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每一個中國媽媽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苦。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成為了一個媽媽的生活支柱,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出色。但是縱觀世界各世界各地的媽媽們,貌似只有我們中國的媽媽在不停的討論著孩子的教育問題。哪怕至於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都不怎麼探討教養的問題,但是孩子們卻養的很出色。
我的朋友跟我講述了一個事情,是一個中國小男孩到日本生活,入鄉隨俗,跟隨著日本的學習方式和教養方式來培養孩子,他現在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很獨立自主,基本不用他的媽媽操心,連早飯都會自己準備,這個孩子僅僅11歲。這種情況是跟國內截然相反的。
還有一個問題讓我的朋友也很疑惑,因為在日本的街頭,隨處都可以看見獨自遊玩的孩子,身後也沒有家長跟著,在國內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實,這跟日本的整個社會體系有一定的關係,大家想一想,我們曾經是不是也是這麼長大的。日本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跟國內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日本的父母非常提倡——「3不教養法」。是「不談不抱,不搗亂」,這也是我的朋友跟他鄰居打聽到的一種教養方式,在日本是很流行的。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一、不談
中國的各媽媽們聚在一起,最喜歡談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看看誰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是否可以借鑑給自家孩子提高孩子的成績,但是日本媽媽卻不這樣,他們在一起玩幾乎不談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隱私,不方便與他人透露,除非是最親近的人。他們的談話都僅限於孩子在哪個學校上學,最近練了什麼體育項目等等,類似於孩子得的獎項絕口不提,不喜歡和別人炫耀。
二、不抱
在日本的教學理念中孩子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就像日本幼稚園的孩子,都是自己脫衣服、穿衣服。日本有這樣一個現象,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後,父母就不會再抱著孩子走路了。而我們國家的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後,有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走路不穩,怕摔倒,或者怕累到依然抱著孩子走路。就像我們看《蠟筆小新》的動漫一樣,日本的孩子每天都是由爸爸媽媽送到家門口,然後獨自去上學。所以日本人的獨立性很強,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的習慣。
說到培養孩子獨立性,我就想到了這套書歪歪兔的《獨立成長童話》。我當初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買的這套書。
這套書很清晰地分出了類別:培養孩子的獨立品格、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都是有關於孩子獨立的。
獨立品格:《住在箱子的裡的兔子》、《男孩阿新的翅膀》、《一丁點小妖怪》
學習能力:《拖拖拉拉國》、《魔術師馬裡虎先生》、《藉口女巫店》、《小暖想當花精靈》
社會適應:《大狗先生沒有打領結》、《小女巫青豆想要一隻貓》、《月亮精靈》
本套書為陳夢敏繼數套「當當網終身五星童書」之後又一童話力作,該書語言優美、故事精彩、想像奇特,既能幫助孩子提升上學適應能力,又是基礎閱讀和文學啟蒙的上選之作,很適合4~9歲的孩子讀。
運用的是故事的形式,所以孩子都很喜歡讀。
三、不搗蛋
日本媽媽從小就開始給孩子灌輸這個觀念:做事要考慮別人,以和為貴,要有規矩意識。
這就和我國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的理念是一樣的。由於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員比較多,所以走到哪裡都有很多人,日本的小孩子也是非常活潑的,但規矩意識都很強,不會在公共場合隨意亂喊亂叫,或者麻煩到別人。
說到行為習慣,我想到了《幸運的米拉——行為篇》,教育孩子的行為習慣,這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書,我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