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到興趣培養,在富養教育方式更為盛行的今天,父母們願意在孩子的興趣班上花錢,走在大街上的孩子們,隨手攔下一個都能說出好幾種特長來。
可當興趣培養越發被重視的同時,孩子們所上的興趣班,居然悄咪咪地出現了一條「鄙視鏈」。
寶媽炫耀自家孩子鋼琴彈得好,卻反被「嘲笑」:早就過時了
鄰居王女士家的孩子學鋼琴有一段時間了,當王女士聽到女兒完整地彈奏了一曲《小星星》之後,她仿佛已經看到了女兒登上國際舞臺表演的樣子。
於是開心的她在與朋友們聊天的時候,略帶「炫耀」地說:「我家妮妮真的太有天賦了,鋼琴彈得那叫一個好!」
可是沒成想話音剛落,朋友們卻「嘲笑」起她來:
「這都什麼年代了,你咋還讓孩子學鋼琴呢?現在大街上10個孩子,有8個都在學鋼琴!」
「孩子就算是考級通過了也沒啥意思,畢竟現在鋼琴十級的比比皆是,孩子表現得再好也談不上出眾!」
大家的話讓王女士有些掃興,於是被潑了冷水的她問道:「那你們說說,你們都給孩子報的什麼『高級』興趣班?」問題一出,朋友們的話匣子打得更開了。
「我兒子學的是高爾夫,一起上課的孩子都是有家底兒的!」
「我給孩子報的棒球,還能鍛鍊身體,聽說在美國這項運動很流行呢!」
「我兒子最近在學馬術,小傢伙騎在馬上的樣子特洋氣!」
王女士聽後不以為然:「就這?只是家長覺得高級吧,你家孩子是真喜歡嗎?再說了,馬術有什麼了不起的,牧民不整天在馬背上嗎!」
學鋼琴的孩子「過時了」?興趣班也有鄙視鏈,第一名很「壕氣」
《中國新聞周刊》曾對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專門進行過討論,得出了以下結論。
在運動類興趣班中,跑步是鄙視鏈的最低端,而花費高昂的馬術則是鄙視鏈的最頂端;在樂器類,鋼琴是鄙視鏈的最底端,而冷門的管風琴則是最頂端。
馬術因為備受富豪家庭的孩子追捧,成了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而昂貴的課時費、教具等額外花費,也讓馬術「壕氣」地穩坐興趣班鄙視鏈頂端。曾經被家長捧上神壇的鋼琴班,如今卻成了普通家庭孩子,打發時間的玩意兒。
可那些「冷門」「壕氣」的興趣班,真的更適合孩子們嗎?
興趣班鄙視鏈的形成,誘因多半在父母,是教育心態出現了偏差
1)父母的功利心理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身上體現出的功利心,讓他們更加希望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資,能夠更快地、更多地獲得回報,於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看起來更「特別」,想要「投機取巧」的他們更加青睞一些冷門愛好。
2)父母的攀比心理
在競爭普遍存在的今天,父母們身上的攀比心,也蔓延到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上,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看起來更加有「優勢」;也為了讓自己的教育,看起來更有「面子」。給孩子選擇一個「洋氣」的興趣發展,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3)父母的焦慮心理
當下,不管是什麼樣家庭條件的父母,身上都會有著一種「害怕孩子不如別人」的焦慮心理,於是父母們總是想盡辦法,幫孩子實現「超越」,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父母們愈發地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消費」,而「貴的」就等同於「好的」了。
對於孩子的興趣培養,父母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平常心選「對」的
一、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做選擇
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而言,他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差異性很大,如果興趣培養進行得過早,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成長壓力,起到揠苗助長的反作用,結合孩子的年齡來進行適合的興趣引導,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二、迎合孩子的興趣需求
畢竟興趣存在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為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在興趣培養上,父母們應該著重參考孩子的意見,遵循孩子的天賦和好奇,這樣興趣培養更加容易被進行下去。
三、教會孩子學會堅持
任何一項興趣愛好的培養,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如果孩子僅僅是因為遇到了「門檻」就選擇退縮的話,那麼孩子的興趣培養就不會獲得成果,父母在不勉強孩子的基礎上,要懂得適當地督促和引導,讓孩子更加能夠努力去堅持。
興趣班之間不該存在階級差異和等級歧視,父母們更加應該注重迎合孩子的內心喜好和成長需求,興趣不分高低,父母們更應該淡定看待孩子的興趣發展。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興趣班鄙視鏈,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