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惡意差評是好事,但不能壓縮消費者的評價空間

2020-12-12 人民資訊

很多人在網絡購物的時候,都習慣先看看買家們的評價。然而,有網購平臺近期在評價系統方面的改版,卻讓許多習慣了買前看評價的用戶感到有些不習慣:好評、中差評標籤不再單獨展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描述性標籤。對於評價頁面的變化,有網友認為「影響不大,通過各個標籤也能看到全部評價」,有網友則認為,「增加了辨別商品品質的難度」。如何看待這一變化?

對消費者而言,用戶的評價往往是重要的購物參考。網絡購物畢竟不同於線下購物,消費者無法近距離感知商品,要想有所判斷,一是靠商家的描述,二是靠已經買過此類商品的用戶反饋。消費者下單與否,不僅看商家描述和用戶反饋能否相互印證,更在於透過這些信息,了解商品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一些消費者之所以關心能否看到中差評,恰恰在於通過好評與中差評的比較,更好地確定商品與商家描述是否一致,並進一步了解這件商品的優缺點、與自己需求的匹配度。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消費者關注的是「還能不能看到中差評」,毋寧說是當「中差評標籤被取代」之後,消費者還有沒有其他的信息,進行購物參考。

網絡購物的本質是信用消費。「好評、中評和差評」的評價體系,是為解決用戶和商戶之間的信任問題而出現的。今天看來,簡單的好評或中差評,可能都無法給消費者太多參考。消費者更希望看到的,其實是給出好評或中差評的理由。當下的網購平臺,有的採用「好評、中評和差評」的評價體系,有的則採用星級的評價體系,還有的則乾脆取消分級評價,只為用戶提供曬單、描述物品和分享使用心得的空間。對於用戶來說,無論平臺採用何種評價體系,能提供「有內容」的評價,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因此,更應該關心的是評價體系變了以後,平臺能否激勵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評價。

從商家和平臺的角度來看,「中差評標籤被取代」之所以受到中小微店鋪的關心,在於其有助於解決惡意差評的困擾。但也應看到,惡意差評與消費者的普通評價有本質區別,平臺整治惡意差評,不應也不能壓縮消費者的評價空間。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雖然具有一定主觀性,但究其根本,是建立在商品品質、服務質量基礎之上。有的消費者或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給出「中差評」,但對商家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改進服務的提醒。相較而言,惡意差評產生成本低、殺傷力較大、會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不僅是站在商家、平臺的對立面,也是站在消費者的對立面。而在絕大多數網購平臺,商家和消費者都可以對買家評價進行回復或評論,對於不合理的中差評,具有一定的糾偏效果。在這個意義上,評價體系可以調整,評價標籤可以改變,但商家和平臺依然需要給用戶留下表達意見的空間。

在網絡經濟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評價體系越來越成為一項基礎設施。在網上購物也好,通過手機點外賣也罷,用戶的評價是消費者下單與否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讓評價內容更加具體,讓評價體系更加真實,激勵消費者提供更多有信息含量的評價,是網購平臺在設計、調整評價系統時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網絡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條件。

