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實的銀子到底長啥樣?專家:上面全是牙印,糙得不能看

2020-12-07 趣觀歷史

引言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勉學》中言道:「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這其中的「懷黃握白」就是指身懷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也就是俗稱的銀子。

近年來,一些電視臺喜歡製作一些鑑寶類的節目,除了一些陶瓷器具,也會有不少人攜帶古代錢幣或者金銀元寶前往鑑定真假。因為這些東西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對於歷史研究也很有作用。隨著近代工業水平的發展,提取銀的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改善,不但更加節約成本,產量也逐漸增高,所以銀子在今天已經不是特別貴重的東西了。

▲鑑寶節目照片

01

在我國古代,常用於流通的貨幣主要有三種:金、銀以及銅幣。銀子的價值介於金和銅幣之間。在各個朝代,不同的時期,銀子的價值也有所不同。有一個判斷銀子價值的辦法是用這一時期的大米價格來推算。按照這種辦法計算,在明朝時期,一兩銀子大約價值等同於660元左右的人民幣。

一般來說,提起銀子,大家能夠想得到的形象都是銀錠或者像碎石子一樣的碎銀。還有一種銀制貨幣的形式是銀幣。清朝末期和民國時期的政府當局都曾經發行過銀幣,俗稱「袁大頭」的銀幣經常可以在影視作品裡看見。

▲「袁大頭」銀幣

02

眾所周知,銀子的最普遍的一種使用形象便是銀錠。銀錠是採取特殊的工藝熔鑄而成的白銀。我國在考古工作中出土了不少銀錠,在目前發現的出土銀錠中年代最早的,是在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所鑄造的銀錠。在隋唐時期以前,銀錠有著不同的稱呼如:「銀餅」、「銀鋌」。在明代也有相關記錄,根據《明史》記載,此時「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惟折官俸用鈔」。就其外形來說,銀錠除了常見的元寶狀,還有扁平形狀和棒形的。

而銀錠根據其重量分為四種,第一種是馬蹄形的寶銀,重達五十兩;第二種是多為錘形的中錠,又被稱為小元寶,重量大約在十兩左右;第三種被稱為小錁或錁子、小錠,形狀像一個小小的饅頭,重量為一兩或者二兩。最後一種就是不到一兩的散碎銀子,又被稱為滴珠、福珠。

▲古代銀錠照片

古代的銀錠由官方鑄造,上面會刻上銘文。這些銘文在不同的朝代各有差異,漢代的銀錠上面所刻銘文字少;唐代銀錠上的字便開始多起來;宋代很多金錠銀錠上的銘文內容更加豐富,包括了用途、地點、成色、和工匠姓名等;到了元代,銀錠上的銘文還包括了稅課銀徭役折銀稅等內容;明代的銀錠上銘文內容更加豐富,還有涉及稅務的內容。

03

至於碎銀,多半都是由銀錠切割而來。在商業交易中出現找不開錢,或者需要鑑定真假銀錠的時候,人們會用專門的剪刀把銀子剪開,剪開的碎銀會稱量好加以記錄。影視劇裡也有咬銀錠辨別真假的橋段,也是同樣的道理。專家表示,這樣做的壞處很明顯,就是會讓白銀表面布滿牙印,相當不美觀,而且也不衛生。久而久之,銀錠看起來便十分粗糙。

▲碎銀子照片

銀幣相對銀錠,在我國作為貨幣流通的時間很短。銀幣俗稱「洋元」,從這個俗稱就可以看出銀幣最初並不起源於中國,而是15世紀的歐洲。銀元流入中國,大約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我國第一次鑄造銀幣,是在清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3年)鑄造的「乾隆寶藏」銀幣。此後,道光、光緒和宣統年間,清政府都曾經鑄造過銀幣。滿清覆滅以後,民國也是以銀元為主要流通貨幣。

不同時期的銀幣有著不一樣的名字,在民間也有一些有趣的稱呼。墨西哥人帶來的銀元叫做「墨銀」、「番餅」或「洋鈿」,因為上面有一隻鷹又稱為「鷹洋」,還有人甚至把它稱為「番佛一尊」。光緒年間的銀元,因為上面有一條龍,俗稱「龍洋」。在民國年間鑄造的有孫中山和袁世凱頭像的銀元,分別俗稱"孫小頭"和"袁大頭"。

▲民國時期的銀元照片

結語

白銀作為長久以來的流通貨幣,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在它作為主要貨幣的時候,市場,經濟,貿易,這些無疑不與白銀緊緊相連。因為時代背景的變化,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在現在已經不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漸漸變成了工藝品以及收藏品,紙質貨幣取代了它們。而現在,電子貨幣又大行其道,時代的發展總是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巨變,每個人都必然受其影響。

