,珍惜生命」這個永恆的話題再次被人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01 新型冠狀病毒帶給我們的健康啟示

前些天剛好看完,32歲海歸女博士于娟在病危之際寫下的一本書——《此生未完成》。31歲的于娟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由於癌細胞已經大面積骨轉移,她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病榻上的她將生病後的生命感悟寫成了這本《此生未完成》,這本書給無數人帶來了關於生命的啟示和思考。 她在書中說:「同為世人,若是有人能從我這份罪裡得到無畏,那麼我這份痛也算沒有白痛。」

在這本書裡,有一篇《「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學術報告》,她在書中說:「做這件事對我並無任何意義,但是對周圍的人可能會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我在癌症裡整整掙扎了一年,人間極刑般的苦痛,身心已被摧殘到無可摧殘的境況,我不想看到這件事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發生。」

在這份分析報告裡,于娟總結了四點可能導致她患癌症的原因,其中第一點就是「飲食習慣」,瞎吃八吃、暴飲暴食、嗜葷如命都是吞噬健康的致命毒藥

于娟說,她是一個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的人,她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比如孔雀、海鷗、鯨魚、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馴鹿、麂子、錦雉、野豬、五步蛇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而上述這些食材似乎和網上流行的一份武漢野味海鮮市場的報價單不謀而合。

人類天生的獵奇心理,導致我們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更感興趣,即使知道可能有危險也願意去嘗試,不然的話又怎麼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典故。但是我們在追求新鮮刺激的同時,更應該相信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他們篩選了那麼長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壽命時間的無數倍,才最終鎖定了我們現在的食材,並在遠古時代就對它們進行馴養,這無疑是有道理的。如果孔雀真的比雞好吃,那麼現在雞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雞。所以,適當控制我們的獵奇心理,有所吃,有所不吃,才能遠離病毒、接近健康。

此外,暴飲暴食、嗜葷如命也都是健康的大忌。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所以,健康不是等到病毒出現了才去重視,才去警惕,而是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防微杜漸。

02 人只有在病床上,才深知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浮雲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2003年曾經轟動一時的非典事件,距今短短十餘年時間,悲劇便再一次發生了。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人只有在病床上,才深知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浮雲。可是等到病好了以後,又把生命拋在腦後,去追逐浮雲。

我想,這樣的現象只能說明:病得還不夠重,痛得還不夠深。在《基督山伯爵》復仇記裡,堂泰斯曾經說過:「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只有那些曾經在大海裡抱著木板經受悽風苦雨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有多麼的可貴。我們只有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

于娟曾在她的書中寫道:「我儘量不去寫苦難,因為現在的我,內心深處依然有那麼一點試圖迴避回憶苦痛的懦弱,雖然我可以大聲說我已足夠堅強,但是,那種黑暗的疼痛實在太可怕了,我不敢不能也不想去把它化為文字。」「CT引導下的骨髓穿刺,痛入我生命的最深處,使我幾近喪命。原諒我,我至今不能面對這段回憶。」

于娟的話,至今讀來,依然痛入肺腑。這番話不禁勾起我六年前的一段痛苦記憶。

六年前的冬天,我被一輛小汽車撞成重傷,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差一點就成了殘廢。我被送到急救中心搶救,在重症監護室待了二十多天,經歷了兩次大手術才得以死裡逃生,從那時起,我才知道什麼是地獄,什麼是生不如死。記憶中,每天午夜時分的一劑止痛針,是我一天中最大的慰藉,因為藥物的麻醉終於可以使我不再那麼痛苦,不再那麼清醒,睡上兩三個小時。但醒來以後才發現,自己還是只能盯著天花板流淚,還是像廢人一樣一動也不能動!

疾病的痛苦容易讓人們警醒,警醒人生的無常,生命的可貴。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又何嘗不是,失去之前的熟視無睹,失去以後的悔恨交加。或許只有經歷過生與死的錘鍊,從鬼門關走上一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健康」二字的分量。

03 你的信念,就是化解恐懼最強大的武器

新型冠狀病毒雖然來勢洶洶,但其傳播能力和致死率均遠低於SARS,更不用說和癌症相比了。所以我們根本沒有必要那麼恐懼。真正的恐懼,或許不是來源於病毒的傳播,更多的是源於人們心理素質的脆弱。

《此生未完成》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身患癌症的年輕母親放棄了放化療的最佳時機,冒死生下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最終醫治無效,香消玉殞。那位母親曾經含著淚說:「我是覺得,有孩子,我做女人才完整。否則活著和死了沒有太大區別。」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人間世》中26歲的抗癌媽媽張麗君,張麗君說:「我一直在愛裡活著,所以我希望把孩子帶到這個充滿愛的世界,看一看。」

