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孩子的成功,不全是教育出來的。所以,你要怎樣教育孩子?

2020-12-19 騰訊網

那些「成功」的孩子,不全是教育出來的。

現在市面上有各種書籍,比如孩子上了北大的、上了哈佛的、上了某著名中學的,都在出書。

這樣的書,的確也很受歡迎。

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人家家長育兒雞娃的經歷,還可以接收到升學過程中的一些信息。

但是,我說句不中聽的話,可別以為買了這樣的書,照著人家的做法去做了,就也能讓孩子也達到人家孩子的同樣結果。

為什麼?

因為孩子的成功,不全是教育出來的。

1

成功都有偶然性

其實,你這樣想吧,和這些作者有著同樣目標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在做法上更加科學更加勵志,然而在結果上卻只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能不說,他們的成功有概率和運氣的成分,也跟他們孩子的自身條件有很大關係。

也就是說,他們的孩子能考進那些名校,真不是因為家長那樣的教育就可以實現的,而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出現另外一種偶然性,比如他們孩子在考場上某個題目出現失誤,就有可能完全改寫最終的結果了,那樣的話,你還會認可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嗎?

而那個時候,就應該是另外一些「成功」的家長出來,寫自己的育兒方法了。對吧?

所以,不是說成功者的方法就一定多麼好,多麼有效,千萬不要眼看著別人的成功,就以為他所做的都值得學習。一定要知道,成功,真的不是方法決定的。

同時,在這樣的一些書大行其道暢銷市場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的教育家,或者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士,卻往往沒見怎麼講自己孩子的「成功」經歷。

為什麼?

很可能是,他們家的孩子,實際上未必那麼「成功」。

一些中學名師,送出了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但自己的孩子可能只考上專科;

一些大學教授,帶出了大批學業有成的碩士博士,但自己的孩子就是教不好。

其實很正常。

因為教育家的孩子,也未必成器。單靠教育,也未必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樣說,不是讓你對教育灰心,對孩子失去希望,而是希望你能理性看待自己孩子的不那麼成功不那麼優秀,不必給孩子太高期望,也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以為任何孩子通過教育都能一飛沖天,那是不合理的信念。

但是,我們不必因此放棄教育,而是要懂得把教育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以為它是萬能的。當它出現失靈的時候,也要接受那樣的結果。

2

好的教育,是因人而異

那麼,我們要怎樣運用教育,怎樣培養孩子呢?

我的建議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孩子成為他最好的樣子,就好了。

注意,這個理念的關鍵點,就是從孩子的個體特點出發,跟他曾經的自己比,來實現他的進步,而不是跟別的孩子比,以別的孩子的樣子為教育的終極目標。

所以,不是說看別的孩子進了北大哈佛,你就也要給孩子定這樣的目標。

同時,他們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你,或者說你不一定用得上。

反之,你也不一定只從那些北大哈佛家長那裡吸收經驗,而也可以看看一些沒上北大哈佛的孩子家長,說不定更有你可借鑑的東西呢。

前面說了,孩子上名校的,多少有些偶然性,而那些沒上名校的,也無非是不夠那麼幸運,而不代表說他們的方法不夠好。

所以,不管誰家的方法,你若要學習,不要只盯著那些「成功」的家庭,而要看誰家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更適合,或者你也可以自己開發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比如古代的「孟母三遷」,當時誰教過孟母嗎?不是的,那是孟母自己「發明」的做法。

而後來,孟母的這個做法就成了範本,出現很多孟母的追隨者了。

但是,既然孟母能「發明」一種方法助益於自家孩子,每位家長,也都可以因地制宜自創「雞娃」方法的。

教育,說到底是一種實踐,是法無定法千人千面的,用在這個孩子身上的方法,未必適合那個孩子。所以,對於每個孩子,對於你的孩子,你都值得重新「發明」教育方法。

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步,愛他,而不是嫌棄他,不是厚此薄彼恨鐵不成鋼,那樣就會用心找到適合他的方法去培育他,就能有助於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這樣的話,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家長,你也就是一位懂教育的教育家了!

