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遭遇惡意差評處理犯了難 想從大眾點評下架得關店?

2020-12-05 信網

信網6月16日訊 近日,市民劉先生反映,2020年4月27日,他的店鋪收到一條找不到監控和消費記錄的差評,投訴至平臺大眾點評,平臺卻不給處理。劉先生要求將店鋪自大眾點評下架,大眾點評卻表示,店鋪信息只有店鋪關門不幹了才能從平臺上下線。大眾點評方面對此告訴信網(0532-80889431),對於劉先生的差評,反饋的點評內容和投訴的會員帳號已作審核,未發現違規,所以是無法評定處理的。而針對關店才能下架店鋪信息一事,該客服表示「這些商戶信息都是對外公開的,我們都可以上傳。」

收到差評疑問多 大眾點評不給處理

2020年4月27日,市民劉先生的美髮店在大眾點評上收到差評,顧客稱因為年紀小沒有被認真對待,不僅弄掉很多頭髮,還多次被燙到了頭皮。劉先生看到後進行確認,「我把我們家這一個月但凡有儲值記錄的燙染顧客的監控都調出來了,但是就沒有這麼個年輕的顧客。」劉先生說,他對這條評論的真實性存疑,「如果真的燙到頭皮,怎麼會一條差評了事?而且店裡如果發生這麼大個事,我怎麼沒印象?」於是,劉先生整理材料向大眾點評申訴撤銷該條評論,但得到的反饋卻是「顧客的評論沒違規,不予處理。」

劉先生難以接受,「提供的所有監控截圖跟消費時間都是吻合的,但就不給我處理。」劉先生還透露,入駐大眾點評的商戶分為推廣商戶和非推廣商戶,而他是非推廣用戶,他質疑大眾點評方面不給撤銷差評與此有關,「因為今年拒絕推廣合作就整個差評?」

在受訪時劉先生還提到一個問題,「我們店到今年2月27號在大眾點評上的團購已經下線,結果4月份還能收到這樣一條差評。」張先生不明白,為什麼大眾點評沒有經過允許就私自把店鋪信息上傳到平臺。劉先生表示,他聯繫了大眾點評,對方對此的反饋是「這些信息都是對外公開的,我們可以隨意上傳。」而他要求店鋪在平臺上下線,對方的回覆是除非店關門不幹了才能下線。

許多商家對大眾點評不滿 不是個例

信網了解到,劉先生一事並非個例,很多商家都通過網絡「吐槽」大眾點評的評價機制和投訴審核標準,「他們說客戶言論只要不觸及法律,就可以隨意評寫。」有自稱商家的網友在某社交類平臺表示。還有商家稱,有的根本查不到用戶的消費記錄,就被給了差評,「被同一個四級點評號連續差評,最重要的是還沒有到店消費過,我們店家也有證據,但是投訴了就是不給處理。」

另據公開報導,江西上饒的餘先生也曾因為大眾點評未經他的同意就在平臺上展示他的店鋪進行了投訴,而得到的回覆是「大眾點評平臺註冊用戶可以在法律和協議、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向平臺添加任一公開經營的、屬網站收錄範圍的POI信息。採用『用戶、商戶、業務』多方維護的方式,對POI信息進行校準。但要想刪除店鋪信息,除非店鋪關門。」

推廣用戶只是增加商戶的瀏覽量?

信網聯繫了大眾點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對點評內容和評論的會員帳號進行了審核,未發現違規,所以無法評定處理。那平臺的評價機制到底是什麼呢?「刷單、灌水、違法、違規、廣告等屬於違規情況,其他不涉及情況不支持刪除。」對於投訴審核標準,客服表示,會根據用戶註冊、登錄、瀏覽、交易的數據綜合核定。

那為什麼許多商戶表示沒有消費記錄卻可以發差評呢?客服告訴信網,「平臺是對外公開的,即使不消費,陪同、預約等凡是與商務有相應接觸的,都是可以評價的。」關於推廣用戶和非推廣用戶的差別的問題,客服稱,「推廣用戶只是增加商戶的瀏覽量和曝光數據,跟門店的差評無關。」

