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小夥丟了銀子很傷心,朋友買來一條魚,銀子失而復得

2020-12-22 繡夢論史

明朝嘉靖年間,杭州有個富翁名叫陸某,因為他德高望重,人人尊稱他為陸翁。說起陸翁發家致富的過程,還是很有一番趣味的。

話說陸翁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做買賣,有一次他和幾個夥伴,一起乘船到松江去販賣布匹,當時陸翁身上只帶了三十兩銀子的本錢。

為了防止銀子掉落,陸翁特意將銀子放在裹肚裡面,貼身攜帶。按說這樣總可以萬無一失了,但是陸翁在河邊小便的時候,解開了裹肚,一時不慎將幾塊銀子掉進了河裡面。

陸翁趕緊去撈,但是銀子早已沉入河底,無影無蹤了。事後陸翁數了一下,這一下子掉了一多半銀子,本來帶的錢就不多,如今又丟失了一大半,家裡的妻兒老母還等著自己吃飯呢!陸翁越想越心疼,不由得悲從中來,痛哭了起來,連飯也沒心思吃了。

陸翁的同伴見狀,害怕陸翁想不開做傻事,於是一邊趕緊湊錢買了好酒好菜請陸翁吃飯,一邊勸說陸翁想開些,就當是破財免災。

就在這個時候,岸邊忽然傳來了一陣討價還價的聲音,陸翁和幾個朋友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有幾個漁夫,網到了一條巨大的鱸魚,那條鱸魚大約有三四十斤重,周邊有人想買魚,但是不肯出高價,漁夫不肯賣。

陸翁的朋友們見了,對陸翁說:「這條鱸魚如此之大,實在是非比尋常,我們買了給你下酒吃!」說完花了高價,買下了這條大鱸魚,然後回去請船上的廚師做成清蒸鱸魚。

廚師剛用刀將鱸魚剖開,就發現裡面有幾塊銀子,陸翁一看,正是自己掉落在河裡的那幾塊銀子,上面還有自己刻的標記呢。

陸翁丟了銀子之後灰心喪氣,本想就此回家務農,再也不外出經商了,但是此刻見到銀子失而復得,不由得大喜過望,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

果不其然,這一次出來販賣布匹,陸翁賺了十倍的銀子,他為了感謝自己的夥伴,給了夥伴五十兩銀子做酬謝。從此之後,陸翁經商一直順風順水,由此發家致富,積累了數十萬兩的銀子,成為杭州巨富。