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諮詢生涯、心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問題,我會給你回復,或者專門針對你的問題寫文章解答。相信對你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李澤武:教育要回到孩子本身
    因為孩子從小就失去思考和創造的主動性,哪敢去想?華德福教育強調孩子內在的豐富性,提倡用想像的力量充盈你,擁有面對真理的勇氣,敏銳你的感覺,對心靈負責。騰訊文化:讓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家長們,一方面是接受了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但另一方面,也仍有望子成龍的功利心,不免有當下成功學的影子在裡面,這兩者會衝突嗎?李澤武:我覺得本質上沒有衝突,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
  • 猶太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難怪猶太人特別優秀!
    猶太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下面一一道來。第一,使孩子從小感覺到書本是甜的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猶太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摳門媽媽不捨得在教育上花錢,怎樣給孩子做好啟蒙教育?
    我越來越發現自己非常摳門,具體體現在:不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相比那些給娃買高端奶粉、穿高檔衣服,在娃的課外教育上豪擲千金也不眨眼的家長,我感覺自己真的是自私又小氣……前幾天帶4歲的兒子在廣場上玩,有好幾個孩子在騎平衡車,有一位年輕媽媽過來問我:「你們是在哪裡報的培訓班?看起來騎得比我們好。」
  •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說到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每一個中國媽媽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苦。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成為了一個媽媽的生活支柱,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出色。但是縱觀世界各世界各地的媽媽們,貌似只有我們中國的媽媽在不停的討論著孩子的教育問題。
  • 教育孩子,不要指望孩子自覺,快樂教育不等於放手教育
    教育孩子,不要指望孩子自覺,你會發現現在身邊很多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沒有特長,沒有愛好,是個非常無趣的人,那你知道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平庸的嗎?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既沒有所謂的快樂童年,也沒有一技傍身,孩子因為缺乏自律自覺,很難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而父母的嚴厲,能夠幫助孩子堅持到底,我們要明白,快樂教育真的不是放手教育。
  • 快樂教育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什麼?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
    其實他們自己心裡很清楚,他們在班級能排到多少名,甚至他都很明白的告訴你,樓下的誰誰誰排了第多少名,樓上的誰誰誰排了第多少名。你不領著你家孩子去補課,不領著你家孩子去學習,你能讓其他人也不領著嗎?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知識點,當所有人都舉手要回答的時候,你的孩子不會他沒有壓力嗎?他的心靈不受到打擊嗎?
  • 加拿大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是怎樣教育的?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中國很多家長會考慮讓孩子出國留學或全家移民。加拿大如何教育不同年齡的兒童? 1、幼兒教育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到原來的英語環境,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移民到其他國家。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加拿大的幼兒教育情況。
  • 孩子難教育?巧用「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法,幫你馴服「熊孩子」
    這也讓「情感引導式教育」能夠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它能幫家長教孩子學會認識情緒,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那麼「情感引導式教育」到底是怎樣的教育?它又為何優於傳統式教育?知道「情感式引導教育」方法的媽媽,肯定會這樣應對「熊孩子」的「惡行」:「XX,在家你可以開心地玩耍,但是,在媽媽做衛生時卻不能亂跑,你看,媽媽剛拖的地板,太光滑,萬一摔個鼻青臉腫,去學校其他小朋友肯定要笑話你。
  • 教育焦慮的根源在哪?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我也得拼命」,所以教育焦慮成為今天我們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 在中國,把一個孩子從小培養到大學,教育經費投入約在70萬。 現在有個流行詞叫「吼媽」,還有「喪偶式教育」,媽媽在陪著孩子,爸爸在整個家庭結構裡也很焦慮,為什麼?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若想得到一個好的教育結果,就應該要讓教育變得有"彈性",也就是教育方法要變得靈活起來。
  • 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經受千錘百鍊?什麼教育經不起風雨?
    >懦弱的人卻以此沉淪,自暴自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窮家富路」,你給孩子帶些什麼呢?你說的對也不對,我用經驗告訴你,有成績的不一定有未來,有未來的不一定要有成績,但經得起風雨的人生,一定要有經得起捶打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
  • 「怎樣教育別人的孩子」,每個家長都很懂!遇到自家孩子就完蛋!
    愛麗絲·米勒有句話,很扎心:「每個人都知道該怎樣去教育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處理,他們都能侃侃而談;如果問題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呢?我們不僅無法像對待朋友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甚至無法像對待「隔壁老王的孩子」那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換句話說就是:別人的孩子,總是比自己的孩子好教育。朋友的孩子遇到了問題,多數家長都可以支招;而且因為置身事外,經常能說到點子上。比如,孩子成績下降了,朋友著急上火,你會勸他:「成績波動,正常現象,沒有低谷,哪來高峰?
  •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再忙的父母也要看看!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好文章,別忘了分享,如果您是老師,請轉給家長;如果您是家長,請好好讀讀,必有收穫!
  • 鄰居用衣架打孩子:2020年了,你還在用「棍棒」教育孩子嗎?
    昨天晚上,琪琪爸爸朋友圈發出來一個視頻,是琪琪被打後在寫作業的視頻。原來是快開學了,琪琪媽檢查作業,發現很多還沒做,而且監督時還發現很多作業琪琪根本無從下手的,所以琪琪媽被激怒了。視頻裡可見一個壞掉的衣架,我猜想這應該就是打琪琪的工具,還可見琪琪手臂上一條條清晰可見的紅色印痕。
  • 教育孩子:鼓勵比表揚更重要
    今天和大家聊聊每個家庭都很重視的問題,就是教育孩子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好孩子呢?是經常鼓勵孩子呢還是表揚孩子呢? 在「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表揚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也經常表揚孩子。其實,鼓勵比表揚更科學,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一個孩子,如果他的父母從來不好好說話,那麼孩子內心的「猛獸」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兇猛。所以他們一開口,「猛獸」就會跑出來傷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瞬間,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泡菜效應」,意思是: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分開來煮。
  • 蘇飛雲:愛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蘇飛雲從教20多年來,一直擔任著班主任工作,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多年來,她一直秉承著「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的信念。細心的蘇飛雲注意到,這些孩子都很聰明也愛勞動,於是她一有空就把這些孩子叫到身邊,陪他們寫作業,或者是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的勞動中。幾天之後,成效出現了,原本調皮搗蛋的學生開始主動幫助其他小組的同學值日,勞動時總是認真利索,身為班主任的蘇飛雲及時對他們的付出進行了表揚。
  • 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你做對了嗎?
    其實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老師的教育、社會的經歷等等,但是要說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那麼個人品質是和別人不一樣的,這個也是很多人都能夠看出來的。如果孩子從小就接受的良好的教育,那麼他是善良的同時,又是一個高素質的人,長大後基本上這種素質也不會消失。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卻讓我意識到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有多麼重要。一個無法面對失敗的孩子,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且無意間就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在青少年心理學上頗有經驗的李玫瑾教授曾說: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