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

《抱樸子·勉學》

《明史》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銀子真的亮閃閃?真面目讓人「尷尬」,黑乎乎,全是牙印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黑乎乎,全是牙印!一旦掉地上,眼睛睜得再大也不好找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熙熙攘攘的古代,貨幣的流通中主要靠銅錢、金子和銀子,其中銀子最值錢。俗話說得好,沒錢寸步難行,但是最痛苦的確是,明明你就在我眼前,我卻一直看不見你。
  • 真實銀子到底長啥樣?奇形怪狀全是牙印,專家:掉地上也沒人撿
    導語:從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拿銀子付帳的情景。鏡頭裡的一錠白花花的銀錠閃閃發亮,元寶般的容貌也顯得格外可愛。特別是那些富商收買貪官,拿出一箱銀錠的場景,箱中碼得整齊的銀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 古代銀子長啥樣?和古裝劇裡完全不同,全是牙印,掉地上都不認識
    到了後期,中國的貨幣主要以銀子和銅錢為主,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看到亮閃閃的銀元寶。不過真實流通當中的銀子絕大多數上面充滿了咬痕,而且很少有老百姓會拿著一錠銀元寶去消費的,即使是土豪也很少會拿一整錠銀元寶去交易,而是用一小塊、一小塊的細碎銀子去交易。
  •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布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通常在古代的很多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官員家中擺著一摞一摞的箱子,打開箱子,整整齊齊的大排的銀元寶讓人眼花繚亂。古代也常將銀子稱作「雪花紋銀」。那麼真實情況真如影視劇中演的那樣嗎?其實不然,民間流傳的銀子大多汙漬遍布,上面還全是牙印,作為現代人,這樣的銀子實在是髒的慘不忍睹。要知道古代制銀的工藝相對粗糙,製作出來以後,摻雜大量雜質。即使在剛剛印出來以後,還沒有流通過,看起來光澤度也沒有那麼亮,而是相對暗沉。經過市場流通以後,因為銀子裡面的雜質多,導致非常容易被氧化。
  • 古代白銀的真實長相,別被電視劇騙了,黑不溜秋全是牙印
    俗話說得好,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如今的社會,出來打拼的人,基本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花錢。在古代,雖然很多百姓都是自給自足,但是仍然離不開錢。
  • 古代銀子長啥樣?表面幾乎是牙印,放你面前可能都認不出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無現金時代,外出購物不用實物貨幣,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向商家支付帳戶內的錢,但是在無現金時代很早以前的中國,人們用實物貨幣進行交易,在古代曾使用貝殼作為貨幣,即"貝幣"。到明清,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中外貿易日益增加,歐洲人非常喜歡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為了買到這些東西,大量開採銀礦,用銀子買到中國的絲綢這些東西,外來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人從這一時期開始大量使用白銀。電視連續劇的主角吃飯去了,馬上拿出一大片白花,像船一樣的銀片,其實這種橋段只是用來拍電視劇的,真的古代吃飯用不了一整片銀片,銀片也不是銀片。
  • 古代銀子長啥樣?江底挖出50億文物後,專家:顛覆所有人的想像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電影中,經常出現白花花的「銀子」,讓觀眾覺得,這銀子看起來實在是太誘人了,難怪有一句話叫作:有錢能使鬼推磨。那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銀子真的和電視劇一樣嗎?其實大家都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銀子並不是「白花花」的,而是充滿褶皺、咬痕的。銀這種金屬並不是一種硬度很高的金屬,銀子非常的軟,容易變形。
  • 古代的銀子到底是啥樣?放你眼前你不一定認出來,上面全都是牙印
    我相信大家看歷史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銀子。事實上,古代白銀很少。電視劇裡不是那樣的。因為中國古代的白銀非常稀有,所以白銀也非常珍貴。事實上,銀子非常珍貴。很多人會問一兩個銀。清朝的情況是,當時一斤豬肉20韓元,一兩銀子約1000韓元,可以看出,當時一畝玉的良田,即七八兩左右,銀子還是很值錢的。所以古代有錢幾十兩,但有幾百兩銀子的話,可以說是大錢。所以在古代電視劇中動不動就拿出幾兩銀子是不符合歷史的。
  • 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全是牙印,黑不溜秋,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那麼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古代的銀子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如同影視劇中潔白耀眼,類似於馬蹄鐵一樣的銀錠?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可能就要有些失望了,都是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都發現不了,這恐怕才是過去大部分銀子的真正模樣,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 古代銀子真實面貌:「渾身」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都認不出來
