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2020-12-12 騰訊網

我們在電視劇之中常常看到闖蕩江湖的大俠在飯館吃飽喝足之後,將一錠子銀元寶往桌子上一扔,大呼一聲「店小二,不必找了!」這時候店小二定是喜滋滋來收銀元寶,點頭哈腰道「客官慢走。」飯館之中的夥計們也算是看過世面,見過有頭有臉的人物的,一元寶銀子會讓他如此巴結嗎?

那是當然!像銀錠這樣的大銀,過去普通人家幾輩子都沒見過是正常的。這些銀錠子不在世面流通,屬於官銀,剛開始是由州道府從民間收集白銀,統一熔化澆築之後成為銀錠,然後打上官方的印鑑,由地方交由朝廷交稅、交付軍餉之類。除了官銀,也有做生意往來所澆築成銀鋌、銀元寶之類的,做朝廷生意的大商號才能收到官銀,普通老百姓一般生活所用都是碎銀兩。

在中國古代,金銀這等硬通貨重金屬是比較稀少的,一直到了明朝中後期和清朝,銀子才成為流通的貨幣。我們現在在博物館之中可以看到小船形狀的元寶、塊狀的銀錠以及條狀的銀鋌,上面都會明確標識重量。

銀錠通常分4種:第一種是大錠,就是「元寶」,重約50兩,又叫「寶銀」。寶銀有多種形狀,元朝以後基本定型,即我們印象中兩頭翹像小籃子一樣的元寶形。鑄成馬蹄狀的寶銀叫「馬蹄銀」。敦煌公案裡,斯坦因換王道士的經卷就是用的馬蹄銀。第二種是中錠,10兩重,秤錘形居多,又稱小元寶。第三種就是銀錁子,一到五兩不等,饅頭形居多。第四種叫「福珠」,又叫「滴珠」或「粒銀」,狀似珠,重一兩以下。梁山好漢常用「碎銀子」買酒,「碎銀子」即「福珠」。

如果有個有錢人家帶著五十兩的銀元寶去吃飯,只需要一兩銀子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店家就會拿出一個剪刀,將元寶的邊上剪下一個小條,如果剪得少了就再剪一次。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個老百姓隨身都會帶著一個叫做戥子的小稱,可以準確稱量。碎銀子就是這樣在民間交易之中慢慢剪出來的,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不過這樣子也會出現問題,因為澆築工藝不盡相同,銀子的純度和成色會出現偏差,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到一個統一的地方去換算一下。這就出現了傾銀鋪。他們能將碎銀子兌換成大銀錠,也能將大銀錠剪成碎銀子。當然,澆築的耗損還是有人們自己來承擔的。