不同的母親,相同的選擇。正因為她們心中有著一股強大的信念,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會有這種一命換一命的勇氣。每個人的出生,或許都有一個只有媽媽才知道的感人故事,雖是不同的情節,但卻是同樣的苦痛。

車禍後的我,曾經因為長期臥床,腿部肌肉嚴重粘連、萎縮,而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行走。那時的我,每天忍受著極刑般的痛苦堅持康復,那時的哭聲,連自己也不敢想像有多麼悽慘。當時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往後餘生,我不要成為一個廢人,一定要像正常人一樣活著!功夫不負苦心人,經歷了一年的「魔鬼訓練」,我終於從病魔的手中逃了出來。

人的一生,不論身處何種境遇,我們都要積極爭取,可以失敗,但不能放棄。面對疾病,面對恐慌,唯有堅定信念,才能迎來最後的曙光。如果你想做一個讓兒女驕傲的父親、母親,如果你想做一個讓父母安心的兒子、女兒,如果你想做一個永不後悔的自己,就請坦然面對!

世變無情風挾雨。長夜漫漫,何日開晴午。

當你感覺仿佛在鋼絲上行走,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不知道光明何時才能到來,請長舒一口氣,抬起頭看看天空,那顆遙遠的啟明星,是不是已經越來越近,越來越亮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收藏,美文小說、走心故事持續更新,敬請關注!你若不離不棄,我必堅持到底,以報答這份萍水相逢的珍貴緣分,玉溪敬上!】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男人經歷過愛情才懂得女人,經歷過生死才懂得珍惜
    文|新面紗原創文章,抄襲必究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張愛玲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張愛玲一生有過三段感情,三個男人,數量不多,卻將男人的心理摸得透透的。大概是受過情傷的緣故,在她的筆下,男人總是讓人有股說不出的氣憤和無奈感,就像恨鐵不成鋼,但仔細想想,他好像又有自己的苦衷,你想恨又恨不起來。
  • 一人只有一次生命,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都無權踐踏放棄生命
    一個人一生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是高官名流還是平民乞丐,你都無權踐踏生命,或是放棄生命……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珍惜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生命如此寶貴……但80名無辜的生命,80名鮮活的生命,80名兒童就這樣因為一場可笑的戰爭失去了生命……將近300名的乘客因為戰爭而失去了生命
  • 新型冠狀病毒;讓我詮釋了兩部電影
    新型肺炎,讓我詮釋了兩部電影(新形冠狀病毒)這個陌生的詞語初次聽到我不以為然,也談不上害怕或者驚慌,心裡沒什麼概念,依然我行我素,可是很快緊張恐慌的氣氛感染了我。新年的一切熱鬧、快樂、紅紅火火都被鎖進了房間裡!
  • 面對死亡後的「未知世界」,你懼怕過嗎?
    你是否有過這種情況:深夜無人時,陷入沉思,我是誰?我將去哪裡?我死後意識也就隨之消失了嗎?整個世界終將與我無關。這時候我們會畏懼、會無助、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其實一切都來自於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從人類的進化來說,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懼,這並不是一個缺點,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覺、知覺自然也就停止了,沒有人知道死亡以後是什麼樣的。對死亡的未知,也是人們會對死亡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有些學者認為,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品性,而是後天的經歷形成的。
  • 一位佛弟子面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強烈呼喊!
    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不例外。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佛陀的開示是相應的,都是因為我們的殺業所帶來的。《佛說阿難四事經》云:「國中毒氣,流布疾病縱橫。此毒重病憂惱。皆是世人所為。射獵屠殺魚網。中毒死者。忿怒宿怨。因作霧露吐惡毒氣。其時人民。或中毒死者。或但得病者。有相塗汙者。皆由世人所作。不仁殘殺物命。展轉相怨。手自殺者。中毒即死。助其喜者。皆更困病。或相塗汙不相塗汙者。皆由食肉。
  • 北京協和專家:有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嗎?
    目前有其他證據支持該藥物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嗎? 李太生: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克力芝)是20年前研發出來的藥物,所以在SARS和MERS爆發時都有人嘗試過。當時,有7篇文獻顯示沒有效果,只有回顧性研究說可能有效。所以總體來說,現在還沒有特別確鑿的證據。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凡事有度 過則為災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凡事有度 過則為災 2020-02-02 20:53: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抗擊新型肺炎
  • 經歷過生死的人最大感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著
    以另一種身份陪伴你長大近日,看了《Hi Bye,Mama》這部感人的韓劇,該劇講述了世界上最暖心的離別故事。真的是每看一集,每一集都有哭點。幸福的家庭經歷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悲傷難過。可能只有經歷生離死別,才能特別的感同身受可能真的得到了死亡的那一刻,我們才會知道生命的可貴。這部劇的親情、友情、愛情都催人淚下!電視劇給了女主重生的機會,可現實中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真的很脆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愛自己,活在當下,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 疫情面前才懂得: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2020年春節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出現,也換不來生命的永駐。只有健康的活著,錢財才有價值,只有平安的過著珍惜眼前的一切,過好剩下的每天,人活一世,只有經歷一次生死
