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指望孩子自覺,快樂教育不等於放手教育

2020-12-22 子曰孟說

教育孩子,不要指望孩子自覺,你會發現現在身邊很多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沒有特長,沒有愛好,是個非常無趣的人,那你知道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平庸的嗎?

小時候,大部分人,都有家長追著練琴,看著畫畫、跳舞的經歷,但是後來大多數人都沒能堅持下來,成年後,沒有了大人的壓迫,更是撒歡的擁抱自由,卻發現擁抱的都是空虛和無聊。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既沒有所謂的快樂童年,也沒有一技傍身,孩子因為缺乏自律自覺,很難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而父母的嚴厲,能夠幫助孩子堅持到底,我們要明白,快樂教育真的不是放手教育。

愛孩子,不要只滿足眼前廉價的快樂,要適當逼孩子,練就一身本領,當他們擁有了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底氣時候,這才是真正擁有的快樂,指望孩子自覺,就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任。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這五百年的天牢,看似是對孫悟空的壓迫,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不是被壓在五行山下,也許他早就被挫骨揚灰,灰飛煙滅了。

如來佛祖、觀世音、唐僧用計謀,給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在我們直觀開來,這是給孫悟空的枷鎖,鎖住了孫悟空的心,可是如果孫悟空不被鎖住,他不會定下心來,他還會再一次大鬧天宮,而結果會更慘。

緊箍咒並不是枷鎖,而是幫助了孫悟空,事實證明,在真假美猴王之後,緊箍咒在沒有了任何作用,因為孫悟空一經走上了成佛的道路,心已定,緊箍咒自然沒有了作用。

而如果沒有前面緊箍的作用,孫悟空只有兩個結局,最好的就還是一隻妖猴,不知啥時候命喪九泉,最差的就是再次惹怒天庭,立馬被挫骨揚灰。

人,生來就需要有約束,沒有了約束,個體不可能正常成長,也無法融入到人的社會中,其實動物本來也是有約束的,狼群要聽從狼王的,猴群要聽從猴王,羊群要跟隨頭羊等等,所以,快樂,是在尊重約束的基礎上才有的東西。