《紅樓夢》中就有好幾次提到剪碎銀子。當銀子成為了貨幣之後,但凡是銀子做的東西都可以用質量來換算價值。魯智深曾經把李忠的銀酒杯,銀酒碗,銀酒壺,都踏扁了裝了一包帶走,就是為了當銀兩花的。姑娘家陪嫁帶來的銀首飾之類的,在關鍵時候也能抵錢用。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古代劇或者武俠劇之中,才子佳人們進了一個館子,左右環視一圈拿出一塊銀錠子,一臉傲慢的樣子。老闆一時間十分為難:「哎呀,鄙店找不開。」我想,可能編劇對「找不開」真的有什麼誤解吧。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碎銀子怎麼來的,大小不一,價值一樣麼?
    然後小二就會畢恭畢敬收下銀錠, 馬上端來招牌菜和上好的美酒。 那麼在古代要是某商鋪老闆, 要是真的收到一錠銀子怎麼找零呢?
  • 古代「碎銀子」沒有面額怎麼用?出門帶銀子需找零的時如何處理?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用銀子交易的場景,有的是整錠的元寶,有的是小塊碎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碎銀像小石塊一樣大小不等,上面也沒有標出具體面額,那麼人們在交易的時候是怎麼使用的呢?
  • 古代的銀子真的亮閃閃?真面目讓人「尷尬」,黑乎乎,全是牙印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眼睛睜得再大也不好找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熙熙攘攘的古代,貨幣的流通中主要靠銅錢、金子和銀子,其中銀子最值錢。俗話說得好,沒錢寸步難行,但是最痛苦的確是,明明你就在我眼前,我卻一直看不見你。
  • 這才是古代的銀子的真實面貌,表面布滿牙印和汙垢,看完還想要嗎
    銀子又稱為是白銀,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和裝飾品,其價值雖沒有黃金高,但是認知度要比黃金更好。白銀作為是封建時期的一種主要貨幣,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封建歷史,也見證了封建社會的變遷。
  • 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全是牙印,黑不溜秋,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相信每個人,都有撿到金銀珠寶的幻想,除去作為貨幣本身的價值之外,金銀這種閃閃發光的金屬,也本能地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 那麼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古代的銀子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如同影視劇中潔白耀眼,類似於馬蹄鐵一樣的銀錠?
  • 古代沒有牙膏,古代的人怎麼清理牙齒呢?
    古代由於科技並不發達,人們沒有牙膏這種東西,那麼古人是怎麼清理牙齒呢?這個問題很貼近實際,就讓小編帶領你們去看一下古代的人是怎麼清理牙齒的吧,畢竟愛乾淨的人自古就有,來看一下,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古人是怎樣去清潔牙齒,擁有一顆顆閃亮的牙齒的吧!
  • 所謂的「茶化石」「碎銀子」究竟是怎麼變成茶葉「智商稅」的?
    這種茶有很多外號,比如「茶化石」、「碎銀子」、「老茶頭」等,這種茶價格也慢慢被拉高,相信不少茶友沒有喝過也有聽過。但是隨著價格和時間,茶友們對茶化石的爭議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種茶就是一種「智商稅」,特別是老茶客,在市場大量出現這種茶的時候,早已對其嗤之以鼻。
  • 古代真實的銀子到底長啥樣?專家:上面全是牙印,糙得不能看
    這其中的「懷黃握白」就是指身懷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也就是俗稱的銀子。近年來,一些電視臺喜歡製作一些鑑寶類的節目,除了一些陶瓷器具,也會有不少人攜帶古代錢幣或者金銀元寶前往鑑定真假。因為這些東西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對於歷史研究也很有作用。
  • 為何古代的銅錢能使用上千年,而不受朝代限制?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很多人說明清兩朝的滅亡是從明朝實施銀本位開始的。在14-16世紀,世界上50%的銀子都被明朝賺走了,但最後明朝還因缺錢而死。同理,清朝也是因為在貿易上幹不過西方才開始慢慢緊縮國際市場的。但在此之前,我國一直都領先於世界,並一直過著令全世界羨慕的生活。僅僅貨幣而言,我國古人就將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布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通常在古代的很多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官員家中擺著一摞一摞的箱子,打開箱子,整整齊齊的大排的銀元寶讓人眼花繚亂。古代也常將銀子稱作「雪花紋銀」。那麼真實情況真如影視劇中演的那樣嗎?其實不然,民間流傳的銀子大多汙漬遍布,上面還全是牙印,作為現代人,這樣的銀子實在是髒的慘不忍睹。要知道古代制銀的工藝相對粗糙,製作出來以後,摻雜大量雜質。即使在剛剛印出來以後,還沒有流通過,看起來光澤度也沒有那麼亮,而是相對暗沉。經過市場流通以後,因為銀子裡面的雜質多,導致非常容易被氧化。
  • 古代銀子真實面貌:「渾身」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都認不出來
    《水滸傳》第四回寫道:趙員外取出銀兩,教人買辦物料。而「虛銀兩」則是一種記帳貨幣,雖然有一定的含銀量,但是卻沒有實物,如近代時期上海的「規元」和天津的「行元」。古代的銀兩作為貨幣,有著4種不同的制度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在「流通手段」的職能方面,銀兩常常以「碎銀子」的形勢輾轉於人們之間,而完整的一兩銀子,足夠一個四口之家吃上一年的大米。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看一下你的月薪在古代是個幾品官
    其實,古代的白銀和現在的貨幣並沒有嚴格準確的換算制度。不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硬是要換算的話,可以從等價貨幣買到的對應食物來換算。 就拿明朝來說,有相關史料記載,萬曆年間的大米價格是1兩銀子買2石,石是古代計量單位,1石相當於153.5斤。
  • 古代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帳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覆出現,導致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產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只等同於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 古時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看一看你在古代收入如何
    中國的貨幣交易從古代就開始盛行,比如早期的貝殼,再到後面的金銀銅錢等等。不過通過影視劇,我們聽到最多應該就是銀子,那你知道,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銀子當然顧名思義,就是白銀,而把白銀作為貨幣交易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當然唐朝那會最值錢的還是黃金和絲綢,不過咱們今天要談的白銀,就不去關注這些了。但是那會中國對於白銀的開採確實很一般,所以雖然唐朝開始使用白銀交易,但其實也不常見。我們只能通過當時的物價,來進行等量換算,那會一兩銀子大概能夠買到600公斤大米,所以換算過來差不多就兩三千人民幣左右。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 為什麼說碎銀子是普洱茶的下腳料?
    碎銀子是指外形像古代碎銀子一般的普洱熟茶。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按工藝不同分為生茶與熟茶,不經過渥堆發酵就是生茶,經過發酵就是熟茶。我們常說的普洱茶大部分指的是熟茶,市場上熟茶有很多。渥堆發酵是熟茶的關鍵工藝,是形成熟茶色香味的重要工序。
  • 古代神算子,一生神機妙算,讓人不得不佩服
    後唐的時候,有個叫袁弘御的人,曾經擔任雲中從事,他非常精通佔卜之術。有一天,他的同事們讓他算一下院子裡的一棵桐樹有多少片葉子。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人偷偷地搖那棵樹,搖掉了二十二片葉子,然後再讓袁弘御算。袁弘御說:"照比剛才少了二十一片樹葉。"眾人趕緊去檢查,發現在掉落的樹葉中有兩片特別小,合起來也就有正常的一片葉子那麼大,所以袁弘御把它當成一片葉子了。眾人這才對袁弘御的佔卜之術佩服的五體投地。
  • 這才是古代的銀子,表面布滿牙印和汙垢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裡面的銀子看起來都是非常的光鮮亮麗,看起來很好看,那麼實際上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呢? 古代的銀子,其實很簡陋。甚至於即便是扔到地上了你也不一定能認出來。因為古代的銀子,按照現在的常識來看,和地上的石塊沒有什麼區別。
  • 現在的鋁錠放在古代,可以當銀子用嗎?
    尤其是古代中國的通貨,更偏愛白銀,一直以來,白銀都是中國貨幣的最佳選擇。作為貴金屬的白銀,它在古代的購買能力遠遠高於現代,這是由於古代開採技術不發達,銀礦的產銀量非常小。因此,有人腦洞大開的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鋁錠的外表、色澤和白銀極為相似,如果把現在的鋁錠放在古代,可以當銀子用嗎?
  • 茶葉冷知識:普洱茶中的碎銀子指的是什麼?
    說起普洱茶的,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普洱茶中的「碎銀子」想必就有不少人會感到不解,這是何物?因為普洱茶「碎銀子」的名氣也是近些年才起來的,有「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說的是碎銀子很稀少很珍貴,那麼這碎銀子真是普洱茶中的珍品嗎,就如同白茶中的銀針?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啥是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