相關焦點

  • 商家求「好評」消「差評」 讓網購評價權真正回歸消費者
    網購時代,買前看評價成為大部分消費者購物的標配操作。然而,由於評價直接影響著網店的銷售和排名情況,一些商家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好評」,千方百計消除「差評」,導致代表商家信譽的商品評價失去應有的參考價值。如何修補網購商品評價體系,還原網購評價中的「真實民聲」,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 北京日報評論:網購平臺不應關閉「差評」話筒
    原本清晰分列的「中差評」,一度被「感覺不佳」的描述性標籤取代,但沒過幾天,又在爭議聲中改了回去。這趟「翻燒餅」,足見平臺方的糾結。設置「中差評」體系,本為解決網購中的信任問題。畢竟,隔著屏幕下單,再多文字介紹、圖片展示、視頻呈現,也抵不上線下購物的直接觸感。於是,許多消費者習慣了以用戶評價印證商家話語,提出問題的「中差評」更是必看項。
  • 「職業差評師」踐踏市場信用體系亟須整治
    借打假之名向商家勒索錢財牟利 「職業差評師」踐踏市場信用體系亟須整治據媒體報導,近日,在外賣平臺開店的趙某稱遇到了「職業差評師」,差評大多和食品衛生相關,對方索要1800元刪差評未果,他的新店被惡意差評半個月,導致銷量和評分急轉下降。與此同時,廣州一家店主也被「職業差評師」勒索,最終支付1300元息事寧人。
  • 淘寶「中差評」走了又來,網購評價體系貴在真實
    從市場規律來看,如果沒有高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向循環,「中差評」不僅是消費者對店家服務的評價標準,更是平臺辨別篩選劣幣、提升管理效率所需。圖據中新網圍繞「中差評」,部分店家和消費者有不同的感受。由於之前「中差評」指向店家在淘寶平臺上的好評率,進而影響到種種收益,因此店家自然不希望有中差評。有些店家經營者還認為,如果消費者基於片面感受給出「中差評」,甚至有些人基於某種目的而惡意「差評」,會給自身帶來嚴重影響。
  • 美團商家刪除差評的方法教程,美團商家怎麼刪除評價
    美團商家刪除差評的方法教程,美團商家怎麼刪除評價?許多商家戰戰兢兢的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店鋪,就靠這家店鋪的生意來維持生活,突然有一天,店鋪收到了差評,店鋪的評分降低了,店鋪交易額受到影響,那麼這個差評要怎麼處理?
  • iPhone 12開賣兩個月,消費者評價已出爐,一些差評太無奈!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性價比最高的iPhone 12,在10月16日,iPhone 12開啟銷售,到現在也已經快兩個月了,在這快兩個月的時間裡,iPhone 12的銷量不少,在一些平臺,它已經收穫了22萬條評價,好評度達到93%。綜合來看,iPhone 12的好評還是比較多的,當然,它也有一些差評。
  • 淘寶弱化「中差評」引爭議 評價體系如何讓各方滿意
    以往用戶點擊「寶貝評價」,會看到中差評選項,但改版後,中差評內容被合併在「感覺不佳」中,並且排列在諸多由好評展開的相關條目之後。以往單獨展示的中差評就這樣被隱藏起來。「中差評」消失的這些天,最歡欣鼓舞的是淘寶個人店主,最惱火的是普通消費者。「我一般買東西會特意去看看中差評,如果是和產品品質無關的,就可以比較放心購買。
  • 《看不見的小孩》被惡意差評,製片人怒言稱片子不好自己就去吃屎
    可是從20日凌晨到白天,影片遭遇了非常嚴重的有組織的惡意差評,這些惡意差評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製片人明秋成發微博怒言稱自己片子如果比不上水軍評論的10分同類型影片自己就去吃屎。《看不的小孩》首日票房312萬,創2019年恐怖片首日開畫紀錄,也是近兩年的恐怖片首日票房冠軍,近兩年國產驚悚片首日上座率第一,場均人次第一,淘票票恐怖片評分第一!
  • 每一個被隱藏的差評,都是完善網絡信用評價的無聲吶喊!
    只不過這次回歸,變成了「中差評」合併展示。而淘寶天貓店鋪的評價系統裡早已取消「中/差評」標籤,只能通過評價頁面措辭委婉的灰色標籤來了解該商品的負面信息。因為在網際網路化的消費場景下,中差評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真實購物體驗的渠道,還可以對其他用戶起警示作用,因此往往成為用戶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參考因素。同時,由於其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中差評也可以作為消費者督促商家提升產品質量、改善服務水平的有利武器。
  • 霧山五行確實優秀,一星惡意差評確實不對,可難道就必須五星嗎?