陸翁後來活到了八十九歲,子孫繞膝,五世同堂,盡享人間之福。他因為鱸魚而發家的傳奇故事,也流傳到了今天。

參考資料:《古今說部叢書》《明代筆記小說大觀》

相關焦點

  • 明朝一男子,在河邊小便時丟了銀子,後因一條鱸魚發家致富
    為了防止銀子掉落,陸翁特意將銀子放在裹肚裡面,貼身攜帶。按說這樣總可以萬無一失了,但是陸翁在河邊小便的時候,解開了裹肚,一時不慎將幾塊銀子掉進了河裡面。 陸翁趕緊去撈,但是銀子早已沉入河底,無影無蹤了。事後陸翁數了一下,這一下子掉了一多半銀子,本來帶的錢就不多,如今又丟失了一大半,家裡的妻兒老母還等著自己吃飯呢!陸翁越想越心疼,不由得悲從中來,痛哭了起來,連飯也沒心思吃了。
  • 民間故事:算命先生一句話,70兩銀子,將死之人改命,官至翰林
    有一天,袁生買了一條魚回來,和算命先生開玩笑,說:」先生是推算高人,你算一下,我能吃了這條魚嗎?」算命先生看看魚又看看袁生,說:」你吃不了。」袁生把魚做好了,放到桌子上,就出來邀請算命先生一起吃魚,打算嘲笑一下算命先生。坐下後,說:」現在我能吃了這條魚嗎?」算命先生還說:」你不能。」
  • 民間故事:兒子學手藝歸來,父親將銀子丟進火爐來試探
    葛大壯情緒低落地說道:「我掙不來錢怎麼辦啊?」母親偷偷塞給他幾兩銀子,悄聲說:「這幾兩銀子是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那拿著。在外邊學好本事,不管掙不掙得到錢,你就把這銀子交你爹,就說是你掙的。」葛大壯揣起銀子怏怏地走了。他東遊西逛,根本不知道該從哪下手。
  • 民間故事:走路的銀子。埋在土裡的銀子會走路,它去了哪裡?
    文/王會苓銀子會走路,你相信嗎?聽我慢慢道來。從前,有一個人家,非常富有。只是老兩口年過半百,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寶兒啊,別哭,我想起你爹給咱留了兩壇銀子,就在咱院子裡的桃樹下,你把它挖出來吧!銀子!一聽銀子寶兒兩眼放光,渾身來了勁兒,他找到工具就在樹下挖了起來。挖了很深,累的他噓噓帶喘,哪裡有銀子的影子!老東西!沒銀子就沒銀子,幹嘛說瞎畫騙我?
  • 民間故事~為了六兩銀子,斷絕母子關係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為了六兩銀子,斷絕母子關係的故事。在白佛山腳下住著一李姓人家,李生娶妻田氏,田氏長相俊美,能說會道,婚後三年生下兩兒子,大兒李光、小兒李明。時光如梭,轉眼間,田氏的大兒子李光就到了娶媳婦的年齡,由于田氏嘴饞,田氏家生活的一般,田氏好不容易東拼西借給兒子蓋了三間草房,給李光娶了鄰村的林家女,林氏聰明賢惠,林氏和李光一樣,人好善良就是嘴笨,田氏也不喜歡林氏,林氏進的門來一年多,生了一個女孩,林氏更不得婆婆田氏的歡心,田氏有事沒事的總找林氏的麻煩,不是今天做的飯不可口,就是明天炒的菜不香,林氏也不敢多言
  • 民間故事:窮小夥走投無路算命求財,發財後恩將仇報家破人亡
    【鄭重聲明:純原創故事,抄襲必究,盜圖必究,侵權必究】城北有一個先生名叫周乾,周易八卦佔卜相面無不精通。這天來了一個小夥,進門就磕頭:「久聞先生大名,向先生請教求財之道。」說著遞過來一個包裹,小夥生意失敗,裡面裝著小夥僅剩的家當,總共五兩銀子。周乾望了望小夥的面相說道:「你的卦金我不能收,你這一卦我也不能給你算,你走吧。」
  • 民間故事:一隻烏龜三百兩銀子
    老婆驚問哪裡來的?申不從說:「我父親的朋友都過得不錯,原先我顧及臉面,恥於求人,現在準備去當強盜了,還講什麼面子?就找他們要了一袋米回來。你趕快做飯,我依你之言,吃完飯當強盜去。」 老婆以為申不從還在生她的氣,隱忍著不還嘴,做飯去了。申不從吃飽肚子,找來一根棒子,用斧頭削成木棍,拿著就出門。老婆見他當真,急忙拉住他問去哪裡?
  • 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全是牙印,黑不溜秋,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儘管中國很早就有了以銀子作為貿易的歷史,然而在民間,銀子的使用概率並不高,到了北宋期間,隨著技術的提升和礦脈的開採,產銀量達到了我國古代的巔峰,但是平均下來每年也不過80萬兩
  • 民間故事:小夥為了錢,父親的墳都敢挖,有些事不是燒點紙就行
    民間故事:風水習俗類,喪葬墳墓系列。「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清朝末年,湖南湘西的一小村子裡,有一位叫李丙的少年。李丙十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李丙在地上傷心地哭著,卻不知道王富貴從他身後走了過來。王富貴拍拍李丙的肩膀說:「兄弟啊,你也是個苦命的人,我這不就過來救濟你來了嗎?」李丙問道:「你怎麼救濟我啊?」只見王富貴從口袋中掏出十兩銀子,對李丙說:「兄弟,我想在你父親墳後頭開一條溝,將湖裡的水引到我田裡去。如若你答應,這十兩銀子就給你了,你看如何?」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從不問多少錢,店小二也不數銀子?