對於未經商戶允許,大眾點評就把商戶信息上傳到平臺上的行為,客服表示,「雖然沒有合作,但這些信息都是公開的,商家可以自行添加自己的門店,廣大用戶也可以添加商家門店信息。平臺只是收錄店鋪,也是為了方便用戶搜索查看。」如果有商家自行要求下線,「會在平臺上展示365天歇業關閉的狀態,一年後會完全下線。」

大眾點評或涉嫌侵犯商家名譽權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除非是故意把差評置頂,或者是內部人士寫的差評,不然作為公開平臺,大眾點評展示店鋪評價是沒問題的,「這就跟網購平臺的評價一個意思,是法律規定必須要有展示的。」那平臺自行收錄店鋪信息是否合理呢?該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得看信息是平臺收錄的還是網友上傳的。

山東齊魯(青島)律師事務所馬洪力律師認為,如果確認是惡意差評,但是平臺卻不予處理,肯定不合理,店家可以起訴維權。而大眾點評未經允許收錄商戶信息,並且不給下線,這也不合理。馬律師認為,如果是未經店家允許將信息展出,還收到不屬實的惡意差評,那麼平臺涉嫌對店鋪造成名譽的侵害,「平臺是否能夠收錄商家的信息然後進行展示?這個問題據我了解,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立法,屬於一個盲區。」

信網了解到,如同馬律師所說,因為商戶對於差評不認可,大眾點評所屬公司上海漢濤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曾多次被商戶以侵犯名譽權告上法庭,天眼查顯示,漢濤信息諮詢所涉及的名譽糾紛案就有幾十起,其中有多起是因差評引起的。

信網見習記者 鄭倩楠

[來源:

信網

編輯:光影]