    而《霧山五行》這部國漫因製作優秀,大部分人給的都是五星好評,但評分這東西本來就很難統一所有人的看法,畢竟不是所有人的審美都一樣,所以只要不是惡意差評都可以接受。可《霧山五行》這次出現的一星評價中,就有一個惡意差評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 整治惡意營銷帳號要破立並舉
    如今,在利益驅動下,電腦瀏覽器首頁及公眾號、自媒體號等網絡平臺上,出現了為數不少由惡意營銷帳號生產的標題聳人聽聞、內容粗俗低劣的文章,損害了網際網路的清朗空間。近日起,國家網信辦組織各地網信部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惡意營銷帳號專項整治行動。
  • 疑遭遇惡意差評處理犯了難 想從大眾點評下架得關店?
    劉先生還透露,入駐大眾點評的商戶分為推廣商戶和非推廣商戶,而他是非推廣用戶,他質疑大眾點評方面不給撤銷差評與此有關,「因為今年拒絕推廣合作就整個差評?」在受訪時劉先生還提到一個問題,「我們店到今年2月27號在大眾點評上的團購已經下線,結果4月份還能收到這樣一條差評。」張先生不明白,為什麼大眾點評沒有經過允許就私自把店鋪信息上傳到平臺。
  • 披薩差評報告:必勝客、樂凱撒、尊寶、達美樂……,槽點在哪?
    對比:比格比薩的整體評價較高;至尊比薩整體評價最低;樂凱撒稍遜於達美樂6、口味對比:比格比薩、達美樂與樂凱撒消費者評價最高;必勝客與尊寶比薩不相上下;至尊比薩口味墊底7、服務對比:消費者對比格比薩、達美樂的服務評分較高
  • 扒了500個餐飲企業的100萬條差評,我有這21點發現
    總體而言,在當前各平臺的評價體系下,「好評」的水分比「差評」的要大。也就是說,與好評相比,差評更能揭露一個企業的真實面貌。近期,餐寶典針對超500個餐飲品牌的100多萬條差評進行了大數據研究分析,發現了一些值得分享的情況,這裡摘錄如下,或許能給餐飲企業一些參考。
  • 當貝投影遭友商瘋狂一星差評:51人惡意刷單
    雙11活動正當時,而就在平臺、商家、消費者集體狂歡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當貝投影今天發表官方聲明稱,近期被友商惡意刷大量差評,真相也已查明。當貝投影在聲明中透露,11月3日起,當貝投影京東自營店鋪出現大量異常交易。
  • 網友:好評返現太麻煩,直接差評賣家求著給你返現,你怎麼看?
    這種現象好像變成了商家慣用的招數,只是為了能夠讓消費者記得好評。除了商家的方法,淘寶等平臺也會對做出評價的用戶給予相應的獎勵,或是積分,或是優惠券,這都是一種鼓勵評價的方式,這確實是可以激勵消費者評價商品的,但像好評返利這樣的方式,卻似乎是商家之間的不公平競爭。首先這種方式限定了評價等級:好評。
  • 女顧客燙完頭寫下千字差評,店方多次上門:請刪除,店長為此得了抑鬱症
    不再信任該店家的馮小姐給出了第二次差評,篇幅長達千字。11月24日,馮小姐告訴瀟湘晨報記者,自己不是美容美髮行業的同行,不存在惡意差評,只是作為一名消費者的客觀感受。「他家服務態度非常好,但這跟頭髮做得好不好沒關係。」記者在該點評詳情中看到,馮小姐給該店的服務打分是5分,環境4分,效果為1分,最終得分為1分。
  • 來論|職業差評師不能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利用惡意差評在淘寶上敲詐商家,因為此舉會給從事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巨大的經濟利益唾手可得,使得,「碰瓷」敲詐便成了這些人知法犯法的輕鬆路徑,,也成就了「職業差評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尋釁「碰瓷」,敲詐勒索,別有用意者惡意」操縱」, 利用電商行業的評價體系賺大錢,成為傷害整個商業生態環境的「利器」, 不僅違背了市場公平交易原則,也嚴重破壞了商業誠信和社會環境。
  • 滄縣網信辦啟動網絡惡意營銷帳號專項整治行動
    權威信息,第一時間發布為進一步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要求,加大對網絡惡意營銷行為的治理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按照國家、省委、市委網信辦統一部署,即日起,滄縣網信辦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惡意營銷帳號專項整治行動。
  • 「狗不理」遭博主差評之後 一起危機公關的失敗案例
    網友:  群眾監督不能算是惡意  相關新聞下,網友紛紛表示,「難吃為什麼不讓人說?」類似的評論點讚者眾。網友們也不認為視頻中博主存在惡意中傷現象:  @小小小小小酒瓶兒:沒有惡語中傷啊,人家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