相關焦點

  • 留白才是孩子教育的關鍵,不放手孩子怎麼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該放手的時候還是要放手。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在埋怨自己的孩子比不上鄰居家的孩子,說他們不優秀、不獨立。但有的時候,家長應該也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之前過分的溺愛,讓孩子缺少了很多的鍛鍊的機會。本應該是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而家長嫌麻煩便代替他完成。事實上,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能完成,而是父母根本不相信孩子可以。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0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
  • 快樂教育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什麼?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
    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我真的想和大家心平氣和地聊一下教育,但我發現真的很難。原因就是我真的感到懊惱。曾幾何時就是因為很多人說我們需要素質教育,要像歐美那樣進行快樂教育,直到今天這種聲音也不絕於耳,打著那麼堂而皇之地口號兒叫作給孩子減負。
  • 談教育:孩子的成功,不全是教育出來的。所以,你要怎樣教育孩子?
    但是,我說句不中聽的話,可別以為買了這樣的書,照著人家的做法去做了,就也能讓孩子也達到人家孩子的同樣結果。 為什麼? 因為孩子的成功,不全是教育出來的。
  • 李澤武:教育要回到孩子本身
    [摘要]不要指望著從華德福出來就變成馬雲、喬丹,不可能的。所謂的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廢棄的院子,三個老師,七八個孩子。冬天一到,不耐凍的南方孩子就變候鳥,偌大的院子更顯得孤獨清冷。三個老師裡,張俐和愛人黃曉星曾留學英美,有十二年公立小學教齡的李澤武曾辭去公職,在英國愛默生學院接受2年的華德福教師培訓。不要說成都,2004的中國大概也沒幾個人知道華德福。
  • 把放任不管當作靜待花開,是教育中很可怕的事情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樂教育」,只看到了快樂,卻忽略了教育。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有些事情上矯枉過正,比如說學習、習慣等,孩子說怎樣就怎樣,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 閱聽|在教育孩子前,先做好「學生」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不自覺地生活在自己的已知和記憶中,誰也無法擺脫,這裡面包括味覺記憶和心理記憶以及情感記憶;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記憶洞穴中看待世界和看待別人的,知道這一點,就是要知道我們對別人的認知是不全面的,我們能看到別人的優秀,很難看見別人的努力,我們看見別人的偉大,卻很難看見他們背後所承受的痛苦和磨難。
  • 教育孩子:鼓勵比表揚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聊聊每個家庭都很重視的問題,就是教育孩子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好孩子呢?是經常鼓勵孩子呢還是表揚孩子呢? 在「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表揚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也經常表揚孩子。其實,鼓勵比表揚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 孩子不聽話應該怎麼辦,這樣教育孩子,既懲罰又不傷自尊
    最近我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性的有一些叛逆的決定,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怎麼教育都不聽,把這件事情和身邊的朋友說了之後發現他們家也是一樣的情況,可是對於孩子的教育,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起到孩子能夠聽話而且孩子也不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呢?
  • 別再誤信挫折教育了,這種方式正在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或許我們都理解錯了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讓家長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挫折,重點是培養孩子一種面對挫折的態度,而非人為製造挫折。那麼人為製造挫折會有什麼影響呢?02、寓教於樂教育其實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兒,遇到花,你就可以告訴孩子花是怎樣生長的,遇見風,你可以告訴孩子風是如何形成的。比如那個把三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的超人媽媽陳美齡,她在做飯的時候,兒子過來問問題,這個問題她也不知道,但是她會把火關掉,等會兒再做飯,先帶著孩子去尋找答案。
  • 善良教育意義:讓孩子以禮待人,教孩子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善良教育等於幫助孩子成功,家長要明白教育意義,為未來成功鋪路1、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減少逆反的心理善良的孩子總是會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什麼是會讓別人難受,什麼事別人需要獲得尊重。家長怎麼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善良的孩子?1、首先要教會孩子分辨是非和對錯如果不會分辨對錯的孩子,他們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別人,如果是對的事幫助別人那將是好事,如果是錯的事幫別人其實反而在害別人。
  • 劉歡後悔對孩子實行快樂教育,快樂教育本沒錯,錯在你對它的誤解
    劉歡是一個眾人皆知的藝人,其本人在事業上的成就是非常大的,而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也秉承著自己了解到的「快樂教育」,即尊重孩子的意願,從不逼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讓孩子的童年充滿快樂。很多家長其實都並不是完全真正的理解快樂教育,大多數的家長都和劉歡一樣,認為快樂教育就是保持孩子處於一種快樂狀態,這樣孩子的各種積極性就會達到最佳狀態,且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 孩子的啟蒙教育難?這兩點是關鍵:科學的方法與優質教育資源!
    這個現象在教育行業也非常普遍。近年來,我們會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那些參加詩詞歌賦等教育節目選手、那些各省文理科狀元、那些有幸能在海澱區讀書的孩子,他們大部分都出生在高級家庭,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嚴格,並且懂得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自主產生學習興趣!
  • 「軟綿綿」的教育能管好孩子嗎
    的確,現在的老師大都謹小慎微,對孩子批評都不敢說太重,更遑論罰站之類的懲戒方式了。但審慎思之,失去了「硬氣」的教育,僅靠口頭批評和「大拇指」能管好孩子嗎?  教鞭淪落到壓箱底,見證了教師懲戒權的日漸式微。體罰時代的遠去標誌著我們國家教育理念的更迭,賞識教育等理念的引入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 家長輔導作業倆小時後崩潰:孩子,你要的快樂教育,我不敢給
    我已經懶得一項一項列出在教育上的支出了,反正就像一項數據統計說的似的,每個家庭差不多全部收入的三四成,都貢獻給孩子了。而且,貢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這一段,關於「退出家長群」「禁止家長批改作業」的話題熱度不減,80後、90後出生的人,現在做了家長才發現,現在不只是孩子有寫不完的作業,連家長都要寫了。
  • 平行教育要求父母平等對待孩子
    也許高個子醫生並不認為,自己比矮個子醫生在學術是更有造詣,由於矮個子醫生在仰視對方,心理上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感受到劣勢。當兩個人坐下來交流時,身高的差距就不明顯了,矮個子醫生也不用仰視對方,由於解除了對方比自己高產生的壓力,其自信就回來了。
  • 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啟動 人工智慧讓更多孩子快樂成長
    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啟動 人工智慧讓更多孩子快樂成長發布時間:2020-12-14 10:23:16  |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12月14日訊12日上午,科大訊飛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聯盟,面向全國啟動「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上,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AI教育公益計劃發起人任萍萍對這項活動進行了詳細介紹。
  • 隆成義記憶學:別讓「教育焦慮」摧毀孩子
    這種焦慮具體表現在: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浪費時間;常常忍不住一遍遍問孩子考了多少分;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有時變得比往常更嚴厲,說話偏激,有時變得比往常更親切,連自己都覺得不自然;聽說孩子要測驗考試,自己便坐立不安,覺得壓力比孩子還大,卻要裝得若無其事;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他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卡巴青少兒科技教育李俠:給孩子帶去科技、快樂...
    、教育媒體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教育創新和變革出謀劃策。在疫情下我們原有的線下相關崗位人員我們通過在線培訓,幫助員工掌握線上的崗位知識,將線下的這些人手放到急需人手的線上教育部門。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0年,讓人感受最深刻的是作為教培行業,面對不確定的挑戰,需要加大研發和科技賦能的投入,同時保證現金流的健康。
  • 從教育看《慶餘年》:允許孩子活出自我,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雖然慶餘年是一部看似荒誕的穿越劇,可是其中很多片段仔細深思還是會帶給人一些教育意義的。就比如剛剛說的這段戲,或許很多父母都深有感觸,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永遠是永恆不變的話題。每個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自由,但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慶餘年告訴我們允許孩子活出自我,才是最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