    不過,雖然和大人扔銀子的動作毫不拖泥帶水,但是我們這些電視機前的觀眾卻在暗暗思考:白花花的銀子真招人稀罕,要是我的該有多好。古代的銀兩作為貨幣,有著4種不同的制度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在「流通手段」的職能方面,銀兩常常以「碎銀子」的形勢輾轉於人們之間,而完整的一兩銀子,足夠一個四口之家吃上一年的大米。
  • 這才是古代的銀子,表面布滿牙印和汙垢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裡面的銀子看起來都是非常的光鮮亮麗,看起來很好看,那麼實際上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呢? 古代的銀子,其實很簡陋。甚至於即便是扔到地上了你也不一定能認出來。因為古代的銀子,按照現在的常識來看,和地上的石塊沒有什麼區別。
  • 出土的銀子上全是牙印,網友:這文物太醜了,古人為何咬銀子?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變得更加發達,人們的付款方式也變的有很多選擇,像是現在的支付寶、微信付款、或者是紙幣,都是現在比較通用的,那在當時電子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他們是用什麼來付錢的呢?他們用的就是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銀子。
  •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表面布滿汙垢和咬痕,別再被古裝劇給騙了
    漢唐朝的時候已經出現了批量的銀子。但是,那個時期的冶煉技術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而且生產力低下,即使能冶煉出金屬銀來,那也是是比較稀有的,而且純度也不夠高,不能大範圍普及。
  • 這才是古代的銀子的真實面貌,表面布滿牙印和汙垢,看完還想要嗎
    銀子又稱為是白銀,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和裝飾品,其價值雖沒有黃金高,但是認知度要比黃金更好。白銀作為是封建時期的一種主要貨幣,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封建歷史,也見證了封建社會的變遷。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長啥樣?專家復原樣貌,網友:不懂古人審美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國的四大美女到底長什麼樣,能夠讓她們的美名從古代,經過幾千年的傳播一直傳到現代,讓眾多古代著名詩人紛紛寫詩,來讚嘆她們的美貌。不過,畢竟時間過於久遠,在她們所處的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張畫像,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留有畫像,也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 古代那麼多銀子,消失後都去哪了?考古專家說出真相
    我們經常會從關於歷史中的影視劇裡面看到一個場景,這個場景就是古時候的人在飯店吃完飯後,就放下一塊銀子來作為酒菜錢。從這上面我們知道了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用來買東西作為支付的物品是銀子。可是我們在劇中看到富貴的人家動不動就是一整箱銀子,那麼多的銀子現在卻基本上很少能見到,這到底是因為什麼緣故呢?
  • 維修難度10顆星的車到底長啥樣?
    維修難度10顆星的車到底長啥樣?新款伊蘭特上市,這個外觀確實比老款要好看得不少,但是外形變得好看的同時,會不會增加了許多維修的難度呢,那萬一維修難度增高,必然也會增加維修的成本,有時候還不如直接換個新的呢。
  • 趙今麥真人長啥樣?素顏出演《在一起》,特寫鏡頭下的五官好真實
    畢竟作為一個童星出身的女孩,趙今麥的現在的人氣跟熱度,已經晉級為當今的小花,上了大學後,更是全網關注的對象呀。當然,隨著長大,18歲的趙今麥顏值也逐漸長開,小時候的那個大眼睛女孩,現在也更加出眾啦。五官比較立體的趙今麥,長大後給人的感覺更加的精緻,不管是出現在電視劇中,還是出現在工作室的寫真中,她的模樣都很出眾。特別是在《初戀這件小事》的劇中,大家看著少女時期的趙今麥,仿佛有一種家有小女初成長的感覺。
  • 鹿晗真人長啥樣?當他打開原相機「人臉識別」,結果卻令人意外了
    鹿晗是演員,是歌手,是頂級流量,是千萬粉絲的偶像,但他真人到底長啥樣誰清楚呢?大多數粉絲都只能守著手機,觀看鹿晗的一舉一動,他的模樣我們只在手機裡見過,上鏡時候的樣子和現實生活中的樣子其實是差很多的,那麼他到底長啥樣呢?
  • 伊萬卡真人長啥樣?跟丈夫晨跑時「生圖」曝光,這胯也太真實了
    伊萬卡真人長啥樣?跟丈夫晨跑時「生圖」曝光,這胯也太真實了! 用現在網絡流行的話來說,伊萬卡是一個很有「路人緣」的人,不少網友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就會被她深深的吸引,不的不說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當然伊萬卡不只有顏值,更有著高挑健美的身材,當然也有著令人稱讚的IQ和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