    (武俠世界中的酒店) 類似的情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金庸新或古龍著兩位小說家的作品中去找 我國是一個貴金屬比較貧乏的國度,大多數時間裡使用的都是銅錢甚至鐵錢,很少有人能夠拿著銀子或者金子這樣的貴金屬出去買東西或者吃飯。而且很多時期政府是禁止使用貴金屬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 此外,銀子或者金子這樣的貴金屬價值極大,也不適合作為平時消費的貨幣。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如果回到現實,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懲惡揚善的大俠們自然不拘小節,把衣食住行寫得事無巨細,恐怕也就找不出人們所崇拜的風採了,小說和影視圍繞大俠所敘述的時間跨度很大,作者或導演必須掌握好整體節奏,如果把無足輕重的細節大量簡略反而更能騰出空間來在有限的骨架內填充實質性的內容,使得故事情節更加飽滿,因此選擇性地刪除繁瑣的過程反而是一種正向選擇
  • 一倆銀子在清朝能買什麼?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白痴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 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從不問多少錢,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
    一本本精彩絕倫的武俠小說描幕著一個又一個起伏跌宕的故事,在世人眼前呈現出全然不同的另一世界。 而故事當中一個個有血有肉豪情幹雲的角色令人心神往之,因此才有小時候拎上一柄木刀木劍漫山遍野的撒歡,「蹂躪」那些花花草草。
  • 民間故事:銀子轉了一圈,又回到失主手裡,還債的方式誰也沒想到
    米氏趕緊託人找官府說情,她所託的人是當地駐軍牛把總的夫人,牛把總和縣令交情很深,牛夫人派人去說情,縣令鬆了口,只要成家拿出五千兩銀子,可以開脫成無罪釋放。 米氏得到消息,趕緊東湊西挪,湊齊了五千兩銀子,喊來車夫莫大郎趕車,送到牛把總府上。莫大郎住在三十裡開外的郊外,專門趕驢車為生,成家經常用他的驢車,彼此都很相熟。
  • 民間故事:大傻救了壯漢,跟著他走了,六年後,每家送五百兩銀子
    其中有一家姓魚的農戶,就剩一個二十多歲的傻子,名叫魚不遊,人稱「大傻」。 魚不遊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一場意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苦難。魚父帶著魚不遊趕集時,遇到驚馬,馬蹄踢到了魚不遊的腦袋,頓時昏迷不醒。驚馬的主人畏罪潛逃,魚家為了給兒子治病,幾乎傾家蕩產。
  • 古代的銀子真的亮閃閃?真面目讓人「尷尬」,黑乎乎,全是牙印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眼睛睜得再大也不好找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熙熙攘攘的古代,貨幣的流通中主要靠銅錢、金子和銀子,其中銀子最值錢。俗話說得好,沒錢寸步難行,但是最痛苦的確是,明明你就在我眼前,我卻一直看不見你。
  • 古代銀子是硬通貨,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網友:我想回唐朝
    1933年後仍在民間使用。近代銀兩有實虛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大體分為4種: 元寶,中錠,小錠,碎銀。袁可立《報毛文龍戰事疏》:「毛文龍統兵深入閆王寨,與奴賊大戰。咱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之中,買東西的情況下都是會問這個東西幾錢幾兩啊,那麼古時候的這一幾錢幾兩放在咱們當時情況下,各位清楚是相當於是多少嗎?在我國的貨幣歷史呢,是十分久遠的,並且商品流通貨幣的類型也是十分地多,等到了明朝白銀才取代了過去的銅幣,變成了最關鍵的一個商品流通貨幣。
  • 出土的銀子上全是牙印,網友:這文物太醜了,古人為何咬銀子?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變得更加發達,人們的付款方式也變的有很多選擇,像是現在的支付寶、微信付款、或者是紙幣,都是現在比較通用的,那在當時電子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他們是用什麼來付錢的呢?他們用的就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銀子。
  •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這時候店小二定是喜滋滋來收銀元寶,點頭哈腰道「客官慢走。」飯館之中的夥計們也算是看過世面,見過有頭有臉的人物的,一元寶銀子會讓他如此巴結嗎? 這些銀錠子不在世面流通,屬於官銀,剛開始是由州道府從民間收集白銀,統一熔化澆築之後成為銀錠,然後打上官方的印鑑,由地方交由朝廷交稅、交付軍餉之類。除了官銀,也有做生意往來所澆築成銀鋌、銀元寶之類的,做朝廷生意的大商號才能收到官銀,普通老百姓一般生活所用都是碎銀兩。
  • 影視劇中,大俠吃完飯就丟下銀子的情景,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大俠去飯館買酒吃菜,完事兒後會丟下一錠銀子,揚長而去。 那麼,古人吃完飯,是否真如影視劇那樣,不問多少錢,直接放下銀子揚長而去?店小二或老闆也不數數,客人給了多少? 其實並非這樣,影視作品只是人為誇大,屬於特定修辭和寫作方法。在真實歷史上,某些朝代,人們所使用的主要貨幣應該是銅錢,銀兩隻適用於大宗物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