  • 石田衣良《美丘》:小人物的生命讚歌,真愛博弈中的生死啟迪
    02、真愛博弈中的生死啟迪雖然美丘想盡各種辦法,想要加深、拓寬自己的生命廣度,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鐫刻成永恆記憶,但是她的「珍惜」顯然並沒有找對方法。他們在有限的時間中,盡情熱愛生活,珍惜對方,經歷了煎熬和心碎,面對著隨時而來的死亡和分離,他們終於釋然了:真正對生命的珍惜不是放縱私慾、懵懂迷茫,而是清醒自律,無私的去愛、去付出。03、石田衣良想告訴我們什麼?
  • 禪語:人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對他而言,他所擁有的美好與幸福,一切都是短暫的,在這一刻,面對生死,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其實,人在這世間是渺小的,但對於個體來說,一個人的一生是漫長的,是十分寶貴的。只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會知道生命的寶貴,才會知道其他的一切,都是小事。
  • 都像經歷過生死一樣
    世間上除了生死,什麼都不是事兒!但如果你說你曾經過著像經歷過生死一樣的日子,那肯定少不了你的債務逾期被催收的那段經歷。沒有經歷過的人不可能有切身的一個體會,這個過程確實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的。但我想說的是,人為什麼要活著? 不就是一邊懷抱希望追求生活的美好,一邊面對慘澹的現實接受生活的無奈嗎?有多少人能夠例外呢。同樣是負債,同樣是被催收,大多數人都是沒有誰可以依靠的。只能自己面對,自己扛著。
  • 眼睛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要戴護目鏡嗎?出現眼紅眼癢該怎麼辦
    這幾天都在家裡盯著實時更新的疫情動態,也不敢動窩,隨著疫情的逐步發展,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不少人都拿它跟SARS相比,確實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據專家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同源性達85%,所以這時候很多人會關心,兩者如此相似的話,是不是傳播方式也是相同的呢
  • 經歷四次生死離別才真正明白生命的意義!沒有生命,其他都是空談
    每個生命看似頑強,卻又極其脆弱,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讓多少人沒來得及說再見就陰陽兩隔。最讓我感到悲痛的是山東護士張靜靜的突然離去,51天援鄂抗疫結束,隔離期滿即將見到女兒的最後一刻,卻驟然間倒下,隔日離世,讓遠在異國他鄉的丈夫抱頭痛哭。那一刻,心堵得難受,真恨老天不長眼,怎能這樣殘忍地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失去媽媽?
  •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新型冠狀病毒自然宿主或是蝙蝠
    】 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員、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鍾武研究員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軒研究員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 敬畏生命——寫在公元2020年瘟疫大流行(戈陽青)
    毫無疑問,人類/有超凡的智慧,或許我們/常缺一顆敬畏生命的/虔誠靈魂 敬畏生命!/讓人類能夠在敬重/與畏懼的思忖和珍惜裡/讓生命價值永存,讓無論/生命長短的我們,留下或多/或少有人生意義的彌足珍貴!/雁過有聲,雨過有痕/風過有音……/人過有靈…… 天佑人類!
  • 面對死亡,逃避或恐懼是無效的,最好的辦法是:向死而生!
    一個人從無形中來,非常自然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然後又從無形中去,這又什麼可悲傷的呢,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安排,於是他拿起盆子,不再哭泣,而是大聲唱了起來。此時的莊子已經悟透了死亡的真諦,已經看透了生死。面對死亡,我們採取逃避或恐懼的心理都是不行的,因為死是生命的歸宿,是自然的必然。
  • 陳坤:了解死,才更珍惜生,《西藏生死書》讓我重生並陪我到死亡
    沒有會人願意面對死亡,在面對死亡時,我們太無奈,也太渺小。死亡意味著毀滅和損失,所以我們害怕死亡。陳坤曾經說: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經歷了他的祖父的死亡,所以他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候,他每天都想著死亡,害怕死亡。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下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防護
    ,每天很絕望,忍不住的哭」……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加萬城空巷,街上沒有幾個人,平日交友聚會都沒有了,買不到口罩和酒精;有些人自己本身就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敏感到馬上認為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要死了的恐懼心理;還有已經感染被隔離的病人,孤獨和恐怖死亡的心理。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穿山甲可能因此面臨滅絕危機?
    筆者:三體-小遙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人們展開了一場持久的防疫戰,與病毒有關的野生動物同樣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家們發現除了蝙蝠之外,穿山甲同樣有可能是病毒的攜帶者,因為它們長久以來都與冠狀病毒存在潛在聯繫,我們無法立刻找出真兇,卻在此過程中對穿山甲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