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街頭的黃色美團單車
12月14日,濟南氣溫驟降,創下溫度新低。
12月14日晚,一則「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停止服務和運營」的消息,牽動不少濟南市民的神經。
這意味著,「美團黃」徹底取代「摩拜橙」。
摩拜小程序彈出的提示
2017年1月,「摩拜橙」首次進入濟南市場,「小黃」ofo、「小藍」哈羅、「青桔」也相繼來到濟南,展開「車輪大戰」。
在「摩拜橙」快走完來濟南的第4個年頭時,改頭換面為「美團黃」,摩拜單車成為市民記憶中的一抹「橙色」。
目前,濟南共享單車市場上僅剩下三家單車企業:「小藍」哈羅、「美團黃」、「青桔」,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產業如何能行穩致遠,不得不引人思考。
「摩拜橙」合法身份入濟
2017年1月24日夜間,濟南一些路邊突然出現大量橙紅色的摩拜單車,這種共享單車不用停車樁,不用辦卡,二維碼掃一掃就能開鎖,不用的時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機動車停車點即可,半小時收費五角或一元。
資料照片
「摩拜橙」進入濟南前,在外地一些城市早已開始運營,對不少濟南市民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2017年,濟南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00萬,在不限行、不限號的情況下,管理部門倡導市民放下小汽車,綠色出行,鼓勵大家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如何解決市民最後出行一公裡的問題呢?摩拜單車被寄予厚望。
為方便市民騎共享單車,濟南當年共有11000多輛摩拜單車投入使用,已覆蓋整個主城範圍。與其他城市的幾千輛相比,是摩拜單車歷史上單日投放量最大的一次,市場佔有率迅速達到70%。
「摩拜橙」當時在濟南有多火?摩拜單車濟南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從1月25日在濟南街頭投入使用後,每天騎車的有近萬人次。
為防止共享單車無序發展,濟南實行市場準入制,來濟南的單車要在主管部門登記備案。「摩拜橙」是濟南首家引進的具有合法身份的單車。
綠色出行「車輪大戰」
2017年前,共享單車是個新興行業,被多家單車企業盯上,都想分一塊「蛋糕」。
在「摩拜橙」進入濟南市場前,已有「小黃」ofo單車「殺入」。「小黃」首先進入的是濟南一些高校校園,後來從校園發展到濟南一些公共場所、道路,卻沒有經過主管部門的登記備案,在街頭出現的「小黃車」很快被主管部門取締。但是,「小黃車」積極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以合法的身份進入濟南市場,後來得以進入市場。
此時,濟南的單車市場進入紅黃綠「三國殺」階段。2017年春節前,當「小黃」和「摩拜橙」開始爭奪市場時,一身綠色的公共自行車「小綠」也亮相市場了,這種單車是有固定的停車點、停車樁,能有效解決亂停車的問題,價格相對便宜些。
後來,哈羅、青桔等共享單車紛紛投放濟南市場。
一邊是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一邊是市場主導的共享單車,綠色出行領域掀起「車輪大戰」,也為市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摩拜橙」換裝「美團黃」
從2019年9月開始,濟南街頭突然出現大量黃色共享單車,這不是ofo單車「小黃」,而是「美團黃」單車,是「摩拜橙」的升級替換品。
共享單車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亂停亂放、「退押金難」等。2017年12月20日,濟南市交通委對外公布了《濟南市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健康發展的意見(試行)(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濟南將堅持總量調控、動態平衡的發展思路,發展規模要與公眾出行需求、城市空間承受能力、道路資源與停放設施承載能力相匹配。共享單車進入有序運營發展階段。
2018年4月4日,美團收購摩拜。2019年1月,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也將成為美團單車事業部。大半年後,美團換車行動付諸實施。這批單車不再是經典的摩拜橙色,車身logo也看不到摩拜字樣,取而代之的是「美團黃」及美團APP字樣。
濟南就是此次單車置換升級的城市之一,在濟南的街頭,「美團黃」的單車越來越多,也出現了「美團黃」與摩拜「小紅」APP服務軟體並存的局面。
在街頭,市民如果遇到「摩拜橙」,用美團APP掃描一下,就能順利打開車子。可以看得出,美團APP已經打通摩拜APP用戶的信息渠道,正在建立自己的客戶大數據。
可以看得出,「摩拜橙」變身「美團黃」,不僅僅是顏色的變化,在後期的服務軟體上整合也勢在必行。
「美團黃」徹底取代「摩拜橙」
2020年12月14日晚,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停止服務和運營。目前,摩拜單車已接入美團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
12月5日早上,新時報記者打開美團APP個人登記信息後,發現以前在摩拜APP註冊的信息,299元押金已經在美團APP上體現。在手機商場上已經搜索不到摩拜APP。
摩拜微信小程序可以打開,但顯示的一則題目為「美團相見陪伴不變」的通知,大致意思是:摩拜單車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即日起可選擇使用原摩拜帳號登錄美團APP掃碼免押金騎行。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詳情請進入美團APP「騎車」或「出行」頻道的「個人中心」查詢。
新時報記者打開「美團單車」摩拜APP,搜索附近可騎的單車,發現幾乎全是黃的單車標誌,已經沒有了摩拜「小紅」的身影。
12月5日上午,新時報記者從山師東路沿著經十路北側人行道走到緯一路,發現路邊不時出現「小藍」哈羅、「美團黃」、「青桔」單車,唯獨沒看到一輛「摩拜橙」。
可以看得出,市面上已經很少見橙色的老款摩拜單車,已被美團黃色單車取代了,摩拜單車成為市民記憶中的一抹「橙色」。
單車競爭路在何方?
「美團黃」正式取代「摩拜橙」後,目前,濟南共享單車市場上僅剩下三家單車企業:「小藍」哈羅、「美團黃」、「青桔」,都是經過備案登記允許運營的。
放眼全國市場,單車市場的競爭也是這個格局。
經過2018年摩拜和ofo的兩強廝殺,共享單車開始深度洗牌。摩拜被美團收購,ofo欠款艱難求生,市場也隨之回歸理性。ofo逐漸淡出江湖,但美團收購的摩拜單車卻吃下了巨大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阿里系的哈羅單車後來居上,滴滴推出新品牌青桔單車。至此,共享單車新一輪的逐鹿戰已變為哈羅、美團、青桔的三方戰役,背後站著阿里、美團和滴滴三大巨頭。
共享單車確實方便了市民生活,是比較環保的出行方式之一。目前,不少市民還沒有追回ofo單車「小黃」的押金。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是,單車的亂停放、車輛損害、車體小廣告等,影響到群眾正常騎行,也給城市管理帶來難題。
共享單車如何行穩致遠,是一道需要破解的難題,共同考驗著騎行人、單車企業與城市管理者。
新時報記者:殷玉國 編輯:鄭楚翹