相關焦點

  • 大眾點評變味了?
    根據該商家的說法,在大眾點評上不僅能刷好評,還能刪差評。刪除差評服務被對方說得很玄乎:「不找差評用戶,也不找官方,用後臺大數據來識別,我們熟悉規則,利用了平臺的規則在操作。」 對此大眾點評方面回復深燃稱:「對於虛假點評和黑色產業鏈,大眾點評一直嚴厲打擊、採取零容忍的態度,2019年4月至今已處理違規評價超過4000萬條,違規商戶6萬餘家,違規帳號7.5萬個。」
  • 美團拋棄大眾點評
    美團王興拋棄大眾點評下一步意欲何為?點評也曾輝煌:張濤的高光時刻早在2003年,張濤就在上海創辦了大眾點評,創辦的初衷是想在上海吃到能被人推薦的本地菜,於是一個"讓用戶給餐廳評分的網站"大眾點評就這樣建立了。不過,這個網站建立之後,大多帶有一定炫耀式性質的推薦,所以用戶並不多。直到2005年,大眾點評才開始商業化運行。
  • 霧山五行確實優秀,一星惡意差評確實不對,可難道就必須五星嗎?
    而《霧山五行》這部國漫因製作優秀,大部分人給的都是五星好評,但評分這東西本來就很難統一所有人的看法,畢竟不是所有人的審美都一樣,所以只要不是惡意差評都可以接受。,從其後續解釋來看,他就是惡意給了一星差評,從而招惹起了網友懟他,甚至開始了「網爆」。
  • 商家求「好評」消「差評」 讓網購評價權真正回歸消費者
    近日,石家莊一位熱衷古裝造型的90後萌妹子阿月,約了一家中國風古裝攝影店,挑選好衣服,做好妝容,拍完第一套衣服後,跟妝助理詢問阿月,能否在大眾點評給個好評,說著將早已準備好的好評文字和圖片轉給了阿月。孟慶雲認為,商家求好評,無可厚非,但通過狂轟濫炸、死乞白賴跪求的方式求來的好評,會像花錢刷單得來的好評一樣,最終失掉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不敢輕易給差評網購興起後,差評權成為消費者行使監督權的一種渠道,但近年來消費者不給好評難,給差評更難。
  • 亞馬遜:如何處理客戶差評?
    1、冷靜和判斷差評的責任歸屬,到底是自身出問題還是客戶惡意差評。 2、差評後面都有一個RESOLVE按鈕,點擊RESOLVE了解解決差評的具體方案。注意,只有當買家的評價為1星或2星時,RESOLVE才可用。 3、產品出現差評,一定要做記錄,把一個月所產生的差評的產品列出來,分析總結,原因出在哪裡,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4、遇到差評,除了常規的郵件溝通,最好能夠電話溝通,提升處理差評的效率。
  • B站大量番劇慘遭下架,網友惡意操盤,蘿莉百合番劇涼透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消息對於B站用戶巨大的打擊,上次說完B站官方出完自查規則之後,大量番劇慘遭下架跟打碼處理,這次的更加嚴重,基本上所有劇都受到了波及,這些真的只能在B站學習了?最近影視劇集圈子很不太平,相信大家也都聽說了。網文圈前段時間剛經歷大規模整改,晉江文學城大半小說下架,一些毫無問題的小說也因為惡意舉報被下架,據說以後脖子以下的都不能寫!
  • 扒了500個餐飲企業的100萬條差評,我有這21點發現
    可以說,在餐飲企業該如何面對差評方面,狗不理提供了一個鮮活的反面教材。而不同於狗不理這種「名副其實」的差評,9月2日人民網發表了一篇文章,直指「不消費就能點評」的亂象。「在沒有任何消費的情況下,隨便點開大眾點評上的任意一家店,都可以進行點評,並且可以選擇匿名,而用戶可以得到相應積分。」
  • 陰陽怪氣的「差評文學」,攻陷了外賣軟體的評論區
    有的人直抒胸臆,差評簡單明了,給自己點的每一個菜,都用了極簡而精準的點評。有的暴躁商家,你給我差評?我都查清楚了,你是同行故意來找事的!反手就是一個互相舉報。更有的商家如果你堅持給差評,那就是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一下子拍進ICU,讓你接下來都沒法給差評。因為顧客評價,實事求是處理問題下架商品的,簡直是少之又少。
  • 整治惡意差評是好事,但不能壓縮消費者的評價空間
    網絡購物畢竟不同於線下購物,消費者無法近距離感知商品,要想有所判斷,一是靠商家的描述,二是靠已經買過此類商品的用戶反饋。消費者下單與否,不僅看商家描述和用戶反饋能否相互印證,更在於透過這些信息,了解商品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一些消費者之所以關心能否看到中差評,恰恰在於通過好評與中差評的比較,更好地確定商品與商家描述是否一致,並進一步了解這件商品的優缺點、與自己需求的匹配度。
  • 飯店點評App裡的「水軍江湖」
    這時她才想起剛與飯店點評網合作時,被她拒絕的那個自稱可以增加飯店好評量的人,「會不會是為了報復自己拒絕他,而在給飯店惡意差評?」為了弄清自己心裡的疑問,小叢輾轉找到一個專門為飯店在點評網上從事代運營的「公關」進行諮詢。這個人對小叢說,對飯店點評App上的商家進行惡意差評,是很多「水軍」慣用的手段。當商家拒絕與他們合作時,他們就會對商家進行惡意差評。
