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90年代,能上興趣班的小孩基本上家庭條件屬於殷實水平,而這部分在社會中還只是少數一部分。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如今家家戶戶都有經濟實力讓孩子上興趣班,可殊不知興趣班竟分了「等級制度」,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
一、「你孩子還在學鋼琴?已經過時了」
曾經看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的時候,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叫作「別和學遊泳彈鋼琴的孩子做朋友」。
這是什麼意思?20年前能學鋼琴和遊泳的孩子,那簡直是人中龍鳳,可現在的父母卻儼然把它當作等級最低的「俗物」!畢竟,想比較這種滿大街都能學習的課程,顯然更高級更小眾的興趣班,才能讓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價值。
媛媛已經3歲半了,到了學習特長的年齡,為此媛媛媽媽很是頭疼,不知道該給女兒報什麼興趣班。要知道,媛媛媽媽和老公在城裡做宵夜攤子好幾年,儘管每天出攤賺的錢不在少數,
可與初入高檔寫字樓不用風吹雨淋的白領相比,他們深覺自己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而為了打拼生活,女兒媛媛從出生後一直跟著婆婆在農村生活,如今好不容易攢點錢他們對女兒的教育毫不手軟。可因為自己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女兒,沒辦法媛媛媽媽只好在小區詢問其他寶媽。
起先,媛媛媽媽打算送女兒學鋼琴,因為學完鋼琴的孩子非常有氣質。可正當媛媛媽詢問哪裡學鋼琴最好時,其他寶媽都打斷了她的話。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學什麼鋼琴啊?有條件的家庭早就送孩子學大提琴和豎琴了,那才叫有氣質!」
在和其他寶媽的溝通中,媛媛媽媽才知道現代年輕父母帶孩子上特長班,並不指望他們將來有養活自己的本事,而是讓孩子有優於別人的優越感。畢竟大家都學習一樣的興趣班,考一個等級的證書,比來比去沒太大含金量,不如學點高級的冷門學科,反而更容易超越別人。
二、興趣班「鄙視鏈」排行榜,鋼琴排倒數第1名
1、倒數第一名:鋼琴、舞蹈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而大眾的思想也隨之發生較大變化。就拿鋼琴而言,本身鋼琴課程就屬於高級學科,不少父母都會思量下經濟條件再確定是否給孩子報名。
可如今,鋼琴、舞蹈這種大眾化的特長卻變成了父母眼裡的「落後」產物,不得不說結局令人唏噓。而相對比之下,豎琴、大提琴、小提琴等卻成了新流行產物。
2、第二名:國畫、書法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好,不少父母也願意孩子接觸中國的傳統國粹文化,比如說國畫、書法、圍棋等。不過,由於這一特長需要長時間學習積累,以及所花費用並不在少數,多在中產或高產家庭中出現。
而且本身因為經濟條件好,所以父母不在乎孩子依靠這門特長出人頭地,反而只是更真誠的希望孩子們能作為愛好學習。
3、第一名:馬術、茶藝
事實上,如今最受父母歡迎的興趣班,馬術和茶藝都能位列第一名。不過,要想學習著兩門特長,還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擔得起,畢竟這兩項的費用成本不再少數,多只有殷實家庭和富豪家庭能學習。
但這兩項特長科目不過是父母培養精英兒女的加分項,畢竟越冷門的課聽起來就越高級,父母在外社交時更有發言權。
三、孩子適合上哪種興趣班,這點很關鍵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興趣班確實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話題,但到底孩子能上什麼課,這點還需要引起父母的重點關注。
首先,孩子上興趣班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父母必須牢牢監督孩子學習;其次,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特長,能讓學習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父母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孩子選擇興趣班的關鍵,切不可在能力範圍之外供養孩子,否則孩子和父母的心理承受壓力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