  • 騰訊遊戲:《怪物獵人》被下架,是競爭還是惡意?
    今日,騰訊代理的《怪物獵人》「因接到舉報,政府相關部門將其下架整改」。目前,《怪物獵人》已經停止發售,並且下架處理,一大批剛剛玩上遊戲的玩家一下子就懵了,還沒捂熱乎,怎麼就給下架了?受此影響,騰訊今天的股價也是下跌了好幾個百分點,僅僅就賣了四天多,騰訊就不得不草草收拾這殘局,遺憾的宣布暫時下架。做為騰訊目前傾盡全力打造的遊戲平臺,wegame近來不斷引進或者投資國內外精品遊戲,從自家的網遊頁遊,到精品單機,3A大作,騰訊都很有興趣放進來。
  • 大眾點評會員運營體系分析
    大眾點評是最早一批獨立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用戶可以在大眾點評上自由地發表消費評論。而這些匯聚的消費評論,則幫助其他消費者做出消費決策。我們將:持續刺激用戶在點評APP上發表消費點評內容作為一個核心的運營目標。因為不同用戶群採取的運營策略是不一樣的,因此下面先對大眾點評的用戶群做一個簡單的分析。2.
  • 收到雷差評的咖啡館:我不認慫,但我認輸……
    雖說大眾點評的評價影響不算特別大(新店要第一波流量除外,後面解釋),但是猝不及防收到一條差評,心情複雜程度不亞於孩子上網課的老母親。 解鎖給差評的N種姿勢 沒有任何原因就想差評 咖啡太好喝了也想給差評
  • 一條探店視頻成老字號關店導火索,這個博主經歷了什麼?
    「現在在很多話題想說實話不容易, 但連吃頓飯發發評論都不讓說實話, 又不是惡意的,我也無語了。」
  • 北京日報評論:網購平臺不應關閉「差評」話筒
    原本清晰分列的「中差評」,一度被「感覺不佳」的描述性標籤取代,但沒過幾天,又在爭議聲中改了回去。這趟「翻燒餅」,足見平臺方的糾結。設置「中差評」體系,本為解決網購中的信任問題。畢竟,隔著屏幕下單,再多文字介紹、圖片展示、視頻呈現,也抵不上線下購物的直接觸感。於是,許多消費者習慣了以用戶評價印證商家話語,提出問題的「中差評」更是必看項。
  • 惡意玩梗,抖音下架17萬+違規評論、部分帳號禁言30天
    對此抖音安全中心發布公告,稱 2020 年 7 月 25 日至 7 月 27 日,對於抖音上出現的大量用戶惡意玩梗、宣揚犯罪等內容,抖音平臺累計下架 17w + 相關違規評論、清理 3w + 違規視頻和 350 + 違規話題,並對借題惡搞類視頻和購物的帳號一律禁言 30 天。
  • 《怪物獵人》遊戲因電影下架風波遭遇差評!
    《怪物獵人》遊戲因電影下架風波遭遇差評!這場下架的風暴也影響到了同名遊戲,Steam上的《怪物獵人》立即湧入了大量負面評論,幾乎都是針對影片的。12月4日晚,CapcomAsia宣布,在了解了各位對電影《怪物獵人》的看法後,我們收集了大家的大量想法,並向有關公司反映了情況。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目前據大眾點評顯示,無錫、蘇州門店已全數關閉。宜芝多針對關店情況給出的官方回答是:地鐵店合同到期。但真實原因或是在於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就連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都說: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
  • 註冊差評過多!卡普空選擇將《生化危機:抵抗》在Steam下架
    最近《生化危機3:重製版》中一直被詬病捆綁銷售的《生化危機:抵抗》承受了大量的差評,目前已經選擇下架。目前Steam商店界面顯示,該下架是應發行商要求的。整體評價為褒貶不一,最近30天內更是跌到了多半差評。要是想感受一下美得出水的吉爾,又覺得《生化危機3:重製版》414這個價格不太值的話,現在就是一個好機會。目前遊戲開啟了66折原價414折後價273。同時《生化危機2:重製版》也開啟了5折優惠,原價219折後價109。
  • 《看不見的小孩》被惡意差評,製片人怒言稱片子不好自己就去吃屎
    可是從20日凌晨到白天,影片遭遇了非常嚴重的有組織的惡意差評,這些惡意差評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製片人明秋成發微博怒言稱自己片子如果比不上水軍評論的10分同類型影片自己就去吃屎。《看不的小孩》首日票房312萬,創2019年恐怖片首日開畫紀錄,也是近兩年的恐怖片首日票房冠軍,近兩年國產驚悚片首日上座率第一,場均人次第一,淘票票恐怖片評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